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麽法子,才能把萬歲爺從莊子上接迴來呢?
時值九月,遼東柳河之役的戰敗結果,以八百裏加緊急的速度傳了迴來,魏忠賢立即找到了借口,親自持著軍報,跑到西郊皇莊來找朱由校。
“萬歲爺!”仆一見麵,魏忠賢就跪在地上大哭道:“遼東八百裏加急,明軍在柳河口,中了東虜的埋伏,前鋒營副總兵魯之甲,參將李承先戰死,中軍錢應科落水死,我軍損失戰馬六百多匹,死傷將士無算……”
朱由校噌地從座位上站起來,手中的茶杯都嚇掉了,已經養得紅潤起來的臉色,瞬間蒼白,他手腳無措,望向左手邊坐著的英國公張維賢,帶著哭腔問道:“張卿,這卻如何是好?”
張維賢起身,安慰道:“陛下無憂,勝敗乃兵家常事,孫閣老在前方,自有一套處置的流程。”
又對著魏忠賢責備道:“魏公公也是經曆過大風大浪的,為何把一場普通的戰鬥,說得如此嚴重?免得驚到了陛下。”
聽到孫承宗的名字,朱由校心下稍安,手也沒那麽抖了,雙手撐著官帽椅的扶手,緩緩地坐了下去。
魏忠賢被英國公看穿了心思,隻得磕頭請罪:“老奴該死,驚著了萬歲爺。”
又趁機勸道:“萬歲爺,政事要緊,眼下遼東出事,還需要萬歲爺迴宮坐鎮啊。”
朱由校不想迴去,他滿懷希望地望向英國公,希望這位老臣能為他擋一擋魏大伴,找一個不迴宮的理由。
誰知英國公聽聞柳河戰敗,在迴宮這件事上,難得地與魏忠賢站在了一起,他勸道:“陛下,國事為重,還是迴宮吧。”
張皇後聽說了柳河戰敗之事,也力勸朱由校迴宮。
朱由校對張薔說:“朕還要等徐侍郎來收玉米……”
張薔卻不背這個禍,她說:“萬歲爺先迴去,徐侍郎也隻是來看看新作物的產量,沒什麽其他事。
萬歲爺放心,臣妾已經把炸薯條的法子,教給禦廚了,萬歲爺迴宮,也能吃到炸薯條。”
朱由校又提出,要吃番薯粥,張薔立即讓人去地裏挖了十幾筐,讓他帶迴宮裏吃。
見找不到理由留下來,朱由校才戀戀不舍地離開皇莊,迴宮了。
魏忠賢就知道,隻有用事關前線的大事,才能堵住英國公和張皇後的嘴,從而順利地把朱由校接迴乾清宮,迴到他和客氏的眼皮子下,迴到他們的掌控之中。
至於後來,閹黨一係利用柳河之敗,在朝堂上興風作浪,將孫承宗趕迴老家的事,張薔管不著,她正忙著掙錢。
話說,因為朱由校賞賜了一間皇店,張薔還專門研究了一下明代獨有的“官店”和“皇店”
不看不知道,一看,還真嚇一跳。
原來,朱元璋早在打天下的時候,為了籌集資金,就在轄區內普遍開始開設“官店”,用於搜集情報和征收商稅。
建國後,官店改為宣課司和通課司,中央企業為宣課司,地方企業為通課司,跟後世的供銷社類似。
後來,官店的經營,逐漸落到地方官府和勳貴手中,國企被蠶食,逐漸變成地方官紳的私有財產。
一幫官員和勳貴,在國企私有化進程中,損公肥己,把大明的官店,變成了打著官店旗號,為私人謀利的工具。
皇家手中掌握的官店數量,反而越來越少,於是,武宗朝的大太監劉謹,在京城九門及漕運碼頭、京畿各縣,開設皇店,大肆斂財。
到萬曆朝,京城的皇店就更多了,傳到他孫子朱由校這裏,皇家到底有多少皇店,估計朱由校自己也不知道!
張薔越研究,就越替朱由校兄弟不值,大明有這麽多官店和皇店,崇禎皇帝何需要向大臣們借錢?
算了,太遠的事,她管不著,還是先種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吧。
她安排張泉去城裏,找人打探一下燈市街劉記當鋪東家劉鳴謙的底細。
過了幾天,張泉拿迴來一疊資料,把劉鳴謙三代以內的直係、旁係親屬,全都列得清清楚楚。
張薔心裏有了底,這才戴上圍帽,親自來到前門外大街一帶打探,隻因她前世看到過一份資料,說明清時期,前門大街一帶,是北京商業極為繁榮的街區。
果然,前門外大街各種店鋪林立,從五牌樓經正陽門到大明門前,布棚高張,縱橫夾道。
從珠寶古董、綢緞皮貨、字畫筆硯、衣裳布匹、刀剪陶瓷、紙花玩物,到糧食、瓜果梨桃、日用雜品等農副產品在這裏均有出售,應有盡有,一攤兒連著一攤兒,十分熱鬧。
張薔乘坐的馬車,在擁擠的街上,走得十分緩慢,她索性下車步行,雖然有四名內操軍前後護衛,又有夏姑姑和張泉左右護持,張薔還是被擠得找不著北。
好在張泉事先打聽了街上的幾家皇店,此時指著前門外大街上,一間高大寬敞的店輔,對張薔道:“夫人請看,前麵那間賣香料的福吉店,就是皇店。”
張薔望著街上,堪比前世五一國慶假期,各大景區的人流,立即喜笑顏開地拍板道:“好,就它了!”
有了店輔,管店之人卻還沒有著落,說到底,還是張薔根基太淺,一介宮女,老家張家村,連族長也識不了幾個字,而且,不知道還在不在世……
張泉也意識到這點,他熱切地建議道:“夫人,要不,派人迴張家村看看?找幾個機靈些的子侄來京,好歹是咱們自己人。”
上次,張薔就準備讓他寫信迴老家打探消息,卻因香水遇劫之事耽誤了,這次逮著機會,他又提出迴村請人的建議。
張薔想了想,搖頭道:“遠水解不了近渴,目前,咱們需要找一個熟悉京城地麵的人,來管理咱們的生意。”
“到哪裏去找這樣的人?”張泉思索半天,似乎找到了思路,“夫人莫不是,要請英國公夫人幫忙介紹?”
“不,本宮自己找。”對管理生意的人選,張薔思索過許久,最後,她還是決定,相信自己投資人的眼光。
她掏出一張當票,交給張泉:“你到燈市街的劉記當輔裏,拿這張當票當拜帖,請當輔的東家劉鳴謙,到身後的這家鶴鳴茶館來詳談。”
張泉領命而去,張薔則領著眾人,上了鶴鳴茶館的二樓,要了一個臨街的包間,一邊欣賞街景,一邊等待。
卻說張泉,去到燈市街的劉記當鋪,拿出那張當票,對接待的小二說:“我家主人,請見劉東家。”
小二見他一身氣派的裝束,還以為他就是正主,誰知竟是個下人,便知他家主人,不是勳貴就是高官。
當下不敢怠慢,忙跑到後院通知東家。
一般富貴人家,看重臉麵,典當這種丟臉的事,都是遣下人來店辦理,很少有主家親自出麵的。
劉鳴謙好奇,隨小二來到大堂,見張泉手中的單子,就想起了去年來店裏借錢的那位女子,他清楚地記得,那女子拿出來的首飾,出自宮中。
“怎麽,你家主人又要借錢?”他把張泉讓在客位上待茶,一邊說,“按我們這個行業的規矩,上一筆借款沒還完,本店是不會放第二筆貸款的。”
張泉搖頭:“這次不借錢,我家主人,有生意與劉東家合作,劉東家如有興趣,請移步前門外的鶴鳴茶館,我家主人在那裏恭候。”
時值九月,遼東柳河之役的戰敗結果,以八百裏加緊急的速度傳了迴來,魏忠賢立即找到了借口,親自持著軍報,跑到西郊皇莊來找朱由校。
“萬歲爺!”仆一見麵,魏忠賢就跪在地上大哭道:“遼東八百裏加急,明軍在柳河口,中了東虜的埋伏,前鋒營副總兵魯之甲,參將李承先戰死,中軍錢應科落水死,我軍損失戰馬六百多匹,死傷將士無算……”
朱由校噌地從座位上站起來,手中的茶杯都嚇掉了,已經養得紅潤起來的臉色,瞬間蒼白,他手腳無措,望向左手邊坐著的英國公張維賢,帶著哭腔問道:“張卿,這卻如何是好?”
張維賢起身,安慰道:“陛下無憂,勝敗乃兵家常事,孫閣老在前方,自有一套處置的流程。”
又對著魏忠賢責備道:“魏公公也是經曆過大風大浪的,為何把一場普通的戰鬥,說得如此嚴重?免得驚到了陛下。”
聽到孫承宗的名字,朱由校心下稍安,手也沒那麽抖了,雙手撐著官帽椅的扶手,緩緩地坐了下去。
魏忠賢被英國公看穿了心思,隻得磕頭請罪:“老奴該死,驚著了萬歲爺。”
又趁機勸道:“萬歲爺,政事要緊,眼下遼東出事,還需要萬歲爺迴宮坐鎮啊。”
朱由校不想迴去,他滿懷希望地望向英國公,希望這位老臣能為他擋一擋魏大伴,找一個不迴宮的理由。
誰知英國公聽聞柳河戰敗,在迴宮這件事上,難得地與魏忠賢站在了一起,他勸道:“陛下,國事為重,還是迴宮吧。”
張皇後聽說了柳河戰敗之事,也力勸朱由校迴宮。
朱由校對張薔說:“朕還要等徐侍郎來收玉米……”
張薔卻不背這個禍,她說:“萬歲爺先迴去,徐侍郎也隻是來看看新作物的產量,沒什麽其他事。
萬歲爺放心,臣妾已經把炸薯條的法子,教給禦廚了,萬歲爺迴宮,也能吃到炸薯條。”
朱由校又提出,要吃番薯粥,張薔立即讓人去地裏挖了十幾筐,讓他帶迴宮裏吃。
見找不到理由留下來,朱由校才戀戀不舍地離開皇莊,迴宮了。
魏忠賢就知道,隻有用事關前線的大事,才能堵住英國公和張皇後的嘴,從而順利地把朱由校接迴乾清宮,迴到他和客氏的眼皮子下,迴到他們的掌控之中。
至於後來,閹黨一係利用柳河之敗,在朝堂上興風作浪,將孫承宗趕迴老家的事,張薔管不著,她正忙著掙錢。
話說,因為朱由校賞賜了一間皇店,張薔還專門研究了一下明代獨有的“官店”和“皇店”
不看不知道,一看,還真嚇一跳。
原來,朱元璋早在打天下的時候,為了籌集資金,就在轄區內普遍開始開設“官店”,用於搜集情報和征收商稅。
建國後,官店改為宣課司和通課司,中央企業為宣課司,地方企業為通課司,跟後世的供銷社類似。
後來,官店的經營,逐漸落到地方官府和勳貴手中,國企被蠶食,逐漸變成地方官紳的私有財產。
一幫官員和勳貴,在國企私有化進程中,損公肥己,把大明的官店,變成了打著官店旗號,為私人謀利的工具。
皇家手中掌握的官店數量,反而越來越少,於是,武宗朝的大太監劉謹,在京城九門及漕運碼頭、京畿各縣,開設皇店,大肆斂財。
到萬曆朝,京城的皇店就更多了,傳到他孫子朱由校這裏,皇家到底有多少皇店,估計朱由校自己也不知道!
張薔越研究,就越替朱由校兄弟不值,大明有這麽多官店和皇店,崇禎皇帝何需要向大臣們借錢?
算了,太遠的事,她管不著,還是先種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吧。
她安排張泉去城裏,找人打探一下燈市街劉記當鋪東家劉鳴謙的底細。
過了幾天,張泉拿迴來一疊資料,把劉鳴謙三代以內的直係、旁係親屬,全都列得清清楚楚。
張薔心裏有了底,這才戴上圍帽,親自來到前門外大街一帶打探,隻因她前世看到過一份資料,說明清時期,前門大街一帶,是北京商業極為繁榮的街區。
果然,前門外大街各種店鋪林立,從五牌樓經正陽門到大明門前,布棚高張,縱橫夾道。
從珠寶古董、綢緞皮貨、字畫筆硯、衣裳布匹、刀剪陶瓷、紙花玩物,到糧食、瓜果梨桃、日用雜品等農副產品在這裏均有出售,應有盡有,一攤兒連著一攤兒,十分熱鬧。
張薔乘坐的馬車,在擁擠的街上,走得十分緩慢,她索性下車步行,雖然有四名內操軍前後護衛,又有夏姑姑和張泉左右護持,張薔還是被擠得找不著北。
好在張泉事先打聽了街上的幾家皇店,此時指著前門外大街上,一間高大寬敞的店輔,對張薔道:“夫人請看,前麵那間賣香料的福吉店,就是皇店。”
張薔望著街上,堪比前世五一國慶假期,各大景區的人流,立即喜笑顏開地拍板道:“好,就它了!”
有了店輔,管店之人卻還沒有著落,說到底,還是張薔根基太淺,一介宮女,老家張家村,連族長也識不了幾個字,而且,不知道還在不在世……
張泉也意識到這點,他熱切地建議道:“夫人,要不,派人迴張家村看看?找幾個機靈些的子侄來京,好歹是咱們自己人。”
上次,張薔就準備讓他寫信迴老家打探消息,卻因香水遇劫之事耽誤了,這次逮著機會,他又提出迴村請人的建議。
張薔想了想,搖頭道:“遠水解不了近渴,目前,咱們需要找一個熟悉京城地麵的人,來管理咱們的生意。”
“到哪裏去找這樣的人?”張泉思索半天,似乎找到了思路,“夫人莫不是,要請英國公夫人幫忙介紹?”
“不,本宮自己找。”對管理生意的人選,張薔思索過許久,最後,她還是決定,相信自己投資人的眼光。
她掏出一張當票,交給張泉:“你到燈市街的劉記當輔裏,拿這張當票當拜帖,請當輔的東家劉鳴謙,到身後的這家鶴鳴茶館來詳談。”
張泉領命而去,張薔則領著眾人,上了鶴鳴茶館的二樓,要了一個臨街的包間,一邊欣賞街景,一邊等待。
卻說張泉,去到燈市街的劉記當鋪,拿出那張當票,對接待的小二說:“我家主人,請見劉東家。”
小二見他一身氣派的裝束,還以為他就是正主,誰知竟是個下人,便知他家主人,不是勳貴就是高官。
當下不敢怠慢,忙跑到後院通知東家。
一般富貴人家,看重臉麵,典當這種丟臉的事,都是遣下人來店辦理,很少有主家親自出麵的。
劉鳴謙好奇,隨小二來到大堂,見張泉手中的單子,就想起了去年來店裏借錢的那位女子,他清楚地記得,那女子拿出來的首飾,出自宮中。
“怎麽,你家主人又要借錢?”他把張泉讓在客位上待茶,一邊說,“按我們這個行業的規矩,上一筆借款沒還完,本店是不會放第二筆貸款的。”
張泉搖頭:“這次不借錢,我家主人,有生意與劉東家合作,劉東家如有興趣,請移步前門外的鶴鳴茶館,我家主人在那裏恭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