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人心惶惶
冤種夫妻七零重生軍嫂軍哥把歌唱 作者:土木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門外可不是一個人,是一窩人。
張翠花幹啥都是第一名,搶在最前頭,邊上是一個麵生的二十來歲的小姑娘,手裏端著一個盆,上麵蓋著喜慶的鴛鴦包袱皮。
“大春,這是俺哥家的小侄女,張蘭蘭。”
張翠花聲音裏帶著一股高興勁,這李大春可是香餑餑啊。
“蘭蘭,這是你大春哥,老厲害了,可能幹了。”
小姑娘上身穿著紅棉襖,下身是藍褲子,綁辮子的頭繩也是紅色的,一看就是特意打扮過的,臉上好像還抹了紅胭脂。
張蘭蘭看著扭捏,臉都紅了,嗓門卻不低,清脆的喊了一聲,“大春哥!”
李大春……還是不習慣啊,他都說了暫時不找,還是這樣。
跟出來看熱鬧的梅子,撇嘴,真是受歡迎啊,和當年三哥有的一拚。
她對李大春也是有好感的,比大學男同學有好感。
大學男同學多數都弱不禁風的,帶著一股子書生氣,她就不大喜歡。
找男人還是得像李大春這樣的,有力氣能幹活,讓他幹啥也不廢話就給你幹。
李大春要是還當兵,梅子還有點想法,異地兩地分居都不是啥事。
兩人能成,可以調過去啊,這樣也名正言順的。
可他不當兵了,那就不成了,沒前途。
跟著嫂子幹活,眼前看來是不錯,可以後就不一定了。
李大春見梅子出來了,扔下一句還有事跑了……
“大娘,你們這是幹啥啊,家裏啥都有。你們自己留著吃吧。”
張翠花、成成奶奶她們都在,全村都跟說好了似的,放假的第一個上午都在炸年貨。
村裏從村頭到村尾,都彌漫著誘人的香味。
“梅子啊,家裏還有老多呢,嚐嚐大娘的手藝啊,別這麽外道。”
“是啊,梅子,俺們也沒有別的意思。”
太熱情了,梅子隻好收下了,拿了個大盆,往裏頭一倒。
種類豐富,啥都有,炸魚炸肉炸藕盒炸丸子,炸麻花炸麵餅炸油條……
從各家備的年貨上就能看出啦,日子是真好過了。
梅子端著一大盆炸貨往裏走,還沒進屋就調侃上了。
“老張叔,咱沾了大春的光,看看這一大盆吃的。”
李大春快走了幾步,把大盆接到自己手裏,“說啥呢,人家是給我送的嘛,是看嫂子的麵子。”
梅子鼻子裏哼了一聲,甩了甩手,還挺沉的。不過她炒醬炒的練出來了,倆胳膊賊有勁。
老張叔已經吃上了,忙活了一上午,肚子早抗議了。
“撿一盤,咱嚐嚐。”
梅子撿了冒尖的一大盆子,“叔,那咱下午少炸點?”
老張叔沒說話,示意讓大春說。
李大春腮幫子鼓鼓的,“多炸。”
好吧,梅子迴過味來了,人家送來了,禮尚往來,他們得送迴去啊。
飯桌上,梅子實在太好奇了,追著李大春問對象的事。
“大春,大娘們想給你說對象,你到底咋個意思啊?”
“我跟嫂子說了,不著急。”
“村裏這些姑娘,你就沒有看上眼的?”
“我咋能盯著人家大姑娘看!”
不光大姑娘,大娘嫂子們他也不看。
梅子也是好心提醒,她自己是個特別有規劃的人,這人一點對未來的計劃都沒有。
好心提醒,“你年紀也到了,找個媳婦成家好好過日子,趁著你現在這活好,這麽多姑娘上杆子的排著隊想嫁給你,你好好挑挑。”
李大春也知道好賴,人家是好心,“知道了。”
看了眼吃的正香的老張叔,“也有給叔說對象的,你幫著給看看。”
老張叔和梅子被這一句話驚到了,兩人都噴了,李大春利索的躲開了。
老張叔確實很受歡迎,一個老頭子,月月有工資,還沒啥花銷,就抽點煙葉子,那才幾個錢呀。
梅子真不知道這事啊,眼睛跟銅鈴似的盯著老張叔看,“叔,真的啊!”
“別聽他瞎說,我都多大歲數了,半邊身子都入土了,活一天算一天。”
找老伴這事,老張叔就從沒這個意思。不然,他要想找也能找到。
●
家屬院裏,朱竹坐在自家的熱炕頭上,吃著香噴噴的排骨燉酸菜,孩子們跟著大部隊進山野營拉練了。
楊雲和謝芳上午出去跑了一下午,挨家挨戶送工資。
“竹子,嶽主任過來說啥了?”
下午竹子忙著算賬呢,嶽萬福過來了。
“客套話唄,感謝今年提供的工作機會,鼓勵明年繼續努力。”
“還有說給孩子們的校服也安排好了。”
竹子從家屬院這邊的利潤裏抽了錢出來給學校發的福利,分了兩部分,一部分是買了一批書放在圖書館。
一部分是給孩子們做的校服鞋襪,每個季節三套,冬天是仿著部隊的軍大衣做的。
另外孩子們出操的訓練服和鞋子,也有她來提供。
家屬院的女人們往年的冬天都閑著貓冬,從去年開始冬天有活幹了。
省城朱竹要求比較高,業務鋪出去了,人家訂了貨,你得拿出來呀。
這邊就不同了,比較佛性,基本上五天往省城拉一次貨,補充庫存,給省城緩解壓力。
飯後,朱竹才有空給楊雲和謝芳說一下省城的事情。
……
楊雲和謝芳眨巴著眼睛聽著,眼睛裏滿是崇拜。
朱竹也不管這倆人聽懂多少,記下多少,反正她得說。
楊雲很不好意思,“你說你浪費口水幹啥,我也記不住,你都安排好就得了。”
“就是,你也不嫌麻煩。”
“麻煩啥,記不住我就多說幾遍。”
“別,說啥呀。都排好班了,他們知道幹啥。”
“我和嫂子,兩個星期跑一趟,你放心吧。”
劉天壽他們都是老人了,從下半年朱竹就有意識的訓練了,星期幾該誰負責幹什麽活,輪著不固定崗。
最重要的記賬也是輪著來,先看看吧,有問題中間可以及時調整。
·
八二年的上半年,朱竹開始自己的教書生涯,這工作她幹著挺順手,孩子們也聽話,小學的課程也簡單,有大把的閑暇時間。
省城的廠房順利完工,也投入運營。
一開春加蓋地膜種植的辣椒,最早的一批辣椒在四月就成熟了。
剛好幹辣椒用完,正好接上。
事情也確實如鄉領導所料,鋪天蓋地的辣椒產量比朱竹預料的要多。
因為幹辣椒和新鮮辣椒的製作手藝不一樣,燒辣椒這一步需要時間熟練,一個冬天沒幹這個手都生了。
最初幾天省城接到朱竹的命令是嚴格控製收辣椒的數量和質量,先給工人們足夠的時間找感覺,幹了三五天就差不多了。
可就這三五天,弄的人心惶惶。
張翠花幹啥都是第一名,搶在最前頭,邊上是一個麵生的二十來歲的小姑娘,手裏端著一個盆,上麵蓋著喜慶的鴛鴦包袱皮。
“大春,這是俺哥家的小侄女,張蘭蘭。”
張翠花聲音裏帶著一股高興勁,這李大春可是香餑餑啊。
“蘭蘭,這是你大春哥,老厲害了,可能幹了。”
小姑娘上身穿著紅棉襖,下身是藍褲子,綁辮子的頭繩也是紅色的,一看就是特意打扮過的,臉上好像還抹了紅胭脂。
張蘭蘭看著扭捏,臉都紅了,嗓門卻不低,清脆的喊了一聲,“大春哥!”
李大春……還是不習慣啊,他都說了暫時不找,還是這樣。
跟出來看熱鬧的梅子,撇嘴,真是受歡迎啊,和當年三哥有的一拚。
她對李大春也是有好感的,比大學男同學有好感。
大學男同學多數都弱不禁風的,帶著一股子書生氣,她就不大喜歡。
找男人還是得像李大春這樣的,有力氣能幹活,讓他幹啥也不廢話就給你幹。
李大春要是還當兵,梅子還有點想法,異地兩地分居都不是啥事。
兩人能成,可以調過去啊,這樣也名正言順的。
可他不當兵了,那就不成了,沒前途。
跟著嫂子幹活,眼前看來是不錯,可以後就不一定了。
李大春見梅子出來了,扔下一句還有事跑了……
“大娘,你們這是幹啥啊,家裏啥都有。你們自己留著吃吧。”
張翠花、成成奶奶她們都在,全村都跟說好了似的,放假的第一個上午都在炸年貨。
村裏從村頭到村尾,都彌漫著誘人的香味。
“梅子啊,家裏還有老多呢,嚐嚐大娘的手藝啊,別這麽外道。”
“是啊,梅子,俺們也沒有別的意思。”
太熱情了,梅子隻好收下了,拿了個大盆,往裏頭一倒。
種類豐富,啥都有,炸魚炸肉炸藕盒炸丸子,炸麻花炸麵餅炸油條……
從各家備的年貨上就能看出啦,日子是真好過了。
梅子端著一大盆炸貨往裏走,還沒進屋就調侃上了。
“老張叔,咱沾了大春的光,看看這一大盆吃的。”
李大春快走了幾步,把大盆接到自己手裏,“說啥呢,人家是給我送的嘛,是看嫂子的麵子。”
梅子鼻子裏哼了一聲,甩了甩手,還挺沉的。不過她炒醬炒的練出來了,倆胳膊賊有勁。
老張叔已經吃上了,忙活了一上午,肚子早抗議了。
“撿一盤,咱嚐嚐。”
梅子撿了冒尖的一大盆子,“叔,那咱下午少炸點?”
老張叔沒說話,示意讓大春說。
李大春腮幫子鼓鼓的,“多炸。”
好吧,梅子迴過味來了,人家送來了,禮尚往來,他們得送迴去啊。
飯桌上,梅子實在太好奇了,追著李大春問對象的事。
“大春,大娘們想給你說對象,你到底咋個意思啊?”
“我跟嫂子說了,不著急。”
“村裏這些姑娘,你就沒有看上眼的?”
“我咋能盯著人家大姑娘看!”
不光大姑娘,大娘嫂子們他也不看。
梅子也是好心提醒,她自己是個特別有規劃的人,這人一點對未來的計劃都沒有。
好心提醒,“你年紀也到了,找個媳婦成家好好過日子,趁著你現在這活好,這麽多姑娘上杆子的排著隊想嫁給你,你好好挑挑。”
李大春也知道好賴,人家是好心,“知道了。”
看了眼吃的正香的老張叔,“也有給叔說對象的,你幫著給看看。”
老張叔和梅子被這一句話驚到了,兩人都噴了,李大春利索的躲開了。
老張叔確實很受歡迎,一個老頭子,月月有工資,還沒啥花銷,就抽點煙葉子,那才幾個錢呀。
梅子真不知道這事啊,眼睛跟銅鈴似的盯著老張叔看,“叔,真的啊!”
“別聽他瞎說,我都多大歲數了,半邊身子都入土了,活一天算一天。”
找老伴這事,老張叔就從沒這個意思。不然,他要想找也能找到。
●
家屬院裏,朱竹坐在自家的熱炕頭上,吃著香噴噴的排骨燉酸菜,孩子們跟著大部隊進山野營拉練了。
楊雲和謝芳上午出去跑了一下午,挨家挨戶送工資。
“竹子,嶽主任過來說啥了?”
下午竹子忙著算賬呢,嶽萬福過來了。
“客套話唄,感謝今年提供的工作機會,鼓勵明年繼續努力。”
“還有說給孩子們的校服也安排好了。”
竹子從家屬院這邊的利潤裏抽了錢出來給學校發的福利,分了兩部分,一部分是買了一批書放在圖書館。
一部分是給孩子們做的校服鞋襪,每個季節三套,冬天是仿著部隊的軍大衣做的。
另外孩子們出操的訓練服和鞋子,也有她來提供。
家屬院的女人們往年的冬天都閑著貓冬,從去年開始冬天有活幹了。
省城朱竹要求比較高,業務鋪出去了,人家訂了貨,你得拿出來呀。
這邊就不同了,比較佛性,基本上五天往省城拉一次貨,補充庫存,給省城緩解壓力。
飯後,朱竹才有空給楊雲和謝芳說一下省城的事情。
……
楊雲和謝芳眨巴著眼睛聽著,眼睛裏滿是崇拜。
朱竹也不管這倆人聽懂多少,記下多少,反正她得說。
楊雲很不好意思,“你說你浪費口水幹啥,我也記不住,你都安排好就得了。”
“就是,你也不嫌麻煩。”
“麻煩啥,記不住我就多說幾遍。”
“別,說啥呀。都排好班了,他們知道幹啥。”
“我和嫂子,兩個星期跑一趟,你放心吧。”
劉天壽他們都是老人了,從下半年朱竹就有意識的訓練了,星期幾該誰負責幹什麽活,輪著不固定崗。
最重要的記賬也是輪著來,先看看吧,有問題中間可以及時調整。
·
八二年的上半年,朱竹開始自己的教書生涯,這工作她幹著挺順手,孩子們也聽話,小學的課程也簡單,有大把的閑暇時間。
省城的廠房順利完工,也投入運營。
一開春加蓋地膜種植的辣椒,最早的一批辣椒在四月就成熟了。
剛好幹辣椒用完,正好接上。
事情也確實如鄉領導所料,鋪天蓋地的辣椒產量比朱竹預料的要多。
因為幹辣椒和新鮮辣椒的製作手藝不一樣,燒辣椒這一步需要時間熟練,一個冬天沒幹這個手都生了。
最初幾天省城接到朱竹的命令是嚴格控製收辣椒的數量和質量,先給工人們足夠的時間找感覺,幹了三五天就差不多了。
可就這三五天,弄的人心惶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