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李助的死,這場騷亂很快被平息,魏國的間諜們雖然精銳,但抵不住漢軍多,柴進被活捉,不過那戴宗卻是下落不明。
朱富不顧身上的傷,帶人按照記憶找到那個密室,也隻見人去屋空。
李逵戴宗俱不知去向。隨後又統計了安樂公府的損失,吳用心驚,這趙佶全家俱被殺害,如今這投降的趙氏隻剩下軍中的趙構了。
吳用立刻全城搜查,並且加強整個汴梁城的尋訪,又將消息送了出去。
花清芳也寫信,信中言明此次事件,多虧朱富等救駕及時,並且寫道自己一切安好,讓夫君安心在外征戰破賊。
隨後吳用請周侗留下,一則調練東京的兵馬,二則負責皇宮的巡防。
一連十幾日雖未捉得戴宗與李逵,但京城中卻是祥和安定,幾番審問柴進卻沒有什麽重大的消息,吳用顧及此人身份,又是主公舊友,也沒有動刑,隻等主公迴來定奪。
按下汴梁城日漸穩定不說,單說正在路上的楊誌。
前些日子,楊誌押運糧草一路從東京出發,由於前方大軍人數眾多,消耗巨大,因此車隊綿延,行走緩慢,楊溫王進早到前線,隻楊誌還在半路。
一路上,楊誌緊繃著神經,他知道,這次補給十分重要,因此倍加小心。
每每都曉行夜宿,又令地方官府於路中接應,且隻走大路,就連對士卒也是同吃同住,關懷有加。
且說這日,楊誌離開滁州,此地多山,因此楊誌倍加小心,又行了一日,眼看要離開滁州地界,距離前線大軍已經是不足百裏。
楊誌稍稍放下心來,他知道,若是再行五七十裏,漢軍定然有人接應,若是加快速度,行走一晝夜,便能安全到達前線。
想到這,楊誌不禁一馬當先,令運糧隊加快速度。
前方是一個山口,隻要出了山口就是一片平原,到那裏便視野開闊,也不用提心吊膽了。
楊誌一馬當先,轉過山口,隨後運糧隊的大車魚貫而行。
就在隊伍一半已經走出山口時候,突然山兩側上冒出許多嘍囉打扮的,一聲銅鑼響,就山上滾下來許多滾木雷石。
不知道這些人怎的準備這許多,竟然在堵住山口,漢軍運糧車也被毀了數輛,堵住了山口。
楊誌瞬間一身冷汗,大叫道:“不好!”話音未落,邊上轉出一支隊伍。
為首的一員大將,金盔金甲,紅袍黃馬,掌中鋼槍,胯下轉山飛。
此人正是南國尚書王寅,身後還跟著一個銀盔鎖子甲,綠袍紅馬的年輕將軍,手中一杆方天畫戟,正是方臘的侄子方傑。
楊誌憤怒異常,怒吼道:“何處來的蟊賊草寇,敢撩撥大軍!”
王寅哈哈大笑:“我乃是大魏尚書王寅,今日特來劫糧!”說罷便與衝上來的楊誌大戰。
兩人兩條槍攪在一處,這兩位都是慣於廝殺的,一時間不分勝負。
方傑卻不來助陣,隻一揮舞方天畫戟,便一擁而上,趕殺軍士,搶奪糧車。
方傑一條方天畫戟神出鬼沒,尋常士卒怎能抵擋,他見糧車到手,便斜刺裏來助戰,楊誌麵對兩人,當時遮攔不定。
這時候,在穀中的漢軍拚死搬開滾木雷石,殺將出來。
幾個副將衝上前救出楊誌,楊誌還要拚命,麾下士卒道:“賊甚多,我等暫避,此處距離大軍不遠,且求援!”
王寅方傑殺來,眾人拚命抵擋,楊誌還是不走,有一漢軍副將沒奈何,用槍杆在楊誌馬上一抽,楊誌坐騎驚走,待楊誌迴頭時候,手下將校已然被殺盡矣。
跑出好一段距離,楊誌才安撫住胯下坐騎,不禁悲從中來,自己此次任務幹係重大,竟然丟了這許多糧草,前線若是缺糧少草,定然戰敗,到時候自己有何麵目去見主公。
楊誌惶惶,不知所措,就算是此刻自裁,亦無法彌補自己的過錯。
正在楊誌躊躇時候,忽然一支隊伍趕來。楊誌定睛一看,喜上眉梢,正是唿延灼和他的連環馬。
原來,前者劉備算出糧道有危險,派出唿延灼等將領接應楊誌,唿延灼等人一路搜索劫糧隊伍,順便沿著官道接應楊誌。
沒想到還是晚來一步,遇到的是丟了糧草的楊誌。
楊誌訴說前情,唿延灼也是大驚,慌忙命人輕騎報信,隨後帶人與楊誌一起追迴糧草。
王寅和方傑此刻正在爭論,按照王寅計劃,此刻應該點燃糧草,一燒了之,就算是漢軍來了,也未必能及時搶救。
方傑卻道:“怎的如此浪費,若是我等將這許多糧餉帶迴去,卻更是大功一件。”
王寅道:“我等在漢軍之後,剛才又走了青麵獸,若是報信,大軍一來,我等前功盡棄!況且這許多,你怎的運迴去!”
方傑怒道:“我等向東南而行,隻要到了江邊渡口,水軍自然接應,到時候,漢軍能奈我何?”
兩人爭論不休,王寅自恃自己是尚書,方傑乃是晚輩,方傑自認為自己乃是方臘親侄子,兩人均不退讓。
兩人爭論許久,山上扔滾木的袁朗下來調和,最後在袁朗的調和下,王寅答應,在糧餉中挑選金銀和上等草料之類的值錢東西,剩下的再付之一炬。
方傑冷哼一聲,便著手在漢軍糧車中挑挑揀揀。
“村才!”王寅低低的聲音罵了一句。他不知為何胸襟大度,誌在天下的主公,怎的有個如此小家子氣的侄子,就算是大家都出身貧寒,但唯獨這家夥村才不改。
這一來迴,耽誤了時間,是以唿延灼趕到時候,魏軍還未撤走。
唿延灼當即指揮三千連環馬發起衝鋒,因他看到地形,若是衝擊晚了,魏軍裹挾著糧食退到山中,自己的連環馬就難以施展了。
因此也不鬥將,便直接衝擊。
魏軍此刻大多身上塞滿了糧食或者金銀。
此行吳用顧及到前線將士的士氣,特意裝了足足五大車金銀,運往前線。剛才方傑就是看到了金銀,才走不動路的。
沒想到,卻成了魏軍的催命符。魏軍士卒身上累贅不少,更兼他們這次扮作山賊模樣,輕裝簡行,披甲率不高,怎抵得連環馬的衝擊。
幾番衝擊之下,魏軍紛紛逃入山中,方傑王寅互不接應,竟向一東一西兩個方向撤走,留下袁朗,抵不住唿延灼和楊誌聯手,隻得自己也退到山中。
唿延灼知道自己的連環馬在機動性上不好,因此也不追趕,隻是命令打掃戰場,速速規整糧車。
楊誌還要追趕,唿延灼止住,此刻最重要的是運送糧草,不是捉將,因此勸住楊誌。
兩人整理隊伍,連夜趕路,路上又遇到徐寧、楊雄、李應等人,原來徐寧李應等人被派來專門驅逐在漢軍後方騷擾的隊伍。
徐寧擊破了李逵,隻是李逵被那路過的金劍先生李助救走,李應也打跑了孫二娘和張青。
幾人也算是完成任務,都來接應糧草。
眾人一同護送糧草,到了漢軍大營。
將這一路上的事兒稟報之後,劉備重賞了唿延灼等。隨後發糧發餉。
隨後,又與魏軍對峙月餘,兩軍互有勝負,在一次交鋒中,劉備將指揮權完全交給嶽飛,嶽飛與曹操兩個人不斷變換陣型,激戰一晝夜,嶽飛終究是棋高一著,魏軍大敗,後退二十裏,在城根下紮營。
就在兩軍又陷入對峙時候,一場意想不到的意外,席卷了兩軍
朱富不顧身上的傷,帶人按照記憶找到那個密室,也隻見人去屋空。
李逵戴宗俱不知去向。隨後又統計了安樂公府的損失,吳用心驚,這趙佶全家俱被殺害,如今這投降的趙氏隻剩下軍中的趙構了。
吳用立刻全城搜查,並且加強整個汴梁城的尋訪,又將消息送了出去。
花清芳也寫信,信中言明此次事件,多虧朱富等救駕及時,並且寫道自己一切安好,讓夫君安心在外征戰破賊。
隨後吳用請周侗留下,一則調練東京的兵馬,二則負責皇宮的巡防。
一連十幾日雖未捉得戴宗與李逵,但京城中卻是祥和安定,幾番審問柴進卻沒有什麽重大的消息,吳用顧及此人身份,又是主公舊友,也沒有動刑,隻等主公迴來定奪。
按下汴梁城日漸穩定不說,單說正在路上的楊誌。
前些日子,楊誌押運糧草一路從東京出發,由於前方大軍人數眾多,消耗巨大,因此車隊綿延,行走緩慢,楊溫王進早到前線,隻楊誌還在半路。
一路上,楊誌緊繃著神經,他知道,這次補給十分重要,因此倍加小心。
每每都曉行夜宿,又令地方官府於路中接應,且隻走大路,就連對士卒也是同吃同住,關懷有加。
且說這日,楊誌離開滁州,此地多山,因此楊誌倍加小心,又行了一日,眼看要離開滁州地界,距離前線大軍已經是不足百裏。
楊誌稍稍放下心來,他知道,若是再行五七十裏,漢軍定然有人接應,若是加快速度,行走一晝夜,便能安全到達前線。
想到這,楊誌不禁一馬當先,令運糧隊加快速度。
前方是一個山口,隻要出了山口就是一片平原,到那裏便視野開闊,也不用提心吊膽了。
楊誌一馬當先,轉過山口,隨後運糧隊的大車魚貫而行。
就在隊伍一半已經走出山口時候,突然山兩側上冒出許多嘍囉打扮的,一聲銅鑼響,就山上滾下來許多滾木雷石。
不知道這些人怎的準備這許多,竟然在堵住山口,漢軍運糧車也被毀了數輛,堵住了山口。
楊誌瞬間一身冷汗,大叫道:“不好!”話音未落,邊上轉出一支隊伍。
為首的一員大將,金盔金甲,紅袍黃馬,掌中鋼槍,胯下轉山飛。
此人正是南國尚書王寅,身後還跟著一個銀盔鎖子甲,綠袍紅馬的年輕將軍,手中一杆方天畫戟,正是方臘的侄子方傑。
楊誌憤怒異常,怒吼道:“何處來的蟊賊草寇,敢撩撥大軍!”
王寅哈哈大笑:“我乃是大魏尚書王寅,今日特來劫糧!”說罷便與衝上來的楊誌大戰。
兩人兩條槍攪在一處,這兩位都是慣於廝殺的,一時間不分勝負。
方傑卻不來助陣,隻一揮舞方天畫戟,便一擁而上,趕殺軍士,搶奪糧車。
方傑一條方天畫戟神出鬼沒,尋常士卒怎能抵擋,他見糧車到手,便斜刺裏來助戰,楊誌麵對兩人,當時遮攔不定。
這時候,在穀中的漢軍拚死搬開滾木雷石,殺將出來。
幾個副將衝上前救出楊誌,楊誌還要拚命,麾下士卒道:“賊甚多,我等暫避,此處距離大軍不遠,且求援!”
王寅方傑殺來,眾人拚命抵擋,楊誌還是不走,有一漢軍副將沒奈何,用槍杆在楊誌馬上一抽,楊誌坐騎驚走,待楊誌迴頭時候,手下將校已然被殺盡矣。
跑出好一段距離,楊誌才安撫住胯下坐騎,不禁悲從中來,自己此次任務幹係重大,竟然丟了這許多糧草,前線若是缺糧少草,定然戰敗,到時候自己有何麵目去見主公。
楊誌惶惶,不知所措,就算是此刻自裁,亦無法彌補自己的過錯。
正在楊誌躊躇時候,忽然一支隊伍趕來。楊誌定睛一看,喜上眉梢,正是唿延灼和他的連環馬。
原來,前者劉備算出糧道有危險,派出唿延灼等將領接應楊誌,唿延灼等人一路搜索劫糧隊伍,順便沿著官道接應楊誌。
沒想到還是晚來一步,遇到的是丟了糧草的楊誌。
楊誌訴說前情,唿延灼也是大驚,慌忙命人輕騎報信,隨後帶人與楊誌一起追迴糧草。
王寅和方傑此刻正在爭論,按照王寅計劃,此刻應該點燃糧草,一燒了之,就算是漢軍來了,也未必能及時搶救。
方傑卻道:“怎的如此浪費,若是我等將這許多糧餉帶迴去,卻更是大功一件。”
王寅道:“我等在漢軍之後,剛才又走了青麵獸,若是報信,大軍一來,我等前功盡棄!況且這許多,你怎的運迴去!”
方傑怒道:“我等向東南而行,隻要到了江邊渡口,水軍自然接應,到時候,漢軍能奈我何?”
兩人爭論不休,王寅自恃自己是尚書,方傑乃是晚輩,方傑自認為自己乃是方臘親侄子,兩人均不退讓。
兩人爭論許久,山上扔滾木的袁朗下來調和,最後在袁朗的調和下,王寅答應,在糧餉中挑選金銀和上等草料之類的值錢東西,剩下的再付之一炬。
方傑冷哼一聲,便著手在漢軍糧車中挑挑揀揀。
“村才!”王寅低低的聲音罵了一句。他不知為何胸襟大度,誌在天下的主公,怎的有個如此小家子氣的侄子,就算是大家都出身貧寒,但唯獨這家夥村才不改。
這一來迴,耽誤了時間,是以唿延灼趕到時候,魏軍還未撤走。
唿延灼當即指揮三千連環馬發起衝鋒,因他看到地形,若是衝擊晚了,魏軍裹挾著糧食退到山中,自己的連環馬就難以施展了。
因此也不鬥將,便直接衝擊。
魏軍此刻大多身上塞滿了糧食或者金銀。
此行吳用顧及到前線將士的士氣,特意裝了足足五大車金銀,運往前線。剛才方傑就是看到了金銀,才走不動路的。
沒想到,卻成了魏軍的催命符。魏軍士卒身上累贅不少,更兼他們這次扮作山賊模樣,輕裝簡行,披甲率不高,怎抵得連環馬的衝擊。
幾番衝擊之下,魏軍紛紛逃入山中,方傑王寅互不接應,竟向一東一西兩個方向撤走,留下袁朗,抵不住唿延灼和楊誌聯手,隻得自己也退到山中。
唿延灼知道自己的連環馬在機動性上不好,因此也不追趕,隻是命令打掃戰場,速速規整糧車。
楊誌還要追趕,唿延灼止住,此刻最重要的是運送糧草,不是捉將,因此勸住楊誌。
兩人整理隊伍,連夜趕路,路上又遇到徐寧、楊雄、李應等人,原來徐寧李應等人被派來專門驅逐在漢軍後方騷擾的隊伍。
徐寧擊破了李逵,隻是李逵被那路過的金劍先生李助救走,李應也打跑了孫二娘和張青。
幾人也算是完成任務,都來接應糧草。
眾人一同護送糧草,到了漢軍大營。
將這一路上的事兒稟報之後,劉備重賞了唿延灼等。隨後發糧發餉。
隨後,又與魏軍對峙月餘,兩軍互有勝負,在一次交鋒中,劉備將指揮權完全交給嶽飛,嶽飛與曹操兩個人不斷變換陣型,激戰一晝夜,嶽飛終究是棋高一著,魏軍大敗,後退二十裏,在城根下紮營。
就在兩軍又陷入對峙時候,一場意想不到的意外,席卷了兩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