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城的是一隊官員,並無武將和兵器,倒是多又旌旗傘蓋,約莫五六十人,劉備並不認識,但是隊伍中唿延灼、張開、梅展等原宋將卻認識,這隊人正是朝中高官。


    走在前麵兩個,其一是太尉宿元景,另一個是中書侍郎張邦昌,後麵的多是朝廷舊官,其中不乏趙家宗族。


    這宿元景劉備識得,兩年前正是他作為宋使來詔安,但是其餘的卻都麵生。唿延灼、韓存保也認出許多在京為官的族人。


    宿元景見劉備大軍,麵露難色,張邦昌卻是神色諂媚,距離尚遠便止住腳步,躬身拜道:“中書侍郎張邦昌恭迎漢王入城!”


    劉備向前道:“汝等欲降乎?”


    張邦昌答道:“漢王寬仁雅量,天兵戰無不勝...”


    不等他說完,宿元景打斷道:“我等奉天子詔令,前來犒賞三軍,迎漢王入城勤王。”


    劉備笑道:“何處天子?”


    宿元景答道:“自然是我宋家天子。”


    劉備道:“宋室已衰,炎漢當立。”


    宿元景道:“宋尚有半壁江山,千萬子民,但連年征戰,官家不願生靈塗炭,願請漢王入城,共商天下大事。”


    劉備道:“趙官家不知恤民,殘害社稷,致使國富而民賤,百姓怨聲載道,細民苦於苛政,誌士埋沒田野,吾承天命,更社稷,如今兵臨城下,非降不入。”


    宿元景還想再言,張邦昌急忙道:“我等便是降了,如今官家在皇宮畏懼漢王天威,不敢來見,因此派我等前來請漢王入宮。”


    宿元景狠狠瞪了張邦昌一眼,原本自打太子離京之後,宿元景等忠於趙佶的舊臣,便勸趙佶也逃出東京城。


    但是卻遭到了張邦昌等人的反對,他們認為若是太子勝了,陛下若是出走,將成笑柄,趙佶本人根本沒了主意,他根本不願走出後宮。


    巨大的危機感令他隻敢呆在自己熟悉的寢宮,原本以為靠著自己兒子,便能高枕無憂,安閑自在的做太上皇,但是察覺到太子欲棄自己而去,便一直生活在巨大的恐懼之中。


    趙佶天性懦弱,如今就像被貓盯住的老鼠一般,腿都軟了,隻蜷縮在後宮,看著自己熟悉的東西,不願麵對事實。


    最後討論的結果是,如今東京城空虛,陛下又不願出走,宿元景隻得做最後嚐試,原本還想聚集忠義之士,在皇宮設伏,但旋即被否決,最後隻得爭取上中下三個方案。


    上者,請漢軍入城,趙佶親自加封漢王,掌管軍政大權,趙佶仍然保留帝號,留居後宮。宿元景的主意是,這漢王若是想要正統,不會輕易殺了趙佶,哪怕是效仿魏武故事,但趙佶仍有帝位。


    中者,趙佶請降,條件便是饒過趙氏一族性命,如本朝太祖與梁王故事。


    下者,玉石俱焚。


    盤算半天,這三者實際上都是在漢軍掌握之中,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到了最後,趙佶仍是不敢走出後宮,宿元景隻得帶人請降。


    原本宿元景還想著談判,但是漢王那邊絲毫沒有談的意思,這邊的張邦昌又是奔著投降去的,因此到了現在,宿元景也無話可說。


    就在這時候,身後隊伍中有人說:“本朝社稷將傾,如今也隻得直言,漢王殿下,我等願降,獻城以求苟活,願漢王以仁為本,善待降者。”


    這人聲音洪亮,但是語調中不免有些恐懼。劉備聽出這聲音應該是個十多歲的孩子。


    這人說完,便上前跪倒拜伏於地,身形有些顫抖。這人一跪,後麵官員也盡皆拜倒。


    劉備見這子倒是有些敢言,而且言語直白,說的正是自己這造反的想要的,料想是唿延家或是韓家的公子。


    便溫聲道:“吾素來以仁德為本,汝等若真心獻城歸降,安能害之?你卻是哪家公子”


    “臣乃官家第九子,康王趙構。”


    劉備聽了,滿頭黑線,原來這帶頭乞活的,竟然是皇子...


    這皇子怎的如此沒出息,將祖上江山拱手讓人隻為活命,他若是哪家高官子弟,此番舉動便是識時務的,可偏偏是皇子....


    突然劉備聯想到,當年阿鬥投降是不是也這番模樣...


    悲哉,悲哉..劉備無聲的歎息...


    遙想自己剛到這一世,從王倫的記憶裏麵得知了蜀漢下場,幾乎昏厥,後來又翻閱史書,看到劉禪用譙周策,降於艾,幾乎氣出頭風病來。


    幸好自己在讀書時候,看到了自己孫子北地王劉諶的壯舉,才舒緩了一口氣。


    現在看去,也不想苛責眼前的皇子了,良久,道:“汝等且到我軍中少歇,我軍準備一下,即刻入城。”


    就在劉備沉默時候,趙構趴伏於地,已然是抖如篩糠。聽劉備言,才鬆下一口氣。


    旋即,唿延灼,韓存保便來將眾官員引入漢軍營地看管,劉備道:“唿延將軍以及諸位,若是有相識的,或是同宗同族,請接到各自營帳休息,入城之後再行封賞。”


    唿延灼韓存保等拜謝不已。


    張邦昌眼睜睜的看著唿延家或是韓家的,哪怕是點頭之交的朋友,都被接出來,羨慕不已。隨後又可惜起來,自己自負是讀書人,向來瞧不起武將,甚至還與朝中幾個武將出身的家族稍有芥蒂。


    他嚐試著厚著臉皮與張開套近乎,他好像記得似乎在某個酒宴上見過這位節度使,結果張開幾乎要抽出寶劍砍他,要不是梅展攔著,他就一命嗚唿了。


    張邦昌忘了,當年那場宴席他斜著看了張開一眼後,道:“我等士大夫玩風賞月,奈何有兵子敗興!”張開羞愧而出。


    劉備與眾人商議,林衝道:“東京城甚大,必先入城探查。”


    劉備應允,隨後又令與校事曹聯係。此刻的東京城的校事曹負責人正是朱富。


    隨後又挑選入過東京城的將軍們,到城中巡視。


    林衝,唿延灼,韓存保,楊誌四人,從東京四門而入,各率領三千精兵,多帶旌旗鑼鼓,鼓噪而入。


    所過之處,安民除惡,排查隱患,收東京殘兵,削宋幟以立漢旌,由日至夜,直到第二天中午,才傳出消息,東京城內已初步排查。


    劉備方才揮軍入城,隻帶一萬兵馬,其餘的由嶽飛統領,駐紮在外,入城前,劉備下令,凡有騷擾百姓者,立斬不赦。


    劉備剛一入城,便見漢軍紅旗招展,街邊多有男女老少,或拜伏於地,或舉飲食以奉。


    劉備知道,這宋雖傾頹,但這京城百姓卻不至於困苦到如此喜迎王師,此舉要麽是手下人安排,要麽是京城百姓擔心漢軍屠城或是搶奪,先行此舉,以表歸順。


    劉備又下令,但凡擅取百姓分毫者,斬。


    雖然知道眼下百姓未必真心,但劉備於車輦之上,看著老百姓夾道歡迎的樣子,仍然掩蓋不住內心的激動。


    “孔明,隆中之時,那句‘簞食壺漿以迎將軍’應該就如此番景象吧....”


    劉備熱淚盈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玄德至水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西門曹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西門曹賊並收藏玄德至水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