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十四歲。花一般的年齡。
還記得那是個初夏的午後,太陽極好,洋洋灑灑照在家中庭院的大草坪上。滿園青草如碧,百花爭妍。我坐在父親為我搭起的秋千架上,拿著本英文書有一下沒一下的看著。暖暖的倦意襲來,不知不覺,昏昏欲睡。冷不丁的,背後有人猛推了我一下,我毫無防備,栽下半高的秋千架。身後傳來清脆的拍手笑聲。我顧不得身上疼痛,惱怒的看過去。隻見施蘊晴俏生生的立在那裏,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條縫,身邊還跟著她親愛的哥哥。哼哼,理論上,也是我的二哥,施逸荻。容姨的兒子。
在施家,從來都是壁壘分明的兩派。我跟小弟逸華,施蘊晴和施逸荻。大哥是不跟我們湊合在一起的。我不知道這算不算也代表著母親和容姨鬥爭得變相延續。從表麵上看,我們是嫡係一派,占盡上風。可事實上呢?完全相反。
且不說母親在施家從來都屬於修養狀態,家中大小事務基本是掌控在容姨的手中。單論長幼,我跟逸華就吃了大虧。明擺著嘛,我比施逸荻小,而逸華又比施蘊晴小,怎麽算都吃虧。再加上明明是該站在我們這邊的施逸輝又總是以不屑的眼光瞅著我們,不痛不癢的隔岸觀火。我還得分神防著他時常的胳膊肘往外拐。逸華呢,屁大點的小孩兒,除了顛顛的跟著我嚷嚷兩句,根本起不了什麽實質作用。開始的時候,我還會跑到母親麵前爭取援助。可我那淡然的似乎已不染紅塵的母親,隻會輕輕拍拍我的頭,理理我的衣服,便不在意的揮手說:“去玩兒吧。”
這是哪兒跟哪兒啊?我哭笑不得之餘,斷絕了求助於母親的念想。後來我跟莊恆說起這段往事的時候,他大笑,亂撥著我的發,說“不得了,看來我們蘊茹從小就是巾幗不讓須眉,艱苦奮鬥,自力更生-----。”氣得我差點沒背過氣去。不過說實話,平時在那高森巍峨的聖保羅女校待的也膩的很,偶爾換換口味也是不錯的。
卻說我被推倒在地,看看了這局麵,估摸著這一時半會兒的報不了什麽仇,還是趕緊站起來,省得繼續丟人是正經。才這麽想著,眼前出現了一隻手,接著低低的一聲:“沒摔著吧?來,先站起來。”
我抬頭,不禁呆了,腦中直直閃過八個字:溫潤如玉,儒雅翩翩。
他看我沒有反映,伸手在我臂旁穩穩一托,我便借這力站了起來。那天的天真的很藍。他隻一身月白色的休閑服,身材欣長,渾身透著陽剛的氣息,如星的一雙眸子清晰的印著我的身影,坦坦然然衝我一笑,正大光明全在他處了。
隻那一瞬,我才知道,原來這世上是真有一見鍾情這迴事的。
“你沒事吧?”他問,有些擔心的打量著我。我低頭看看自己的衣服,原本好好的一條白色小碎花連衣裙那裏還有半分樣子?青草混著點泥土星星點點的粘在衣上,估計頭發也亂的不成樣子了,總之狼狽至極。我從來的沒有這樣痛恨過施逸荻和施逸晴。什麽時候開戰不好,偏要挑今天,偏要讓他看到我這個樣子。
“喲,這不是蘊茹嗎?怎麽弄成這樣了?”一聲笑語傳來,隻讓我恨的牙癢癢的。隻見黎隆源就立在不遠處,一邊笑還一邊向著我身邊說,“莊恆,來,見見,施家最漂亮的公主,不過,這----”
黎隆源話語中的戲弄我倒沒在意。
全部心思隻在一件事上,他,叫莊恆。
一時間,我沒有說話,他,也沒有。他低下頭看著我,我便也就這麽直直的迴看著他。他嘴角邊溫和的笑容漸漸擴大,我,如沐春風。空氣中,似有點點星火碰撞著,燃燒了。
我們就這麽互相看著。直到黎隆源有些莫名其妙的聲音插了進來,“莊恆,迴神了,逸輝還在等我們呢。”莊恆似剛反應過來般,鬆開了我。我清清楚楚看到一絲尷尬的神情在他臉上一閃而過。他掩飾著咳了咳嗓子,想要說些什麽。
就在這時,福媽想必是得到了消息,急急的跑了過來,“小姐,小姐,摔著了沒有?”我搖搖頭,安撫著衝她笑了笑。我知道,福媽是真的疼我的。待確定我沒什麽大礙後,她方才定下心來,轉臉看到了立在旁邊的黎隆源他倆。隨即堆滿了笑臉道:“黎少爺好。我們大少爺正在球場上候著呢。”
他們倆人也就不再多說什麽,微微向福媽一頷首,結伴而去了。我兀自望著他的背影,那樣的高大挺拔
“小姐,小姐?”福媽晃了晃我的手臂,看看這才迴神的我,歎了口氣,扶著我進屋梳洗去了。
老實說,我並不是個容易動情地女孩兒。兒時模模糊糊的喜歡有櫟斌陪著的感覺,但對一個6,7歲的孩子而言,談動情那實在言之過早了。從小學到中學,這也不算短的時間裏,也收過不少男孩子的小紙條,可一點感覺都沒有。連小我三歲的蘊晴都跟小男孩牽小手牽的不亦樂乎。我卻始終不為所動。直到剛才在花園裏的那一麵,我才隱約嚐到了了幾份情的味道。
那一個下午,我的心就一直無法安靜下來。坐在書桌前看書,半晌連一頁都翻不過去,倒是手邊的白紙上寫滿了莊恆的名字;跑到琴房去練琴,指尖一動,那奏出來的曲子怎麽聽怎麽像婚禮進行曲;索性躺到床上睡覺,可那小綿羊都數到第一千八百隻了,人卻越數越來神。無奈中,我自嘲的一笑,暗暗想,施蘊茹啊施蘊茹,你平時自以為傲的定力都哪裏去了。看你以後還說不說自己是泰山崩於前而麵不改。
好容易熬到了晚上。因為是周末,照例晚餐是要開在主屋裏那古色古香的飯廳裏的。施家的規矩,所謂的一周一聚。正而八經的八菜一湯,全盤中式。凡舉姓施的最好全都老老實實的出席,聆聽施道林-----我父親的教誨。
父親絕對是個老派人,極重視中國的傳統。講究個濟濟一堂,家和萬事興。對此,我心中還是小小的腹誹了一下的。底下都鬥成了什麽樣子了,還和什麽和啊。估計我們小一輩的都有如此想法,隻不過大家都不說罷了。反正左右不過是一周一頓飯,在哪裏吃不是吃啊。不過,照父親抵製洋化的程度來看,要不是因為太怪異,他老人家可能會要求我們這些兒女們,男的清一色穿著長袍馬褂,女的則一襲的大紅掛裙出現在他麵前。
在施家,逢初一十五敬拜祖先,大年初一跪地敬茶的規矩我們是恪守著的。我倒不別扭,我看最別扭的應該是容姨。因為她也要在每個這樣的大日子的早上,恭恭敬敬的跪下來給我的父母磕頭敬茶。也就隻在那樣的時候,我才會覺出我母親元配夫人的身分來。
說到父親看重中國傳統文化,從他對我們的教育來看就可見一斑了。我們兄弟姐妹幾個,從小就請著專門的中文老師,任憑我們在外麵把洋文講的多溜多溜的,迴到家裏還是得乖乖的捧著唐詩宋詞,古典名著細細誦讀是正經。
我至今都記得給我講紅樓的那個老頭,老神在在,把他厚厚的講義往書桌上磕一磕,點上一支煙,閉著眼,操著一口湖南普通話,搖頭晃腦的講述起來。煙霧繚繞中,他講的暢意,我聽得神往。有一迴,他正講“滴翠庭楊妃戲彩蝶埋香塚飛燕泣殘血”,喃喃的念著那段傳世的葬花詞;“花謝花飛霜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遊絲軟係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未若錦囊收豔骨,一缽淨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溝渠。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笑人癡,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然後他忽的向我道:“這寶釵戲蝶乃是占春之舉;黛玉葬花卻是傷春之痛。各有各的風情,各有各的味道,也各有各的緣法。蘊茹,釵與黛你選做哪個啊?”我一時愣了,隨即朗朗答道,“先生,這寶釵黛玉的官司怕是紛紛繞繞了幾百年了,繞是如此,仍是沒有定論,我又如何選擇呢。”其實在我心裏,縱然不喜寶釵過於城府森嚴,心機細密,可也實在沒辦法打心眼裏愛上那個感春悲秋,自憐神傷的黛玉。隻能慶幸,我並非那寶哥哥,不必夾在其中無法自處。更慶幸我脫離了那個時代,我可以有我別樣的風采和自由。
在當時那個到處都插著米字旗,掛著英文標示的香港,有多少黑眼睛黑頭發黃皮膚的中國人洋洋自得的以大不列顛帝國英女皇的子民自居,又有多少流著炎黃子孫汩汩鮮血的中國人期盼著香港永遠臣屬於大英帝國永遠不必迴歸中國。然而,就在這樣的時候,父親還能有這樣的一番堅持和執著,我是敬佩的。
還記得那是個初夏的午後,太陽極好,洋洋灑灑照在家中庭院的大草坪上。滿園青草如碧,百花爭妍。我坐在父親為我搭起的秋千架上,拿著本英文書有一下沒一下的看著。暖暖的倦意襲來,不知不覺,昏昏欲睡。冷不丁的,背後有人猛推了我一下,我毫無防備,栽下半高的秋千架。身後傳來清脆的拍手笑聲。我顧不得身上疼痛,惱怒的看過去。隻見施蘊晴俏生生的立在那裏,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條縫,身邊還跟著她親愛的哥哥。哼哼,理論上,也是我的二哥,施逸荻。容姨的兒子。
在施家,從來都是壁壘分明的兩派。我跟小弟逸華,施蘊晴和施逸荻。大哥是不跟我們湊合在一起的。我不知道這算不算也代表著母親和容姨鬥爭得變相延續。從表麵上看,我們是嫡係一派,占盡上風。可事實上呢?完全相反。
且不說母親在施家從來都屬於修養狀態,家中大小事務基本是掌控在容姨的手中。單論長幼,我跟逸華就吃了大虧。明擺著嘛,我比施逸荻小,而逸華又比施蘊晴小,怎麽算都吃虧。再加上明明是該站在我們這邊的施逸輝又總是以不屑的眼光瞅著我們,不痛不癢的隔岸觀火。我還得分神防著他時常的胳膊肘往外拐。逸華呢,屁大點的小孩兒,除了顛顛的跟著我嚷嚷兩句,根本起不了什麽實質作用。開始的時候,我還會跑到母親麵前爭取援助。可我那淡然的似乎已不染紅塵的母親,隻會輕輕拍拍我的頭,理理我的衣服,便不在意的揮手說:“去玩兒吧。”
這是哪兒跟哪兒啊?我哭笑不得之餘,斷絕了求助於母親的念想。後來我跟莊恆說起這段往事的時候,他大笑,亂撥著我的發,說“不得了,看來我們蘊茹從小就是巾幗不讓須眉,艱苦奮鬥,自力更生-----。”氣得我差點沒背過氣去。不過說實話,平時在那高森巍峨的聖保羅女校待的也膩的很,偶爾換換口味也是不錯的。
卻說我被推倒在地,看看了這局麵,估摸著這一時半會兒的報不了什麽仇,還是趕緊站起來,省得繼續丟人是正經。才這麽想著,眼前出現了一隻手,接著低低的一聲:“沒摔著吧?來,先站起來。”
我抬頭,不禁呆了,腦中直直閃過八個字:溫潤如玉,儒雅翩翩。
他看我沒有反映,伸手在我臂旁穩穩一托,我便借這力站了起來。那天的天真的很藍。他隻一身月白色的休閑服,身材欣長,渾身透著陽剛的氣息,如星的一雙眸子清晰的印著我的身影,坦坦然然衝我一笑,正大光明全在他處了。
隻那一瞬,我才知道,原來這世上是真有一見鍾情這迴事的。
“你沒事吧?”他問,有些擔心的打量著我。我低頭看看自己的衣服,原本好好的一條白色小碎花連衣裙那裏還有半分樣子?青草混著點泥土星星點點的粘在衣上,估計頭發也亂的不成樣子了,總之狼狽至極。我從來的沒有這樣痛恨過施逸荻和施逸晴。什麽時候開戰不好,偏要挑今天,偏要讓他看到我這個樣子。
“喲,這不是蘊茹嗎?怎麽弄成這樣了?”一聲笑語傳來,隻讓我恨的牙癢癢的。隻見黎隆源就立在不遠處,一邊笑還一邊向著我身邊說,“莊恆,來,見見,施家最漂亮的公主,不過,這----”
黎隆源話語中的戲弄我倒沒在意。
全部心思隻在一件事上,他,叫莊恆。
一時間,我沒有說話,他,也沒有。他低下頭看著我,我便也就這麽直直的迴看著他。他嘴角邊溫和的笑容漸漸擴大,我,如沐春風。空氣中,似有點點星火碰撞著,燃燒了。
我們就這麽互相看著。直到黎隆源有些莫名其妙的聲音插了進來,“莊恆,迴神了,逸輝還在等我們呢。”莊恆似剛反應過來般,鬆開了我。我清清楚楚看到一絲尷尬的神情在他臉上一閃而過。他掩飾著咳了咳嗓子,想要說些什麽。
就在這時,福媽想必是得到了消息,急急的跑了過來,“小姐,小姐,摔著了沒有?”我搖搖頭,安撫著衝她笑了笑。我知道,福媽是真的疼我的。待確定我沒什麽大礙後,她方才定下心來,轉臉看到了立在旁邊的黎隆源他倆。隨即堆滿了笑臉道:“黎少爺好。我們大少爺正在球場上候著呢。”
他們倆人也就不再多說什麽,微微向福媽一頷首,結伴而去了。我兀自望著他的背影,那樣的高大挺拔
“小姐,小姐?”福媽晃了晃我的手臂,看看這才迴神的我,歎了口氣,扶著我進屋梳洗去了。
老實說,我並不是個容易動情地女孩兒。兒時模模糊糊的喜歡有櫟斌陪著的感覺,但對一個6,7歲的孩子而言,談動情那實在言之過早了。從小學到中學,這也不算短的時間裏,也收過不少男孩子的小紙條,可一點感覺都沒有。連小我三歲的蘊晴都跟小男孩牽小手牽的不亦樂乎。我卻始終不為所動。直到剛才在花園裏的那一麵,我才隱約嚐到了了幾份情的味道。
那一個下午,我的心就一直無法安靜下來。坐在書桌前看書,半晌連一頁都翻不過去,倒是手邊的白紙上寫滿了莊恆的名字;跑到琴房去練琴,指尖一動,那奏出來的曲子怎麽聽怎麽像婚禮進行曲;索性躺到床上睡覺,可那小綿羊都數到第一千八百隻了,人卻越數越來神。無奈中,我自嘲的一笑,暗暗想,施蘊茹啊施蘊茹,你平時自以為傲的定力都哪裏去了。看你以後還說不說自己是泰山崩於前而麵不改。
好容易熬到了晚上。因為是周末,照例晚餐是要開在主屋裏那古色古香的飯廳裏的。施家的規矩,所謂的一周一聚。正而八經的八菜一湯,全盤中式。凡舉姓施的最好全都老老實實的出席,聆聽施道林-----我父親的教誨。
父親絕對是個老派人,極重視中國的傳統。講究個濟濟一堂,家和萬事興。對此,我心中還是小小的腹誹了一下的。底下都鬥成了什麽樣子了,還和什麽和啊。估計我們小一輩的都有如此想法,隻不過大家都不說罷了。反正左右不過是一周一頓飯,在哪裏吃不是吃啊。不過,照父親抵製洋化的程度來看,要不是因為太怪異,他老人家可能會要求我們這些兒女們,男的清一色穿著長袍馬褂,女的則一襲的大紅掛裙出現在他麵前。
在施家,逢初一十五敬拜祖先,大年初一跪地敬茶的規矩我們是恪守著的。我倒不別扭,我看最別扭的應該是容姨。因為她也要在每個這樣的大日子的早上,恭恭敬敬的跪下來給我的父母磕頭敬茶。也就隻在那樣的時候,我才會覺出我母親元配夫人的身分來。
說到父親看重中國傳統文化,從他對我們的教育來看就可見一斑了。我們兄弟姐妹幾個,從小就請著專門的中文老師,任憑我們在外麵把洋文講的多溜多溜的,迴到家裏還是得乖乖的捧著唐詩宋詞,古典名著細細誦讀是正經。
我至今都記得給我講紅樓的那個老頭,老神在在,把他厚厚的講義往書桌上磕一磕,點上一支煙,閉著眼,操著一口湖南普通話,搖頭晃腦的講述起來。煙霧繚繞中,他講的暢意,我聽得神往。有一迴,他正講“滴翠庭楊妃戲彩蝶埋香塚飛燕泣殘血”,喃喃的念著那段傳世的葬花詞;“花謝花飛霜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遊絲軟係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未若錦囊收豔骨,一缽淨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溝渠。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笑人癡,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然後他忽的向我道:“這寶釵戲蝶乃是占春之舉;黛玉葬花卻是傷春之痛。各有各的風情,各有各的味道,也各有各的緣法。蘊茹,釵與黛你選做哪個啊?”我一時愣了,隨即朗朗答道,“先生,這寶釵黛玉的官司怕是紛紛繞繞了幾百年了,繞是如此,仍是沒有定論,我又如何選擇呢。”其實在我心裏,縱然不喜寶釵過於城府森嚴,心機細密,可也實在沒辦法打心眼裏愛上那個感春悲秋,自憐神傷的黛玉。隻能慶幸,我並非那寶哥哥,不必夾在其中無法自處。更慶幸我脫離了那個時代,我可以有我別樣的風采和自由。
在當時那個到處都插著米字旗,掛著英文標示的香港,有多少黑眼睛黑頭發黃皮膚的中國人洋洋自得的以大不列顛帝國英女皇的子民自居,又有多少流著炎黃子孫汩汩鮮血的中國人期盼著香港永遠臣屬於大英帝國永遠不必迴歸中國。然而,就在這樣的時候,父親還能有這樣的一番堅持和執著,我是敬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