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吳用自從當日裏討令去找公孫勝之後,便與白勝兩人一起尋找,可是這城中酒肆茶社都去了,不見半個道人,吳用隻好又投到城外。
在城外吳用尋訪了幾個道觀,也不見公孫勝,吳用又問道術之事,這些尋常道人卻不會,隻能瞧瞧八字,算算命而已。
這吳用苦惱不已,又見天色已晚,又見前方有個小廟,與白勝商議一下,就在這廟裏過夜。
吳用拍打廟門,裏麵出來個道童,說了借宿之事,道童去報主事的道人,就見這道人:黑色道袍,八字胡,三角眼,背後背著一把寶劍,不似正經出家人模樣。
那道人說:“小廟窄弊,難容貴客,二位投往別處去吧。”
吳用央求:“如今天色已晚,夜路難走,且安排個偏房與我等休息,小人願意多給銀錢多施香火。”
那道人聽到銀錢眉毛一動,道:“如此倒是又偏房一間,你二人便在那裏休息吧。”說罷把吳用和白勝引到偏房,自己卻走了。
吳用和白勝略略洗漱,見天色已晚,便要休息,那白勝卻道:
“吳先生,我看那鳥道人不似好人!”
吳用疑惑,要說這吳用,從小讀書,雖然也憑著一腔熱血聚義,但是終究沒有遊曆過江湖,經驗尚淺。根本上還是書生本色
白勝接著說:“那道人身背利刃,這廟裏隻有他和那個道童,又前不著村後不著店,他本來不想我等在此但聽到先生說銀錢便留我等,就痛快的答應,卻是可疑!”
吳用道:“既是如此,卻怎麽辦?我們現在速速離去?”
白勝道:“但願我看錯好人!若是現在走了,恐怕打草驚蛇,且看那廝有什麽手段!”
當下二人也不寬衣,就在床上和衣而臥,也不敢睡,隻警醒著。
三更天,吳用迷迷糊糊之際,就覺得身邊有人推他,原來是白勝,就見白勝捂著口鼻,用手指著窗戶。
就見窗戶被微微撬開一角,一支香伸了進來,吳用剛要聞,白勝卻說:
“這是迷香!”
吳用大驚,與白勝看了一眼,白勝把炕上的桌子舉起,猛然砸向窗戶,口中叫道:
“好個賊道人,敢在太歲頭上動土!”
隨即拿了樸刀從門跳了出去,吳用也急忙出門。
剛才扔炕桌是為了聲東擊西。果然那道人,跳在院子中間,手中寶劍明晃晃的在月光下生寒。
白勝罵道:“你這賊道人,居然敢動我,知道我等是誰?”
吳用卻道:“我等乃是梁山義軍將領,你也是江湖中人,不要同我等為難!”
那道人卻獰笑道:“既然惹錯了人,那就一錯到底,索性殺了你們,免得日後再生煩惱!”
說完挽了個劍花,就攻過來,白勝使樸刀相迎,鬥不幾個迴合白勝便落了下風。
吳用看的著急,也從袖子中抽出兩條銅鏈,前來相助。
原來這吳用並不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卻也會些武藝,兩條銅鏈掄開也是頗有些本事。
那道人嘿嘿一笑,手中寶劍變動,打的二人不能還招,又過了十來個迴合,白勝小腿被劍鋒劃傷,旋即又被一腳踹翻在地。
吳用獨自手足無措之際,就聽那道人身後有人說話:
“哪個道友在此處打劫?辱我道門規矩!”
那賊道人聽見身後有人,急忙收住招式,向後一看,卻見院子門口不知什麽時候多了個紫袍道人。
金發觀,紫法袍,背著鬆紋古劍,正是公孫勝!
吳用見了,又驚又喜,急忙叫道:“道長助我!”
那賊道人卻道:“既然是同門,就不要礙事,你這這夜半行走的,也是我的同行,不要插手,你我同分這兩人的財帛如何?”
公孫勝斥道:“強徒!既然已經出家,還敢作此非分之事!我便要清理門戶!”
說完也不拔劍,隻用拳腳放對,那賊道人見公孫勝如此托大,便用劍來刺。
隻幾個迴合,公孫勝就繳了那賊道人的劍,一腳放翻在地,尖峰指向了這人的脖子。
“你是哪個人的門下?叫什麽名字,為何不潛心修道,反而做了強人?”公孫勝怒問。
“小...小人是四川青城山的道士,在青城派學了劍法,又來山東遊曆,我姓王,江湖上叫做飛天蜈蚣,今日小人有眼不識泰山,且饒命吧!”
公孫勝也不是好殺的人,收了寶劍:
“好叫你知道,我乃公孫勝,乃是薊州羅真人門下,我師父也多與青城派聯係,今日看在同是道門之後,饒你性命,今後不可作惡,速速去吧!”
那道人見公孫勝饒命,便連滾帶爬,一路跑了,直奔蜈蚣嶺而去了。
吳用急忙來見公孫勝,說明劉備處情況,公孫勝也說自己正為此而來。
當下先給白勝治療傷口,在這廟裏安歇一夜,第二天放過道童,燒了廟宇,先送白勝迴到青州,吳用公孫勝就輕裝簡行,來到濟南府。
剛到濟南,正好趕上那樊瑞做法,公孫勝當即道,看我破此法。
劉備慌忙迎接,拉著公孫勝的道袍不住寒暄和感謝。
“道長數次救我,我王倫每日思念道長恩情,今番道長遠路而來,且隨我迴去休息,明日再破此法不遲,小人與道長好好敘談。”
公孫勝朝著劉備施禮:
“不必如此,我救將軍實在是師命,也是天命,將軍有大氣運在身上,眼下小事一樁,待我破了那人法術,你我濟南城裏飲酒敘談。”
隨即請軍士高搭法台,劉備親自下令搭台子,又令人在軍營中找尋黃紙,黑狗血等一應之物。
軍士擺開木頭搭台子,有許多攻城器械的部件正好是木頭台子的好原料,劉備道:“那人在城樓上,我們法台要是高過他的,殊為不易。”
原來這劉備也聽說,凡是法師鬥法,往往是台子高的贏,因此有心高過那樊瑞。
公孫勝笑道:“不用甚高,但有一丈即可。真正鬥法,並非是道術高低,實在是道心的高低,城上那人被紅塵蒙眼,就算是道術通天,也無濟於事。”
須臾間,一座一丈來高的法台搭建完成,又擺出桌案,案子上朱砂、黃符、狗血、香燭一應俱全。
公孫勝飄然邁步,仿佛一丈高的法台隻是個台階,隻輕飄飄的一提身就到了台子上。
究竟公孫勝如何鬥法,且看下文分解。
在城外吳用尋訪了幾個道觀,也不見公孫勝,吳用又問道術之事,這些尋常道人卻不會,隻能瞧瞧八字,算算命而已。
這吳用苦惱不已,又見天色已晚,又見前方有個小廟,與白勝商議一下,就在這廟裏過夜。
吳用拍打廟門,裏麵出來個道童,說了借宿之事,道童去報主事的道人,就見這道人:黑色道袍,八字胡,三角眼,背後背著一把寶劍,不似正經出家人模樣。
那道人說:“小廟窄弊,難容貴客,二位投往別處去吧。”
吳用央求:“如今天色已晚,夜路難走,且安排個偏房與我等休息,小人願意多給銀錢多施香火。”
那道人聽到銀錢眉毛一動,道:“如此倒是又偏房一間,你二人便在那裏休息吧。”說罷把吳用和白勝引到偏房,自己卻走了。
吳用和白勝略略洗漱,見天色已晚,便要休息,那白勝卻道:
“吳先生,我看那鳥道人不似好人!”
吳用疑惑,要說這吳用,從小讀書,雖然也憑著一腔熱血聚義,但是終究沒有遊曆過江湖,經驗尚淺。根本上還是書生本色
白勝接著說:“那道人身背利刃,這廟裏隻有他和那個道童,又前不著村後不著店,他本來不想我等在此但聽到先生說銀錢便留我等,就痛快的答應,卻是可疑!”
吳用道:“既是如此,卻怎麽辦?我們現在速速離去?”
白勝道:“但願我看錯好人!若是現在走了,恐怕打草驚蛇,且看那廝有什麽手段!”
當下二人也不寬衣,就在床上和衣而臥,也不敢睡,隻警醒著。
三更天,吳用迷迷糊糊之際,就覺得身邊有人推他,原來是白勝,就見白勝捂著口鼻,用手指著窗戶。
就見窗戶被微微撬開一角,一支香伸了進來,吳用剛要聞,白勝卻說:
“這是迷香!”
吳用大驚,與白勝看了一眼,白勝把炕上的桌子舉起,猛然砸向窗戶,口中叫道:
“好個賊道人,敢在太歲頭上動土!”
隨即拿了樸刀從門跳了出去,吳用也急忙出門。
剛才扔炕桌是為了聲東擊西。果然那道人,跳在院子中間,手中寶劍明晃晃的在月光下生寒。
白勝罵道:“你這賊道人,居然敢動我,知道我等是誰?”
吳用卻道:“我等乃是梁山義軍將領,你也是江湖中人,不要同我等為難!”
那道人卻獰笑道:“既然惹錯了人,那就一錯到底,索性殺了你們,免得日後再生煩惱!”
說完挽了個劍花,就攻過來,白勝使樸刀相迎,鬥不幾個迴合白勝便落了下風。
吳用看的著急,也從袖子中抽出兩條銅鏈,前來相助。
原來這吳用並不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卻也會些武藝,兩條銅鏈掄開也是頗有些本事。
那道人嘿嘿一笑,手中寶劍變動,打的二人不能還招,又過了十來個迴合,白勝小腿被劍鋒劃傷,旋即又被一腳踹翻在地。
吳用獨自手足無措之際,就聽那道人身後有人說話:
“哪個道友在此處打劫?辱我道門規矩!”
那賊道人聽見身後有人,急忙收住招式,向後一看,卻見院子門口不知什麽時候多了個紫袍道人。
金發觀,紫法袍,背著鬆紋古劍,正是公孫勝!
吳用見了,又驚又喜,急忙叫道:“道長助我!”
那賊道人卻道:“既然是同門,就不要礙事,你這這夜半行走的,也是我的同行,不要插手,你我同分這兩人的財帛如何?”
公孫勝斥道:“強徒!既然已經出家,還敢作此非分之事!我便要清理門戶!”
說完也不拔劍,隻用拳腳放對,那賊道人見公孫勝如此托大,便用劍來刺。
隻幾個迴合,公孫勝就繳了那賊道人的劍,一腳放翻在地,尖峰指向了這人的脖子。
“你是哪個人的門下?叫什麽名字,為何不潛心修道,反而做了強人?”公孫勝怒問。
“小...小人是四川青城山的道士,在青城派學了劍法,又來山東遊曆,我姓王,江湖上叫做飛天蜈蚣,今日小人有眼不識泰山,且饒命吧!”
公孫勝也不是好殺的人,收了寶劍:
“好叫你知道,我乃公孫勝,乃是薊州羅真人門下,我師父也多與青城派聯係,今日看在同是道門之後,饒你性命,今後不可作惡,速速去吧!”
那道人見公孫勝饒命,便連滾帶爬,一路跑了,直奔蜈蚣嶺而去了。
吳用急忙來見公孫勝,說明劉備處情況,公孫勝也說自己正為此而來。
當下先給白勝治療傷口,在這廟裏安歇一夜,第二天放過道童,燒了廟宇,先送白勝迴到青州,吳用公孫勝就輕裝簡行,來到濟南府。
剛到濟南,正好趕上那樊瑞做法,公孫勝當即道,看我破此法。
劉備慌忙迎接,拉著公孫勝的道袍不住寒暄和感謝。
“道長數次救我,我王倫每日思念道長恩情,今番道長遠路而來,且隨我迴去休息,明日再破此法不遲,小人與道長好好敘談。”
公孫勝朝著劉備施禮:
“不必如此,我救將軍實在是師命,也是天命,將軍有大氣運在身上,眼下小事一樁,待我破了那人法術,你我濟南城裏飲酒敘談。”
隨即請軍士高搭法台,劉備親自下令搭台子,又令人在軍營中找尋黃紙,黑狗血等一應之物。
軍士擺開木頭搭台子,有許多攻城器械的部件正好是木頭台子的好原料,劉備道:“那人在城樓上,我們法台要是高過他的,殊為不易。”
原來這劉備也聽說,凡是法師鬥法,往往是台子高的贏,因此有心高過那樊瑞。
公孫勝笑道:“不用甚高,但有一丈即可。真正鬥法,並非是道術高低,實在是道心的高低,城上那人被紅塵蒙眼,就算是道術通天,也無濟於事。”
須臾間,一座一丈來高的法台搭建完成,又擺出桌案,案子上朱砂、黃符、狗血、香燭一應俱全。
公孫勝飄然邁步,仿佛一丈高的法台隻是個台階,隻輕飄飄的一提身就到了台子上。
究竟公孫勝如何鬥法,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