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薔也用手在茶桌上敲了兩下,低聲道:“噤聲!”


    然後站起身,施施然往另一條街上走去。


    法容吐了一下舌頭,忙丟下一小塊銀子,起身追了上去。


    二人出了金魚胡同,沿東四牌樓大街往北走,行不多遠,就見前麵來了一支敲鑼打鼓的隊伍,法容忙扶著張薔,二人避到屋簷下,看看又有什麽熱鬧。


    法容長在山中寺廟,張薔常年在後宮,二人對街上的各種熱鬧都懷著好奇,哪怕是兩個老婦人罵大街,二人也要停下來駐足觀看觀看。


    隻見兩名差役在前麵鳴鑼開道,一邊走一邊喊:“開糧店的注意啦,皇爺體恤百姓,發下糧票來,讓百姓買平價糧救命,哪家不開眼,敢忤逆皇爺的,鎖到大牢裏吃牢飯……”


    差役的身後,是三名五花大綁的商人,估計是拒不售糧,被請去吃牢飯的。


    三名商人的後麵,有一名穿飛魚服的錦衣衛,兩名穿鴛鴦戰祆的五城兵馬司兵丁。


    隊伍的後麵,跟著一些看熱鬧的百姓,還有店裏的夥計,掌櫃的被抓走了,店也被封了,他們跟著去衙門裏看看情況,好迴去向東家匯報。


    隊伍由北往南,所過之處,嚇得街道兩邊的糧店掌櫃和夥計,不敢作聲,還在拖延的糧店,紛紛收下糧票,兌換糧食。


    那些已經在兌換糧食的門店,掌櫃和夥計也不由得擦冷汗:好險!官府動真格的!


    隊伍從張薔二人身邊經過,圍觀的人群中,一名打聽消息的夥計,拉著跟在隊伍後麵的一人,寒暄道:“這不是柱子麽?你家掌櫃怎麽不兌糧啊?看看遭的這罪!”


    那夥計一看是熟人,忍不住吐槽道:“是二哥啊,唉,我家掌櫃不象你家掌櫃,是自己的生意,可以自己做主。


    我家的店,東家發了話不準兌,掌櫃的敢兌糧麽?”


    這邊的夥計歎息道:“你們東家也真是,沒聽見是皇爺的旨意麽?還敢抗旨,唉,隻是苦了你們家掌櫃的啦……”


    那叫柱子的夥計心情也不好,道:“誰說不是呢,店也被封了,掌櫃的被抓走,夥計也被趕出來了……唉二哥,小子不跟你說了,我得去看看掌櫃的被帶到哪個衙門了,迴頭給他家人報個信……”


    兩人拱拱手,柱子去追他家掌櫃去了,這邊的夥計也急衝衝地往迴走,迴去報信。


    許是有了剛才的這支隊伍的震懾,張薔和法容再往北走,一路上見到的糧店,要麽規規矩矩地給手握糧票的百姓兌糧,要麽幹脆關店,等待背後東家的指示。


    出了東四牌樓北街,往東是朝陽門大街,張薔對法容說:“走,去朝陽門外的粥廠看看。”


    法容擔心地問:“娘……夫人,累不累?要不要叫一頂轎子?”


    張薔滿不在乎地道:“別擔心,夫人我出身貧寒,後來又進宮幹雜活,天生一雙孝慈高皇後一樣的腳,走這點路還難不到本夫人。”


    孝慈高皇後馬秀英,大明太祖朱元璋的妻子,天生一雙大腳,被人稱為“大腳皇後”。


    法容在山寺裏,沒少見到來進香的世家貴女,一雙纖纖小足,走兩步路也要人扶著,端的是弱不勝風。


    她聞言,不由得向她家娘妨的腳下看去,卻見長長的馬麵裙,遮住了娘娘的雙腳,但看那穩健的身姿,就知道娘娘說得不錯。


    她展顏一笑,想起臨出山前,師父對她的教導,聖安師傅說:“容兒,裕妃娘娘是一個不尋常之人,她身上肩負著大明的未來,你要好好地護著她,決不容許娘娘受到壞人的傷害。”


    娘娘出宮來,不看胭脂水粉,不看釵環珠寶,隻關注米糧店的價格,關注那些買糧食的百姓,現在看來,真被師傅言中了。


    張薔二人來到朝陽門外,在城牆下,見到了官府設置的粥廠,粥廠每日施兩次粥,這個時代的普通百姓,每日吃兩餐飯。


    正是巳正時間,後世上午十點左右,粥廠正在施粥。


    粥廠沿城牆搭建,一排棚子下麵,一溜排列著十幾口超大的鐵鍋,鍋邊攪拌用的鍋鏟,直接用的是工地上的鐵鍬,上工的全是膀大腰圓的壯漢。


    粥廠占地近五畝,可見高峰時候,京兆府要救濟多少人。


    此時的粥廠,隻有兩口大鐵鍋裏還熬著粥,場地上也隻排了兩隊領粥的人,打眼望去,全是些老弱病殘,端著空碗,慢慢地往前挪動。


    舀粥的壯漢一邊施粥,一邊大聲喊道:“都聽好啦,今兒最後一頓粥了哈,皇爺已經下旨給你們發了糧票,自己拿著糧票去糧店換糧食,迴家煮去,官府這粥廠,發完這餐,就收了。”


    領粥的隊伍裏,頓時響起哀嚎聲,有人哭道:“大人,發糧票的全都是城裏有住房的人,俺們逃難來的,一沒戶籍二沒住處,官府哪裏會發糧票給咱們?”


    一人哭叫,許多人紛紛附和道:“是呀是呀,草民們逃難來的,去哪裏領糧票啊?”


    壯漢沒好氣地喝斥道:“喲嗬,你還有理啦?官府養了你們幾個月,還養出懶人來了?怎麽的?開春了也不迴家種地去?想官府養你們一輩子?”


    這些人在此領了幾個月的粥,對施粥的壯漢,也不怎麽怕了,一個老婦人大著膽子,陪笑道:“大人啊,家裏的壯勞力,都迴去忙春耕了,剩下這些老人孩子,迴去也是餓死,還望大人可憐可憐我們……”


    有人不滿地道:“皇爺他老人家,肯定把咱們逃難的人給忘了,不然怎麽隻有京城的人發糧票,咱們就沒有?”


    壯漢正要喝斥,站在他旁邊監督施粥的一位綠袍官員,聞言沉下臉來,大聲道:“住口!聖意豈是你能隨意揣測的?”


    他向西邊紫禁城的方向拱了拱手,又道:“陛下今天早上,就發下旨意,要送你們到寺廟、道觀裏暫住,你們在寺廟道觀裏吃的糧食,不是陛下發下來?


    再敢胡言亂語,將你全家逐出京去!”


    排隊的人們聽聞,一時間不敢在再吱聲,偌大的場地,隻有粥勺碰著碗沿的叮當聲。


    綠袍官員這才提氣開聲道:“吃完這碗粥,你們自去城內外的寺廟、道觀安身,能迴家的,還是迴家去的好,畢竟‘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時難’嘛。”


    有人嘀咕道:“誰不想迴家?這不是家裏沒活路了麽?”


    綠袍官員和施粥的壯漢都向他望過來,那少了一隻胳膊的老漢嚇得趕緊往人身後藏。


    有人擔心地問道:“大人,寺廟裏能收咱們麽?往日進廟,都得給菩薩上供,現在沒錢,能讓咱們進去麽?”


    綠袍官員一揮手:“放心,皇爺安排了衙門裏的差爺在那兒守著呢,誰不讓你們進去,除非他的廟子關門!”


    說話間,鍋裏的粥就分完了,剩下一點鍋底,被打雜的壯漢們分了,唏哩唿嚕就下了肚。


    “可算是結束了!”一位壯漢對另一位汢漢感歎道,“打明兒起,就不必在此吹冷風了。”


    另一位壯漢十分可惜:“唉,這份活計也沒了,明兒還得去城南工地上找活去,不然一家大小都得喝冷風……”


    張薔和法容在場邊站了半天,有喝完粥的難民,見二人衣著像是有富貴人家的女眷,就端著破碗上來討錢:“夫人行行好,給口吃的吧,老婦人快餓死了……”


    法容把張薔護到背後,指著那婦人罵道:“刁民!剛喝完官府施的粥,就說快要餓死了,怎地如此無恥?剛才的一碗粥都吃到狗肚子裏去了?”


    老婦人和她身邊圍過來想分一杯羹的其他難民,都訕訕地住了嘴。


    張薔也不喜這些端起碗吃飯,丟下碗罵娘的人,當即沉下臉來,道:“俗話說,救急不救窮,官府既是有安排,你們還是速速去找間寺廟,先安頓下來再說吧。”


    說完,接著法容,迴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大明之秉國太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種菊南山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種菊南山下並收藏穿越大明之秉國太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