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場的人都是精英,瞬間就明白過來,他這是劍走偏鋒,要搏直名。


    有人看到了機會,就要站起來支持他。


    黃立極一拍桌子,怒聲道:“把這兒當都察院的公廳了是不是?要吵,迴去吵去!今兒是讓你們帶耳朵來聽的,說別人成何體統,看看你們自己,成何體統?”


    郭允厚也生氣了:“會前已經申明過,你們隻能看,隻能聽,不能發言,誰允許你們擾亂會場秩序的?”


    楊維垣已經豁出去了,他站起來,梗著脖子說:“不平則鳴,是我等禦史的職責,我等哪裏有錯了?”


    郭允厚被他氣笑了:“要鳴,迴都察院鳴去!你們以為,我戶部的會議,為何要邀請你們十三道禦史?”


    是呀,為何?六部的會議,從來沒有邀請禦史的先例,眾人都望向郭尚書,等著他解惑。


    “哼,要不是太後要求,本官會邀請你們?”郭允厚將茶杯重重地頓在桌子上,“太後說,禦史們慣會風聞奏事,所奏之事大多捕風捉影,還要浪費朝廷資源去查證。


    讓本官邀請你們來旁聽,迴頭寫起文章來,也能言而有據。”


    居然是太後讓他們來旁聽的……


    郭允厚又道:“所以,願意繼續旁聽的,就留下來,不願意的,請出去,再亂吵吵,別怪本官不給你麵子!”


    正鬧著,有書吏來報:“乾清宮的懷恩公公,領著天津巡撫李大人到了。”


    黃立極和郭允厚對視一眼,兩人起身迎了出去。


    隻見四十多歲的李邦華,風塵仆仆地站在院子裏,顯然是趕了很長的路,來不及休息的樣子。


    懷恩上前,對黃郭二人道:“太後懿旨,特請李大人迴來參與討論,讓郭大人聽聽地方官的意見。”


    李邦華上前,拱手行了一個揖禮:“天津巡撫李邦華,拜見兩位大人!本官還趕得上參會吧?”


    李邦華的巡撫為從二品,戶部尚書郭允厚是正二品,內閣首輔黃立極雖然是正五品,但他兼著吏部尚書,是正二品。


    三位高官品級基本相同,所以相互行揖禮。


    “趕得上趕得上!”郭允厚做為東道主,熱情地上前邀請道:“正在商議官店之事,李大人來得正合適,裏麵請!”


    李邦華一進場,在坐的各清吏司主事,連著列席會議的禦史們,全都起身行兩拜禮,大明禮儀規定,官階相差兩級以上的官員相見,下級向上官行兩拜禮。


    若官員們平日裏在公廳辦公,下官隻向上官行揖禮,上官拱手答禮就可以了,沒那麽繁瑣。


    經過兩場熱鬧,戶部這場聯席會議,總算順利進行下去。


    張薔在乾清宮側殿的公廳裏,聽到阿寶轉述的現場實況,輕聲笑道:“這個楊維垣,是怕遭到清算,索性把名氣炒得更響一點,本宮再為難他,就是沒有容人之量了。”


    楊給垣雖然反複橫跳,也隻是想做官而已,在原本的曆史上,他做為閹黨餘孽,被清算後一直住在南京,南京城破後,以死殉國。


    在張薔看來,他對大明的忠誠,比水太涼錢謙益,開城門降清的末代魏國公徐文爵,強得太多,看在這一點上,她願意給他一個做官的機會。


    但禦史們還不消停,原都察院左都禦史崔呈秀自殺後,左副都禦史王紹徽,就是著《東林點將錄》的那位,按照論資排輩,應該升遷為左都禦史。


    但裕安太後秉政後,卻不是提拔他,而是聽信袁可立的舉薦,將已經離職的南京右都禦史畢自嚴,請迴都察院來坐鎮,做了左都禦史。


    畢自嚴還在來京的路上,王紹徽哪裏甘心?


    聽到禦史們在戶部的會議上被兩位重臣斥,他對楊維垣幾人道:“禦史向來是風聞奏事,但有所奏,百官都要歇職等待調查,哪怕是首輔也不能例外,何時論到別人來指手畫腳?


    郭尚書之所以不將禦史台看在眼裏,還不是仗著有太後撐腰?”


    有了上官撐腰,加上同楊維垣一樣,懷著別樣心思之人不少,於是第二天,雪片般的彈章就飛向了通政司,將矛頭直接對準了裕安太後張薔。


    通政司按照慣例,將折子送進內閣。


    “這個王紹徽,”施鳳來悄悄對黃立極道,“真是不消停,生怕太後注意不到他還是怎麽的?”


    黃立極無奈地搖頭:“估計是連老夫也恨上了,算了,由他去,按太後吩咐的,把每份折子的重點剗出來,不用票擬,送進去讓太後處理吧。”


    張薔收到這幾十份折子,認真看了內閣剗出來的重點,總結出以下幾點內容:


    一是太後不該讓地方官府行商賈事,一來與民爭利,二來有辱斯文,要求太後停止官店的經營。


    二是監察百官,本來是都察院的事,太後要查官店,應該交給都察院的各地巡按禦史去處置,而不是交給戶部去清查,要求太後撥亂反正。


    三是太後初秉國政,還不熟悉朝廷規矩,應該虛懷若穀,凡事多聽聽臣子們的意見。意思就是太後不懂治國,快快把權力交給我們讀書人,你安心教養好天子就行了。


    這一條就很無恥了,直接要求太後放權。


    這是要搏廷杖的節奏。


    還無恥地要求將清察的工作,交給都察院,這是看到追繳迴來的銀子,紅眼病犯了,爭奪起權利來,是一點都沒客氣啊。


    這幫禦史,搭理他們就是輸,被他們帶了節奏,掉進他們挖的坑裏,最後陷入朝堂爭鬥的漩渦,跟原本曆史上的崇禎一樣被他們玩死!


    懶得在每份折子上一一批示,張薔給他們來了個群發消息:“一切等畢自嚴到任後再處理!”


    王紹徽氣了個仰倒,禦史們更是一拳打在了棉花上,太後不按常理出牌啊。


    廷杖沒搏到,禦史們有的等來了吏部的約談,有的被請到錦衣衛喝茶,一時間,朝堂大震,以為太後這是要下手打壓禦史。


    王紹徽準備,太後真要這樣做,他做為都察院的臨時主官,就組織禦史們到左順門哭門去!


    他也要表現一下自己不畏強權的讀書人氣節,萬一賭贏了呢?


    楊維垣是被吏部約談的禦史之一,他比較幸運,找他談話的吏部主事馮叔吉,馮主事板著臉道:


    “太後當年在莊子上種植新作物之時,楊禦史彈劾她結交外臣;


    去年冬天,天子病重,楊禦史上折子,提議吳王到西山承恩寺為天子祈福,後吳王和裕妃娘娘遭遇刺殺。


    今次,楊禦史又上折子反對太後清查官店。”


    楊維垣越聽,心裏越冷,他估計自己的仕途走到頭了,太後這是記著當年的仇呢。


    他見識過太多被魏公公和他的爪牙整下去的官員,這次,終於輪到自己了麽?


    仿佛聽到另一隻靴子落地的聲音,他頓時心灰意冷,卻聽馮主事道:“但是,太後不與你計較,還願意再給你一次機會。”


    這大喘氣的!楊維垣的心情,如掉進深淵又被撈起來一樣,從絕望中又看到了希望。


    “楊禦史既然不喜歡官店,這個河南的信陽縣沒有官店,你去那裏做個知縣吧。”


    被約進錦衣衛喝茶的禦史,就沒什麽好結果了,關象章幾人,把他們收受賄賂的黑材料,往他們麵前一甩,直接問他們:是主動請辭還是等著被朝廷處置?


    所有人都選擇了前者。


    為了這些材料,這些天可把阿寶累壞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大明之秉國太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種菊南山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種菊南山下並收藏穿越大明之秉國太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