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這個人絕對不簡單,聽聞此人性情淳樸,孝順,開始不是特別得到曹操喜歡,但是自從曹操喜歡的曹衝意外身亡,另外兩個兒子,曹植和曹彰一文一武,卻都有各自缺失之處,這位看起來沒有任何有點的人卻成功上位了!這就不得不說他的本事了!曹操從來沒有看走眼過!”
還是那個青袍文士,他對於眼前淡定的張飛,感覺又好氣又好笑!
“是啊!當年他便說過,天下英雄,唯有使君與操爾!”這是何等的霸氣,事實證明,當年那麽多路諸侯最後留存下來的也真的隻有他和劉備。
至於孫權,大家一直都認為他是繼承了父兄的基業,又恰好江東有一些人才,這才能讓他走到今天,比起白手起家的曹操和劉備來說,此人不過是父兄遺澤比較多而已!
即使到了現在,很多人對於孫權的看法都不是太好,這人確實從各個方麵看都不是什麽英雄。
但是孫權能存在這麽久,還依然占據著江東,還拿下了荊州,卻也不是能夠隨意輕視的!
“孫權這兩年大力發展荊州,如今算是已經徹底吃下荊州了!”荊州之地確實不錯,但短期之內確實也沒有什麽潛力可以挖,孫權這兩年除卻鞏固荊州防務,更多的心思都用在攻略交州上麵!
在拿下荊州之後,孫權對於地盤的渴望突然迫切起來,荊州大戰隻結束了不到八個月,他便命令大將賀齊與新任的騎兵主將陸遜一起征討交州士燮!
沒有三個月,士燮為了不讓戰火燒那麽久,主動投降!
交州地盤很大,但是也是所謂的蠻荒之地,一州之地卻地廣人稀,加起來也不過隻有二十萬戶,四十多萬人口!
但是越往南,土地就越肥沃,這裏的土地可以一年兩熟甚至三熟,這讓孫權平白得了人口和糧食,底氣大增,終於在荊州之戰結束一年多一點的時候假意上表,想要讓曹操冊封他為吳王,曹操沒有搭理他,但是自感覺實力和時機都已經到了的孫權顧不得名正言順,直接就在建業稱王!
吳王!
這樣一來,天下正式三分,蜀有漢中王,中原有魏王!江東有吳王!
三王並立於世!要是還有一位天子在,恐怕天下都已經不再屬於漢室!
不知道到底是什麽原因,曹操一直沒有稱帝,也沒有廢掉漢帝,很多人不是沒有上書過,但是曹操都駁迴了這個說法,眾人十分不解!
隻有曹操自己知道,他當初挾天子以令諸侯,其實靠的就是很多心向漢室之人的幫助還有所謂正統的地位,他們可以忍受曹操對於漢帝的不尊重,將其架空,但是百年之後這天下依然能夠屬於漢室!
就像當年的外戚與宦官輪流當政,雖然權利被這些人輪流把持,但是他們權利的來源還是皇帝,但是現在曹操想要廢掉皇帝自己做皇帝,改朝換代,他們當然不會答應,甚至反應會相當的激烈!
“咱們反而成了地盤最小,看起來勢力最弱的一個勢力了!”青袍文士感歎道。
他知道這並不是真實實力的體現,但是天下對於三個勢力的排名依然是占據中原的曹操最強,這些年他的地盤幾乎從來沒有遭受過戰火,哪怕漢中,哪怕赤壁,他雖然損兵折將,但是這些地方丟了的地盤還有兵馬有很大的一部分是剛剛打下的地盤,剛剛收編的兵馬!
換句話說,丟了並不可惜!
在曹操看來,最可惜的不是別的,正是他策劃很久,想要以劉備當初的荊州兵團的滅亡換取整個軍隊士氣的改變!
多次對於孫權和劉備戰爭的失敗讓曹操手下的軍隊現在麵對劉備大軍和孫權的江東軍有不少的顧慮,這顧慮越積攢越多!
但是最後他錯過了這個機會,最後麵對劉備在漢中的布置的大軍和孫權在荊州布置的大軍,他在這些地方都布下重兵,為的就是防備這兩方的兵馬!
就是這樣,本來勢力最強的曹操反而要防備兩個敵人!
而劉備布置兵馬很簡單,他隻要守住漢中就基本可以保證無憂!
雖然也有長江水路可以攻打益州,但是在長江上遊,劉備收編當年劉璋的軍隊,又派遣一員大將趙雲定期巡防之後,基本斷了江東想要靠水軍攻打益州內部的念想!
這其中也並不是說趙雲的威懾力有那麽大,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一條橫亙在長江上遊的鐵索之上,在上遊和中遊的一段沒那麽湍急的水段,諸葛亮命趙雲擺起了鐵索橫江的陣勢。
沒有特殊原因,大一點的艨艟鬥艦都無法通過,甚至商船也隻有特定的日期和指定的時間才能通過,諸多的不便,但是最後還是被施行下去。
沒有辦法,勢力不如人,隻能如此,江東水軍確實很強,無法否認!為了抵消這一優勢,隻能不得不如此!
而更遠處從山林深處進攻蜀地,也隻有江東可以做到,且不說在這裏行軍的難度,就說荊州三方大戰結束之後,孫權主動向劉備示好,說自己當初看關羽帶兵攻打樊城,怕他孤立無援,這才命令大軍北上支援!
隨後發生的事情其實都是劉備屬下不爭氣,以為他要進攻,這才投降,他隻能無奈接受!
為了表示歉意,他還交出了傅士仁等,這兩人也什麽說的,被劉備直接斬殺!
現在就算黑的說成白的,劉備大概也是不信的,但是諸葛亮法正等人的觀點很一致,江東不過偏安一隅的地方勢力,中原才最重要,隻有拿下中原,那麽以後江東指日可待!
但是如果在這裏和孫權死磕,哪怕拿迴荊州,甚至殺到江東,最多以後也隻能和北方的曹操南北共分天下!甚至有可能因為兩敗俱傷,被曹操一舉擊破!
這些勸說最終勸住了劉備,劉備宣布和孫權恢複了盟友關係,還是要合起來對付曹操的!
曹操一聽,氣的要死!便宜孫權占了,現在竟然還能在和劉備成為盟友,不得不說,這兩人為了對付自己,也真的是下足了本錢!
(本章完)
還是那個青袍文士,他對於眼前淡定的張飛,感覺又好氣又好笑!
“是啊!當年他便說過,天下英雄,唯有使君與操爾!”這是何等的霸氣,事實證明,當年那麽多路諸侯最後留存下來的也真的隻有他和劉備。
至於孫權,大家一直都認為他是繼承了父兄的基業,又恰好江東有一些人才,這才能讓他走到今天,比起白手起家的曹操和劉備來說,此人不過是父兄遺澤比較多而已!
即使到了現在,很多人對於孫權的看法都不是太好,這人確實從各個方麵看都不是什麽英雄。
但是孫權能存在這麽久,還依然占據著江東,還拿下了荊州,卻也不是能夠隨意輕視的!
“孫權這兩年大力發展荊州,如今算是已經徹底吃下荊州了!”荊州之地確實不錯,但短期之內確實也沒有什麽潛力可以挖,孫權這兩年除卻鞏固荊州防務,更多的心思都用在攻略交州上麵!
在拿下荊州之後,孫權對於地盤的渴望突然迫切起來,荊州大戰隻結束了不到八個月,他便命令大將賀齊與新任的騎兵主將陸遜一起征討交州士燮!
沒有三個月,士燮為了不讓戰火燒那麽久,主動投降!
交州地盤很大,但是也是所謂的蠻荒之地,一州之地卻地廣人稀,加起來也不過隻有二十萬戶,四十多萬人口!
但是越往南,土地就越肥沃,這裏的土地可以一年兩熟甚至三熟,這讓孫權平白得了人口和糧食,底氣大增,終於在荊州之戰結束一年多一點的時候假意上表,想要讓曹操冊封他為吳王,曹操沒有搭理他,但是自感覺實力和時機都已經到了的孫權顧不得名正言順,直接就在建業稱王!
吳王!
這樣一來,天下正式三分,蜀有漢中王,中原有魏王!江東有吳王!
三王並立於世!要是還有一位天子在,恐怕天下都已經不再屬於漢室!
不知道到底是什麽原因,曹操一直沒有稱帝,也沒有廢掉漢帝,很多人不是沒有上書過,但是曹操都駁迴了這個說法,眾人十分不解!
隻有曹操自己知道,他當初挾天子以令諸侯,其實靠的就是很多心向漢室之人的幫助還有所謂正統的地位,他們可以忍受曹操對於漢帝的不尊重,將其架空,但是百年之後這天下依然能夠屬於漢室!
就像當年的外戚與宦官輪流當政,雖然權利被這些人輪流把持,但是他們權利的來源還是皇帝,但是現在曹操想要廢掉皇帝自己做皇帝,改朝換代,他們當然不會答應,甚至反應會相當的激烈!
“咱們反而成了地盤最小,看起來勢力最弱的一個勢力了!”青袍文士感歎道。
他知道這並不是真實實力的體現,但是天下對於三個勢力的排名依然是占據中原的曹操最強,這些年他的地盤幾乎從來沒有遭受過戰火,哪怕漢中,哪怕赤壁,他雖然損兵折將,但是這些地方丟了的地盤還有兵馬有很大的一部分是剛剛打下的地盤,剛剛收編的兵馬!
換句話說,丟了並不可惜!
在曹操看來,最可惜的不是別的,正是他策劃很久,想要以劉備當初的荊州兵團的滅亡換取整個軍隊士氣的改變!
多次對於孫權和劉備戰爭的失敗讓曹操手下的軍隊現在麵對劉備大軍和孫權的江東軍有不少的顧慮,這顧慮越積攢越多!
但是最後他錯過了這個機會,最後麵對劉備在漢中的布置的大軍和孫權在荊州布置的大軍,他在這些地方都布下重兵,為的就是防備這兩方的兵馬!
就是這樣,本來勢力最強的曹操反而要防備兩個敵人!
而劉備布置兵馬很簡單,他隻要守住漢中就基本可以保證無憂!
雖然也有長江水路可以攻打益州,但是在長江上遊,劉備收編當年劉璋的軍隊,又派遣一員大將趙雲定期巡防之後,基本斷了江東想要靠水軍攻打益州內部的念想!
這其中也並不是說趙雲的威懾力有那麽大,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一條橫亙在長江上遊的鐵索之上,在上遊和中遊的一段沒那麽湍急的水段,諸葛亮命趙雲擺起了鐵索橫江的陣勢。
沒有特殊原因,大一點的艨艟鬥艦都無法通過,甚至商船也隻有特定的日期和指定的時間才能通過,諸多的不便,但是最後還是被施行下去。
沒有辦法,勢力不如人,隻能如此,江東水軍確實很強,無法否認!為了抵消這一優勢,隻能不得不如此!
而更遠處從山林深處進攻蜀地,也隻有江東可以做到,且不說在這裏行軍的難度,就說荊州三方大戰結束之後,孫權主動向劉備示好,說自己當初看關羽帶兵攻打樊城,怕他孤立無援,這才命令大軍北上支援!
隨後發生的事情其實都是劉備屬下不爭氣,以為他要進攻,這才投降,他隻能無奈接受!
為了表示歉意,他還交出了傅士仁等,這兩人也什麽說的,被劉備直接斬殺!
現在就算黑的說成白的,劉備大概也是不信的,但是諸葛亮法正等人的觀點很一致,江東不過偏安一隅的地方勢力,中原才最重要,隻有拿下中原,那麽以後江東指日可待!
但是如果在這裏和孫權死磕,哪怕拿迴荊州,甚至殺到江東,最多以後也隻能和北方的曹操南北共分天下!甚至有可能因為兩敗俱傷,被曹操一舉擊破!
這些勸說最終勸住了劉備,劉備宣布和孫權恢複了盟友關係,還是要合起來對付曹操的!
曹操一聽,氣的要死!便宜孫權占了,現在竟然還能在和劉備成為盟友,不得不說,這兩人為了對付自己,也真的是下足了本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