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時,適才還是空寂靜籟的城池內猶如震天破鼓,到處都是人仰馬翻的嘶鳴慘叫。
“撤出去!都給本督撤出去!”
蔡瑁頃刻間又變了一個狀態,開始子哇亂叫的瞎唿吼,卻是不想一支利箭迎麵飛來。
“啪”的一聲射在了他的胸口之上,頓時就是一陣淒涼的慘叫,直接將他射下馬來。
幸虧有身後的護衛拚死相救,將他連拉帶拽的拖出了城去。
甕城的城牆之上,弓弩手後方,卻是有程昱一直在緊緊地盯著下方的戰局,見蔡瑁中箭落馬,程昱先是一聲興奮的叫了一嗓子,但看見他又被後方的侍衛們救援迴去後,又是失落的哀歎了一聲。
…………
張繡來到陣前,卻不忙出戰。
而是張繡的馬前步將胡車兒和馬後步將刁麟翔先行出戰,想試一下趙雲的斤兩。
這胡車兒使兩口短刀,刁麟翔使一口短棍,兩人皆是地階融會貫通實力,且配合默契,上下齊攻。
可是趙雲一杆銀槍使開,盡擋兩人攻勢。
戰得十個迴合,趙雲銀槍連刺,爆出一陣銀光。
張繡忙叫不好,卻已經來不及。
兩將盡皆中槍,去了地府。
張繡挺槍來戰,趙雲知道張繡大名,不敢懈怠,連忙舉槍相迎。
這張繡習得乃是槍神童淵的百鳥朝凰槍,槍出如鳳凰天舞,威力巨大。
其實說來,這張繡與趙雲還有一段淵源,原是趙雲年幼時,曾遇過槍神童淵。
童淵一看,便發覺此子是為槍而生,與槍有緣。
不過童淵知道,自己的百鳥朝凰槍雖然威力巨大,卻還不是最完美的槍法,如果將這槍法授予趙雲,或許趙雲以後會成為一個絕世槍手甚至超越自己,但是那絕對不是對趙雲最好的選擇。
於是,童淵決定隻教趙雲基本槍法。
就這樣,趙雲跟著童淵學了三年的基本槍法,之後,童淵就離開了。
趙雲以後憑借著自己對槍法的領悟,漸漸才創造了屬於自己的槍法。
趙雲藝成下山後,在“百鳥朝凰槍”的基礎上自創了一套“七探蛇盤槍”。
《三國誌》:詡說繡與劉表連和。
太祖比征之,一朝引軍退,繡自追之。
詡謂繡曰:“不可追也,追必敗。
”繡不從,進兵交戰,大敗而還。
詡謂繡曰:“促更追之,更戰必勝。
”繡謝曰:“不用公言,以至於此。
今已敗,奈何複追?”詡曰:“兵勢有變,亟往必利。
”繡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戰,果以勝還。
問詡曰:“繡以精兵追退軍,而公曰必敗;退以敗卒擊勝兵,而公曰必克。
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驗也?”詡曰:“此易知耳。
將軍雖善用兵,非曹公敵也。
軍雖新退,曹公必自斷後;追兵雖精,將既不敵,彼士亦銳,故知必敗。
曹公攻將軍無失策,力未盡而退,必國內有故;已破將軍,必輕軍速進,縱留諸將斷後,諸將雖勇,亦非將軍敵,故雖用敗兵而戰必勝也。”繡乃服。
所以,說起來,趙雲還是張繡的師弟,隻不過趙雲並不知道自己這位師兄,甚至不知道當年教自己三年基本槍法的人就是槍神童淵。
揭過這段故事,且看場內,張繡百鳥朝凰槍展開,一時之間竟然壓製住了趙雲,這讓在山上的張飛看了頓時欣喜。
兩人槍來槍往,鏘鏘聲不絕於耳,竟然傳出幾裏地有餘。
殺氣四溢,教尋常人近不得身。
趙雲現在使的,正是自己領悟出來的雲龍槍法。
不過,遇上張繡這樣的槍法大家,趙雲在長阪坡首次未能迅速解決戰鬥,且占不到絲毫上風。
“鳳凰九涅!”
張繡使出了自己的絕招。
這鳳翔九皋,乃是張繡在童淵所受的百鳥朝凰槍法絕招鳳鳴七轉之上再自創的絕招。
鳳鳴七轉是連出七槍,一槍更比一槍強,尋常高手連第七槍都等不到,就掛了。
而張繡在七槍之後,更憑借自己的超凡實力又加了兩槍,若是讓張繡使出了這招,即便是戰神呂布,也未必能當。
“盤蛇七探!”
勁招臨門,趙雲也鼓滿了殺氣,使出了自己雲龍槍法的絕招。
所謂殊途同歸,雲龍槍法到最後的絕招竟然和百鳥朝凰槍相似,也是七連擊,卻比張繡的九連擊少了兩擊。
隻聽當!當!當!當!當!當!
六聲脆響,六槍對了六槍,拚了個旗鼓相當。
接下來都是第七槍了,可是即便拚了這第七槍,那張繡還有兩槍!
卻見趙雲這第七槍始終還是撞上了張繡的第七槍,當!“咦!怎麽!”張繡突然發現,趙雲的第七槍竟然威力其大無比。
如果說前麵的六槍一槍比一槍威力更強是個台階式的遞增的話,那麽趙雲這第七槍比起前六槍來說,卻似平地裏突然起了一座高樓。
隻看到趙雲銀槍化作一條蛟龍,直取張繡,那張繡還有兩槍,擊在趙雲槍上,卻如蚍蜉撼樹。
絕招交擊,趙雲的銀槍將張繡紮了個透心涼。
這正是,盤蛇出洞分七探,蛻形化龍翱九淵。
自此一戰,趙雲終成天下第一槍王。
…………
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
黃許孫太兩夏侯,二張徐龐甘周魏,
槍神張繡和文顏,雖勇無奈命太悲,
三國二十四名將,打末鄧艾和薑維。
這個排名跟《三國演義》和三國史實沒關係。
跟評話三國有關係,但不是從裏邊兒來的。
評話三國裏張繡不至於這麽靠後。
要知道這段書,現行能翻的文本是張國良先生的《評話三國》。
評書三國張繡乃北地槍王童淵是張繡、張任的師父。
童淵收徒兩人,一人是北地槍王、“宛城侯”張繡,另一人是西川的大都督益州(今四川一帶)西川槍王張任。
兩人均學了他的“百鳥朝鳳槍”,並且闖下了極高的名望。
另有一說,童淵晚年收趙雲為關門弟子,傳其畢生所學,趙雲在“百鳥朝鳳槍”的基礎上,創造出他的成名絕技“七探盤蛇槍”。
在元代戲曲設定和部分民間小說中,趙雲是童淵晚年所收的徒弟,但是在正史、《三國演義》中沒有記載。
…………
在一些民間評書中,張繡被封“宛城侯”,人稱“北地槍王”,使一杆虎頭金槍。
張繡是武術名家童淵的大徒弟。
戰宛城時,由胡車兒偷走典韋的雙戟,然後得以槍挑典韋。
他的“百鳥朝凰槍”威震天下。
後來與趙雲大戰三百迴合,被趙雲的七探蛇盤槍殺死。
從此趙雲成了真正的槍王。
張任、張繡均師從童淵,趙雲是童淵的關門弟子,童淵是張繡、張任、趙雲的師父。
童淵本來隻收徒兩人,一人是“宛城侯”張繡,另一人是西川的大都督張任。
兩人均學了他的“百鳥朝凰槍”,並且闖下了極高的名望。
童淵晚年隱居深山,後經趙雲求拜,收了趙雲為關門弟子。
趙雲藝成下山後,自創了一套“七探蛇盤槍”。
…………
而《三國演義》與《三國誌》中並沒有這樣的描述。
賈詡評價張繡:將軍雖善用兵,非曹公敵也。
軍雖新退,曹公必自斷後;追兵雖精,將既不敵,彼士亦銳,故知必敗。
曹公攻將軍無失策,力未盡而退,必國內有故;已破將軍,必輕軍速進,縱留諸將斷後,諸將雖勇,亦非將軍敵,故雖用敗兵而戰必勝也。
此一段引自三國誌,賈詡的評價說明,張繡至少是一個不亞於曹軍諸多名將的優秀將領。
分析張繡的出身和經曆,也可以知道他並非等閑之輩,屢敗曹操,不僅靠賈詡之智,也有張繡之勇。
張繡是武威祖厲人,董卓舊部張濟之侄,涼州出善馬,人善騎射,且從史料上看,張繡屢立戰功,在董卓死後已經積功官至建忠將軍宣威侯,武勇用兵上想必也是有些才能的。
張濟帶董卓殘部,攻擊劉表的穰城,被流箭射殺,張繡統領他的部眾。
張濟的部眾是怎樣的史料無載,但估計有一定比例的涼州騎兵,中原不產馬,多步兵,且戰亂之中經濟破壞嚴重,恐怕也缺乏克製騎兵的重裝步兵,張繡率領的有騎兵傳統且很有可能有一支精銳騎兵的部隊,在中原混戰中以質取勝占有一席之地也就不足為奇了。
這樣一支精銳之師,以質量優勢與曹操的數量優勢(數量優勢是通過屯田等一係列製度建立起來的,比一時的質量優勢更有保證)打出了一個勉力維持的局麵,於是有曹操淯水之敗,以後的連年征伐也沒能占到多大便宜。
張繡降服之後,官渡之戰、南皮之戰力戰有功,也許張繡帶著他的涼州騎兵,與曹純的虎豹騎、張遼、徐晃的並州騎兵,和袁氏的河北騎兵、烏桓騎兵展開過精彩的騎兵對決,但一切都已經被曆史簡易的文字埋沒。
…………
民間傳說不一定是空穴來風,槍神張繡也許才是最接近曆史真實的張繡。
官渡之戰後,曹操的兒子娶了張繡女兒,張繡與曹操為親家,平輩,張繡沒了降輩(張繡父親和曹操平輩)之理,緩和了矛盾。
建安十年(205年),張繡跟隨曹操在南皮擊破袁譚,再次增加食邑,一共2000戶,當時天下戶口劇減,十戶才留下一戶,將領中封邑沒有達到1000戶的,唯獨張繡特別多。
張繡也就成為了“曹營第一將”,食邑數量在曹營中排第一。
那麽問題來了,曹操在張繡殺了他兒子和大將之後為什麽不殺了他,反而一而再再而三地封賞他呢?
這也正是曹操的高明之處。
其實曹操並不是不想殺張繡,在官渡大戰前就曾經幾次征討張繡,隻不過都未能成功。
…………
到了官渡之時,因為要麵對龐大的袁紹,如果這時再騰出手來對付張繡,那麽必定會逼張繡與袁紹合兵,到那時候要被滅的可是曹操自己了。
公元207年,張繡跟隨曹操去柳城征討烏桓,還沒有到達就死了。
據說是嚇死的,被曹丕嚇死的。
曹操雖然對張繡很寬容,但架不住曹操有一二貨兒子曹丕,曹丕的胸襟遠遠比不上他父親。
《魏略》言:曹丕因曹昂戰死之事對張繡不滿,說:“君殺吾兄,何忍持麵視人邪!”張繡心不自安,自殺。
曹丕對張繡說什麽,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你特麽的殺了我哥哥,還好意思在我麵前出現。你趁早消失吧,你。
曹丕是誰,曹操的未來接班人,張繡聽了這話,哪裏受得了,知道曹丕早晚放不過他。
他心裏一合計,算了,我還是自殺得了。
前有張繡後有於禁,曹丕嚇唬人的本事也是沒誰了。
不過,張繡和於禁不同,曹操暗中指使曹丕的嫌疑很大。
…………
此時的虎牢關,曹軍大營,各種的兵馬,兵對兵,將對將,廝殺的極為猛烈,中軍帳內卻有馬超和許褚實力強勁,往來搏殺,二人打的焦頭爛額,汗水如同傾盆大雨似的向下猛烈低落。
虎衛軍最勇猛的將領被馬超鉗製著,袁熙便可以無所顧忌的指揮手下的兵卒們猛烈的攻殺曹操,曹操亦是不曾躲讓,指揮虎衛軍硬是與袁熙精心準備的精銳兵馬往來磕殺。
許褚有心去支援曹操,怎奈麵前的對手實力太過強橫,根本將其甩開。
雖然許褚曾有耳聞馬超的本領高強,但他絕得那不過是,因為馬超是生長在關西這片孕育土包子的大地,真正的中州猛將他根本無法與之相比擬,但今日一交手,許褚才知道自己的推算有誤。
馬超,雖然年紀不大,但無論是在武藝和經驗上,都已經足矣列入當世猛將的第一流!
若是換在平日,許褚或許會興致勃勃的與馬超分個雌雄,但今日情況特殊,他中心護持的主公此刻正麵對這袁熙的逼迫,危機重重,若是一個不好就有性命之險,許褚可不敢拿曹操的性命當做他與人硬拚的賭注。
“撤出去!都給本督撤出去!”
蔡瑁頃刻間又變了一個狀態,開始子哇亂叫的瞎唿吼,卻是不想一支利箭迎麵飛來。
“啪”的一聲射在了他的胸口之上,頓時就是一陣淒涼的慘叫,直接將他射下馬來。
幸虧有身後的護衛拚死相救,將他連拉帶拽的拖出了城去。
甕城的城牆之上,弓弩手後方,卻是有程昱一直在緊緊地盯著下方的戰局,見蔡瑁中箭落馬,程昱先是一聲興奮的叫了一嗓子,但看見他又被後方的侍衛們救援迴去後,又是失落的哀歎了一聲。
…………
張繡來到陣前,卻不忙出戰。
而是張繡的馬前步將胡車兒和馬後步將刁麟翔先行出戰,想試一下趙雲的斤兩。
這胡車兒使兩口短刀,刁麟翔使一口短棍,兩人皆是地階融會貫通實力,且配合默契,上下齊攻。
可是趙雲一杆銀槍使開,盡擋兩人攻勢。
戰得十個迴合,趙雲銀槍連刺,爆出一陣銀光。
張繡忙叫不好,卻已經來不及。
兩將盡皆中槍,去了地府。
張繡挺槍來戰,趙雲知道張繡大名,不敢懈怠,連忙舉槍相迎。
這張繡習得乃是槍神童淵的百鳥朝凰槍,槍出如鳳凰天舞,威力巨大。
其實說來,這張繡與趙雲還有一段淵源,原是趙雲年幼時,曾遇過槍神童淵。
童淵一看,便發覺此子是為槍而生,與槍有緣。
不過童淵知道,自己的百鳥朝凰槍雖然威力巨大,卻還不是最完美的槍法,如果將這槍法授予趙雲,或許趙雲以後會成為一個絕世槍手甚至超越自己,但是那絕對不是對趙雲最好的選擇。
於是,童淵決定隻教趙雲基本槍法。
就這樣,趙雲跟著童淵學了三年的基本槍法,之後,童淵就離開了。
趙雲以後憑借著自己對槍法的領悟,漸漸才創造了屬於自己的槍法。
趙雲藝成下山後,在“百鳥朝凰槍”的基礎上自創了一套“七探蛇盤槍”。
《三國誌》:詡說繡與劉表連和。
太祖比征之,一朝引軍退,繡自追之。
詡謂繡曰:“不可追也,追必敗。
”繡不從,進兵交戰,大敗而還。
詡謂繡曰:“促更追之,更戰必勝。
”繡謝曰:“不用公言,以至於此。
今已敗,奈何複追?”詡曰:“兵勢有變,亟往必利。
”繡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戰,果以勝還。
問詡曰:“繡以精兵追退軍,而公曰必敗;退以敗卒擊勝兵,而公曰必克。
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驗也?”詡曰:“此易知耳。
將軍雖善用兵,非曹公敵也。
軍雖新退,曹公必自斷後;追兵雖精,將既不敵,彼士亦銳,故知必敗。
曹公攻將軍無失策,力未盡而退,必國內有故;已破將軍,必輕軍速進,縱留諸將斷後,諸將雖勇,亦非將軍敵,故雖用敗兵而戰必勝也。”繡乃服。
所以,說起來,趙雲還是張繡的師弟,隻不過趙雲並不知道自己這位師兄,甚至不知道當年教自己三年基本槍法的人就是槍神童淵。
揭過這段故事,且看場內,張繡百鳥朝凰槍展開,一時之間竟然壓製住了趙雲,這讓在山上的張飛看了頓時欣喜。
兩人槍來槍往,鏘鏘聲不絕於耳,竟然傳出幾裏地有餘。
殺氣四溢,教尋常人近不得身。
趙雲現在使的,正是自己領悟出來的雲龍槍法。
不過,遇上張繡這樣的槍法大家,趙雲在長阪坡首次未能迅速解決戰鬥,且占不到絲毫上風。
“鳳凰九涅!”
張繡使出了自己的絕招。
這鳳翔九皋,乃是張繡在童淵所受的百鳥朝凰槍法絕招鳳鳴七轉之上再自創的絕招。
鳳鳴七轉是連出七槍,一槍更比一槍強,尋常高手連第七槍都等不到,就掛了。
而張繡在七槍之後,更憑借自己的超凡實力又加了兩槍,若是讓張繡使出了這招,即便是戰神呂布,也未必能當。
“盤蛇七探!”
勁招臨門,趙雲也鼓滿了殺氣,使出了自己雲龍槍法的絕招。
所謂殊途同歸,雲龍槍法到最後的絕招竟然和百鳥朝凰槍相似,也是七連擊,卻比張繡的九連擊少了兩擊。
隻聽當!當!當!當!當!當!
六聲脆響,六槍對了六槍,拚了個旗鼓相當。
接下來都是第七槍了,可是即便拚了這第七槍,那張繡還有兩槍!
卻見趙雲這第七槍始終還是撞上了張繡的第七槍,當!“咦!怎麽!”張繡突然發現,趙雲的第七槍竟然威力其大無比。
如果說前麵的六槍一槍比一槍威力更強是個台階式的遞增的話,那麽趙雲這第七槍比起前六槍來說,卻似平地裏突然起了一座高樓。
隻看到趙雲銀槍化作一條蛟龍,直取張繡,那張繡還有兩槍,擊在趙雲槍上,卻如蚍蜉撼樹。
絕招交擊,趙雲的銀槍將張繡紮了個透心涼。
這正是,盤蛇出洞分七探,蛻形化龍翱九淵。
自此一戰,趙雲終成天下第一槍王。
…………
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
黃許孫太兩夏侯,二張徐龐甘周魏,
槍神張繡和文顏,雖勇無奈命太悲,
三國二十四名將,打末鄧艾和薑維。
這個排名跟《三國演義》和三國史實沒關係。
跟評話三國有關係,但不是從裏邊兒來的。
評話三國裏張繡不至於這麽靠後。
要知道這段書,現行能翻的文本是張國良先生的《評話三國》。
評書三國張繡乃北地槍王童淵是張繡、張任的師父。
童淵收徒兩人,一人是北地槍王、“宛城侯”張繡,另一人是西川的大都督益州(今四川一帶)西川槍王張任。
兩人均學了他的“百鳥朝鳳槍”,並且闖下了極高的名望。
另有一說,童淵晚年收趙雲為關門弟子,傳其畢生所學,趙雲在“百鳥朝鳳槍”的基礎上,創造出他的成名絕技“七探盤蛇槍”。
在元代戲曲設定和部分民間小說中,趙雲是童淵晚年所收的徒弟,但是在正史、《三國演義》中沒有記載。
…………
在一些民間評書中,張繡被封“宛城侯”,人稱“北地槍王”,使一杆虎頭金槍。
張繡是武術名家童淵的大徒弟。
戰宛城時,由胡車兒偷走典韋的雙戟,然後得以槍挑典韋。
他的“百鳥朝凰槍”威震天下。
後來與趙雲大戰三百迴合,被趙雲的七探蛇盤槍殺死。
從此趙雲成了真正的槍王。
張任、張繡均師從童淵,趙雲是童淵的關門弟子,童淵是張繡、張任、趙雲的師父。
童淵本來隻收徒兩人,一人是“宛城侯”張繡,另一人是西川的大都督張任。
兩人均學了他的“百鳥朝凰槍”,並且闖下了極高的名望。
童淵晚年隱居深山,後經趙雲求拜,收了趙雲為關門弟子。
趙雲藝成下山後,自創了一套“七探蛇盤槍”。
…………
而《三國演義》與《三國誌》中並沒有這樣的描述。
賈詡評價張繡:將軍雖善用兵,非曹公敵也。
軍雖新退,曹公必自斷後;追兵雖精,將既不敵,彼士亦銳,故知必敗。
曹公攻將軍無失策,力未盡而退,必國內有故;已破將軍,必輕軍速進,縱留諸將斷後,諸將雖勇,亦非將軍敵,故雖用敗兵而戰必勝也。
此一段引自三國誌,賈詡的評價說明,張繡至少是一個不亞於曹軍諸多名將的優秀將領。
分析張繡的出身和經曆,也可以知道他並非等閑之輩,屢敗曹操,不僅靠賈詡之智,也有張繡之勇。
張繡是武威祖厲人,董卓舊部張濟之侄,涼州出善馬,人善騎射,且從史料上看,張繡屢立戰功,在董卓死後已經積功官至建忠將軍宣威侯,武勇用兵上想必也是有些才能的。
張濟帶董卓殘部,攻擊劉表的穰城,被流箭射殺,張繡統領他的部眾。
張濟的部眾是怎樣的史料無載,但估計有一定比例的涼州騎兵,中原不產馬,多步兵,且戰亂之中經濟破壞嚴重,恐怕也缺乏克製騎兵的重裝步兵,張繡率領的有騎兵傳統且很有可能有一支精銳騎兵的部隊,在中原混戰中以質取勝占有一席之地也就不足為奇了。
這樣一支精銳之師,以質量優勢與曹操的數量優勢(數量優勢是通過屯田等一係列製度建立起來的,比一時的質量優勢更有保證)打出了一個勉力維持的局麵,於是有曹操淯水之敗,以後的連年征伐也沒能占到多大便宜。
張繡降服之後,官渡之戰、南皮之戰力戰有功,也許張繡帶著他的涼州騎兵,與曹純的虎豹騎、張遼、徐晃的並州騎兵,和袁氏的河北騎兵、烏桓騎兵展開過精彩的騎兵對決,但一切都已經被曆史簡易的文字埋沒。
…………
民間傳說不一定是空穴來風,槍神張繡也許才是最接近曆史真實的張繡。
官渡之戰後,曹操的兒子娶了張繡女兒,張繡與曹操為親家,平輩,張繡沒了降輩(張繡父親和曹操平輩)之理,緩和了矛盾。
建安十年(205年),張繡跟隨曹操在南皮擊破袁譚,再次增加食邑,一共2000戶,當時天下戶口劇減,十戶才留下一戶,將領中封邑沒有達到1000戶的,唯獨張繡特別多。
張繡也就成為了“曹營第一將”,食邑數量在曹營中排第一。
那麽問題來了,曹操在張繡殺了他兒子和大將之後為什麽不殺了他,反而一而再再而三地封賞他呢?
這也正是曹操的高明之處。
其實曹操並不是不想殺張繡,在官渡大戰前就曾經幾次征討張繡,隻不過都未能成功。
…………
到了官渡之時,因為要麵對龐大的袁紹,如果這時再騰出手來對付張繡,那麽必定會逼張繡與袁紹合兵,到那時候要被滅的可是曹操自己了。
公元207年,張繡跟隨曹操去柳城征討烏桓,還沒有到達就死了。
據說是嚇死的,被曹丕嚇死的。
曹操雖然對張繡很寬容,但架不住曹操有一二貨兒子曹丕,曹丕的胸襟遠遠比不上他父親。
《魏略》言:曹丕因曹昂戰死之事對張繡不滿,說:“君殺吾兄,何忍持麵視人邪!”張繡心不自安,自殺。
曹丕對張繡說什麽,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你特麽的殺了我哥哥,還好意思在我麵前出現。你趁早消失吧,你。
曹丕是誰,曹操的未來接班人,張繡聽了這話,哪裏受得了,知道曹丕早晚放不過他。
他心裏一合計,算了,我還是自殺得了。
前有張繡後有於禁,曹丕嚇唬人的本事也是沒誰了。
不過,張繡和於禁不同,曹操暗中指使曹丕的嫌疑很大。
…………
此時的虎牢關,曹軍大營,各種的兵馬,兵對兵,將對將,廝殺的極為猛烈,中軍帳內卻有馬超和許褚實力強勁,往來搏殺,二人打的焦頭爛額,汗水如同傾盆大雨似的向下猛烈低落。
虎衛軍最勇猛的將領被馬超鉗製著,袁熙便可以無所顧忌的指揮手下的兵卒們猛烈的攻殺曹操,曹操亦是不曾躲讓,指揮虎衛軍硬是與袁熙精心準備的精銳兵馬往來磕殺。
許褚有心去支援曹操,怎奈麵前的對手實力太過強橫,根本將其甩開。
雖然許褚曾有耳聞馬超的本領高強,但他絕得那不過是,因為馬超是生長在關西這片孕育土包子的大地,真正的中州猛將他根本無法與之相比擬,但今日一交手,許褚才知道自己的推算有誤。
馬超,雖然年紀不大,但無論是在武藝和經驗上,都已經足矣列入當世猛將的第一流!
若是換在平日,許褚或許會興致勃勃的與馬超分個雌雄,但今日情況特殊,他中心護持的主公此刻正麵對這袁熙的逼迫,危機重重,若是一個不好就有性命之險,許褚可不敢拿曹操的性命當做他與人硬拚的賭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