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崔呈秀見香水成了士大夫間的奢侈品,他就想買兩瓶送給“親父”,隻是六百兩銀子的貨款,心痛得他幾晚上都沒睡著。
就想著堤內損失堤外補,到哪裏發點財,好彌補這一筆損失。
崔夫人限於家庭財政,隻能用十兩銀子一盒的香脂,她眼熱三百兩一瓶的香水,更眼熱這香水的製作法子。
便吹枕頭風道:“兩瓶香水算得了什麽?你能把那製作的法子弄來孝敬親父,才彰顯咱們的誠心呢。”
於是,就有了崔家家奴,帶人公然搶劫,企圖把人抓迴去,逼問出製作方法後,再殺人滅口。
隻因為陳泰和鄭宏二人太過勇猛,那家奴眼看要暴露,才不得不下令現場殺人。
誰知他踢到了鐵板,害得他主人崔呈秀,被魏忠賢拎到家裏,罵得像條狗一樣趴在地上不敢起來。
“左都禦史?”魏忠賢指著他破口大罵,“被你手下的禦史彈劾,還有臉來?老子把都祭院交給你,你就這樣給老子管的?嗯?
還上當尚書,進內閣,就你這個樣子,老子怎麽扶你這砣爛泥?”
崔呈秀怎麽在他“親爸爸”麵前痛哭流涕,搖尾乞憐,這裏就不多寫了,他又不是主角,給不了多少筆墨。
直接說結果:最後,魏忠賢請示了朱由校,朱由校下旨:崔呈秀的家奴恃強淩弱,公然搶劫,判斬立決;崔呈秀禦下不嚴,罰俸半年。
無黨派閣臣朱國祚,見閹黨如此橫行無忌,對國事失望透頂,接連上書,請求致仕。
兵部尚書趙彥,年紀老邁,直接氣倒了,在家裏養病。
朱由校親自下旨挽留朱國祚,又派太醫到趙家問診,這才稍稍寬慰兩位老臣之心。
這些都是後話。
卻說西郊皇莊,無論是五城兵馬司,還是順天府,無人來找張泉三人作證,連趙彥在給朱由校的奏書中,都把三人說成是送貨的普通客商。
張薔低調地把這件事按了下來,連鳳祥樓的掌櫃也不知道,梅花香水在送貨途中,還發生過這樣驚險的事件。
但這件事還是給她提了個醒:這個亂世,想要活命,就要擁有自保的能力。
這日,她找來方正化商量。
方正化是個武癡,每日裏除了親自為小平安站崗,就是練功,操練他手下的一百內操軍。
方正化已經從陳泰和鄭宏兩人那裏,知道了搶劫事件的前後經過,不過,娘娘沒有與他說起此事,他便假裝不知道,這是一個太監的基本操守。
不管他知不知道,張薔又給他講了一遍香水被劫事件,然後說:“方公公,咱們的香水作坊,已經引起了有心人的注意,本宮怕那些人,會打聽到咱們莊子裏來……”
方正化沉聲道:“娘娘放心,咱家這就安排人日夜巡邏,保證皇莊的安全。”
張薔欣慰地說:“有方公公在,皇莊自然是不怕的,本宮擔心的,是在作坊裏做工的那些佃戶,如果有人進了佃戶村,擄走幾個做工之人,這香水的製法,也就泄漏了。”
“娘娘的意思是……”方正化不解地問。
張薔也不繞彎子,直接說道:“本宮的意思,從莊子裏挑選一批青壯,組成護村隊。請方公公安排人,操練一番,讓他們負責守護佃戶村。”
方正化的一百內操軍,守衛偌大的皇莊,已經捉襟見肘,實在分不出人手去守衛佃戶村。
他稍一猶豫,便答應下來:“咱家聽娘娘的。”
當下從兩位隊官中,抽調一人出來,專門負責佃戶村青壯的操練工作。
第二天,張泉陪著隊官吳應元來到佃戶村,讓裏正召集全體青壯到村口的大槐樹下集合。
有人不解,問裏正道:“裏正叔,正月還沒過完,就要召集大夥兒耕地了?”
裏正一邊催促大夥快些走,一邊說:“你問我,我問誰去?宮裏的張管事來通知的,到底什麽事,去了不就知道了麽?”
來到大槐樹下,見除了張管事外,還多了一位穿鴛鴦戰襖的軍人。
見人到齊,張泉先給大家夥介紹那軍人:“這位,是內操軍的吳隊長,我們今日來,是奉裕妃娘娘的懿旨,要在你們之中挑選一百名青壯,組成護村隊……”
裏正一聽,皺著眉頭插話道:“張管事,老朽家裏,從祖爺爺那輩起,就在皇莊裏種地,從來沒聽說過有人敢來搶皇莊……”
張泉的話被打斷,心裏很不高興,不由得冷笑道:“你懂什麽?以前是什麽年景?現在是什麽年景?鄭裏正,你是沒出過莊子去外麵看看吧?
以前,莊子裏有什麽?現在,莊子裏的香水,不是掙錢了麽,要提防那些得紅眼病的人,喪心病狂到連皇莊也敢闖。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真出了事?誰能保護你們?”
鄭裏正被問得啞口無言,隻得低下頭問道:“怎麽個章程,請張管事明示,小人們照做就是。”
“這才像樣子嘛,”張泉掏出一張紙,大聲念道,“裕妃娘娘懿旨!”
鄭裏正帶頭,青壯們全都跪在了雪地上。
“北直隸連年遭災,流民蜂起,四處劫掠,為求自保,著內操軍胡應元在佃戶村挑選青壯,組建護村隊,明示如下:
一,護村隊員一百人,著吳應元統領,戰時為兵,平時為農,負責守護佃戶村的安全。
二、凡護村隊員,每月奉銀一兩,有立功表現的,另有獎勵。
三、表現良好者,脫去奴籍,轉為軍籍或民籍,入內操軍營,有立功的,視功勞大小,允許為家人子女脫籍。”
下麵的青壯們,聽得熱血沸騰,特別是第三條,更是激起了青壯們的雄心:誰不想脫去奴籍?成為士農工商中的一份子?誰不想讓子孫後代擺脫奴才的命運?
如今有了機會,他們當然要爭取了,何況還有每月一兩銀子的晌銀?於是紛紛上前報名。
吳應元從三百多青壯中,挑選了一百人二十人,組建了一支護村隊。
被選上的人,感覺立即不同,覺得有希望,臉上洋溢著掩飾不住的微笑。
沒選上的人,垂頭喪氣,覺得今年的正月,真冷,冷到心裏去了。
張泉給選上的人敲警鍾:“選上的人,別以為進了護村隊,就是鐵飯碗,前途光明了,訓練不合格,不服從管教的,立即退迴村子裏種地!”
又給沒選上的人打氣:“你們也別喪氣,護村隊訓練的時候,你們可以跟著練練拳腳,表現好的,也有機會補進隊伍,是好是壞,端看自己的造化。”
“小人們也可以跟著練拳?”沒選上的青壯,頓時來了精神,個個跟打了雞血似的,幻想著練好功夫,有朝一日能加入護村隊才好。
就想著堤內損失堤外補,到哪裏發點財,好彌補這一筆損失。
崔夫人限於家庭財政,隻能用十兩銀子一盒的香脂,她眼熱三百兩一瓶的香水,更眼熱這香水的製作法子。
便吹枕頭風道:“兩瓶香水算得了什麽?你能把那製作的法子弄來孝敬親父,才彰顯咱們的誠心呢。”
於是,就有了崔家家奴,帶人公然搶劫,企圖把人抓迴去,逼問出製作方法後,再殺人滅口。
隻因為陳泰和鄭宏二人太過勇猛,那家奴眼看要暴露,才不得不下令現場殺人。
誰知他踢到了鐵板,害得他主人崔呈秀,被魏忠賢拎到家裏,罵得像條狗一樣趴在地上不敢起來。
“左都禦史?”魏忠賢指著他破口大罵,“被你手下的禦史彈劾,還有臉來?老子把都祭院交給你,你就這樣給老子管的?嗯?
還上當尚書,進內閣,就你這個樣子,老子怎麽扶你這砣爛泥?”
崔呈秀怎麽在他“親爸爸”麵前痛哭流涕,搖尾乞憐,這裏就不多寫了,他又不是主角,給不了多少筆墨。
直接說結果:最後,魏忠賢請示了朱由校,朱由校下旨:崔呈秀的家奴恃強淩弱,公然搶劫,判斬立決;崔呈秀禦下不嚴,罰俸半年。
無黨派閣臣朱國祚,見閹黨如此橫行無忌,對國事失望透頂,接連上書,請求致仕。
兵部尚書趙彥,年紀老邁,直接氣倒了,在家裏養病。
朱由校親自下旨挽留朱國祚,又派太醫到趙家問診,這才稍稍寬慰兩位老臣之心。
這些都是後話。
卻說西郊皇莊,無論是五城兵馬司,還是順天府,無人來找張泉三人作證,連趙彥在給朱由校的奏書中,都把三人說成是送貨的普通客商。
張薔低調地把這件事按了下來,連鳳祥樓的掌櫃也不知道,梅花香水在送貨途中,還發生過這樣驚險的事件。
但這件事還是給她提了個醒:這個亂世,想要活命,就要擁有自保的能力。
這日,她找來方正化商量。
方正化是個武癡,每日裏除了親自為小平安站崗,就是練功,操練他手下的一百內操軍。
方正化已經從陳泰和鄭宏兩人那裏,知道了搶劫事件的前後經過,不過,娘娘沒有與他說起此事,他便假裝不知道,這是一個太監的基本操守。
不管他知不知道,張薔又給他講了一遍香水被劫事件,然後說:“方公公,咱們的香水作坊,已經引起了有心人的注意,本宮怕那些人,會打聽到咱們莊子裏來……”
方正化沉聲道:“娘娘放心,咱家這就安排人日夜巡邏,保證皇莊的安全。”
張薔欣慰地說:“有方公公在,皇莊自然是不怕的,本宮擔心的,是在作坊裏做工的那些佃戶,如果有人進了佃戶村,擄走幾個做工之人,這香水的製法,也就泄漏了。”
“娘娘的意思是……”方正化不解地問。
張薔也不繞彎子,直接說道:“本宮的意思,從莊子裏挑選一批青壯,組成護村隊。請方公公安排人,操練一番,讓他們負責守護佃戶村。”
方正化的一百內操軍,守衛偌大的皇莊,已經捉襟見肘,實在分不出人手去守衛佃戶村。
他稍一猶豫,便答應下來:“咱家聽娘娘的。”
當下從兩位隊官中,抽調一人出來,專門負責佃戶村青壯的操練工作。
第二天,張泉陪著隊官吳應元來到佃戶村,讓裏正召集全體青壯到村口的大槐樹下集合。
有人不解,問裏正道:“裏正叔,正月還沒過完,就要召集大夥兒耕地了?”
裏正一邊催促大夥快些走,一邊說:“你問我,我問誰去?宮裏的張管事來通知的,到底什麽事,去了不就知道了麽?”
來到大槐樹下,見除了張管事外,還多了一位穿鴛鴦戰襖的軍人。
見人到齊,張泉先給大家夥介紹那軍人:“這位,是內操軍的吳隊長,我們今日來,是奉裕妃娘娘的懿旨,要在你們之中挑選一百名青壯,組成護村隊……”
裏正一聽,皺著眉頭插話道:“張管事,老朽家裏,從祖爺爺那輩起,就在皇莊裏種地,從來沒聽說過有人敢來搶皇莊……”
張泉的話被打斷,心裏很不高興,不由得冷笑道:“你懂什麽?以前是什麽年景?現在是什麽年景?鄭裏正,你是沒出過莊子去外麵看看吧?
以前,莊子裏有什麽?現在,莊子裏的香水,不是掙錢了麽,要提防那些得紅眼病的人,喪心病狂到連皇莊也敢闖。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真出了事?誰能保護你們?”
鄭裏正被問得啞口無言,隻得低下頭問道:“怎麽個章程,請張管事明示,小人們照做就是。”
“這才像樣子嘛,”張泉掏出一張紙,大聲念道,“裕妃娘娘懿旨!”
鄭裏正帶頭,青壯們全都跪在了雪地上。
“北直隸連年遭災,流民蜂起,四處劫掠,為求自保,著內操軍胡應元在佃戶村挑選青壯,組建護村隊,明示如下:
一,護村隊員一百人,著吳應元統領,戰時為兵,平時為農,負責守護佃戶村的安全。
二、凡護村隊員,每月奉銀一兩,有立功表現的,另有獎勵。
三、表現良好者,脫去奴籍,轉為軍籍或民籍,入內操軍營,有立功的,視功勞大小,允許為家人子女脫籍。”
下麵的青壯們,聽得熱血沸騰,特別是第三條,更是激起了青壯們的雄心:誰不想脫去奴籍?成為士農工商中的一份子?誰不想讓子孫後代擺脫奴才的命運?
如今有了機會,他們當然要爭取了,何況還有每月一兩銀子的晌銀?於是紛紛上前報名。
吳應元從三百多青壯中,挑選了一百人二十人,組建了一支護村隊。
被選上的人,感覺立即不同,覺得有希望,臉上洋溢著掩飾不住的微笑。
沒選上的人,垂頭喪氣,覺得今年的正月,真冷,冷到心裏去了。
張泉給選上的人敲警鍾:“選上的人,別以為進了護村隊,就是鐵飯碗,前途光明了,訓練不合格,不服從管教的,立即退迴村子裏種地!”
又給沒選上的人打氣:“你們也別喪氣,護村隊訓練的時候,你們可以跟著練練拳腳,表現好的,也有機會補進隊伍,是好是壞,端看自己的造化。”
“小人們也可以跟著練拳?”沒選上的青壯,頓時來了精神,個個跟打了雞血似的,幻想著練好功夫,有朝一日能加入護村隊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