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薔知道,內宮二十四監,都歸司禮監管轄,魏忠賢選擇出來的,做為監督的內官監太監,必定是已經投靠了他的人,監督三大殿的損毀評估,隻是一個形勢而已。


    但是,有沒有這個形式,對朱由校來說,卻是極其重要的,它表明,朱由校已經有參政理政的能力了。


    要把老虎關進籠子裏,首先得打造一個籠子。


    過了兩日,工部報上來一個評估小組的名單,張薔在名單上,看到了一個她熟悉的名字:袁可立。


    她原以為,孫承宗都致仕了,這位坐鎮登萊,與孫承宗齊名的抗金名臣,也辭官迴鄉了呢。


    原來老人家還在朝堂啊,這可是意外之喜!


    她很奇怪,這位在年輕的時候,可是有“鐵麵禦史”的稱號,把他列入這份監督名單,魏忠賢是怎麽想的?


    其實,魏忠賢也沒辦法,他自己是個文盲,要想掌握朝堂,就得有人才,可是,朝中許多有能力的大臣,不是被他打倒,就是不屑與他為伍,辭官歸鄉,那些主動投靠上來跪舔的,能力又不足。


    對袁可立這樣得高望重的官員,魏忠賢還是很尊重的,他知道,要穩定朝堂,還得靠袁可立這樣有能力、有威望的大臣,所以他把袁可立留在了兵部右侍郎的位置上。


    張薔不知道魏忠賢的心思啊,她興奮地對朱由校說:“有袁大人監督評估,萬歲爺就放心吧。”


    朱由校很好奇:“哦,阿薔對袁大人的評價如此之高?是何道理?”


    張薔心說:還不是前世看網絡上的資料得來的。


    但她隻能說:“臣妾聽說,袁大人年輕時候,就有“鐵麵禦史”的稱號,三朝為官,是一位剛直不阿的官員,有他來監督三大殿的損毀程度評估,萬歲爺大可放心。”


    果然,有袁可立的監督,薛鳳翔收斂了許多,一個月後,皇極殿的評估報告先交了上來。


    根據這份評估報告,修繕皇極殿的資金,隻需要二十萬兩,原來的預算,是需要一百萬兩。


    這麽多的水分,可都是袁可立從原來那份預算中擠出來的,可見,用對一個人,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在張薔的勸說下,朱由校痛快地撥了錢,三大殿開始檢修。


    朱由校卻從此恨上了工部尚書薛鳳翔,覺得這人不懷好意,時時想著算計他的錢,不是什麽好官。


    同時,他對兵部尚書王永光也沒什麽好印象,兵部找了兩個多月,愣是沒在城外,找到適合建火藥廠和倉庫的地方,他認為是王永光的能力不足,計劃找個什麽借口,把王永光撤掉,將袁可立升為兵部尚書。


    原本,薛風翔在上交報告之前,想把二十萬兩,改成五十萬兩。


    袁可立拒絕在報告上署名,憤然說道:“陛下信任大人,讓大人執掌工部事,大人豈可如此欺君?”


    薛鳳翔下不來台,告到魏忠賢那裏,魏忠賢覺得這個袁老頭,並不好控製,還是放到南京去為好,不要在北京影響他撈錢。


    十月,中極殿的評估報告眼看著就要出爐,急於在三大殿檢修工程中分一杯羹的崔呈秀,生怕袁可立又拒絕在有水分的報告上簽字,在魏忠賢的默許下,發動九卿科道,公推袁可立為南京兵部尚書。


    魏忠賢忽悠朱由校道:“萬歲爺,袁大人三朝老臣,勞苦功高,又為三大殿的檢修日夜操勞,朝臣們有目共睹,無不欽佩,這不,得九卿科道公推,可見,袁大人深得民心呐。”


    要不是參與了幾個月的政事,朱由校就信了,同往日一樣,他並沒有馬上答複,而是把這份折子放到一個匣子裏,對魏忠賢說:


    “伴伴,孫師傅迴鄉後,於遼事最熟悉的,隻有袁大人了,朕意是希望將他留在北京,以備諮詢,這份折子,容朕考慮考慮。”


    魏忠賢感覺,萬歲爺越來越不聽他的話了,他掩去眼底的失望,低頭答問道:“萬歲爺的心思,老奴是明白的,但是,不把袁大人提一提,豈非優待功臣之道?


    九卿科道的意見,也不能置之不理吧?”


    朱由校的俊臉上,看不出喜怒,一雙狹長的鳳眼,直直地望向站在堂下的魏忠賢,不悅地道:“朕知道了。”


    魏忠賢感受到朱由校陌生的目光,心裏暗驚,忙低頭應是,把話題轉向下一份折子。


    忙了兩個時辰,朱由校累了,禦案上的匣子裏,已經裝上了十幾份折子,這是要帶迴去晚上批的。


    魏忠賢捧著批複下來的折子,走出禦書房的時候,狠狠地瞪了魏如意一眼,這小子查了幾個月,愣是不知道萬歲爺拿迴去的折子,是幾時批閱的。


    還是客氏想辦法,啟用了安插在坤寧宮的宮女,才打探到,萬歲爺每每在晚飯後,與皇後和裕妃娘娘討論朝堂之事。


    萬歲爺與三皇子玩鬧的時候,裕妃娘娘常常在旁邊閱覽折子!


    原來,是兩個女人在後宮,為萬歲爺出謀劃策!長此下去,他魏忠賢在萬歲爺麵前,就要失寵了!


    一旦失寵,他將失去現在擁有的一切:九千歲的權勢、魏氏家族的榮寵、失去大臣們的敬畏,失去對大明的掌控!甚至,失去客氏這個重要的盟友!


    魏忠賢感覺到了空前的危機,已經嚐到權力滋味的魏公公,怎麽舍得失去這一切?


    這一次,他不止招來崔呈秀這個死忠粉,還有馮銓、黃立極、施鳳來等心腹,共同商議:如何才能把朱由校,從後宮兩個女人身邊奪迴來?


    崔呈秀不屑地說:“一個宮女出身的娘娘,仗著兒子得了寵,她能看懂折子?她知道什麽是國家大事?做樣子給陛下看而已。”


    馮銓也說:“是啊,咱們要擔心的,是皇後娘娘才是,陛下與皇後鶼鰈情深,皇後娘娘,才是最容易左右陛下的人。”


    在座之人都想到一個辦法,彈劾張皇後幹政!


    施鳳來搖頭:“此計不妥,一來,沒有證據,僅憑一個宮女的一麵之詞,就下這樣的決斷,不足以服人。”


    畢竟,那些折子,都是朱由校在乾清宮親自處理的,上麵又沒有皇後和裕妃批示的筆跡,怎麽能說明後宮幹政了呢?


    再者說了,大明祖製,規定後宮不得幹政,但是,大明祖製,也規定太監不得幹政呢。


    如果以祖製來彈劾後宮二張,那麽,他們的黨魁魏公公,也要受到牽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大明之秉國太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種菊南山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種菊南山下並收藏穿越大明之秉國太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