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徐光啟被救走,張薔安心地待在了後宮,每天傍晚,帶著平安去乾清宮,與朱由校和張皇後共進晚餐。
有了平安的吵鬧,朱由校暫時忘記了,失去四皇子的喪子之痛,對平安更是看得跟眼珠子似的,一刻也不讓離開他的視線。
自從下了那道救災的旨意後,朱由校對政事產生了興趣,他上午會看兩個時辰的折子,午飯後休息,他的身體一直不好,會一直休息到酉初,精神才會好一些。
然後,是親子時光,張薔會抱著平安來乾清宮,或是朱由校來坤寧宮,帝後二人負責帶娃,張薔會看一些朱由校帶來的折子。
自從張薔向朱由校提出了“救災五策”,施行後效果顯著,張皇後就不再提“後宮不得幹政”的話題了。
特別是,張薔跟她講,魏忠賢在大明朝堂,跋扈到了什麽程度:現在全國各地的官員們,都爭著為他立生祠,生祠裏豎的雕像,刷的是金粉,肚子裏的心肝脾肺腎,全是用金銀珠寶填充。
袁崇煥取得寧遠大捷,魏忠賢在家種地的外甥、侄兒,都記功封侯爵,他的族侄族孫,蔭封錦衣衛指揮使、同知、僉事的,就達十多人,連還在繈褓中的族侄、族孫,都封了少師、太子太保之職!
這些都是有據可查的資料,由不得周皇後不信,她驚得臉色蒼白:“魏公公如此行事,萬歲爺竟不阻止?”
張薔說:“萬歲爺待在深宮,他聽到的,都是魏公公過濾後,願意讓他聽到的消息。
萬歲爺好玩,魏公公專挑他做木匠活的時候,拿著折子來找他,萬歲爺心煩,就讓他看著辦……魏公公這才有了上下其手,瞞天過海人機會。”
“你為何不將這些話,說給萬歲爺聽?”張皇後瞪著美麗的大眼睛,天真地問。
張薔說:“我也是出宮後,因為開了家皇店,在店裏聽到的這些消息,我說的話,萬歲爺能相信麽?
娘娘,換成是您,您身邊的胡嬤嬤,和我身邊的薑姑姑,您更願意相信誰的話?”
張皇後不出聲,顯然,她選擇相信胡嬤嬤的話。
她皺著眉頭,憂心忡忡地說:“這可如何是好?魏公公這樣作派,朝臣們怎能服他?”
張薔冷笑道:“哼,反對的,早被他清理了,劉一燝、高攀龍、楊漣、左光鬥……有站在朝堂上的麽?如今的朝堂,全都得看魏忠賢的臉色行事。”
張皇後擔憂得吃不下睡不好,見朱由校開開心心地與平安玩鬧,覺得他跟平安一樣,無憂無慮地,還沒有長大。
張薔說:“太祖還規定,太監不得幹政呢,看看如今的魏公公,有哪一點遵守了太祖的旨意?”
從此後,張皇後不再幹涉張薔在折子上提意見,反而成了張薔最堅定的支持者,她們與萬歲爺是一家人,她們待萬歲爺,總比魏中賢這個奴才真心。
這天下午,朱由校迴來坤寧宮,心不在焉的,平安張開雙手撲向他,差點把他撞倒,快兩歲的平安,壯得象頭小老虎。
張薔和張皇後忙上前,一人拉住平安,一人扶住朱由校,朱由校費力地將平安抱起來,一邊往正殿裏走,一邊搖頭說:
“新上任的工部尚書薛鳳翔上折子,說是三大殿受大爆炸影響,梁柱和琉璃瓦多有損毀,需要大修。
戶部施鳳來迴複說,因為振災,戶部也挪不出銀子,要朕先撥內帑銀子出來應急。”
新官上任三把火,檢修三大殿,既討好了朱由校,又能從中撈好處來孝敬魏忠賢,薛鳳翔選了個好項目。
比崔呈秀那種隻知道強取豪奪的段數,高了不知多少倍。
同是閹黨一脈,施鳳來不買薛風翔的賬,可見也不想讓他得了好處,搶了自己的風頭。
朱由校繼承了朱家皇帝的愛財基因,後世有人說,他繼承的萬曆帝內帑,有八百多萬兩銀子,一聽說要花內帑的銀子,他還是舍不得。
張薔見他吃力,把平安從他手裏接過來,勸道:“三大殿成了危房,正該維修,明年又是會試之年,皇極殿前要舉行殿試,不可不修繕。
薛尚書的提議,也算是為國家考慮。”
“可是……”朱由校舍不得銀子。
張薔思慮了半晌,才說:“三大殿是帝國的臉麵,銀子該花就得花,銀子花了,想辦法再掙就是,萬歲爺沒必要焦慮。”
她一說賺錢,朱由校想起來了:“對啊,阿薔,你不是開了香水廠和肥皂廠麽?賺錢不?”
張薔心說,不賺錢,我為人民服務啊?
“迴萬歲爺,賺了點生活費,不然,怎麽養活莊子裏的人?”
朱由校向遠處招手,魏如意抱著一摞奏章跑過來,放在炕桌上,躬著身子退了出去。
朱由校抽出一份折子,遞給張薔:“阿薔看看,朕要如何批複?”
這一個月來,朱由校帶迴來的折子,大部分是各部門在救災中遇到的問題,張薔會參照前世政府救災的措施,提一些意見。
朱由校遞給她的折子,正是薛風翔的《檢修皇極殿中極殿建極殿疏》,一看最後的預算,她也嚇了一跳,居然要三百萬兩!
怪不得朱由校舍不得,這是要重修的節奏?
她估計,這筆預算,能用於修繕三大殿的,不到三成!
想她吭哧吭哧地種地、建廠、開店,賺那幾兩碎銀,還被人幾次三番地惦記,這些高級貪官,用筆一劃拉,就是上百萬兩。
朱由校的內帑,不知道被他們劃拉去了多少,隻是這次下手太狠,連朱由校都心痛了。
她拉過一張白紙,建議道:“著工部、兵部、內官監,重新檢測三大殿的損毀情況,注明損毀程度,另造一份預算表,需注明木料、磚瓦、雜料和人工的需求數量,再呈上來審批。”
沒看錯,工部在皇城內的營建工程,是由兵部來監督的!大明朝各部職能的劃分,就是這麽奇葩。
朱由校見到張薔的批示,向她解釋說:“阿薔,內官監隻負責後宮各處宮殿的修繕,似三大殿這樣的外朝大殿,是由工部負責的。”
張薔說:“臣妾如何不知?隻是薛尚書的奏折,既沒有損毀明細,又沒有所需材料的明細,如何讓人信服?
再者,內官監又不參與營建,隻是監督一下評估流程,為萬歲爺的決定提供一點依據,有何不可?”
她沒有說出來的理由卻是:如今的六部,都掌握在魏忠賢手中,她要提防工部和兵部聯起手來蒙騙朱由校。
有了平安的吵鬧,朱由校暫時忘記了,失去四皇子的喪子之痛,對平安更是看得跟眼珠子似的,一刻也不讓離開他的視線。
自從下了那道救災的旨意後,朱由校對政事產生了興趣,他上午會看兩個時辰的折子,午飯後休息,他的身體一直不好,會一直休息到酉初,精神才會好一些。
然後,是親子時光,張薔會抱著平安來乾清宮,或是朱由校來坤寧宮,帝後二人負責帶娃,張薔會看一些朱由校帶來的折子。
自從張薔向朱由校提出了“救災五策”,施行後效果顯著,張皇後就不再提“後宮不得幹政”的話題了。
特別是,張薔跟她講,魏忠賢在大明朝堂,跋扈到了什麽程度:現在全國各地的官員們,都爭著為他立生祠,生祠裏豎的雕像,刷的是金粉,肚子裏的心肝脾肺腎,全是用金銀珠寶填充。
袁崇煥取得寧遠大捷,魏忠賢在家種地的外甥、侄兒,都記功封侯爵,他的族侄族孫,蔭封錦衣衛指揮使、同知、僉事的,就達十多人,連還在繈褓中的族侄、族孫,都封了少師、太子太保之職!
這些都是有據可查的資料,由不得周皇後不信,她驚得臉色蒼白:“魏公公如此行事,萬歲爺竟不阻止?”
張薔說:“萬歲爺待在深宮,他聽到的,都是魏公公過濾後,願意讓他聽到的消息。
萬歲爺好玩,魏公公專挑他做木匠活的時候,拿著折子來找他,萬歲爺心煩,就讓他看著辦……魏公公這才有了上下其手,瞞天過海人機會。”
“你為何不將這些話,說給萬歲爺聽?”張皇後瞪著美麗的大眼睛,天真地問。
張薔說:“我也是出宮後,因為開了家皇店,在店裏聽到的這些消息,我說的話,萬歲爺能相信麽?
娘娘,換成是您,您身邊的胡嬤嬤,和我身邊的薑姑姑,您更願意相信誰的話?”
張皇後不出聲,顯然,她選擇相信胡嬤嬤的話。
她皺著眉頭,憂心忡忡地說:“這可如何是好?魏公公這樣作派,朝臣們怎能服他?”
張薔冷笑道:“哼,反對的,早被他清理了,劉一燝、高攀龍、楊漣、左光鬥……有站在朝堂上的麽?如今的朝堂,全都得看魏忠賢的臉色行事。”
張皇後擔憂得吃不下睡不好,見朱由校開開心心地與平安玩鬧,覺得他跟平安一樣,無憂無慮地,還沒有長大。
張薔說:“太祖還規定,太監不得幹政呢,看看如今的魏公公,有哪一點遵守了太祖的旨意?”
從此後,張皇後不再幹涉張薔在折子上提意見,反而成了張薔最堅定的支持者,她們與萬歲爺是一家人,她們待萬歲爺,總比魏中賢這個奴才真心。
這天下午,朱由校迴來坤寧宮,心不在焉的,平安張開雙手撲向他,差點把他撞倒,快兩歲的平安,壯得象頭小老虎。
張薔和張皇後忙上前,一人拉住平安,一人扶住朱由校,朱由校費力地將平安抱起來,一邊往正殿裏走,一邊搖頭說:
“新上任的工部尚書薛鳳翔上折子,說是三大殿受大爆炸影響,梁柱和琉璃瓦多有損毀,需要大修。
戶部施鳳來迴複說,因為振災,戶部也挪不出銀子,要朕先撥內帑銀子出來應急。”
新官上任三把火,檢修三大殿,既討好了朱由校,又能從中撈好處來孝敬魏忠賢,薛鳳翔選了個好項目。
比崔呈秀那種隻知道強取豪奪的段數,高了不知多少倍。
同是閹黨一脈,施鳳來不買薛風翔的賬,可見也不想讓他得了好處,搶了自己的風頭。
朱由校繼承了朱家皇帝的愛財基因,後世有人說,他繼承的萬曆帝內帑,有八百多萬兩銀子,一聽說要花內帑的銀子,他還是舍不得。
張薔見他吃力,把平安從他手裏接過來,勸道:“三大殿成了危房,正該維修,明年又是會試之年,皇極殿前要舉行殿試,不可不修繕。
薛尚書的提議,也算是為國家考慮。”
“可是……”朱由校舍不得銀子。
張薔思慮了半晌,才說:“三大殿是帝國的臉麵,銀子該花就得花,銀子花了,想辦法再掙就是,萬歲爺沒必要焦慮。”
她一說賺錢,朱由校想起來了:“對啊,阿薔,你不是開了香水廠和肥皂廠麽?賺錢不?”
張薔心說,不賺錢,我為人民服務啊?
“迴萬歲爺,賺了點生活費,不然,怎麽養活莊子裏的人?”
朱由校向遠處招手,魏如意抱著一摞奏章跑過來,放在炕桌上,躬著身子退了出去。
朱由校抽出一份折子,遞給張薔:“阿薔看看,朕要如何批複?”
這一個月來,朱由校帶迴來的折子,大部分是各部門在救災中遇到的問題,張薔會參照前世政府救災的措施,提一些意見。
朱由校遞給她的折子,正是薛風翔的《檢修皇極殿中極殿建極殿疏》,一看最後的預算,她也嚇了一跳,居然要三百萬兩!
怪不得朱由校舍不得,這是要重修的節奏?
她估計,這筆預算,能用於修繕三大殿的,不到三成!
想她吭哧吭哧地種地、建廠、開店,賺那幾兩碎銀,還被人幾次三番地惦記,這些高級貪官,用筆一劃拉,就是上百萬兩。
朱由校的內帑,不知道被他們劃拉去了多少,隻是這次下手太狠,連朱由校都心痛了。
她拉過一張白紙,建議道:“著工部、兵部、內官監,重新檢測三大殿的損毀情況,注明損毀程度,另造一份預算表,需注明木料、磚瓦、雜料和人工的需求數量,再呈上來審批。”
沒看錯,工部在皇城內的營建工程,是由兵部來監督的!大明朝各部職能的劃分,就是這麽奇葩。
朱由校見到張薔的批示,向她解釋說:“阿薔,內官監隻負責後宮各處宮殿的修繕,似三大殿這樣的外朝大殿,是由工部負責的。”
張薔說:“臣妾如何不知?隻是薛尚書的奏折,既沒有損毀明細,又沒有所需材料的明細,如何讓人信服?
再者,內官監又不參與營建,隻是監督一下評估流程,為萬歲爺的決定提供一點依據,有何不可?”
她沒有說出來的理由卻是:如今的六部,都掌握在魏忠賢手中,她要提防工部和兵部聯起手來蒙騙朱由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