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自然不是一時興起才調集嶽飛北上,因為根據情報,曹操已經出海,陝西一路有聞煥章和關勝,自然也可以放心。


    殘宋兵弱,又在南征,西夏也不是對手,因此這才放心的調集嶽飛。


    聖旨裏麵令張開、梅展兩人,一正一副,留守南邊,此二人本就是可獨當一麵的節度使,更兼歸漢以來,劉備多加提點,又在嶽飛身邊呆了這麽久。


    若是南方有失,堅持到援軍到來,還是可行的。


    如今金國傾巢而出,大軍前後合計五十萬,自己令嶽飛率二十萬大軍前來,也隻是與之旗鼓相當。


    劉備深知自己的能力,即使兩世為人,也沒有多少次指揮如此之多軍隊的經驗。


    數十萬大軍的統帥,自古以來,大多是天賦異稟的,畢竟這種級別的調度、指揮、布防,謀劃,皆紛繁複雜,更沒有機會試錯。


    劉備自忖,若是自己指揮大軍,即使精力跟得上,但是總歸怕熱血難涼,一步失誤,便會葬送漢軍。


    自己兩世以來,要說見過天生就帶著指揮百萬大軍能力,也隻有兩人,一個是自己夢裏都想見到的諸葛孔明,另一位就是自己當成孩子一般的嶽鵬舉。


    劉備深知,這兩人皆是千年不遇的奇才,不禁也感歎,上天待我著實不薄,這樣的人物總能為我所用。


    忽然劉備一想,若是自己沒有轉世,嶽飛這樣的人才會怎麽樣呢?


    隨後一笑,想到,這種人才,無論在哪都能實現自己抱負的,看來,這個世道,嶽飛便是華夏給弱宋的最後禮物。


    這個時代,蠻夷強過前世,內部亦是起義,如此看來,即使朕不來,憑著嶽飛的才具,總有人欣賞,再君臣相得,亦能外禦蠻族,內平天下。


    那我劉玄德,定然要人盡其用。


    劉備胡思亂想了一陣子,隨後又調集三軍,出城布防。


    劉備深知,自己若是據城而守,金軍必然憑借人數優勢包圍真定府,並且在四周燒殺,堅壁清野。


    隻有大軍出城野戰,才能堵住金軍南下的道路。


    經過一番妥善安排,劉備終於在頭痛之前,安排妥當三十萬大軍,各部部署妥當。


    董平最近性子轉變的好,那麽就讓他在西側,輔之幾名偏將,並且要囑托好不可意氣用事。


    秦明雖然脾氣暴烈,但是他的徒弟馬擴著實是個人才,為人穩妥,也是能在關鍵時候為數不多能勸住秦明的人。


    那就放在東邊,這一邊也是要看看馬擴的真實水平。


    盧俊義、楊再興,皆是猛將,自然作為前部,還有唿延灼的連環馬,也擺在前麵,防止鐵浮屠衝擊。


    林衝雖然像我三弟,但是實際上這人雖是謹慎,在後軍最為穩妥。


    花榮這個國舅爺,還有張清這個家夥,放在中軍,有他兩個,我也比較安全。


    魯智深還是隨身帶著吧,這家夥自從幾年前我遭遇刺殺之後,隻要是閑下來,就一定在我身邊。


    這和尚是真性情、好漢子,不但粗中有細,更兼情深意重。


    給他將軍不要,給他國師也不要,隻有給他酒才痛快大醉。更是與我對話,時不時蹦出一句“哥哥”


    這兩個字要比其餘人尊稱的“主公”“陛下”要舒服多了...


    至於押運糧草,便交給王進,這也是個精細的人。押運糧草乃是軍中要務,也符合他想要立功的心態。


    ...


    一番安排之後,漢軍采取守勢,等候援軍到來。


    金軍亦沒有倉促進攻,亦在等援軍大部到來。


    兩軍對峙,就等著破局者的到來。


    且說加急的聖旨,還帶著一塊金牌,一路南下,直接送到嶽飛手中。


    此刻的嶽飛正在練兵。身邊是他的結義弟兄們。


    因為嶽飛在漢軍南征之時,就已經名揚天下,揮扇破賊法,八百破十萬等故事,成了說書人新編。


    更兼他在南,劉備授予軍政大權,嶽飛不但治軍有方,還愛護百姓,推行善政,因此多有英雄來投。


    本來北邊的汴梁城就武舉考試,但是亦有些少年英雄,也許是機緣巧合,也許是命中注定,都來嶽飛軍中,想要見識一下。


    嶽飛本就是人格魅力超群的,再跟劉備這幾年,自然是遮不住的英雄氣。


    尋常的好漢,見了宋江便翻身下拜,遇到受劉備熏陶之後的嶽飛,更加意氣相投了。


    因此,就算沒有官職,也想要跟隨嶽飛。


    本來這些人皆是人才,不少還是長江那邊來的。


    嶽飛想要舉薦,但那些人也是好漢子,不肯借嶽飛之力,隻說願意在嶽飛帳下,為漢室效力,立功做官。


    嶽飛不敢私自授予官職,凡事都請示劉備,前者劉備給他授官的權力,嶽飛亦是不敢私自提拔。


    嶽飛知道,這些人雖然個個英雄,但不能無功受祿。隻與他們結為把兄弟,隻以兄弟稱唿。


    也有人對他說,千萬不能自己按照想法提拔兄弟,掌握兵權,否則會招致主上懷疑。


    嶽飛隻是哈哈一笑。


    “要知道,我的主公是劉玄德!是昭烈皇帝,我以真心侍之,換來的隻會是更多的真心。”


    嶽飛每每想到這裏,嘴角不自覺的上揚。


    因此,這兩年,嶽飛雖不在戰場,但是調練水軍,招募英雄,訓練士卒,甚至知道主公北伐,還琢磨如何應對金兵。


    眼下,他接到聖旨,心中就已經有了計較。


    身後的兄弟們早已經摩拳擦掌。


    牛皋、王貴、張顯、湯懷四人,當下就被嶽飛吩咐,立刻調動兵馬,不日便出發。


    餘化龍、何元慶、張憲、董先、伍尚誌等人紛紛上來,這幾人皆是慕名來投,有的還是南邊來的,原本剛剛跟著一個叫楊幺的起義,可惜碰上了北伐失敗的曹操,三下五除二,楊幺人頭不保,他們便來投漢。


    張憲最為年輕,笑嘻嘻的道:“大哥,一定帶上我,我等疆場立功,也好給大哥長臉!”


    嶽飛看了看張憲,這人本是出身名門,但是宋室覆滅,他便流落江湖,直到找到自己。


    但是張憲毫無紈絝子弟的脾氣,一杆虎頭槍是下過苦功夫的,若是日後再勤學苦練,必然在自己之上。


    嶽飛道:“非是為了給我長臉,乃是為漢室效力,更是為陛下分憂!”


    隨即帶上眾人,一同集合部隊。


    在留下張開、梅展駐守、三阮巡防江務之後,嶽飛率領著聞達、酆美、畢勝等部,十萬人馬奉旨北上。


    先到東京,按照劉備命令,此刻的東京,留守的楊誌也在集結部隊,要嶽飛在汴梁再取十萬人以及糧餉,一同到前線。


    一路疾行,來到東京,見了楊誌,隨後整理軍隊,繼續向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玄德至水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西門曹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西門曹賊並收藏玄德至水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