郅支單於亦遣子入侍,圖謀離間漢與唿韓邪的關係,未能得逞,乃西行經略右地,初尚得手。
但由於郅支驕橫,未能得到西域諸國擁戴,落得孤立困厄,在赴康居途中,“人眾中寒道死,餘才三千人”。
漢元帝建昭三年(前36年),郅支被漢西域都護甘延壽、副校尉陳湯設計謀殺。
早在漢元帝永光元年(前43年),唿韓邪已歸塞北單於庭。
唿韓邪聞郅支死,且喜且懼,喜者勁敵已除,懼者畏漢襲之。
乃於漢元帝競寧元年(前33年)再次朝漢,並求婚以自親。
漢元帝以後宮良家子王嬙(字昭君)賜之。
白匈奴內亂,唿韓邪首次朝漢,至此已三十年,漢匈關係基本良好。
昭君出塞之後,漢、匈更加親善。
王莽時,因莽一再輕侮匈奴單於,致使雙方關係惡化,邊隙又起。
東漢之初,匈奴經過六十餘年較為安定的生活,種人繁殖,勢力增強。
中土多年戰亂,元氣損傷,故劉秀對匈奴采取息事寧人措施,除賂遺匈奴財帛外,還將幽、並二州人民往常山(在代郡)、居庸關(在上穀郡)東南遷移,另外,增添邊地屯兵,修築亭候,設置烽燧。
匈奴貴族仍不時侵犯,上黨、扶風、天水、上穀、中山等郡並受其害。
劉秀建武二十四年(48年),匈奴上層貴族爭奪單於位的鬥爭又趨激烈,並正式分裂為南北二部。
建武二十六年(50年),漢為南單於比立庭於去五原西部塞八十裏處。
繼又聽南單於入居雲中。
後南單於與北單於交戰不利,漢又今南單於徒居西河美稷,並設護匈奴中郎將以佑護之。
南單於亦自置諸部王,助漢戍守北地、朔方、五原、雲中、定襄、雁門、代郡,皆領部眾,為漢郡縣偵探耳目。
從此,南匈奴人眾過著比較安定的生活,人口日益繁行。
至漢和帝永元二年(90年),南匈奴黨眾最盛,領戶三萬四千,口二十三萬七千,勝兵五萬。
北匈奴則連年內亂,眾叛親離,南匈奴攻其前,丁零寇其後,鮮卑擊其左,西域叛千右。
加以天災,人眾向南匈奴及漢朝投降者前後相屬,於是南單於一再給漢上言,宜及北虜分爭,出兵討之。
漢兩次遣軍大舉遠征,出塞各三、五千裏,較之前漢武帝時,費力少而戰功多。
北匈奴主力從此退出漠北,其故地尚有十餘萬戶,皆為自北南下的鮮卑人領屬。
從而促成了鮮卑日後的強盛。
最令人遺憾的是,此時漢朝已經開始走下坡路。
政治昏濁,外戚和宦官迭相攬權,國事日非,下民困苦。
不僅鮮卑和羌人對漢朝的戰爭頻繁發生,就是南匈奴也“叛服不一”。
南單於與其他割據一方的軍閥一樣,積極參與了漢魏之際的各種戰爭。
漢靈帝中平元年(184年),發生的以張角為首的黃巾起義雖然不久便被鎮壓下去。
但其他漢胡人民的起義仍連續發生,其中規模較大的有涼州邊章、韓遂的漢羌軍、今河北西部山穀區張燕領導的黑山軍,都發展到十餘萬乃至數十萬之眾。
漢朝先派司空張溫發幽州烏桓突騎三千討涼州。
這支隊伍剛行到薊中,烏桓因軍中餉款虧欠,多叛歸。
故中山太守張純怨張溫不令自己帶領這批烏桓部隊,乃與同郡故泰山太守張舉及烏桓大人丘力居等連盟反叛,劫略薊中,殺護烏桓校尉及右北平太守,眾至十餘萬。
靈帝中平五年(188年),漢朝調發南匈奴兵,配合幽州牧劉虞討伐張純。
單於羌渠遣其子左賢王於扶羅將騎前往,匈奴國人恐發兵無已,於是匈奴右部ヂ漵胂紉遜春旱耐欄骱合,共十餘萬人,攻殺羌渠。
於扶羅在外聞知,自立為單於。
殺羌渠的國人,恐於扶羅為父報仇,乃另立須卜骨都侯為單於。
於扶羅到洛陽訟訴和求助。
適逢靈帝病死(189年),董卓帶兵人京,天下大亂。
於扶羅乃與白波軍合兵攻打郡縣。
時各地多聚眾築壁自保,於扶羅鈔掠無所得,部眾受到挫傷,隻好在河東郡平陽(今山西臨汾市西南)停住。
須卜骨都侯為單於僅一年而死,南庭不再立單於,隻以老王代行國事。
獻帝初平元年(190年)初,關東州郡起兵討伐董卓。
於扶羅與駐在上黨的張楊一起投靠了袁紹,二人屯兵漳水。
次年(191年),於挾羅擬叛離袁紹,張楊不從,於扶羅乃劫持張楊出走,在鄴城南被袁紹將麴義擊敗。
既而於扶羅襲殺駐在黎陽的度遼將軍耿祉,兵勢複振。
董卓以朝命封張楊為河內太守。
初平四年(193年),袁術從南陽轉移到陳留,屯軍封丘(今河南封丘西南),於扶羅又依附袁術。
袁術被曹操打敗後,於扶羅返歸乎陽。
興平二年(195年),於扶羅死,弟唿廚泉繼立為單於。
十二月,董承、楊奉等奉獻帝東歸,李傕、郭汜等追趕乘輿。
董承、楊奉屢吃敗仗,乃招故白波帥李樂、韓暹、胡才及南匈奴右賢王去卑,共同衛護獻帝。
建安元年(196年)七月,獻帝始到洛陽,去卑又護送獻帝到許,然後返迴平陽。
建安七年(202年),袁紹甥並州刺史高幹、河東太守郭援及南匈奴單於唿廚泉一齊背叛曹操。
操使司隸校尉鍾繇圍南單於唿廚泉於平陽,唿廚泉降操。
建安十年(205年),操北征烏桓,高於再次叛操,守壺關口。
次年,被操攻克,高幹自入匈奴求救,唿廚泉不受,操遂定並州。
並州既是胡漢雜居之地,又俯鄰鄴、洛二都,所以曹操對治理並州的人選極為注意。
如河東太守杜畿、並州刺史梁習都是操精心選拔出來的州郡要員。
《三國誌》卷15《梁習傳》載:
並土新附,習以別部司馬領並州刺史,時承高幹荒亂之餘,胡狄在界,張雄跋扈,吏民亡叛,人其部落,兵家擁眾,作為寇害,更相扇動,往往棊跱。
但由於郅支驕橫,未能得到西域諸國擁戴,落得孤立困厄,在赴康居途中,“人眾中寒道死,餘才三千人”。
漢元帝建昭三年(前36年),郅支被漢西域都護甘延壽、副校尉陳湯設計謀殺。
早在漢元帝永光元年(前43年),唿韓邪已歸塞北單於庭。
唿韓邪聞郅支死,且喜且懼,喜者勁敵已除,懼者畏漢襲之。
乃於漢元帝競寧元年(前33年)再次朝漢,並求婚以自親。
漢元帝以後宮良家子王嬙(字昭君)賜之。
白匈奴內亂,唿韓邪首次朝漢,至此已三十年,漢匈關係基本良好。
昭君出塞之後,漢、匈更加親善。
王莽時,因莽一再輕侮匈奴單於,致使雙方關係惡化,邊隙又起。
東漢之初,匈奴經過六十餘年較為安定的生活,種人繁殖,勢力增強。
中土多年戰亂,元氣損傷,故劉秀對匈奴采取息事寧人措施,除賂遺匈奴財帛外,還將幽、並二州人民往常山(在代郡)、居庸關(在上穀郡)東南遷移,另外,增添邊地屯兵,修築亭候,設置烽燧。
匈奴貴族仍不時侵犯,上黨、扶風、天水、上穀、中山等郡並受其害。
劉秀建武二十四年(48年),匈奴上層貴族爭奪單於位的鬥爭又趨激烈,並正式分裂為南北二部。
建武二十六年(50年),漢為南單於比立庭於去五原西部塞八十裏處。
繼又聽南單於入居雲中。
後南單於與北單於交戰不利,漢又今南單於徒居西河美稷,並設護匈奴中郎將以佑護之。
南單於亦自置諸部王,助漢戍守北地、朔方、五原、雲中、定襄、雁門、代郡,皆領部眾,為漢郡縣偵探耳目。
從此,南匈奴人眾過著比較安定的生活,人口日益繁行。
至漢和帝永元二年(90年),南匈奴黨眾最盛,領戶三萬四千,口二十三萬七千,勝兵五萬。
北匈奴則連年內亂,眾叛親離,南匈奴攻其前,丁零寇其後,鮮卑擊其左,西域叛千右。
加以天災,人眾向南匈奴及漢朝投降者前後相屬,於是南單於一再給漢上言,宜及北虜分爭,出兵討之。
漢兩次遣軍大舉遠征,出塞各三、五千裏,較之前漢武帝時,費力少而戰功多。
北匈奴主力從此退出漠北,其故地尚有十餘萬戶,皆為自北南下的鮮卑人領屬。
從而促成了鮮卑日後的強盛。
最令人遺憾的是,此時漢朝已經開始走下坡路。
政治昏濁,外戚和宦官迭相攬權,國事日非,下民困苦。
不僅鮮卑和羌人對漢朝的戰爭頻繁發生,就是南匈奴也“叛服不一”。
南單於與其他割據一方的軍閥一樣,積極參與了漢魏之際的各種戰爭。
漢靈帝中平元年(184年),發生的以張角為首的黃巾起義雖然不久便被鎮壓下去。
但其他漢胡人民的起義仍連續發生,其中規模較大的有涼州邊章、韓遂的漢羌軍、今河北西部山穀區張燕領導的黑山軍,都發展到十餘萬乃至數十萬之眾。
漢朝先派司空張溫發幽州烏桓突騎三千討涼州。
這支隊伍剛行到薊中,烏桓因軍中餉款虧欠,多叛歸。
故中山太守張純怨張溫不令自己帶領這批烏桓部隊,乃與同郡故泰山太守張舉及烏桓大人丘力居等連盟反叛,劫略薊中,殺護烏桓校尉及右北平太守,眾至十餘萬。
靈帝中平五年(188年),漢朝調發南匈奴兵,配合幽州牧劉虞討伐張純。
單於羌渠遣其子左賢王於扶羅將騎前往,匈奴國人恐發兵無已,於是匈奴右部ヂ漵胂紉遜春旱耐欄骱合,共十餘萬人,攻殺羌渠。
於扶羅在外聞知,自立為單於。
殺羌渠的國人,恐於扶羅為父報仇,乃另立須卜骨都侯為單於。
於扶羅到洛陽訟訴和求助。
適逢靈帝病死(189年),董卓帶兵人京,天下大亂。
於扶羅乃與白波軍合兵攻打郡縣。
時各地多聚眾築壁自保,於扶羅鈔掠無所得,部眾受到挫傷,隻好在河東郡平陽(今山西臨汾市西南)停住。
須卜骨都侯為單於僅一年而死,南庭不再立單於,隻以老王代行國事。
獻帝初平元年(190年)初,關東州郡起兵討伐董卓。
於扶羅與駐在上黨的張楊一起投靠了袁紹,二人屯兵漳水。
次年(191年),於挾羅擬叛離袁紹,張楊不從,於扶羅乃劫持張楊出走,在鄴城南被袁紹將麴義擊敗。
既而於扶羅襲殺駐在黎陽的度遼將軍耿祉,兵勢複振。
董卓以朝命封張楊為河內太守。
初平四年(193年),袁術從南陽轉移到陳留,屯軍封丘(今河南封丘西南),於扶羅又依附袁術。
袁術被曹操打敗後,於扶羅返歸乎陽。
興平二年(195年),於扶羅死,弟唿廚泉繼立為單於。
十二月,董承、楊奉等奉獻帝東歸,李傕、郭汜等追趕乘輿。
董承、楊奉屢吃敗仗,乃招故白波帥李樂、韓暹、胡才及南匈奴右賢王去卑,共同衛護獻帝。
建安元年(196年)七月,獻帝始到洛陽,去卑又護送獻帝到許,然後返迴平陽。
建安七年(202年),袁紹甥並州刺史高幹、河東太守郭援及南匈奴單於唿廚泉一齊背叛曹操。
操使司隸校尉鍾繇圍南單於唿廚泉於平陽,唿廚泉降操。
建安十年(205年),操北征烏桓,高於再次叛操,守壺關口。
次年,被操攻克,高幹自入匈奴求救,唿廚泉不受,操遂定並州。
並州既是胡漢雜居之地,又俯鄰鄴、洛二都,所以曹操對治理並州的人選極為注意。
如河東太守杜畿、並州刺史梁習都是操精心選拔出來的州郡要員。
《三國誌》卷15《梁習傳》載:
並土新附,習以別部司馬領並州刺史,時承高幹荒亂之餘,胡狄在界,張雄跋扈,吏民亡叛,人其部落,兵家擁眾,作為寇害,更相扇動,往往棊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