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環環相扣
冤種夫妻七零重生軍嫂軍哥把歌唱 作者:土木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當天下午,團領導們都迴了駐地,翻出訓練記錄來對比。
可從紙質材料上根本就看不出來啊。
三營怎麽迴事啊!
眼見為實,親眼見到的,可不是虛的。
為何訓練數據上看不出來呢?也對,要是差距太大,他們早就找薑山問是怎麽迴事了。
仔細一琢磨,就猜到是不是薑山在搞鬼啊。
薑山是耍了點小聰明,如果他改變整個訓練任務的話,要向上麵報告。
他也有點嫌麻煩,就鑽空子。
訓練項目和內容隻做微的調整,加量,也是有技巧的。
舉個例子,就拿跑步來說,正常訓練量是五公裏的話,他就給改變一下地點,從訓練場變成山裏。
從平地變成帶自然坡度的山上,從山腳下到山頂。
時間都是半個小時,看似都是五公裏,強度可不一樣。
山上還有自然障礙物要跨越。
這一段的訓練也需要一些時日,都達到了之後,再加!
比如要求每人從山上背多重的柴火,分小隊,一隊在山上準備,一隊完成訓練,交替輪換。
一環扣一環,訓練量上來了,按以前的吃法體力跟不上。
同樣,吃的好了,還是以前的訓練量也不行,不能留太多充沛的體力和精力讓他們作妖。
所以薑山真動腦子思考了,看似一個不經意的小小改變,是有一定目的的。
把他們學到的東西融合進日常訓練中,這個變換,都是薑山動腦子解決的,王海濤他們隻需要執行命令就行。
鄭強和小宋的表現,還是平日裏基礎訓練的成果。
畢竟薑山執行完任務歸隊以後,等到王海濤他們休假迴來,訓練的時間還短,也有一定的作用,也就占了不到一半吧。
薑山講究的是一個循序漸進,慢慢來。
而且他還沒有形成一個比較完善的體係,還在摸著石頭過河。
會議室裏楊濤也在坐,翻著三營的訓練數據,和一營二營對比之後,隻能說薑山做的滴水不漏。
“大家都說說吧,討論,自由發言。”
劉團長拿著暖壺走一圈,給大家把缸子都倒滿。
那意思就是,多說話,口幹舌燥了水都準備好了。
張政委雙手捂著缸子暖手,“那我先來,要不是我親眼見到,你們要是跟我說,我也持懷疑態度。”
“若真如我們看到的,三營的訓練量沒有增加的話,我猜測是不是訓練質量上有了變化?吃的好體力就好,哪怕是同樣的訓練量也會引起質變?”
“對了,當然這兒我們要先達成一個共識,那就是三營單兵的戰鬥力已經高出一營和二營了。具體高出多少還要摸底。”
具體的數據也不好對比,肉眼可見的都高了不止一點,當然也有人持反對意見。
李副團長點著桌子上的資料,“個體不能代表整體吧?”
“個體能不能代表整體,還要看這個個體是什麽樣的個體。”
如果是選出最強的兩個來,確實不能代表,可這兩個差不多是隨機的。
還有一個是挑的看似最弱的那個個體呀!
“可白紙黑字寫的清清楚楚,訓練數據可不能造假。”
確實這也是眾人存疑的地方,到底是哪兒出現問題了呢?
……
這個會議沒有得出任何結論,隻能繼續觀察,或者等修路完成直接做一個測試。
上次來選人的考核成績都在,就按照那個來。
這樣一看,那個時候就已經有征兆了。
三營的人數是一營和二營人數總和的兩倍。
這個事情也急不來,得慢慢搞。
本來一營和二營要不要學著三營搞夥食改革,團裏是不打算出麵的,讓他們自己決定。
現在看來不搞不行了。
王進步和鄧立業又湊在一起說話,事情發展有點不受控了。
“老鄧,咱兄弟就別藏著掖著了,咱說點掏心窩子的話行不?”
鄧立業怎麽聽怎麽覺得這老鄧別扭,“沒啥藏的,有啥說啥。你們定下了?”
“沒呢,還沒討論出結果。”
王進步是真不願意搞的,他不想擔這個責任,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周營長去學習了,學習歸來應該很快就升了,他也順理成章的升到營長。
這事要是辦砸了,那營長就沒戲了。
王進步思來想去,沒必要冒這個險。
鄧立業懂了,開了個玩笑,“我還以為你挺樂意呢,畢竟這是積極進步的表現啊。咱得跟薑營長學學。”
王進步是想進一步,卻不想這樣進步。
“我倒是想進步,可這事我覺得有點不靠譜。”
鄧立業已經想好了,人家三營都幹了,還這麽突出,他們跟風都不積極,讓領導們怎麽看呀。
要想往上走,必須得幹,沒有選擇,沒有退路。
而且看上麵的意思,這不是想幹不想幹的問題了。
“咱就緊跟三營的步伐,照著抄,應該沒那麽難吧?”
“有三營在前頭,咱就算有點事也有幫手,他們有經驗不會不幫的。”
鄧立業說的這幾點都在理,可這不是沒事找事嘛,這得多出來多少工作啊。
王進步心裏歎氣,他真服了薑營長了,圖什麽呀!
忍不住八卦,“哎,老鄧,你說薑營長當時是不是想衝一下那個呀?”
說著還往天上指了指,想往上升唄。
“想也正常,這人之常情。”
“可惜了呀,還是我們周營長命好啊。”
從營長在往上升,是越來越難,大家都知道的。
大家都處在同一起跑線上,誰都可能是最後的贏家,薑營長想爭取也無可厚非。
反正現在說再多也沒用,等到修完路迴去就有了定論。
可路還沒修完呢,沒過兩天,來了一個爆炸性消息。
薑山被喊過去的時候,也不知道啥事,莫名其妙的,團長和政委看他的眼神怪怪的瘮得慌。
那眼神太過意味深長。
可從紙質材料上根本就看不出來啊。
三營怎麽迴事啊!
眼見為實,親眼見到的,可不是虛的。
為何訓練數據上看不出來呢?也對,要是差距太大,他們早就找薑山問是怎麽迴事了。
仔細一琢磨,就猜到是不是薑山在搞鬼啊。
薑山是耍了點小聰明,如果他改變整個訓練任務的話,要向上麵報告。
他也有點嫌麻煩,就鑽空子。
訓練項目和內容隻做微的調整,加量,也是有技巧的。
舉個例子,就拿跑步來說,正常訓練量是五公裏的話,他就給改變一下地點,從訓練場變成山裏。
從平地變成帶自然坡度的山上,從山腳下到山頂。
時間都是半個小時,看似都是五公裏,強度可不一樣。
山上還有自然障礙物要跨越。
這一段的訓練也需要一些時日,都達到了之後,再加!
比如要求每人從山上背多重的柴火,分小隊,一隊在山上準備,一隊完成訓練,交替輪換。
一環扣一環,訓練量上來了,按以前的吃法體力跟不上。
同樣,吃的好了,還是以前的訓練量也不行,不能留太多充沛的體力和精力讓他們作妖。
所以薑山真動腦子思考了,看似一個不經意的小小改變,是有一定目的的。
把他們學到的東西融合進日常訓練中,這個變換,都是薑山動腦子解決的,王海濤他們隻需要執行命令就行。
鄭強和小宋的表現,還是平日裏基礎訓練的成果。
畢竟薑山執行完任務歸隊以後,等到王海濤他們休假迴來,訓練的時間還短,也有一定的作用,也就占了不到一半吧。
薑山講究的是一個循序漸進,慢慢來。
而且他還沒有形成一個比較完善的體係,還在摸著石頭過河。
會議室裏楊濤也在坐,翻著三營的訓練數據,和一營二營對比之後,隻能說薑山做的滴水不漏。
“大家都說說吧,討論,自由發言。”
劉團長拿著暖壺走一圈,給大家把缸子都倒滿。
那意思就是,多說話,口幹舌燥了水都準備好了。
張政委雙手捂著缸子暖手,“那我先來,要不是我親眼見到,你們要是跟我說,我也持懷疑態度。”
“若真如我們看到的,三營的訓練量沒有增加的話,我猜測是不是訓練質量上有了變化?吃的好體力就好,哪怕是同樣的訓練量也會引起質變?”
“對了,當然這兒我們要先達成一個共識,那就是三營單兵的戰鬥力已經高出一營和二營了。具體高出多少還要摸底。”
具體的數據也不好對比,肉眼可見的都高了不止一點,當然也有人持反對意見。
李副團長點著桌子上的資料,“個體不能代表整體吧?”
“個體能不能代表整體,還要看這個個體是什麽樣的個體。”
如果是選出最強的兩個來,確實不能代表,可這兩個差不多是隨機的。
還有一個是挑的看似最弱的那個個體呀!
“可白紙黑字寫的清清楚楚,訓練數據可不能造假。”
確實這也是眾人存疑的地方,到底是哪兒出現問題了呢?
……
這個會議沒有得出任何結論,隻能繼續觀察,或者等修路完成直接做一個測試。
上次來選人的考核成績都在,就按照那個來。
這樣一看,那個時候就已經有征兆了。
三營的人數是一營和二營人數總和的兩倍。
這個事情也急不來,得慢慢搞。
本來一營和二營要不要學著三營搞夥食改革,團裏是不打算出麵的,讓他們自己決定。
現在看來不搞不行了。
王進步和鄧立業又湊在一起說話,事情發展有點不受控了。
“老鄧,咱兄弟就別藏著掖著了,咱說點掏心窩子的話行不?”
鄧立業怎麽聽怎麽覺得這老鄧別扭,“沒啥藏的,有啥說啥。你們定下了?”
“沒呢,還沒討論出結果。”
王進步是真不願意搞的,他不想擔這個責任,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周營長去學習了,學習歸來應該很快就升了,他也順理成章的升到營長。
這事要是辦砸了,那營長就沒戲了。
王進步思來想去,沒必要冒這個險。
鄧立業懂了,開了個玩笑,“我還以為你挺樂意呢,畢竟這是積極進步的表現啊。咱得跟薑營長學學。”
王進步是想進一步,卻不想這樣進步。
“我倒是想進步,可這事我覺得有點不靠譜。”
鄧立業已經想好了,人家三營都幹了,還這麽突出,他們跟風都不積極,讓領導們怎麽看呀。
要想往上走,必須得幹,沒有選擇,沒有退路。
而且看上麵的意思,這不是想幹不想幹的問題了。
“咱就緊跟三營的步伐,照著抄,應該沒那麽難吧?”
“有三營在前頭,咱就算有點事也有幫手,他們有經驗不會不幫的。”
鄧立業說的這幾點都在理,可這不是沒事找事嘛,這得多出來多少工作啊。
王進步心裏歎氣,他真服了薑營長了,圖什麽呀!
忍不住八卦,“哎,老鄧,你說薑營長當時是不是想衝一下那個呀?”
說著還往天上指了指,想往上升唄。
“想也正常,這人之常情。”
“可惜了呀,還是我們周營長命好啊。”
從營長在往上升,是越來越難,大家都知道的。
大家都處在同一起跑線上,誰都可能是最後的贏家,薑營長想爭取也無可厚非。
反正現在說再多也沒用,等到修完路迴去就有了定論。
可路還沒修完呢,沒過兩天,來了一個爆炸性消息。
薑山被喊過去的時候,也不知道啥事,莫名其妙的,團長和政委看他的眼神怪怪的瘮得慌。
那眼神太過意味深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