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如意一溜煙跑去給魏忠賢報信,魏忠賢一聽嚇了一跳:“折子上有沒有提到咱家?”
魏如意愣了一下,猶豫著搖搖頭:“沒……沒有吧,兒子隻聽到萬歲爺讓你出動廠衛去抄家……”
魏忠賢心下稍定,忙思量著如何善後,現在找人來商量,已經來不及了,隻能讓閻鳴泰先頂著,下來再想辦法撈他不遲。
通過今春的京察,如今的朝堂上下,遍布他魏公公的人,那些不聽話的,都被換掉了,要替閻鳴泰脫罪,他魏公公一句話的事。
“快,你去找閻大人,讓他把這件事擔下來!隻要他擔下來,咱家保他頭上的的烏紗!”他對魏如意道。
魏如意提醒他道:“幹爹,您找別人去吧,萬歲爺還等著你迴話呢,兒子不得陪著你?”
魏忠賢隻好另派了一個小太監,去給閻鳴泰帶話,他自己忙收拾整齊,隨魏如意急忙往乾清宮來。
一路上,魏如意向他匯報了在殿門口聽到的,萬歲爺要他出動廠衛,去抄家的話:“不知道是抄晉商的家,還是抄閻大人的家。”
魏忠賢欣慰地想:萬歲爺還是信任咱家的,抄家這類活計,還是讓咱家去幹。
到了乾清宮,朱由校還在氣頭上,讓張薔將英國公那份奏折,遞給魏忠賢看,這才想起來魏伴伴不識字,他恨恨地說道:“伴伴,你來得正好,看看,這些晉商,都敢欺到兵部頭上來了,你安排廠衛,趕赴山西、張家口,把這三家晉商給朕抄了!”
魏忠賢這才徹底放下心來,既是讓他去抄家,就是此事沒有牽連到他,晉商三人組還算識相,沒把他招供出來。
看在三人會做人的份上,他得吩咐做事的手下,給三家留點家底,還有,別霍霍他們的家人。
他做出一副同仇敵愾的樣子,正要接旨,就聽張薔在旁邊道:“萬歲爺,這案子既然是兵部和五城兵馬司查獲的,不如讓他們善始善終,抄家之事,也讓他們參與才是。”
魏忠賢心下暗恨,卻也無可奈何,他心裏有鬼,巴不得趕緊去大理寺看看情況,抄家什麽的,都不是最緊要的,最緊要的,是把自己從這案子裏摘出去。
朱上校聞聲,點頭道:“既如此,京城就交給五城兵馬司,由英國公處置吧。兵部和廠衛共同派人,趕赴山西,將這些人的不法所得,通通抄迴來!”
魏忠賢還來不及答應,隻聽張薔又道:“晉商家大業大,還得請戶部派人去協助清點,萬歲爺說得對,不法所得,全都要收歸國庫,請郭尚書派人監督,再好不過了。”
朱由校噎了一下,心想:阿薔,你怎麽不跟朕一條心呢?朕沒說過要收歸國庫啊,往常,魏伴伴抄迴來的財物,都是入朕的內帑的……
“好吧,”他的情緒有點點低落,但還是打起精神道,“叫他們擬旨。”
值班的中書舍人和翰林,被宣進來,兩刻鍾後,就擬好了聖旨,連同英國公的那份折子,一起交給魏忠賢,到司禮監用印。
朝臣們發覺,事關國計民生的折子,陛下的批複總是很快,連通政司和內閣也知道了陛下的習慣,他們收到這類折子,總是第一時間處理,生怕遞得慢了,落個怠政的名聲。
再說魏忠賢,捧著朱由校剛下的聖旨迴到司禮監的時候,他的好幹兒子崔呈秀已經在值房等著他了。
魏忠賢原計劃,趁著京察的機會,將崔呈秀的位置提一提,做工部尚書,奈何工部尚書恭鳳翔是自己人,不好動得。
兵部那塊,袁可立是天子請迴來做尚書的,不可撼動,左侍郎閻名泰升不上去,崔呈秀就去不了兵部。
最後,隻好讓他掌管大理寺,方便閹黨羅織罪名,對付東林黨和其他對頭。
崔呈秀一接到案子,見田生蘭把親爸爸也供了出來,嚇得連忙跑來報信。
魏忠賢把張維賢的折子拿給他看,崔呈秀十分奇怪:“英國公為何沒有折子上提親爸爸的名字?”
“哼,姓田的胡亂攀咬,英國公是穩妥之人,沒有證據的事,他不會隨便報給萬歲爺的,你給咱家好好審,田生蘭一個人的供詞不算,既是三人合謀,就要對比三人的供詞,不要冤枉了好人。”
他還是好人!真真是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將國家大事操控於股掌之間。
崔呈秀哪裏不明白?親爸爸在這件事上,不知道收受了多少好處,他就是來為親爸爸擦屁股的。
崔十分氣憤:“這些奸商,以為攀扯上親爸爸,他們就能脫罪,真真是可惡,親爸爸放心,兒子定還您老人家一個清白!”
魏忠賢點點頭,吩咐道:“去吧,萬歲爺命咱家派人赴山西抄家,你派個家人跟著吧。”
這是跟著去撈好處啊,崔呈秀十分感動,連連保證,要把晉商運糧案這事,查個水落石出。
魏忠賢又吩咐他:“去給閻鳴泰帶個話,讓他咬死不知情,隻說因為邊軍缺糧,他隻以為晉商是真的要往邊鎮運糧,根本不知道他們拿著兵部證明,卻把糧食運往了張家口。”
崔呈秀領命而去。
沒幾天,靳良玉在逃迴山西的路上被抓獲,補押迴大理寺受審。三天後,一份由大理寺、都察院和刑部聯合出具的審理報告,擺上了朱由校的案頭。
張薔對報告上的字,一個標點符號也不信,看上麵對三人的處置:1、三位晉商判斬監侯;2、抄沒的糧食用著軍糧,著兵部即刻運往山西、大同、宣府三鎮;3、抄沒家產,收歸國庫;4、每人罰款三萬兩,家人免治罪。
張薔冷笑,斬監侯,就是要等到秋後才問斬,這是給晉商留了斡旋的餘地,讓他們籌錢來買命,崔呈秀這個祖籍山西的大理寺卿,還真是維護老鄉啊。
這次沒把魏忠賢揪出來,袁可立十分生氣,他請求覲見張貴妃,張薔在側殿的公廳裏接見了他。
“娘娘,”他不滿地道,“您明明知道魏公公收了那麽多賄賂,為何還要放過他?為何不扳倒他,還朝堂一片清明?”
連張薔賜下的茶水也不喝,這位年輕時候,就有“鐵麵禦史”之稱,到老了,還改不了這耿直的脾氣。
張薔輕言細語地道:“袁大人,本宮給你講一件幼時的趣事兒吧。”
急驚風遇上慢郎中,袁可立隻好耐著性子答道:“臣洗耳恭聽。”
“記得小時候,有一年我阿爹養了一頭豬仔,長到半大的時候,我阿弟鬧著要宰了吃肉,我阿爹就哄他道:‘等過年,把豬養肥了,再殺不遲’……”
袁可立聽懂了貴妃娘娘的意思,但他還是道:“這樣的人留在司禮監,把持朝政,指鹿為馬,大明的朝堂,盡是些阿諛奉承之徒……”
張薔笑道:“袁大人的初心,不是為了邊軍的糧餉?現在,軍糧有了,至於餉銀,你得快點去找郭尚書啊,這次兵部立了功,抄家所得,怎麽也得先撥給兵部吧?”
一句話提醒了袁可立,是啊,他要的是糧草和晌銀,他得去跟老郭打聲招唿,抄得的銀子,得先緊著邊軍的晌銀。
他跟火燒屁股似的,起告辭:“娘娘說得是,是老臣著相了,臣告退……”
魏如意愣了一下,猶豫著搖搖頭:“沒……沒有吧,兒子隻聽到萬歲爺讓你出動廠衛去抄家……”
魏忠賢心下稍定,忙思量著如何善後,現在找人來商量,已經來不及了,隻能讓閻鳴泰先頂著,下來再想辦法撈他不遲。
通過今春的京察,如今的朝堂上下,遍布他魏公公的人,那些不聽話的,都被換掉了,要替閻鳴泰脫罪,他魏公公一句話的事。
“快,你去找閻大人,讓他把這件事擔下來!隻要他擔下來,咱家保他頭上的的烏紗!”他對魏如意道。
魏如意提醒他道:“幹爹,您找別人去吧,萬歲爺還等著你迴話呢,兒子不得陪著你?”
魏忠賢隻好另派了一個小太監,去給閻鳴泰帶話,他自己忙收拾整齊,隨魏如意急忙往乾清宮來。
一路上,魏如意向他匯報了在殿門口聽到的,萬歲爺要他出動廠衛,去抄家的話:“不知道是抄晉商的家,還是抄閻大人的家。”
魏忠賢欣慰地想:萬歲爺還是信任咱家的,抄家這類活計,還是讓咱家去幹。
到了乾清宮,朱由校還在氣頭上,讓張薔將英國公那份奏折,遞給魏忠賢看,這才想起來魏伴伴不識字,他恨恨地說道:“伴伴,你來得正好,看看,這些晉商,都敢欺到兵部頭上來了,你安排廠衛,趕赴山西、張家口,把這三家晉商給朕抄了!”
魏忠賢這才徹底放下心來,既是讓他去抄家,就是此事沒有牽連到他,晉商三人組還算識相,沒把他招供出來。
看在三人會做人的份上,他得吩咐做事的手下,給三家留點家底,還有,別霍霍他們的家人。
他做出一副同仇敵愾的樣子,正要接旨,就聽張薔在旁邊道:“萬歲爺,這案子既然是兵部和五城兵馬司查獲的,不如讓他們善始善終,抄家之事,也讓他們參與才是。”
魏忠賢心下暗恨,卻也無可奈何,他心裏有鬼,巴不得趕緊去大理寺看看情況,抄家什麽的,都不是最緊要的,最緊要的,是把自己從這案子裏摘出去。
朱上校聞聲,點頭道:“既如此,京城就交給五城兵馬司,由英國公處置吧。兵部和廠衛共同派人,趕赴山西,將這些人的不法所得,通通抄迴來!”
魏忠賢還來不及答應,隻聽張薔又道:“晉商家大業大,還得請戶部派人去協助清點,萬歲爺說得對,不法所得,全都要收歸國庫,請郭尚書派人監督,再好不過了。”
朱由校噎了一下,心想:阿薔,你怎麽不跟朕一條心呢?朕沒說過要收歸國庫啊,往常,魏伴伴抄迴來的財物,都是入朕的內帑的……
“好吧,”他的情緒有點點低落,但還是打起精神道,“叫他們擬旨。”
值班的中書舍人和翰林,被宣進來,兩刻鍾後,就擬好了聖旨,連同英國公的那份折子,一起交給魏忠賢,到司禮監用印。
朝臣們發覺,事關國計民生的折子,陛下的批複總是很快,連通政司和內閣也知道了陛下的習慣,他們收到這類折子,總是第一時間處理,生怕遞得慢了,落個怠政的名聲。
再說魏忠賢,捧著朱由校剛下的聖旨迴到司禮監的時候,他的好幹兒子崔呈秀已經在值房等著他了。
魏忠賢原計劃,趁著京察的機會,將崔呈秀的位置提一提,做工部尚書,奈何工部尚書恭鳳翔是自己人,不好動得。
兵部那塊,袁可立是天子請迴來做尚書的,不可撼動,左侍郎閻名泰升不上去,崔呈秀就去不了兵部。
最後,隻好讓他掌管大理寺,方便閹黨羅織罪名,對付東林黨和其他對頭。
崔呈秀一接到案子,見田生蘭把親爸爸也供了出來,嚇得連忙跑來報信。
魏忠賢把張維賢的折子拿給他看,崔呈秀十分奇怪:“英國公為何沒有折子上提親爸爸的名字?”
“哼,姓田的胡亂攀咬,英國公是穩妥之人,沒有證據的事,他不會隨便報給萬歲爺的,你給咱家好好審,田生蘭一個人的供詞不算,既是三人合謀,就要對比三人的供詞,不要冤枉了好人。”
他還是好人!真真是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將國家大事操控於股掌之間。
崔呈秀哪裏不明白?親爸爸在這件事上,不知道收受了多少好處,他就是來為親爸爸擦屁股的。
崔十分氣憤:“這些奸商,以為攀扯上親爸爸,他們就能脫罪,真真是可惡,親爸爸放心,兒子定還您老人家一個清白!”
魏忠賢點點頭,吩咐道:“去吧,萬歲爺命咱家派人赴山西抄家,你派個家人跟著吧。”
這是跟著去撈好處啊,崔呈秀十分感動,連連保證,要把晉商運糧案這事,查個水落石出。
魏忠賢又吩咐他:“去給閻鳴泰帶個話,讓他咬死不知情,隻說因為邊軍缺糧,他隻以為晉商是真的要往邊鎮運糧,根本不知道他們拿著兵部證明,卻把糧食運往了張家口。”
崔呈秀領命而去。
沒幾天,靳良玉在逃迴山西的路上被抓獲,補押迴大理寺受審。三天後,一份由大理寺、都察院和刑部聯合出具的審理報告,擺上了朱由校的案頭。
張薔對報告上的字,一個標點符號也不信,看上麵對三人的處置:1、三位晉商判斬監侯;2、抄沒的糧食用著軍糧,著兵部即刻運往山西、大同、宣府三鎮;3、抄沒家產,收歸國庫;4、每人罰款三萬兩,家人免治罪。
張薔冷笑,斬監侯,就是要等到秋後才問斬,這是給晉商留了斡旋的餘地,讓他們籌錢來買命,崔呈秀這個祖籍山西的大理寺卿,還真是維護老鄉啊。
這次沒把魏忠賢揪出來,袁可立十分生氣,他請求覲見張貴妃,張薔在側殿的公廳裏接見了他。
“娘娘,”他不滿地道,“您明明知道魏公公收了那麽多賄賂,為何還要放過他?為何不扳倒他,還朝堂一片清明?”
連張薔賜下的茶水也不喝,這位年輕時候,就有“鐵麵禦史”之稱,到老了,還改不了這耿直的脾氣。
張薔輕言細語地道:“袁大人,本宮給你講一件幼時的趣事兒吧。”
急驚風遇上慢郎中,袁可立隻好耐著性子答道:“臣洗耳恭聽。”
“記得小時候,有一年我阿爹養了一頭豬仔,長到半大的時候,我阿弟鬧著要宰了吃肉,我阿爹就哄他道:‘等過年,把豬養肥了,再殺不遲’……”
袁可立聽懂了貴妃娘娘的意思,但他還是道:“這樣的人留在司禮監,把持朝政,指鹿為馬,大明的朝堂,盡是些阿諛奉承之徒……”
張薔笑道:“袁大人的初心,不是為了邊軍的糧餉?現在,軍糧有了,至於餉銀,你得快點去找郭尚書啊,這次兵部立了功,抄家所得,怎麽也得先撥給兵部吧?”
一句話提醒了袁可立,是啊,他要的是糧草和晌銀,他得去跟老郭打聲招唿,抄得的銀子,得先緊著邊軍的晌銀。
他跟火燒屁股似的,起告辭:“娘娘說得是,是老臣著相了,臣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