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圍觀的觀眾都不滿的發聲了,楊義的目的也就達到了,於是說道:“相信兩位大人也聽到了,昨晚壓根就沒有月亮,如果這次還是記錯了,那就說不通了吧。”
何欽耀不是傻子,於是道:“傅大人,這人說的話漏洞百出,恐怕也不能當作證言吧。”
傅立堂一臉為難之色,不過事已至此,他也不能改變什麽,於是道:“你這狂妄之徒,居然敢糊弄本官,來人!把他拉出去重打五十大板。”
那人看著情形不對趕緊跪倒在地上,求饒道:“大人,小的說的都是事實,隻……隻是小的不記得當時的情況,要不然小人不指認別人,為何偏偏要指認他呢,大人…大人饒命啊!”
傅立堂仔細一想,這人說的也有道理,於是問道:“楊義,這個人說的也不無道理,你又如何解釋?”
楊義笑了笑,說道:“實不相瞞,我在揚州城開了一座酒樓,名叫醉仙局,在城外又開了一座碼頭,最近生意都很不錯,如果我沒猜錯,有人看上了我的酒樓和碼頭,想要借機將曹興龍的死誣賴到我頭上,然後將我的酒樓碼頭據為己有,至於什麽人做的,我想這個應該是傅大人應該調查的事了,草民就不敢妄自猜測了。”
何欽耀對於自己這個學生十分滿意,不僅文學過人,而且在公堂之上,也表現得不卑不亢,不急不躁,思維縝密,說的也是頭頭是道,有理有據,的確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他是越看越滿意,越看越喜歡。
“傅大人,我這學生我還是十分了解的,繼承了家業,是個正經的生意人,怎麽可能做那些作奸犯科,觸犯律法的事情,所以這裏麵一定有什麽誤會,說不定是興龍幫內部為了爭權奪利,才導致了這場血案,還有,據我了解,曹興龍乃是盜賊出身,在揚州獨霸一方,作惡多端,作威作福,做的都是些見不得光的壞事,揚州百姓也深受其害,現在他死了,那是朝廷喜,百姓悅,順成天意之事,傅大人應該高興才是,還有什麽好擔心的呢。”
何欽耀這麽一開導,傅立堂立即釋懷了,確實如他所言,曹興龍在揚州仗勢欺人,欺壓百姓,壓榨民工,礙於他勢力龐大,官府都拿他沒有辦法,隻得睜隻眼閉隻眼,現在他死了,百姓能從困苦中解脫出來,
不管是何欽耀還是傅立堂,兩人都認為曹興龍作惡多端,死有餘辜,現在自己反倒成了為名除害的大俠,再加上這個年代沒有什麽先進的偵破手段,很多都隻能看肉眼和耳聽,這樣很難能查出是自己,即使懷疑,也沒有足夠的證據,如此一來,這個案子很大可能就這樣不了了之了。
不過這事得多虧了何欽耀趕到,要不然自己真的有牢獄之災了,現在萬事大吉了,楊義自然要好好感謝一般。
此時何欽耀正與傅立堂聊的火熱,兩人工作上八竿子打不著的人能聊什麽,無非是吹噓扯淡,互相吹捧,你誇我的辦事能力強,我誇你的慧眼識珠,兩人有說有笑,氣氛十分融洽。
楊義插不上話,隻能在後麵跟隨著,當然他不忘讓人從馬車拿來幾壇事先準備好的陳年老釀的杜康酒。
“楊義,今日多虧了傅大人給你做主申冤,要不然你現在已經身陷囹圄了。”何欽耀轉身對楊義說道。
楊義自然明白何欽耀的意思,趁著這個時機,楊義讓人拿來兩壇酒,然後說道:“傅大人,這是兩壇上了年份的杜康酒,在外麵任何地方都買不到,這是草民的一點心意,感謝大人能秉公執法,救了草民一命,希望大人能收下。”
這年頭能寄托感情的東西不多,酒便是其中一個,傅立堂毫無例外,他也是愛酒之人,當他聽到杜康酒的名字,心裏有些激動,這些天揚州城裏鬧得滿城風雨,談論的都是杜康酒的事情,為此,他還特意到醉仙居喝過一次,的確是時間不可多得的好酒,不過聽楊義說這兩壇是陳年佳釀,那應該更加珍貴了,於是捋著胡須看了何欽耀一眼,兩個老狐狸相互一笑,傅立堂便道:“何大人,你這個學生真是太有意思了,好,既然盛情難卻,那我就收下了。”
說完便讓下人將兩壇酒接了過去,兩壇好酒換來一個人脈關係,這個買賣還是很值得的。
傅立堂將兩人送到門口就迴府衙處理公務了,此時外麵就剩何欽耀和楊義兩人,楊義又將兩壇杜康酒給了何欽耀的下人,這好酒怎麽少的了他呢。
“學正,今日多久你及時趕到,要不然學生是秀才遇見兵,百口難辯啊!”楊義拱手一禮說道。
何欽耀擺擺手,示意他不要多禮,然後笑著說道:“楊義,事情過去了就好,接下來我希望你能好好準備科考,爭取鄉考中舉,也不免本府對你的一片厚望。”
楊義這些時間都是抓緊時間掙錢,看書的時間寥寥無幾,即使看書也是看些兵法權謀,至於什麽四書五經六義,他壓根就沒碰過,不過這些書抽空看看就好了,不必死記硬背,關鍵是理解其中的道理,並付諸於實踐。
“讀萬卷書行萬裏路,學正的教誨學生銘記於心,日後定然加倍努力,不會耽擱了學業。”
何欽耀讚道:“好一個讀萬卷書行萬裏路,你有這般覺悟,也不枉我對你教導,本府還有公務處理,就先迴府了。”說著就在下人的幫扶下上了馬車。
楊義拱手站在原地,說道:“學正慢走!”
何欽耀走了以後,陳平虜也趕了過來,看見楊義安然無恙,他才放心下來。
“大人,這揚州學正的名頭也這麽管用?”陳平虜不解的問道。
楊義說道:“學正雖然六年一任,可是也因為這樣,學正每到一處地方,都有一批學生,這日積月累以後,無論是中舉人,考進士,還是在朝野為官的,人少了都不少,所以他手裏的人脈關係,可不是一的官員能比的,就是揚州的太守都要禮讓三分呢。”
何欽耀不是傻子,於是道:“傅大人,這人說的話漏洞百出,恐怕也不能當作證言吧。”
傅立堂一臉為難之色,不過事已至此,他也不能改變什麽,於是道:“你這狂妄之徒,居然敢糊弄本官,來人!把他拉出去重打五十大板。”
那人看著情形不對趕緊跪倒在地上,求饒道:“大人,小的說的都是事實,隻……隻是小的不記得當時的情況,要不然小人不指認別人,為何偏偏要指認他呢,大人…大人饒命啊!”
傅立堂仔細一想,這人說的也有道理,於是問道:“楊義,這個人說的也不無道理,你又如何解釋?”
楊義笑了笑,說道:“實不相瞞,我在揚州城開了一座酒樓,名叫醉仙局,在城外又開了一座碼頭,最近生意都很不錯,如果我沒猜錯,有人看上了我的酒樓和碼頭,想要借機將曹興龍的死誣賴到我頭上,然後將我的酒樓碼頭據為己有,至於什麽人做的,我想這個應該是傅大人應該調查的事了,草民就不敢妄自猜測了。”
何欽耀對於自己這個學生十分滿意,不僅文學過人,而且在公堂之上,也表現得不卑不亢,不急不躁,思維縝密,說的也是頭頭是道,有理有據,的確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他是越看越滿意,越看越喜歡。
“傅大人,我這學生我還是十分了解的,繼承了家業,是個正經的生意人,怎麽可能做那些作奸犯科,觸犯律法的事情,所以這裏麵一定有什麽誤會,說不定是興龍幫內部為了爭權奪利,才導致了這場血案,還有,據我了解,曹興龍乃是盜賊出身,在揚州獨霸一方,作惡多端,作威作福,做的都是些見不得光的壞事,揚州百姓也深受其害,現在他死了,那是朝廷喜,百姓悅,順成天意之事,傅大人應該高興才是,還有什麽好擔心的呢。”
何欽耀這麽一開導,傅立堂立即釋懷了,確實如他所言,曹興龍在揚州仗勢欺人,欺壓百姓,壓榨民工,礙於他勢力龐大,官府都拿他沒有辦法,隻得睜隻眼閉隻眼,現在他死了,百姓能從困苦中解脫出來,
不管是何欽耀還是傅立堂,兩人都認為曹興龍作惡多端,死有餘辜,現在自己反倒成了為名除害的大俠,再加上這個年代沒有什麽先進的偵破手段,很多都隻能看肉眼和耳聽,這樣很難能查出是自己,即使懷疑,也沒有足夠的證據,如此一來,這個案子很大可能就這樣不了了之了。
不過這事得多虧了何欽耀趕到,要不然自己真的有牢獄之災了,現在萬事大吉了,楊義自然要好好感謝一般。
此時何欽耀正與傅立堂聊的火熱,兩人工作上八竿子打不著的人能聊什麽,無非是吹噓扯淡,互相吹捧,你誇我的辦事能力強,我誇你的慧眼識珠,兩人有說有笑,氣氛十分融洽。
楊義插不上話,隻能在後麵跟隨著,當然他不忘讓人從馬車拿來幾壇事先準備好的陳年老釀的杜康酒。
“楊義,今日多虧了傅大人給你做主申冤,要不然你現在已經身陷囹圄了。”何欽耀轉身對楊義說道。
楊義自然明白何欽耀的意思,趁著這個時機,楊義讓人拿來兩壇酒,然後說道:“傅大人,這是兩壇上了年份的杜康酒,在外麵任何地方都買不到,這是草民的一點心意,感謝大人能秉公執法,救了草民一命,希望大人能收下。”
這年頭能寄托感情的東西不多,酒便是其中一個,傅立堂毫無例外,他也是愛酒之人,當他聽到杜康酒的名字,心裏有些激動,這些天揚州城裏鬧得滿城風雨,談論的都是杜康酒的事情,為此,他還特意到醉仙居喝過一次,的確是時間不可多得的好酒,不過聽楊義說這兩壇是陳年佳釀,那應該更加珍貴了,於是捋著胡須看了何欽耀一眼,兩個老狐狸相互一笑,傅立堂便道:“何大人,你這個學生真是太有意思了,好,既然盛情難卻,那我就收下了。”
說完便讓下人將兩壇酒接了過去,兩壇好酒換來一個人脈關係,這個買賣還是很值得的。
傅立堂將兩人送到門口就迴府衙處理公務了,此時外麵就剩何欽耀和楊義兩人,楊義又將兩壇杜康酒給了何欽耀的下人,這好酒怎麽少的了他呢。
“學正,今日多久你及時趕到,要不然學生是秀才遇見兵,百口難辯啊!”楊義拱手一禮說道。
何欽耀擺擺手,示意他不要多禮,然後笑著說道:“楊義,事情過去了就好,接下來我希望你能好好準備科考,爭取鄉考中舉,也不免本府對你的一片厚望。”
楊義這些時間都是抓緊時間掙錢,看書的時間寥寥無幾,即使看書也是看些兵法權謀,至於什麽四書五經六義,他壓根就沒碰過,不過這些書抽空看看就好了,不必死記硬背,關鍵是理解其中的道理,並付諸於實踐。
“讀萬卷書行萬裏路,學正的教誨學生銘記於心,日後定然加倍努力,不會耽擱了學業。”
何欽耀讚道:“好一個讀萬卷書行萬裏路,你有這般覺悟,也不枉我對你教導,本府還有公務處理,就先迴府了。”說著就在下人的幫扶下上了馬車。
楊義拱手站在原地,說道:“學正慢走!”
何欽耀走了以後,陳平虜也趕了過來,看見楊義安然無恙,他才放心下來。
“大人,這揚州學正的名頭也這麽管用?”陳平虜不解的問道。
楊義說道:“學正雖然六年一任,可是也因為這樣,學正每到一處地方,都有一批學生,這日積月累以後,無論是中舉人,考進士,還是在朝野為官的,人少了都不少,所以他手裏的人脈關係,可不是一的官員能比的,就是揚州的太守都要禮讓三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