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不用李府尹明日求見,當天晚上,錦衣衛百戶李若璉,就進宮匯報了糧票發放的情況。
他是酉時入的宮,朱由校今日精神還好,與張薔一起,在禦書房召見他。
李若璉匯報了糧票發放中遇到的問題,比如隱戶問題,單單一個金台坊,需要發放糧票的隱戶人口,就有三百多人,還有那些不需要救濟的隱戶,目前無法統計。
張薔立即指示道:“不管是在籍人口,還是隱戶,隻要符合救濟標準的,都要救濟!”
角落裏的中書舍人,立即提筆記下來。
“今日入戶調查,臣還看到,街上還有一些無家可歸的流民和乞丐,這些人更加需要救濟,隻是他們連住的地方都沒有,更不可能做飯了。
今日,京兆府的粥廠,還在為這些人施粥,據李府尹說,即使日日施粥,每日裏,也要收斂十多二十具餓死者,拉去城外亂葬崗掩埋……”
法安在去遼東之前,與張薔和朱由校討論過流民救濟的問題,法安的意見是:發動京城內外的寺廟、道觀,騰出偏殿來安置這些流民。
朱由校擔心,流民們打擾了寺廟裏的菩薩、道觀裏的神仙,張薔卻極力讚同:“佛門和道家,平日裏受百姓供養,如今百姓有難,也該它們敞開大門,普渡眾生了。”
“給京城內外的佛寺、道觀下令,讓他們騰出地方,用來安置街上的流民,”張薔對著中書舍人道,“你記下來,明日讓禮部僧祿司和道祿司的官員,帶上資料,去京兆府找李府尹,落實每間寺廟和道觀,安置流民的數量。
各寺廟憑安置人數,到京兆府的常平倉領救濟糧……”
花了近兩個時辰,李若璉才匯報完了白天遇到的問題,剛開始,天子朱由校還興致勃勃地聽他講話,不時地,還問一些好奇的問題。
後來,隨著他匯報的問題越來越多,朱由校明顯地力不從心起來,他半倚在禦椅上,閉著眼睛聽講,也不知道是醒著還是睡著了。
後麵的問題,李若璉全是向裕妃娘娘匯報的,而且,都得到了及時的答複和解決方案。
最後,裕妃娘娘對他說:“糧票是新生事物,首批五萬石是不夠的,至於還要發放多少,要看戶部能撥出多少糧食來,這件事,不能拍腦袋做決定,還要召集相關部門討論。”
在他告辭的時候,裕妃娘娘又說:“明日,你安排手下,跟著僧祿司和道祿司的官員,前往各寺廟、道觀落實安置災民的地方……”
“臣領旨。”李若璉告辭出來,已經是一更天,宮門早關了,他隻好到錦衣衛在宮內的值班室將就一晚,待天明後再出宮。
錦衣衛在京城東南西北共有四個千戶所,每個千戶所下麵,有若幹個百戶所,去年王恭廠爆炸後,阜財坊百戶所人員幾乎被團滅。
田爾耕奉張薔之命,將李若璉招進錦衣衛,給了個百戶官的職位,就把他的百戶所安排在阜財坊。
現在的阜財坊還是一片災難現場,李若璉的百戶所連個安身之地也沒有,田爾耕隻好在錦衣衛總部裏,劃了一個院子給他做臨時辦公室。
李若璉第二日一早出宮,先來到大明門右側,與前軍都督府和右軍都督府一巷之隔的錦衣衛總部,一個錦衣衛的總部麵積,相當於前軍都督府和右軍都督府的總和。
從占地麵積上就可以看出來,大明的錦衣衛,是一個極其重要的部門。
按照法安師兄的指點,李若璉從一起參加武舉的同年中,邀請了一些人加入錦衣衛,這些人大多是各地衛所子弟,武功底子好,身手不錯,也識字,來參加武舉,就是奔著武官職位來的。
李若璉是今年的武狀元,相當有號召力,今年的武榜眼關象章、武探花陳瑫、第六名吳子韶、第九名楊應琪,都被他召入麾下,做了總旗。
按裕妃娘娘的指示,他安排關象章和陳瑫,分別去僧祿寺和道祿寺待命,吳子韶和楊應琪坐鎮總部,外麵的人需要人手時,隨時派人支援。
安排好工作,他騎上馬,帶著長隨,趕往京兆府衙門,聽候府尹大人的差遣。
等他趕到府衙,府尹李春茂已經接到了通政司傳來的旨意,正在布置工作。
李若璉暗暗咂舌:他昨晚上才上報問題,今日上午,解決方案已經下達到京兆府,這個速度,要不是親自經曆,哪裏有人會相信?
本來今日要請求入宮麵聖的李府尹,正坐在公廳裏,兩邊的椅子上,坐著戶部田豐、五城兵馬司張彬、兩位縣令,今日還多了一位巡城禦史李燦然,還有一個位置,是李若璉的。
見眾人早到了,李若璉忙拱手告罪:“本官來遲,有勞諸位久等,見諒!見諒!”
李府尹站起身,今日的臉上,已經沒有了昨日的愁苦,皺著的眉頭都舒展開來,他哈哈笑道:
“不遲不遲!李大人昨晚進宮,可是把我等的問題都給解決了,哈哈哈,就衝著陛下這份處置方案,大人就值得本官等,哈哈哈……”
其他人也跟著李府尹起身,紛紛向李若璉拱手,巡城禦史李燦然感歎道:“李百戶,這讓寺廟道觀安置流民的法子,是不是您給陛下出的?”
李若璉趕緊搖手道:“這可不是本官的主意,陛下身邊,有高人輔佐……”
眾人眼裏冒光,想聽他透露一點皇家秘辛,奈何李若璉及時住了口,衝著李府尹轉了話題:“大人,我等今日還上街麽?”
李府尹轉身坐迴椅子了,拍著手裏的文件說:“今日,由禦史李大人帶隊,聯合工作組有兩項任務:一是督查糧票發放情況;二是督查各家糧店是否按糧票售糧。
本官和錦衣衛的李大人坐鎮府衙,還有重要的事處理。”
眾人領命而去,公廳裏隻剩下李府尹和李若璉。
雜役上前,撤下眾人留下的茶具,另上了一壺新茶和新的茶具,李若璉忙接過來,親自給李府尹倒了一杯茶,放下茶壺後才問道:“大人,還有何事?”
李府尹放下手裏的材料,端起茶杯飲了一口茶,慢慢說道:“本官今日要召見各大糧商,咱們還有一場硬仗要打。”
他是酉時入的宮,朱由校今日精神還好,與張薔一起,在禦書房召見他。
李若璉匯報了糧票發放中遇到的問題,比如隱戶問題,單單一個金台坊,需要發放糧票的隱戶人口,就有三百多人,還有那些不需要救濟的隱戶,目前無法統計。
張薔立即指示道:“不管是在籍人口,還是隱戶,隻要符合救濟標準的,都要救濟!”
角落裏的中書舍人,立即提筆記下來。
“今日入戶調查,臣還看到,街上還有一些無家可歸的流民和乞丐,這些人更加需要救濟,隻是他們連住的地方都沒有,更不可能做飯了。
今日,京兆府的粥廠,還在為這些人施粥,據李府尹說,即使日日施粥,每日裏,也要收斂十多二十具餓死者,拉去城外亂葬崗掩埋……”
法安在去遼東之前,與張薔和朱由校討論過流民救濟的問題,法安的意見是:發動京城內外的寺廟、道觀,騰出偏殿來安置這些流民。
朱由校擔心,流民們打擾了寺廟裏的菩薩、道觀裏的神仙,張薔卻極力讚同:“佛門和道家,平日裏受百姓供養,如今百姓有難,也該它們敞開大門,普渡眾生了。”
“給京城內外的佛寺、道觀下令,讓他們騰出地方,用來安置街上的流民,”張薔對著中書舍人道,“你記下來,明日讓禮部僧祿司和道祿司的官員,帶上資料,去京兆府找李府尹,落實每間寺廟和道觀,安置流民的數量。
各寺廟憑安置人數,到京兆府的常平倉領救濟糧……”
花了近兩個時辰,李若璉才匯報完了白天遇到的問題,剛開始,天子朱由校還興致勃勃地聽他講話,不時地,還問一些好奇的問題。
後來,隨著他匯報的問題越來越多,朱由校明顯地力不從心起來,他半倚在禦椅上,閉著眼睛聽講,也不知道是醒著還是睡著了。
後麵的問題,李若璉全是向裕妃娘娘匯報的,而且,都得到了及時的答複和解決方案。
最後,裕妃娘娘對他說:“糧票是新生事物,首批五萬石是不夠的,至於還要發放多少,要看戶部能撥出多少糧食來,這件事,不能拍腦袋做決定,還要召集相關部門討論。”
在他告辭的時候,裕妃娘娘又說:“明日,你安排手下,跟著僧祿司和道祿司的官員,前往各寺廟、道觀落實安置災民的地方……”
“臣領旨。”李若璉告辭出來,已經是一更天,宮門早關了,他隻好到錦衣衛在宮內的值班室將就一晚,待天明後再出宮。
錦衣衛在京城東南西北共有四個千戶所,每個千戶所下麵,有若幹個百戶所,去年王恭廠爆炸後,阜財坊百戶所人員幾乎被團滅。
田爾耕奉張薔之命,將李若璉招進錦衣衛,給了個百戶官的職位,就把他的百戶所安排在阜財坊。
現在的阜財坊還是一片災難現場,李若璉的百戶所連個安身之地也沒有,田爾耕隻好在錦衣衛總部裏,劃了一個院子給他做臨時辦公室。
李若璉第二日一早出宮,先來到大明門右側,與前軍都督府和右軍都督府一巷之隔的錦衣衛總部,一個錦衣衛的總部麵積,相當於前軍都督府和右軍都督府的總和。
從占地麵積上就可以看出來,大明的錦衣衛,是一個極其重要的部門。
按照法安師兄的指點,李若璉從一起參加武舉的同年中,邀請了一些人加入錦衣衛,這些人大多是各地衛所子弟,武功底子好,身手不錯,也識字,來參加武舉,就是奔著武官職位來的。
李若璉是今年的武狀元,相當有號召力,今年的武榜眼關象章、武探花陳瑫、第六名吳子韶、第九名楊應琪,都被他召入麾下,做了總旗。
按裕妃娘娘的指示,他安排關象章和陳瑫,分別去僧祿寺和道祿寺待命,吳子韶和楊應琪坐鎮總部,外麵的人需要人手時,隨時派人支援。
安排好工作,他騎上馬,帶著長隨,趕往京兆府衙門,聽候府尹大人的差遣。
等他趕到府衙,府尹李春茂已經接到了通政司傳來的旨意,正在布置工作。
李若璉暗暗咂舌:他昨晚上才上報問題,今日上午,解決方案已經下達到京兆府,這個速度,要不是親自經曆,哪裏有人會相信?
本來今日要請求入宮麵聖的李府尹,正坐在公廳裏,兩邊的椅子上,坐著戶部田豐、五城兵馬司張彬、兩位縣令,今日還多了一位巡城禦史李燦然,還有一個位置,是李若璉的。
見眾人早到了,李若璉忙拱手告罪:“本官來遲,有勞諸位久等,見諒!見諒!”
李府尹站起身,今日的臉上,已經沒有了昨日的愁苦,皺著的眉頭都舒展開來,他哈哈笑道:
“不遲不遲!李大人昨晚進宮,可是把我等的問題都給解決了,哈哈哈,就衝著陛下這份處置方案,大人就值得本官等,哈哈哈……”
其他人也跟著李府尹起身,紛紛向李若璉拱手,巡城禦史李燦然感歎道:“李百戶,這讓寺廟道觀安置流民的法子,是不是您給陛下出的?”
李若璉趕緊搖手道:“這可不是本官的主意,陛下身邊,有高人輔佐……”
眾人眼裏冒光,想聽他透露一點皇家秘辛,奈何李若璉及時住了口,衝著李府尹轉了話題:“大人,我等今日還上街麽?”
李府尹轉身坐迴椅子了,拍著手裏的文件說:“今日,由禦史李大人帶隊,聯合工作組有兩項任務:一是督查糧票發放情況;二是督查各家糧店是否按糧票售糧。
本官和錦衣衛的李大人坐鎮府衙,還有重要的事處理。”
眾人領命而去,公廳裏隻剩下李府尹和李若璉。
雜役上前,撤下眾人留下的茶具,另上了一壺新茶和新的茶具,李若璉忙接過來,親自給李府尹倒了一杯茶,放下茶壺後才問道:“大人,還有何事?”
李府尹放下手裏的材料,端起茶杯飲了一口茶,慢慢說道:“本官今日要召見各大糧商,咱們還有一場硬仗要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