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飛燕青準備去北方遊曆,與此同時,朝廷也在動員兵馬。自從大軍潰敗,童貫被斬,朝廷一直沒有消停過。
趙佶雖然耽於享樂,卻也知道北方的情況不容小視,因此朝廷商議。隻是這次卻沒有人敢於直言帶兵剿滅了。
一則是因為這童貫雖然奸佞,但也算是久經沙場,能帶兵的,他一死,自然對文武官員影響頗大。
二則是之前李綱、宗澤等言戰,卻被蔡京、王黼等人排擠,李綱被調出京城,宗澤直接是被罷免了官職。
一連商量多日,沒個頭緒,最後還是宿元景提出招安之策,一麵招安麻痹賊軍,一麵調集兵馬準備大軍。
朝堂上還有天真的家夥建議調集南方的方臘到北邊剿賊,趙佶居然也答應了。結果自然是使者被羞辱,方臘不奉詔,惹人恥笑罷了。
趙佶一怒之下還要剝奪方臘的封號,幸虧大臣們勸住。最終這趙佶便下令高俅親自出征,調集各處節度使,共同剿賊。
趙佶雖然昏庸,但終究是做了多年的皇帝,發現自己的詔令南北都不通的時候,自然便要發怒。
隻可惜他認定高俅這所謂人才,並授予重權,若是太平時候,做個高官也就罷了,可這已經是刀兵相見,影響國運的大事了。
因此朝堂有識之士便暗地裏騷動,也有的早就去南方避禍,便宜了那方臘。
卻說高俅,他本就不知兵,可是這皇帝一怒之下把自己撒出去,無奈之下也隻得從命。
慌忙調集了十個節度使,這十個節度使可算是大宋的精銳了,這十個人也曾出身綠林,江湖闖蕩,都是能征慣戰的好手。高俅不放心又帶上丘嶽,並禁軍中許多精銳。
這十路節度使各自帶領一萬兵馬,高俅也帶了十萬禁軍,大軍二十萬,數月才整理完畢。
丘嶽建議這二十萬兵馬從屬不同,互相之間也沒有什麽配合,十個節度使之間也沒什麽默契,因此不如在京城先調教一番,待冬天過去,再出征。
高俅也深以為然,他思量,這到了春季,我京城之中糧食足備,山東河北剛遭戰火,定然糧食不夠。
我就算打不過那王倫,隻要趁著春耕季節,撒下這二十萬兵馬,分多路而去,將那農夫屠了,商路毀了,到時候山東河北無糧食,整年都要餓著肚子,看那賊軍如之奈何。
因此高俅並不忙於進兵,奈何這趙佶卻是急得很,屢次催促,高俅雖然百般應付,但趙佶執意催促,也隻好進兵了。
次日正是正月,高俅吩咐打開府庫,分發了棉衣和器械,由於此次是他自己帶兵,便不再克扣,一時間官軍兵甲充足,倒也軍威甚是壯觀。
趙佶檢閱了一番,說了一些激勵士氣的話,就迴宮了,高俅率領大軍前行。
皇帝走後,高俅叫來先鋒清河天水節度使荊忠,吩咐道:
“若是到了賊軍的地界兒,凡是遇到村鎮,莫要放過,要將糧食錢財搜刮幹淨。若是那賊民稍有反抗,便...”
說到這高俅臉色陰沉,壓低聲音:“雞犬不留。”
荊忠領命而去。這十節度雖然官職名聲並排稱,但是實際上參差不齊,一番相處下來,這荊忠最得高俅喜歡,因此這類活,就由他開始做。
高俅派出先鋒,一路上磨磨蹭蹭,向北而去。
且說這前鋒大軍,荊忠領著本部兵馬一萬,在前麵開路,雖然後軍磨蹭,可是這荊忠卻不耽擱,一路上就向前而去。
原因是荊忠也有自己算盤,這高俅讓自己搶賊民的糧食,那到了我這一層,便是離開京城之後,就都不放過。
若是大的城鎮,自己萬萬不敢動手,畢竟是王土,當然,自己為本朝太尉開路,什麽地方官不都得捧著金銀,備著牛酒迎接。
若是小的,偏僻的村莊自己當然要翻個底兒朝天,還要過過癮。
身為一方節度使,自然是不缺錢的,隻是這縱火燒村,搶掠的快感好久沒體會到了,自己出身綠林,這種事情沒少幹。
隻是自從當官,全都是巴結奉迎了。平時沒有什麽作戰機會,自己也無法滿足這私欲,因此借著這個機會,便要過一過屠村的癮。
若是有人問呢?
自然是此地有人通匪了。
“這還真讓人懷念啊。”荊忠望著某處火光四起小村莊笑著道。
荊忠一路過來,卻是沒什麽機會,這樣的癮,隻過了三四次,荊忠自然是不滿足,因此他命令副將馬成率領大軍前行,自己卻帶著另一個副將辛苟,帶領五百親軍,向前進發。
這辛苟是荊忠為匪時候捉的一個孌童,本來想玩玩就活埋了,但沒想到這辛苟最是能奉迎,慢慢的竟然成了荊忠的心腹仆人。
這辛苟為人向上媚而嬌,向下卻是狠而辣,荊忠最是喜愛,因此自己做官,也給這辛苟弄了個團練使的職位。
辛苟知道荊忠意思,便一路上各處尋找合適地方,眼看著都要離開河南地界,也沒有個好地方,不由得心急。
這一日,這五百人向前,前麵卻是湯陰縣。
荊忠不耐煩去見縣令,便讓人傳信兒,大部隊在後,自己這支小部隊要在周圍剿匪,令湯陰縣不許隨意外出,隻等著接待大軍。
湯陰縣令自然遵從。辛苟卻跑到荊忠麵前,奴顏道:
“小人再去為主子尋樂子,我看此地離著那賊地不遠,便正好有那通敵的惡人。”
荊忠喜道:“卻是快快尋來。”
辛苟得令,急忙帶著三五個騎兵,縱馬到四周尋找偏僻的村莊。
一下午下來,卻是沒有合適的,不是鎮店太大,就是挨著官道,不便動手。
正當他垂頭喪氣之時,卻發現山坳裏有個村子。
這村子規模不大,人丁卻是興旺,最主要的是這村在山坳裏,隻有一條崎嶇的山路與外界溝通。
辛苟一看,不由得喜上眉梢,忙派人去尋自己主子荊忠過來,他帶著三個人卻是縱馬進入村子。
他們一進村就被人發現,不一會兒,村中保正出來,卻是個白胡子老頭。
辛苟一腳踢開一個湊太近看熱鬧有些當道的孩子,擺弄著馬鞭,走到保正麵前。
“老東西,你看好了,老子是天水團練,奉令到你這地方剿賊,你們村叫什麽名字?可有賊人?”
他語調尖利,陰陽怪氣。
“迴大人,這裏是程崗村,小地方,都是種地的百姓,不曾有什麽賊寇。”保正彎著腰迴道。
“你說沒有便沒有了?我看你這村離著那山東賊的地盤不遠,定然有人勾結賊人,你這老東西在此瞞我!”
那老保正聽辛苟這樣講,嚇得連連施禮,口中隻道:
“小人說的屬實,小村地處偏僻,平時都不曾有什麽外人,更不要提什麽勾結賊人了。”
“哼!既是如此,便教你們男女都來,本官要一一核查!”辛苟怒道。
“這...”老保正一時語塞。
辛苟卻是揚起手中馬鞭,“啪”的一鞭子抽在保正臉上,老保正旋即倒了下去。
辛苟踩住老保正,揚起馬鞭,口中道:“你這賊男女,還想遮掩賊人不成!”
卻待揚手要打,馬鞭的另一端卻被人捉住,任憑用力,卻也抽出不能了。
趙佶雖然耽於享樂,卻也知道北方的情況不容小視,因此朝廷商議。隻是這次卻沒有人敢於直言帶兵剿滅了。
一則是因為這童貫雖然奸佞,但也算是久經沙場,能帶兵的,他一死,自然對文武官員影響頗大。
二則是之前李綱、宗澤等言戰,卻被蔡京、王黼等人排擠,李綱被調出京城,宗澤直接是被罷免了官職。
一連商量多日,沒個頭緒,最後還是宿元景提出招安之策,一麵招安麻痹賊軍,一麵調集兵馬準備大軍。
朝堂上還有天真的家夥建議調集南方的方臘到北邊剿賊,趙佶居然也答應了。結果自然是使者被羞辱,方臘不奉詔,惹人恥笑罷了。
趙佶一怒之下還要剝奪方臘的封號,幸虧大臣們勸住。最終這趙佶便下令高俅親自出征,調集各處節度使,共同剿賊。
趙佶雖然昏庸,但終究是做了多年的皇帝,發現自己的詔令南北都不通的時候,自然便要發怒。
隻可惜他認定高俅這所謂人才,並授予重權,若是太平時候,做個高官也就罷了,可這已經是刀兵相見,影響國運的大事了。
因此朝堂有識之士便暗地裏騷動,也有的早就去南方避禍,便宜了那方臘。
卻說高俅,他本就不知兵,可是這皇帝一怒之下把自己撒出去,無奈之下也隻得從命。
慌忙調集了十個節度使,這十個節度使可算是大宋的精銳了,這十個人也曾出身綠林,江湖闖蕩,都是能征慣戰的好手。高俅不放心又帶上丘嶽,並禁軍中許多精銳。
這十路節度使各自帶領一萬兵馬,高俅也帶了十萬禁軍,大軍二十萬,數月才整理完畢。
丘嶽建議這二十萬兵馬從屬不同,互相之間也沒有什麽配合,十個節度使之間也沒什麽默契,因此不如在京城先調教一番,待冬天過去,再出征。
高俅也深以為然,他思量,這到了春季,我京城之中糧食足備,山東河北剛遭戰火,定然糧食不夠。
我就算打不過那王倫,隻要趁著春耕季節,撒下這二十萬兵馬,分多路而去,將那農夫屠了,商路毀了,到時候山東河北無糧食,整年都要餓著肚子,看那賊軍如之奈何。
因此高俅並不忙於進兵,奈何這趙佶卻是急得很,屢次催促,高俅雖然百般應付,但趙佶執意催促,也隻好進兵了。
次日正是正月,高俅吩咐打開府庫,分發了棉衣和器械,由於此次是他自己帶兵,便不再克扣,一時間官軍兵甲充足,倒也軍威甚是壯觀。
趙佶檢閱了一番,說了一些激勵士氣的話,就迴宮了,高俅率領大軍前行。
皇帝走後,高俅叫來先鋒清河天水節度使荊忠,吩咐道:
“若是到了賊軍的地界兒,凡是遇到村鎮,莫要放過,要將糧食錢財搜刮幹淨。若是那賊民稍有反抗,便...”
說到這高俅臉色陰沉,壓低聲音:“雞犬不留。”
荊忠領命而去。這十節度雖然官職名聲並排稱,但是實際上參差不齊,一番相處下來,這荊忠最得高俅喜歡,因此這類活,就由他開始做。
高俅派出先鋒,一路上磨磨蹭蹭,向北而去。
且說這前鋒大軍,荊忠領著本部兵馬一萬,在前麵開路,雖然後軍磨蹭,可是這荊忠卻不耽擱,一路上就向前而去。
原因是荊忠也有自己算盤,這高俅讓自己搶賊民的糧食,那到了我這一層,便是離開京城之後,就都不放過。
若是大的城鎮,自己萬萬不敢動手,畢竟是王土,當然,自己為本朝太尉開路,什麽地方官不都得捧著金銀,備著牛酒迎接。
若是小的,偏僻的村莊自己當然要翻個底兒朝天,還要過過癮。
身為一方節度使,自然是不缺錢的,隻是這縱火燒村,搶掠的快感好久沒體會到了,自己出身綠林,這種事情沒少幹。
隻是自從當官,全都是巴結奉迎了。平時沒有什麽作戰機會,自己也無法滿足這私欲,因此借著這個機會,便要過一過屠村的癮。
若是有人問呢?
自然是此地有人通匪了。
“這還真讓人懷念啊。”荊忠望著某處火光四起小村莊笑著道。
荊忠一路過來,卻是沒什麽機會,這樣的癮,隻過了三四次,荊忠自然是不滿足,因此他命令副將馬成率領大軍前行,自己卻帶著另一個副將辛苟,帶領五百親軍,向前進發。
這辛苟是荊忠為匪時候捉的一個孌童,本來想玩玩就活埋了,但沒想到這辛苟最是能奉迎,慢慢的竟然成了荊忠的心腹仆人。
這辛苟為人向上媚而嬌,向下卻是狠而辣,荊忠最是喜愛,因此自己做官,也給這辛苟弄了個團練使的職位。
辛苟知道荊忠意思,便一路上各處尋找合適地方,眼看著都要離開河南地界,也沒有個好地方,不由得心急。
這一日,這五百人向前,前麵卻是湯陰縣。
荊忠不耐煩去見縣令,便讓人傳信兒,大部隊在後,自己這支小部隊要在周圍剿匪,令湯陰縣不許隨意外出,隻等著接待大軍。
湯陰縣令自然遵從。辛苟卻跑到荊忠麵前,奴顏道:
“小人再去為主子尋樂子,我看此地離著那賊地不遠,便正好有那通敵的惡人。”
荊忠喜道:“卻是快快尋來。”
辛苟得令,急忙帶著三五個騎兵,縱馬到四周尋找偏僻的村莊。
一下午下來,卻是沒有合適的,不是鎮店太大,就是挨著官道,不便動手。
正當他垂頭喪氣之時,卻發現山坳裏有個村子。
這村子規模不大,人丁卻是興旺,最主要的是這村在山坳裏,隻有一條崎嶇的山路與外界溝通。
辛苟一看,不由得喜上眉梢,忙派人去尋自己主子荊忠過來,他帶著三個人卻是縱馬進入村子。
他們一進村就被人發現,不一會兒,村中保正出來,卻是個白胡子老頭。
辛苟一腳踢開一個湊太近看熱鬧有些當道的孩子,擺弄著馬鞭,走到保正麵前。
“老東西,你看好了,老子是天水團練,奉令到你這地方剿賊,你們村叫什麽名字?可有賊人?”
他語調尖利,陰陽怪氣。
“迴大人,這裏是程崗村,小地方,都是種地的百姓,不曾有什麽賊寇。”保正彎著腰迴道。
“你說沒有便沒有了?我看你這村離著那山東賊的地盤不遠,定然有人勾結賊人,你這老東西在此瞞我!”
那老保正聽辛苟這樣講,嚇得連連施禮,口中隻道:
“小人說的屬實,小村地處偏僻,平時都不曾有什麽外人,更不要提什麽勾結賊人了。”
“哼!既是如此,便教你們男女都來,本官要一一核查!”辛苟怒道。
“這...”老保正一時語塞。
辛苟卻是揚起手中馬鞭,“啪”的一鞭子抽在保正臉上,老保正旋即倒了下去。
辛苟踩住老保正,揚起馬鞭,口中道:“你這賊男女,還想遮掩賊人不成!”
卻待揚手要打,馬鞭的另一端卻被人捉住,任憑用力,卻也抽出不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