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竟然從床上坐了起來,張皇後抱著平安,張薔隻好上前扶住他,拉過一隻枕頭,在他背後墊好。


    平安望向朱由校,張薔教他:“平安,叫爹爹!”


    平安已經長出了十八顆乳牙,他張著嘴叫:“爹爹!爹爹!”


    十分清楚。


    朱由校跟做夢似的,直到張皇後把平安的小手放到他手裏,他才一把抱過平安,哭泣道:“平安……平安……朕的兒子……”


    四皇子的薨逝,讓他更珍惜這個災難中活下來的兒子,此時抱著平安,像抱著一根救命稻草一樣,喜極而泣。


    皇後一邊為他擦眼淚,一邊勸道:“萬歲爺別嚇著平安……”


    朱由校聽話地點頭:“平安迴來,朕就放心了,皇後,把東次間收拾出來,朕要與平安住在一起。”


    皇後為難地說:“萬歲爺,平安太小,還需要裕妃照顧……”


    朱由校固執地說:“平安不在眼前,朕不放心,讓裕妃跟平安一起住。”


    因為朱由校生病,內閣安排了人員值班,今日值班的,是首輔顧秉謙和閣臣馮銓,還有魏忠賢。


    朱由校的要求,皇後無法決斷,便讓人請三人進來商量。


    魏忠賢首先不同意:“萬歲爺,三皇子和裕妃娘娘舟車勞頓,乾清宮太吵鬧,怕影響三皇子休息。


    咱家已經讓人,將長春宮裏裏外外收拾了一番,正該讓三皇子和裕妃娘娘迴去休息。


    明日一早,再讓三皇子來陪著萬歲爺吧?”


    馮銓也附和道:“九千歲說的有道理,小孩子吵鬧,影響陛下休息,太醫說陛下的病,要靜養。”


    朱由校滿懷希望地看向顧秉謙,顧秉謙低下頭說:“且讓裕妃娘娘陪三皇子迴去休息,明日讓人在側殿收拾出一間屋子來,再讓三皇子搬過來不遲。”


    這明顯是在打太極,但朱由校卻覺得他說的有道理,便點點頭同意了。


    “傳膳,朕要和皇後、裕妃母子一起進晚膳!”見到兒子,朱由校的病也好了一大半,終於感覺到肚子餓了。


    顧秉謙三人隻好退了出去,魏忠賢讓人去傳膳。


    客氏一直守在側殿的值房裏,聽見傳膳,忙要把自己給朱由校燉的燕窩送進去。


    魏忠賢走過來攔住她:“今兒不用你忙,他們一家四口吃飯,那幾位沒資格享受你做的飯。”


    客氏一聽,冷笑一聲,拉著魏中賢,轉身進了值房,揚起頭說:“老娘做的菜,不是誰都可以吃到的,你來,萬歲爺沒口服,咱們吃,這兩天鬧得,飯也沒好好吃一餐。”


    朱由校的寢宮裏,魏如意在炕上擺了張炕桌,小太監提著食盒進來,往上擺飯菜。


    炕桌太小,三個大人一個小孩的飯菜擺不下,魏中意隻好又擺上一張炕桌。


    平安估計是餓了,看見擺飯,從朱由校的手上掙紮出小手,指著炕桌說:“吃飯……吃飯……”


    張薔把他放在朱由校的左手邊,靠牆,不怕他掉下來。


    張皇後坐在朱由校的對麵,張薔站在炕下,為三人布菜。


    朱由校指著炕沿說:“阿薔也坐下,讓他們來。”


    平安有一套自己的吃飯裝備,包括一件帶圍篼的罩衣、一隻木碗、一隻木勺,守在乾清宮外的薑姑姑,早托小太監帶進來了。


    帝後二人,好奇地看著張薔給平安穿上罩衣,給平安裝了半碗米飯,平安端著碗,指著一道蝦仁炒蛋:“蛋!蛋!”


    三雙筷子,同時夾起炒蛋,往他碗裏放,平安也不客氣,悶頭幹起飯來。


    平安又看上了清湯魚丸裏雪白的丸子,用木勺指著嚷嚷道:“圓圓!圓圓!”


    張皇後笑道:“這孩子,還知道這是圓的呢。”


    有了平安的帶動,朱由校也吃了一碗米飯,精神比剛才好多了。


    碗筷撤走,朱由校對室內的太監宮女說:“你們都下去,朕要和三皇子玩會兒。”


    魏如意一揮手,領著眾人出去了。


    張皇後這才問道:“裕妃,你們迴來了,莊子怎麽辦?”


    張薔說:“還要請萬歲爺原諒,我把內操軍留在莊子上了,隻帶了方正化等六個人迴宮。”


    朱由校滿不在乎地說:“應該的,聽說有人去莊子裏偷莊稼?多留點人看守,人不夠的話,朕再給你派人!”


    張薔忙婉拒道:“如今城裏、宮裏亂糟糟的,也需要人,暫時不用派了吧。”


    提起這個話題,帝後二人都沉默了,許久,朱由校說:“昨日晚間,西城巡城禦史李燦然上折子說:“塌房一萬九百三十餘間,壓死男婦五百三十七名口……”


    張薔搖頭:“臣妾覺得,傷亡人數,絕不止這些。”


    張皇後也說:“是啊,單是在紫禁城裏做活的工匠,就有兩千多人從架子上掉下來,西城那麽大的地方,怎麽可能隻傷亡幾百人?”


    朱由校也不相信:“朕已經批示,讓他們核實後再報上來。”


    皇後勸道:“萬歲爺,您還在生病,那些事交給顧大人他們去操心吧。”


    張薔卻不同意:“臣妾覺得,如此災害麵前,萬歲爺應該擔起天子的責任,積極麵對,迅速安排救災工作。”


    張皇後提醒道:“裕妃,後宮不得幹政。”


    張薔在心裏翻了個白眼:這張嫣,形勢十萬火急了,還抱著老祖宗的教條不撒手!朱由校現在需要的,不隻是女人的溫柔,他最需要的,是作為一個帝王,如何麵對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


    他需要身邊最信任的人,幫他出個主意,正是因為張皇後在關鍵時刻謹守規矩不幹政,才讓朱由校身邊的魏忠賢得了便宜,成了一手遮天的九千歲。


    朱由校擺擺手,表示不要緊:“咱們一家人關起門來說話,不要緊,阿薔,說說,朕要如何麵對?”


    這個時候,張薔也不想藏拙了,想起進城來,一路上看到的慘烈場景,她想,要是在前世,政府的救援隊,早開進災區了。


    “一、維穩,災後有人會趁著混亂,到處撿便宜,最終引起打砸搶事件,造成社會動蕩,影響甚至阻礙官府和民間救災。


    亂世用重典,五城兵馬司、京兆府、廠衛、各坊市都要組織力量,加強巡邏,保護居民財產安全,防止宵小趁機作亂。


    二、救人,倒塌的房子裏,肯定埋有活人,立即組織人手,把他們搶救出來,需要的時候出動京營的兵馬參與搶險,醫生和急救藥品要準備充足,確保受傷的人員都能得到救治。


    三、安置災民,組織難民們投親靠友,暫時住到有條件的親戚朋友家裏去,無親友可靠的,應該搭建臨時的棚子來安置災民,朝廷要施粥救濟。


    四、安葬逝者,夏天到了,人和牛馬的屍體容易腐爛,要清理出來及時掩埋,省得傳播疫病。


    五、防疫搞疫,大災之後有大疫,全城用生石灰消毒,飲水煮滾後再喝,準備藥村以應對疫病。”


    朱由校聽得眼睛都直了,從昨天到今天,他隻下了一道徹查災害原因的旨意,內閣也按他的旨意,而置了人手。


    卻至今沒有收到一份,如何進行災後處置的折子。


    “快!”朱由校對皇後說,“把阿薔說的這些,都記下來,馬上找顧首輔來商量,明兒一早就安排下去。”


    這也是張薔同意迴來的原因,她親曆如此大的災難事件,不可能袖手旁觀,她要盡自己的微薄之力。


    張皇後拿來紙筆,親自執筆,把張薔的幾點意見都寫了下來。


    “重要的是先行動起來,不要討論來討論去,沒有一個計劃是完美的,早一個時辰行動,就多救一些人!”張薔補充到,最怕官僚們討論來討論去,耽誤了七十二小時最佳搶救時間。


    朱由校看著張皇後娟秀的小字,點頭說:“兩位閣老和魏伴伴都在宮裏值班,朕立即找他們來商量。”


    張薔想了想,值班的兩位閣老,都是閹黨成員,宮裏萬一有事,魏忠賢可以一手遮天,這可不行。


    她又勸道:“萬歲爺,曆來宮中有事,值守的除了閣老外,還有勳貴一係的人啊,臣妾認為,萬歲爺應該下旨,讓英國公也來值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大明之秉國太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種菊南山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種菊南山下並收藏穿越大明之秉國太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