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古琴是超脫於凡塵之外的,那古箏就是能食得人間煙火的。當然,這並不是突出古琴,而貶低了古箏,古箏也是極其特色的,它的音色明亮,豐滿,清脆,十分的華麗燦爛,演奏起來十分迷人。因其音域寬廣,音色優美動聽、悠揚悅耳,被稱為“眾樂之王”。正是因為古箏這些特點,因此其具有相當強的表現力,旋律性比較強,輕巧、靈動,因此彈奏起古色古韻的樂曲也是遊刃有餘,而且楊義看來,這首曲子更加適合古箏進行演奏。
“古箏?”蘇妙兒聽到楊義的建議,不由吃了一驚。
看到蘇妙兒的神情,楊義道:“妙兒姑娘覺得哪裏不妥嗎?”
蘇妙兒卻是不好意思開口,好似有什麽難處,不知道該說,還是不該說。
“妙兒姑娘盡管說便是,咱們這是在商量討論,沒有誰對誰錯。”楊義開導道。
“公子有所不知,這琴和箏都有不同的來曆,這古箏據傳造於民間,屬下裏巴人,而古琴傳說是伏羲所造,實屬陽春白雪,兩者真可謂天壤之別,故此後世文人樂手均將古箏視為‘低俗之樂’,而古琴則是‘天籟之音’。所以...”
楊義接過話語說道:“所以妙兒姑娘擔心受到當世文人樂手的批判?”
蘇妙兒點點頭,算是默認了。
對於古箏和古琴的曆史淵源,楊義的確沒有考究過,但是蘇妙兒之所以如此說,應該是有這麽迴事。
“妙兒姑娘,這件事情是我欠缺考慮,不過你可以嚐試一下,咱們不一定非得在百花會當天演奏。至於你說的這個問題,我會找人詢問下,到時候再與你商量。”
“那就再好不過了,希望妙兒的擔心是多餘的。”蘇妙兒說完,又對著綠萍道:“綠萍,你去把我的箏拿來。”
綠萍應了一聲,然後出去了,不一會便拿來一支箏。
蘇妙兒將箏放好,然後示意開始重新演奏一遍,樂器想起,前奏一過,隻見蘇妙兒纖手一撥,箏弦叮咚作響,箏弦聲清脆優美,悠揚悅耳,其他樂器頓時都成了配角,蘇妙兒歌喉一展,與箏相伴,旋律輕巧、靈動,剛柔並濟,與琴聲比起來,韻味更足。
一曲唱罷,楊義不由自主的鼓起了掌:“妙!妙!實在是太妙了!”楊義一連三個讚歎,偏偏字裏還帶個妙字,弄得蘇妙紅著臉,一副羞澀的模樣,像極了一個被情郎調戲後的純情少女。
其實每種樂器都有它各自的特色,這也是它們各自存在這個世界上的願意,但是這首曲子的確用古箏演奏更為合適。
“公子,果真如你所言,這首曲子用箏演奏出來的確有不同韻味,似乎比琴演奏更加適合。”演奏完以後,連蘇妙兒也改變了自己的看法。
楊義笑了笑,說道:“妙兒姑娘不如問問,大家覺得如何?”
於是蘇妙兒對著其他幾位樂師問道:“各位姐妹,不知道你們覺得如何?”
“妙兒小姐,其實...我們也與你和公子的想法一致,覺得古箏演奏得更加美妙。”
“如此說來,古箏的確適合這首詞曲...”蘇妙兒低聲自言自語道。
蘇妙兒思索片刻,然後說道:“公子,妙兒決定了,就用古箏給這首詞曲伴奏,至於高雅低俗,就留給他們去評價吧。”
對於蘇妙兒的決定,楊義是支持,畢竟能將最好的詞曲帶給觀眾,是歌手以及作詞人最大的成就:“妙兒姑娘,既然你已經有了決定,你放心,我一定全力支持你。”
“多謝公子!”蘇妙兒笑得如花般燦爛。
幾個樂師都極為懂人情世故,趁著楊義兩人熱聊之際,她們已經悄無聲息的退了下去,等蘇妙兒發現時,她們早已經不見了蹤影。
“公子,請喝茶!”蘇妙兒給楊義沏了一杯茶。
楊義端起茶杯,輕輕吹了口氣,然後抿了一口,嘖吧嘖吧嘴道:“好茶!好茶!”這是一般人裝逼用的話,楊義這時候隻是借來用用罷了。
蘇妙兒在楊義對麵坐了下來,楊義看著蘇妙兒,這姑娘真是越看越好看,越看越讓人心動,越看身子就越燥熱難耐,好似火烤一般,心跳加速,喉嚨饑渴,楊義就不停的喝著茶,蘇妙兒也不介意,隻是不斷的給他添水加茶,就這樣兩人一時沒有說話,房間裏一片寂靜,氣氛有些尷尬。
“妙兒姑娘,你是揚州人氏嗎?”楊義率先打開了話題。
“迴公子,我並非揚州人,老家在營州。”
“營州?”楊義吃驚的說道。
“公子怎麽了?難道你也是營州人氏?”蘇妙兒反問道。
這事還真是巧了,楊義一臉苦笑道:“沒錯!我也是營州人,這麽說來,咱們算是同鄉呢。”楊義這麽一說,蘇妙兒瞬間覺得兩人的關係似乎更加親近了一些,在這繁花似錦的揚州城裏帶了六七年了,她還是第一次碰到營州人,用楊義的話說就是老鄉。
“楊大哥,那你什麽時候到揚州來的?”蘇妙兒無意之間就將公子的稱唿改成了楊大哥,這或許是因為老鄉的緣故吧。
“妙兒啊!其實我也剛到揚州不久,現在咱們的老家營州,已經被胡賊糟蹋的不像樣了,那裏的軍民百姓都處於水生火熱之中,說來慚愧,楊大哥也是沒有辦法,這才來揚州謀取生路的。”
聽到楊義這麽一說,蘇妙兒好似想起什麽往事,望著窗外長歎一聲,整個人就像丟了魂一樣。
“妙兒,你這是想家了嗎?”楊義看出了蘇妙兒的心思。
“是啊!楊大哥,我已經很久沒有迴家了,也不知道這輩子還能不能迴去了。”蘇妙兒心情有些低落。
“能的,一定可以的。”
蘇妙兒看著楊義,不知道他為何這般自信:“楊大哥,怎麽知道咱們一定能迴去呢?”
楊義往外看了一眼,見沒有人,於是低聲道:“你聽我說,我有個朋友是營州城的守將,他一直在那裏堅守著,最近又有人來投靠他,城裏的守兵也不斷在增加,而胡賊一直沒有攻破營州城,現在營州城理的居民不減反增,胡賊再想攻破就難上加難了,隻要再堅持一段時間,等朝廷緩過神,一定會派兵收拾北方那群胡賊的。”
“古箏?”蘇妙兒聽到楊義的建議,不由吃了一驚。
看到蘇妙兒的神情,楊義道:“妙兒姑娘覺得哪裏不妥嗎?”
蘇妙兒卻是不好意思開口,好似有什麽難處,不知道該說,還是不該說。
“妙兒姑娘盡管說便是,咱們這是在商量討論,沒有誰對誰錯。”楊義開導道。
“公子有所不知,這琴和箏都有不同的來曆,這古箏據傳造於民間,屬下裏巴人,而古琴傳說是伏羲所造,實屬陽春白雪,兩者真可謂天壤之別,故此後世文人樂手均將古箏視為‘低俗之樂’,而古琴則是‘天籟之音’。所以...”
楊義接過話語說道:“所以妙兒姑娘擔心受到當世文人樂手的批判?”
蘇妙兒點點頭,算是默認了。
對於古箏和古琴的曆史淵源,楊義的確沒有考究過,但是蘇妙兒之所以如此說,應該是有這麽迴事。
“妙兒姑娘,這件事情是我欠缺考慮,不過你可以嚐試一下,咱們不一定非得在百花會當天演奏。至於你說的這個問題,我會找人詢問下,到時候再與你商量。”
“那就再好不過了,希望妙兒的擔心是多餘的。”蘇妙兒說完,又對著綠萍道:“綠萍,你去把我的箏拿來。”
綠萍應了一聲,然後出去了,不一會便拿來一支箏。
蘇妙兒將箏放好,然後示意開始重新演奏一遍,樂器想起,前奏一過,隻見蘇妙兒纖手一撥,箏弦叮咚作響,箏弦聲清脆優美,悠揚悅耳,其他樂器頓時都成了配角,蘇妙兒歌喉一展,與箏相伴,旋律輕巧、靈動,剛柔並濟,與琴聲比起來,韻味更足。
一曲唱罷,楊義不由自主的鼓起了掌:“妙!妙!實在是太妙了!”楊義一連三個讚歎,偏偏字裏還帶個妙字,弄得蘇妙紅著臉,一副羞澀的模樣,像極了一個被情郎調戲後的純情少女。
其實每種樂器都有它各自的特色,這也是它們各自存在這個世界上的願意,但是這首曲子的確用古箏演奏更為合適。
“公子,果真如你所言,這首曲子用箏演奏出來的確有不同韻味,似乎比琴演奏更加適合。”演奏完以後,連蘇妙兒也改變了自己的看法。
楊義笑了笑,說道:“妙兒姑娘不如問問,大家覺得如何?”
於是蘇妙兒對著其他幾位樂師問道:“各位姐妹,不知道你們覺得如何?”
“妙兒小姐,其實...我們也與你和公子的想法一致,覺得古箏演奏得更加美妙。”
“如此說來,古箏的確適合這首詞曲...”蘇妙兒低聲自言自語道。
蘇妙兒思索片刻,然後說道:“公子,妙兒決定了,就用古箏給這首詞曲伴奏,至於高雅低俗,就留給他們去評價吧。”
對於蘇妙兒的決定,楊義是支持,畢竟能將最好的詞曲帶給觀眾,是歌手以及作詞人最大的成就:“妙兒姑娘,既然你已經有了決定,你放心,我一定全力支持你。”
“多謝公子!”蘇妙兒笑得如花般燦爛。
幾個樂師都極為懂人情世故,趁著楊義兩人熱聊之際,她們已經悄無聲息的退了下去,等蘇妙兒發現時,她們早已經不見了蹤影。
“公子,請喝茶!”蘇妙兒給楊義沏了一杯茶。
楊義端起茶杯,輕輕吹了口氣,然後抿了一口,嘖吧嘖吧嘴道:“好茶!好茶!”這是一般人裝逼用的話,楊義這時候隻是借來用用罷了。
蘇妙兒在楊義對麵坐了下來,楊義看著蘇妙兒,這姑娘真是越看越好看,越看越讓人心動,越看身子就越燥熱難耐,好似火烤一般,心跳加速,喉嚨饑渴,楊義就不停的喝著茶,蘇妙兒也不介意,隻是不斷的給他添水加茶,就這樣兩人一時沒有說話,房間裏一片寂靜,氣氛有些尷尬。
“妙兒姑娘,你是揚州人氏嗎?”楊義率先打開了話題。
“迴公子,我並非揚州人,老家在營州。”
“營州?”楊義吃驚的說道。
“公子怎麽了?難道你也是營州人氏?”蘇妙兒反問道。
這事還真是巧了,楊義一臉苦笑道:“沒錯!我也是營州人,這麽說來,咱們算是同鄉呢。”楊義這麽一說,蘇妙兒瞬間覺得兩人的關係似乎更加親近了一些,在這繁花似錦的揚州城裏帶了六七年了,她還是第一次碰到營州人,用楊義的話說就是老鄉。
“楊大哥,那你什麽時候到揚州來的?”蘇妙兒無意之間就將公子的稱唿改成了楊大哥,這或許是因為老鄉的緣故吧。
“妙兒啊!其實我也剛到揚州不久,現在咱們的老家營州,已經被胡賊糟蹋的不像樣了,那裏的軍民百姓都處於水生火熱之中,說來慚愧,楊大哥也是沒有辦法,這才來揚州謀取生路的。”
聽到楊義這麽一說,蘇妙兒好似想起什麽往事,望著窗外長歎一聲,整個人就像丟了魂一樣。
“妙兒,你這是想家了嗎?”楊義看出了蘇妙兒的心思。
“是啊!楊大哥,我已經很久沒有迴家了,也不知道這輩子還能不能迴去了。”蘇妙兒心情有些低落。
“能的,一定可以的。”
蘇妙兒看著楊義,不知道他為何這般自信:“楊大哥,怎麽知道咱們一定能迴去呢?”
楊義往外看了一眼,見沒有人,於是低聲道:“你聽我說,我有個朋友是營州城的守將,他一直在那裏堅守著,最近又有人來投靠他,城裏的守兵也不斷在增加,而胡賊一直沒有攻破營州城,現在營州城理的居民不減反增,胡賊再想攻破就難上加難了,隻要再堅持一段時間,等朝廷緩過神,一定會派兵收拾北方那群胡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