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引,盧象升知道,為何還有茶引?
李從心歎了口氣,解釋道:“一開始,老夫等人也不理解,但太後說,蜀地、漢中周邊的山區產茶,那邊的茶馬貿易十分繁榮。
四川不缺糧,也不缺鹽,但那邊的商人缺茶引,而且,從四川往西、往北,自古就有茶馬貿易的古道,鼓勵四川的商人往西北運糧,比從荊湖、江南地區更近……
太後對那邊的了解,比我等更詳細,建鬥你說說,我等如何反駁?隻要能救災,估且一試吧。”
盧象升出身宜興,對西南邊地的了解,也隻限於書本,對太後這段話,也提不出反對意見來。
報紙上除了官府的新聞,還有來自民間的新聞:
某地的一位秀才,因為發明了一種更輕便的鋤頭,得到官府五兩銀子的獎賞。
某府有地主半夜起來偷移動界石,企圖強占鄰居的田地,被官府查出來,判刑加罰款xx……
某地有孩子屢屢失蹤,錦衣衛全國追兇,終於將人販子抓獲,百姓上衙門請願,請救判斬立決……
某地風景很好,某名儒寫了一篇遊記,致使此地遊客猛增,當地的山貨大賣……
有東林書院的傳人,在報紙上解讀了東林書院那則著名的楹聯,然後,其他讀書人不服,也發文章反駁,雙方開始打嘴仗,而報紙不偏不倚,各發兩篇文章。
………………
盧象生正看得津津有味,懷恩走進來,見兩人正看得聚精會神,便用手在門板上敲了敲,提醒道:“兩位大人,覲見太後的時間到了。”
說完,指了指西牆邊博古架上的一座自鳴鍾。
盧象生隻好依依不舍地放下報紙,跟在李從心身後,往正廳那邊走,他悄悄地問:“大人,待會兒能不能請太後,將那些報紙賞賜給下官?下官迴家去看。”
李從心低聲道:“大街上賣報的報童那裏,十文錢就能買一份,何需要太後賞賜?”
說話間,懷恩引著二人,跨進太後處理政事的公廳,盧象升飛快地抬起眼睛,見條案後的坐位上,坐著一位宮裝麗人。
他連忙移開視線,往國四下裏瞧去,見公廳的格局,與普通公廳並無兩樣,唯一不同的,是四麵牆邊,除了門窗部分,全是頂天立地的書架,上麵擺滿了書籍。
他正在感歎,就聽到一個清脆的聲音,從前方傳來:“盧大人看 這些書籍怎麽樣?上麵的書,全是從《四庫全書》挑選出來的,讀來受益匪淺呢。”
嚇得盧象升趕忙低頭:“臣失禮,請太後責罰!”
李從心忙拉著他,對著張薔深深一揖道:“臣戶部尚書李從心,拜見太後!”
盧象升趕忙有樣學樣:“臣戶部侍郎盧象升,拜見太後!”
“免禮,兩位大人請坐!”張薔一邊賜座,一邊打量著低著頭的盧象升,卻不是印象中征戰沙場的猛將樣子,人很瘦,膚色白皙,看起來一派文雅。
這樣的人,卻能舞動幾十斤重的大刀殺敵,可見大明朝真是到無可救藥的時候了。
“太後這一瓶梅花開得好,”李從心在這裏,比盧象升自在多了,他指著南窗邊一支半人高的梅瓶裏,一枝粗壯的梅花,讚賞道,“修剪得也好。”
盧象升這才聞道,公廳裏有一股淡淡的梅花香味,心想到底是女子,喜歡花花草草的。
他順著李從心手指的方向望去,我的天!這哪裏是一枝梅花?簡直就是一棵梅樹啊,那主幹都有小兒手臂粗了……
“這是西郊莊子上的,今年開的第一枝花,”太後隨和地笑道,在盧象升聽來,就跟聊家常似的,“難為老莊頭,巴巴兒地送來。”
“莊子裏今年的莊稼,收成可好?”李從心把目光從梅花上收迴來,坐迴椅子上,將懷恩送上來的一隻宜興紫砂茶杯,捧在手裏暖手,一邊問太後。
“還行,”說起莊子裏的莊稼,太後的聲音裏都帶了笑意,“所產的三樣新作物,都被吳牲拉去陝西災區,用著明年的種子了。”
李從心擔心地問:“太後就不怕被饑民們給吃了?”
“唉,”太後的聲音低沉下來,“每個縣隻有十來斤種子,本宮隻希望當地官府能重視起來,認真保管好這批種子,明年能在當地推廣開來,三五年以後,就不會餓死人了……”
盧象升心想,我們是工部的官員,太後這些話,應該與戶部的官員聊才對嘛,誰知下一句,就聽太後提到了工部。
“本宮聽說,大明的鐵器太貴,許多百姓種地,還是用的木製工具,這個,咱們工部有責任啊。”
李從心和盧象升忙站起來請罪:“臣有責任,請太後責罰!”
“坐下坐下!”太後溫和地道,“又不是你們二人的錯,請什麽罪呢?有問題就解決問題好啦,這不是,請盧大人迴來解決問題來了麽?”
盧象升終於問出了今日見駕的第一個問題:“不知太後召見臣,有何事吩咐?”
張薔看看李從心,見他點點頭,便道:“想必李大人已經與盧大人說了,本次召盧大人迴京,是要讓李大人主持興建大明的鋼鐵廠……”
盧象升不解,他正色道:“大明已有民間煉鐵廠,太後為何要開廠與民爭利?”
李從心一想壞了,這個直筒子要惹禍!他忙嗬斥道:“建鬥,慎 言!”
盧象升卻梗著脖子,等著太後的迴答。
這就是被程朱禮教毒害的官員,哪怕是官員中的精英,也認為官府辦企業,是在與民爭利,張薔表示要糾正這些人的觀點,真心好累。
張薔隻好耐心地解釋道:“盧大人這個問題,本宮在莊子上辦作坊的時候,朝堂上禦史們,就不知道彈劾過多少次,今日本宮,就再為盧大人做一次說明吧。”
張薔借著喝水,組織了一下語言,這才說道:“首先,天下的財富,是天下人的財富,天下人都有權利賺取,這個天下人,也包括皇家和朝堂。
其次,士人們眼中所謂的‘民’,盧大人要看清楚,不是為大明納稅的百姓,而是士紳階層,他們享受著不納稅的優惠,卻支持家人,或家族中人經商,他們才是真正地與四民之末的,真正的商人,爭利之人。
士人們接受土地投限,不僅與民爭利,還與官爭利,將大明的稅收,都挪進了他們的腰包,這樣下去,大明的牆角,遲早要被他們挖空。
第三,官辦企業賺來的錢,是取之於民,用之於用,就像本次,如果沒有本宮這幾年賺的銀錢,哪裏來的錢,補發延綏邊軍的餉銀?
如不是清理官店,讓戶部的倉庫裏有了點底,哪裏來的銀錢,用於這次陝西賑災?
第四,本宮覺得,朝廷辦的企業,應該成為先進生產力的代表,成為技術創新的基地,盧大人創辦的鋼鐵廠,要煉出比蘇鋼、閔鋼性能更好的鋼材。
再不鑄火炮,大明還能撐幾年?”
李從心歎了口氣,解釋道:“一開始,老夫等人也不理解,但太後說,蜀地、漢中周邊的山區產茶,那邊的茶馬貿易十分繁榮。
四川不缺糧,也不缺鹽,但那邊的商人缺茶引,而且,從四川往西、往北,自古就有茶馬貿易的古道,鼓勵四川的商人往西北運糧,比從荊湖、江南地區更近……
太後對那邊的了解,比我等更詳細,建鬥你說說,我等如何反駁?隻要能救災,估且一試吧。”
盧象升出身宜興,對西南邊地的了解,也隻限於書本,對太後這段話,也提不出反對意見來。
報紙上除了官府的新聞,還有來自民間的新聞:
某地的一位秀才,因為發明了一種更輕便的鋤頭,得到官府五兩銀子的獎賞。
某府有地主半夜起來偷移動界石,企圖強占鄰居的田地,被官府查出來,判刑加罰款xx……
某地有孩子屢屢失蹤,錦衣衛全國追兇,終於將人販子抓獲,百姓上衙門請願,請救判斬立決……
某地風景很好,某名儒寫了一篇遊記,致使此地遊客猛增,當地的山貨大賣……
有東林書院的傳人,在報紙上解讀了東林書院那則著名的楹聯,然後,其他讀書人不服,也發文章反駁,雙方開始打嘴仗,而報紙不偏不倚,各發兩篇文章。
………………
盧象生正看得津津有味,懷恩走進來,見兩人正看得聚精會神,便用手在門板上敲了敲,提醒道:“兩位大人,覲見太後的時間到了。”
說完,指了指西牆邊博古架上的一座自鳴鍾。
盧象生隻好依依不舍地放下報紙,跟在李從心身後,往正廳那邊走,他悄悄地問:“大人,待會兒能不能請太後,將那些報紙賞賜給下官?下官迴家去看。”
李從心低聲道:“大街上賣報的報童那裏,十文錢就能買一份,何需要太後賞賜?”
說話間,懷恩引著二人,跨進太後處理政事的公廳,盧象升飛快地抬起眼睛,見條案後的坐位上,坐著一位宮裝麗人。
他連忙移開視線,往國四下裏瞧去,見公廳的格局,與普通公廳並無兩樣,唯一不同的,是四麵牆邊,除了門窗部分,全是頂天立地的書架,上麵擺滿了書籍。
他正在感歎,就聽到一個清脆的聲音,從前方傳來:“盧大人看 這些書籍怎麽樣?上麵的書,全是從《四庫全書》挑選出來的,讀來受益匪淺呢。”
嚇得盧象升趕忙低頭:“臣失禮,請太後責罰!”
李從心忙拉著他,對著張薔深深一揖道:“臣戶部尚書李從心,拜見太後!”
盧象升趕忙有樣學樣:“臣戶部侍郎盧象升,拜見太後!”
“免禮,兩位大人請坐!”張薔一邊賜座,一邊打量著低著頭的盧象升,卻不是印象中征戰沙場的猛將樣子,人很瘦,膚色白皙,看起來一派文雅。
這樣的人,卻能舞動幾十斤重的大刀殺敵,可見大明朝真是到無可救藥的時候了。
“太後這一瓶梅花開得好,”李從心在這裏,比盧象升自在多了,他指著南窗邊一支半人高的梅瓶裏,一枝粗壯的梅花,讚賞道,“修剪得也好。”
盧象升這才聞道,公廳裏有一股淡淡的梅花香味,心想到底是女子,喜歡花花草草的。
他順著李從心手指的方向望去,我的天!這哪裏是一枝梅花?簡直就是一棵梅樹啊,那主幹都有小兒手臂粗了……
“這是西郊莊子上的,今年開的第一枝花,”太後隨和地笑道,在盧象升聽來,就跟聊家常似的,“難為老莊頭,巴巴兒地送來。”
“莊子裏今年的莊稼,收成可好?”李從心把目光從梅花上收迴來,坐迴椅子上,將懷恩送上來的一隻宜興紫砂茶杯,捧在手裏暖手,一邊問太後。
“還行,”說起莊子裏的莊稼,太後的聲音裏都帶了笑意,“所產的三樣新作物,都被吳牲拉去陝西災區,用著明年的種子了。”
李從心擔心地問:“太後就不怕被饑民們給吃了?”
“唉,”太後的聲音低沉下來,“每個縣隻有十來斤種子,本宮隻希望當地官府能重視起來,認真保管好這批種子,明年能在當地推廣開來,三五年以後,就不會餓死人了……”
盧象升心想,我們是工部的官員,太後這些話,應該與戶部的官員聊才對嘛,誰知下一句,就聽太後提到了工部。
“本宮聽說,大明的鐵器太貴,許多百姓種地,還是用的木製工具,這個,咱們工部有責任啊。”
李從心和盧象升忙站起來請罪:“臣有責任,請太後責罰!”
“坐下坐下!”太後溫和地道,“又不是你們二人的錯,請什麽罪呢?有問題就解決問題好啦,這不是,請盧大人迴來解決問題來了麽?”
盧象升終於問出了今日見駕的第一個問題:“不知太後召見臣,有何事吩咐?”
張薔看看李從心,見他點點頭,便道:“想必李大人已經與盧大人說了,本次召盧大人迴京,是要讓李大人主持興建大明的鋼鐵廠……”
盧象升不解,他正色道:“大明已有民間煉鐵廠,太後為何要開廠與民爭利?”
李從心一想壞了,這個直筒子要惹禍!他忙嗬斥道:“建鬥,慎 言!”
盧象升卻梗著脖子,等著太後的迴答。
這就是被程朱禮教毒害的官員,哪怕是官員中的精英,也認為官府辦企業,是在與民爭利,張薔表示要糾正這些人的觀點,真心好累。
張薔隻好耐心地解釋道:“盧大人這個問題,本宮在莊子上辦作坊的時候,朝堂上禦史們,就不知道彈劾過多少次,今日本宮,就再為盧大人做一次說明吧。”
張薔借著喝水,組織了一下語言,這才說道:“首先,天下的財富,是天下人的財富,天下人都有權利賺取,這個天下人,也包括皇家和朝堂。
其次,士人們眼中所謂的‘民’,盧大人要看清楚,不是為大明納稅的百姓,而是士紳階層,他們享受著不納稅的優惠,卻支持家人,或家族中人經商,他們才是真正地與四民之末的,真正的商人,爭利之人。
士人們接受土地投限,不僅與民爭利,還與官爭利,將大明的稅收,都挪進了他們的腰包,這樣下去,大明的牆角,遲早要被他們挖空。
第三,官辦企業賺來的錢,是取之於民,用之於用,就像本次,如果沒有本宮這幾年賺的銀錢,哪裏來的錢,補發延綏邊軍的餉銀?
如不是清理官店,讓戶部的倉庫裏有了點底,哪裏來的銀錢,用於這次陝西賑災?
第四,本宮覺得,朝廷辦的企業,應該成為先進生產力的代表,成為技術創新的基地,盧大人創辦的鋼鐵廠,要煉出比蘇鋼、閔鋼性能更好的鋼材。
再不鑄火炮,大明還能撐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