見太後對延綏邊軍三年不發餉之事,耿耿於懷,在座的重臣,都沉默不語,當初發動禦史彈劾裕妃開店,與民爭利的黃立極,更是羞愧難當。


    太後一下子,把開店三年的收益,用來補發邊軍的餉銀,本次吳牲前往陝北救災,太後又拿出十萬兩內帑,才湊夠二十萬兩銀子,太上皇在位時,也做不到啊。


    孫承宗打破沉默,首先發言道:“太後說的極是,農家還講究一年之計在於春,這個預算製度,應該建立起來,不但要審計預算的合理性,還要監管資金的使用情況……”


    “孫先生說的有道理,今日要討論的,就是如何建立一套預算,核算、審計和監管的財務製度,以及明年的預算如何做?”太後很滿意孫承宗的反應,補充道。


    在坐的都是士人中的精英,太後稍做說明,大家都懂理了預算的概念,各人在心裏打起了小九九:“本部門的預算,要如何做?有了預算,有能要到到錢?”


    諸位大佬,從小讀的是聖賢書,對預算這件事,雖然理解,卻不知道從何處下手,他們沒有數學思維的概念。


    見大家沉默,太後讓懷恩給每位發了一張預算表格,盧象升做過臨清倉的倉督,對表格比較敏感,他一看,表格很簡單,隻分為收入和支出兩列,最後兩個數字相加減,就得出這個部門一年下來,是有盈餘,還是……赤字。


    隻聽太後解釋道:“這隻是一份樣表,各部門收支的項目不同,可以在總項目下麵,再列出子項目,本宮知道,讓各位一下子理解,有些困難……商學院徐大人……”


    徐光啟連忙站起來:“臣在!”


    太後道:“你們商學院,要開辦兩期預算的培訓班,專門培訓中央各部派來的學員,最後,要把你們的培訓教材,印刷成冊子,分發到全國去。”


    徐光啟很惶恐:“太後,臣……臣也不懂啊……”


    “你去找劉鳴謙,讓他選兩位做工程預算的財務人員,你再組織一個團隊,大家一起討論。


    記住,你是管理者、組織者,而不是一位專家學者。”


    盧象升心裏默念太後剛才的話:記住,你是管理者、組織者,而不是一位專家學者。


    他心有所悟,他的工作,是組織人手去建鋼鐵廠,而不是“自己”去建鋼鐵廠!


    還有……他覺得,城投集團就是一座人才倉庫,經商的、建房的、開銀行的、燒磚瓦的、開廠的……現在,他們連做預算的人才也有。


    說明在城投集團內部,早就實行了預算製,太後這是,在用城投集團做實驗呢?


    關於建立財政預算製度的提議,通過舉手表決,得到與會重臣的一致同意,並確立了行動時間表。


    盧象升心裏是極讚成的,預算製度說起來神秘,其實就是一層窗戶紙,捅穿了說明了,大家都懂,每個部門每個月,每一年,也有一個大致的規劃,隻是沒有製定相關的製度,將之係統化,常態化。


    所以他毫不猶豫地舉了手,他抬頭看了一圈,見坐在太後旁邊的小天子,也舉起了他的小手……


    陛下能聽懂?盧象升忙壓下這個瘋狂的念頭,告誡自己:那是陛下,不可不敬!


    太後掃視一圈後,滿意地說:“好,既然都同意建立預算製度,本宮補充兩點……”


    盧象升忙屏心凝神,生怕漏掉一個字。


    “第一,關於政策的製定,一定要開展全麵深入的調查研究,本宮還是那句話: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所以,那些反對減免西北地區稅賦的禦史,都跟著吳牲賑災去了,看看他們現在發迴來的折子,那才是真正的為民請命!


    所以,本宮希望諸位,在做每一項決定前,都要了解實際情況,不要拍腦袋做決定!”


    眾人忙站起來,拱手應答:“遵太後懿旨!”


    “第二,預算製度,明年先在中央各部施行,地方上,找幾個府縣,或是一個省,先做個實驗,遇到問題,才能及時修訂、補充預算製度中的錯誤、遺漏之處,爭取後年,在全國推廣。”


    郭允厚舉手發言:“太後,臣覺得,這個預算出來的數據,對於戶部劃撥資金,是重要的參考資料……”


    盧象升見他的上司李從心也在點頭,明顯是讚同戶部的意見。


    他何嚐不明白郭尚書的心思?誰願意當一個拆東牆補西牆的戶部尚書?為了合理規劃資金,郭尚書當然是希望盡快出台製度,並且在全國推廣開來……


    但太後打斷了郭允厚的發言:“郭大人的急切心情,本宮理解,本宮不講治大國如烹小鮮的大道理,本宮隻講一個觀點:隻有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像預算製度這樣,事關全國各級官府,特別是財務製度的重大改革,沒有經過實踐的檢驗,是不適合一下子在全國輔開的……”


    盧象升默默地在心裏,記下第二條太後的話: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第一條是剛才記住的: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


    太後還懂得治大國如烹小鮮,不宜頻繁翻動!


    盧象升與大多數朝臣一樣,因為太後秉政是太上皇朱由校下的聖旨,他們不得不遵從,但心裏,是不以為然的。


    直到參加了今日的朝會,他才收起了對太後的輕視,恭恭敬敬地站起身,與其重臣一起,拱手致禮:“臣謹記太後教導!”


    會議結束,重臣們在孫承宗的帶領下,恭送陛下和太後離開,然後再魚貫而出,迴衙門吃午飯去。


    盧象升有點遺憾,他對老上司道:“可惜,上半場的會,下官沒趕上……”


    李從心不以為意地說:“不急,下午會有整理好的會議紀要送給你,上麵有涉及到你部門的工作,還要你簽字確認呢。”


    盧象升:……


    乾清宮,因為孫承宗參會,張薔就讓他把平安帶過來,適應適應會場氣氛,她可不想真的等平安長到二十歲,或者大婚之後,才把政事交給兒子。


    很累的好吧?


    雖然她不知道怎樣培養一位帝王,但與官員的培養,絕對不一樣,她決定從娃娃抓起,隻要有機會,就讓他參與參與,環境最能影響一個人的性格。


    平安也很爭氣,一場小朝會下來,近兩個時辰,他一場不吭地坐在母後身邊,豎起耳朵聽得很認真,還能隨著會議的節奏,舉小手應合他娘,讓張薔老懷大慰。


    母子倆迴到乾清宮用膳,平安還在問:“母後,何為‘預算’?”


    張薔指著桌子上的四菜一湯,對他說:“比如吧,咱們這頓飯,買這些米麵、魚、羊、牛肉,還有這些青菜、調料,菜市場的成本要二兩銀子,宮中的管事、采買、廚師,還要加點利潤,就算加一兩。


    所以咱們這一頓飯,預計要三兩銀子,一日三餐,是多少?”


    平安默了下九九乘法表,說:“九兩。”


    “對呀,一天九兩,一個月按三十天算,是多少?”


    “兩百七十兩!”平安的口訣背得十分順滑,稍一默就能說出答案。


    “是呀,如果咱們隻有兩百兩銀子,不夠吃一個月,怎麽辦?”


    平安不知道了,他從來沒缺過東西,不夠的話,不是讓總管太監張泉送錢來麽?


    張薔搖搖頭,對兒子道:“一,是想辦法掙錢,二,是想辦法節約,比如每餐減一道菜。”


    平安點點頭,表示懂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大明之秉國太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種菊南山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種菊南山下並收藏穿越大明之秉國太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