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就說嘛,孫承宗為何要冒險見小平安一麵,原來是為了送這本折子,用意不言而喻,要托她把這本折子送到朱由校手上。
張薔不動聲色地把折子收起來,等到晚上,收拾平安睡著後,她點著蠟燭,打開折子靜靜地看起來。
果然,折子上除了指責閹黨濫用職權,蒙蔽聖聽外,就是為楊漣等人開脫,說楊漣等人,做為禦史言官,風聞奏事是他們的職責,既使有些地方言過其實,也不應該因言獲罪。
至於魏黨羅列的貪汙受賄之罪,還請陛下安排三司會審,如幾人真有不法事,就應該按律處置。
如沒有貪汙受賄,就應該還幾人清白,切不可寒了忠臣之心,堵塞了言路……
在前世讀史的時候,讀到明末黨爭,說是已經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張薔現在算是窺到了其中一斑。
她對閹黨固然沒有好感,一個地痞流氓出身的太監,懂什麽治國?也許後期,有人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不得不投靠閹黨,卻還未來得及施展,就被崇禎皇帝一鍋端了。
而東林黨,更是在朝野上下排斥異己,包庇同黨,掌控言論,凡是與他們理念不合的言論,不管是治國的、治家的、治學的,都得被他們批得體無完膚。
張薔對後期的東林黨,更是沒有好感。
不過,孫承宗托付的這本折子,裏麵勸諫朱由校的言辭,確實是一位帝師的老成之言。
她放下折子,見阿寶已經巡視完它的領地,從房梁上跳到桌子上,再跳到地上,然後從地上輕輕地爬到上床,趴在它的貓窩裏,目光烔烔地望著她。
“阿寶,閹黨與東林黨爭,咱們還是不要參與了吧?”張薔把阿寶扯過來,開始擼貓。
“喵……黨爭不要參與,孫閣老這個忙,要幫。”阿寶舒服地眯起眼睛,“他還要為平安開書單呢。”
“怎麽辦?咱們都出宮了。”
“喵喵……明日張總管還迴去拉行李,本貓隨它迴去一趟。”
第二天,張泉還要迴宮拉一些大件的行李,阿寶銜著折子,早早地躲進了車裏。
晚上,乾清宮,朱由校靠在床頭,準備讀兩頁書,然後睡覺,這個習慣,還是師父孫閣老教給他的。
他拿起床頭的書,卻發現拿起來的是一本折子,正是他剛才在禦書房裏隨手拿進來的。
打開一看,正好是師父的字跡,想到孫師父路過京城,還想著迴來為他賀壽,而他,卻將師父拒之於門外,他心裏非常慚愧,便仔細閱讀起師父的奏折來。
楊漣幾人的事,他好像聽魏伴伴提起過,他當時隻顧著雕刻玲瓏球,全權交給魏伴伴去處理了。
據師父說來,楊漣等人,都是端方君子,絕無可能行貪汙之事,就算有,也應該交給三法司會審,廠衛的一家之言,不可全信。
做皇帝,要兼聽則明,才不會被人蒙蔽,廠衛鑄成的大錯,後人都要算到他這個皇帝的頭上。
最後這句話打動了朱由校,他可不想給人背禍,師父說得沒錯!朱由校坐起身子,忙叫:“來人!來人!”
魏如意輕快地走進來跪下:“萬歲爺,有何吩咐?”
“去,召首輔、大理寺卿、刑部尚書、都察院都禦史,來禦書房商議政事!”
魏如意吃了一驚:“萬歲爺,此時已經起更了,政事等明日交給大監處理吧。”
朱由校想起孫師父的折子裏說的:“正事皆決於忠賢,至天下隻知有九千歲,不知有萬歲矣。”
看看,一個小太監,也來幹涉他的決定,真真是氣死人!
朱由校跳下床,一腳踢到魏如意的背上:“叫你去就去,囉嗦什麽?”
魏如意被踢得趴在地上,卻不敢喊疼,爬起來就朝宮門口跑去。
三法司的大臣還沒收到通知,在宮外家裏休息的魏忠賢卻第一時間收到消息。
嚇得他一骨碌從床上爬起來,追問來人:“什麽事?”
來報信的小太監哪裏知道?隻得迴道:“奴才不知,是乾清宮的如意公公,派奴才來通知老祖宗的。”
魏忠賢驚訝地問:“確信咱家在不進宮名單裏?”
小太監道:“奴才不知,奴才傳達的是如意公公的原話。”
魏忠賢知道問不出結果,賞了他一塊銀子,打發他走了。
魏忠賢才不管萬歲爺有沒有召他入宮,他收拾停當,坐著馬車飛快地趕往了宮中。
萬歲爺召集首輔和三法司的大臣,肯定是討論案子,目前朝中最大的案子,就是關押在詔獄的,楊漣六人貪汙案了。
是誰說動了萬歲爺?魏忠賢在馬車裏恨得咬牙切齒,顧秉謙、魏廣微之流,在內閣裏把不了關,通政司那幫人也應該換掉!
急衝衝到了乾清宮東暖閣,見朱由校正在看一本折子,他恭身上前問道:“萬歲爺深夜召見閣老和幾位大臣,所為何事?”
朱由校見他比其他人先到,不但不責怪他無召入宮,卻還讚道:“伴伴真乃朕之肱骨矣,朕召諸臣,唯伴伴第一個進宮,可見伴伴是把朕放在第一位的。”
魏忠賢擦了擦額頭的冷汗,見朱由校不提折子之事,他也不便再提,隻服侍著朱由校來到禦書房。
不一會兒,首輔葉向高、刑部尚書喬允升、閣臣兼大理寺卿顧秉謙先後到來。
都察院的左都禦史高攀龍,已經被逐出京城,左副都禦史楊漣和左僉都禦史左光鬥正在獄中。
都察院來的是左副都禦史王紹徽,提起這個王紹徽,各位讀者比較陌生,但他給閹黨提交的投名狀——《東林點將錄》,卻是大名鼎鼎。
王紹徽因為著了《東林點將錄》,從左僉都禦史升為左副都禦史,明年還會升為吏部尚書。
四位重臣,葉向高和喬允升都名列《東林點將錄》,算是東林黨人,顧秉謙和王紹徽,加上一個魏忠賢,三比二。
天啟四年,閹黨氣勢已經壓過了東林黨。
人員到齊,朱由校果然問起楊漣六人的案子。
魏忠賢搶先一步說道:“萬歲爺容稟,中書舍人汪文言,指認楊漣等人貪汙受賄,俱有供言作證,隻楊漣等人性子狡詐,死不認罪,廠衛正在審訊,不日定有結果。”
葉向高氣得額上青筋暴跳,他憤怒地說:“陛下,楊漣等是否受賄,豈可隻聽廠衛的一家之詞?臣請公開審訊六人,將所有的證人證物,查實清楚,如六人真有受賄,按國法處置就是。
請陛下給六人一個公開審訊的機會!以彰顯陛下公正之心!”
最後這句話,讓朱由校想到了,孫承宗的折子上說的“兼聽則明”之言,心裏已經認可了葉向高的說法。
魏忠賢三人則堅稱汪文言的供詞無錯,反對三司會審。
乾清宮裏直吵了一夜,最後朱由校拍板:天亮就提出楊漣等人,到刑部大堂,交三司會審。
為何這樣急?因為葉向高提醒他:陛下要盡快,否則六人很可能會瘐死在獄中!
張薔不動聲色地把折子收起來,等到晚上,收拾平安睡著後,她點著蠟燭,打開折子靜靜地看起來。
果然,折子上除了指責閹黨濫用職權,蒙蔽聖聽外,就是為楊漣等人開脫,說楊漣等人,做為禦史言官,風聞奏事是他們的職責,既使有些地方言過其實,也不應該因言獲罪。
至於魏黨羅列的貪汙受賄之罪,還請陛下安排三司會審,如幾人真有不法事,就應該按律處置。
如沒有貪汙受賄,就應該還幾人清白,切不可寒了忠臣之心,堵塞了言路……
在前世讀史的時候,讀到明末黨爭,說是已經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張薔現在算是窺到了其中一斑。
她對閹黨固然沒有好感,一個地痞流氓出身的太監,懂什麽治國?也許後期,有人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不得不投靠閹黨,卻還未來得及施展,就被崇禎皇帝一鍋端了。
而東林黨,更是在朝野上下排斥異己,包庇同黨,掌控言論,凡是與他們理念不合的言論,不管是治國的、治家的、治學的,都得被他們批得體無完膚。
張薔對後期的東林黨,更是沒有好感。
不過,孫承宗托付的這本折子,裏麵勸諫朱由校的言辭,確實是一位帝師的老成之言。
她放下折子,見阿寶已經巡視完它的領地,從房梁上跳到桌子上,再跳到地上,然後從地上輕輕地爬到上床,趴在它的貓窩裏,目光烔烔地望著她。
“阿寶,閹黨與東林黨爭,咱們還是不要參與了吧?”張薔把阿寶扯過來,開始擼貓。
“喵……黨爭不要參與,孫閣老這個忙,要幫。”阿寶舒服地眯起眼睛,“他還要為平安開書單呢。”
“怎麽辦?咱們都出宮了。”
“喵喵……明日張總管還迴去拉行李,本貓隨它迴去一趟。”
第二天,張泉還要迴宮拉一些大件的行李,阿寶銜著折子,早早地躲進了車裏。
晚上,乾清宮,朱由校靠在床頭,準備讀兩頁書,然後睡覺,這個習慣,還是師父孫閣老教給他的。
他拿起床頭的書,卻發現拿起來的是一本折子,正是他剛才在禦書房裏隨手拿進來的。
打開一看,正好是師父的字跡,想到孫師父路過京城,還想著迴來為他賀壽,而他,卻將師父拒之於門外,他心裏非常慚愧,便仔細閱讀起師父的奏折來。
楊漣幾人的事,他好像聽魏伴伴提起過,他當時隻顧著雕刻玲瓏球,全權交給魏伴伴去處理了。
據師父說來,楊漣等人,都是端方君子,絕無可能行貪汙之事,就算有,也應該交給三法司會審,廠衛的一家之言,不可全信。
做皇帝,要兼聽則明,才不會被人蒙蔽,廠衛鑄成的大錯,後人都要算到他這個皇帝的頭上。
最後這句話打動了朱由校,他可不想給人背禍,師父說得沒錯!朱由校坐起身子,忙叫:“來人!來人!”
魏如意輕快地走進來跪下:“萬歲爺,有何吩咐?”
“去,召首輔、大理寺卿、刑部尚書、都察院都禦史,來禦書房商議政事!”
魏如意吃了一驚:“萬歲爺,此時已經起更了,政事等明日交給大監處理吧。”
朱由校想起孫師父的折子裏說的:“正事皆決於忠賢,至天下隻知有九千歲,不知有萬歲矣。”
看看,一個小太監,也來幹涉他的決定,真真是氣死人!
朱由校跳下床,一腳踢到魏如意的背上:“叫你去就去,囉嗦什麽?”
魏如意被踢得趴在地上,卻不敢喊疼,爬起來就朝宮門口跑去。
三法司的大臣還沒收到通知,在宮外家裏休息的魏忠賢卻第一時間收到消息。
嚇得他一骨碌從床上爬起來,追問來人:“什麽事?”
來報信的小太監哪裏知道?隻得迴道:“奴才不知,是乾清宮的如意公公,派奴才來通知老祖宗的。”
魏忠賢驚訝地問:“確信咱家在不進宮名單裏?”
小太監道:“奴才不知,奴才傳達的是如意公公的原話。”
魏忠賢知道問不出結果,賞了他一塊銀子,打發他走了。
魏忠賢才不管萬歲爺有沒有召他入宮,他收拾停當,坐著馬車飛快地趕往了宮中。
萬歲爺召集首輔和三法司的大臣,肯定是討論案子,目前朝中最大的案子,就是關押在詔獄的,楊漣六人貪汙案了。
是誰說動了萬歲爺?魏忠賢在馬車裏恨得咬牙切齒,顧秉謙、魏廣微之流,在內閣裏把不了關,通政司那幫人也應該換掉!
急衝衝到了乾清宮東暖閣,見朱由校正在看一本折子,他恭身上前問道:“萬歲爺深夜召見閣老和幾位大臣,所為何事?”
朱由校見他比其他人先到,不但不責怪他無召入宮,卻還讚道:“伴伴真乃朕之肱骨矣,朕召諸臣,唯伴伴第一個進宮,可見伴伴是把朕放在第一位的。”
魏忠賢擦了擦額頭的冷汗,見朱由校不提折子之事,他也不便再提,隻服侍著朱由校來到禦書房。
不一會兒,首輔葉向高、刑部尚書喬允升、閣臣兼大理寺卿顧秉謙先後到來。
都察院的左都禦史高攀龍,已經被逐出京城,左副都禦史楊漣和左僉都禦史左光鬥正在獄中。
都察院來的是左副都禦史王紹徽,提起這個王紹徽,各位讀者比較陌生,但他給閹黨提交的投名狀——《東林點將錄》,卻是大名鼎鼎。
王紹徽因為著了《東林點將錄》,從左僉都禦史升為左副都禦史,明年還會升為吏部尚書。
四位重臣,葉向高和喬允升都名列《東林點將錄》,算是東林黨人,顧秉謙和王紹徽,加上一個魏忠賢,三比二。
天啟四年,閹黨氣勢已經壓過了東林黨。
人員到齊,朱由校果然問起楊漣六人的案子。
魏忠賢搶先一步說道:“萬歲爺容稟,中書舍人汪文言,指認楊漣等人貪汙受賄,俱有供言作證,隻楊漣等人性子狡詐,死不認罪,廠衛正在審訊,不日定有結果。”
葉向高氣得額上青筋暴跳,他憤怒地說:“陛下,楊漣等是否受賄,豈可隻聽廠衛的一家之詞?臣請公開審訊六人,將所有的證人證物,查實清楚,如六人真有受賄,按國法處置就是。
請陛下給六人一個公開審訊的機會!以彰顯陛下公正之心!”
最後這句話,讓朱由校想到了,孫承宗的折子上說的“兼聽則明”之言,心裏已經認可了葉向高的說法。
魏忠賢三人則堅稱汪文言的供詞無錯,反對三司會審。
乾清宮裏直吵了一夜,最後朱由校拍板:天亮就提出楊漣等人,到刑部大堂,交三司會審。
為何這樣急?因為葉向高提醒他:陛下要盡快,否則六人很可能會瘐死在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