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熙憑借少量的兵力,在一夜之間攻占了遼東的消息,幾乎沒用多長時間,便早已傳到了遠在冀州的大將軍袁紹耳裏。
他還未來得及向自己的父親邀功,然而袁大將軍居然當著群臣文武的麵,當眾下令赦免了淳於瓊臨陣脫逃的罪名。
緊接著,又把整個遼東劃分給了袁熙代為管轄。與此同時,格外派遣了五萬兵力支援袁熙,並責令袁熙一年之內肅清公孫度所部和烏丸大軍。
兩年內徹底征服匈奴和鮮卑等少數部落。
這個消息,若單純從表麵上來看,對袁熙來說,是一個極好的消息!
袁熙自出生以來,悠悠十六年過去了,卻從未得到過父親袁紹的一次肯定。
然而沒想到,在他即將十七歲的年紀,一不小心在田豐和淳於瓊的支持下,拿下了遼東城。
僅僅靠這點功勳,卻總算讓他的父親袁紹另眼相看,雖說功勞不是很大,但畢竟袁紹曆經官渡之戰大敗歸來,尚不到一年的時間。
總的來講,這場勝仗對他的父親袁紹而言,他在心情上也算得到了一點點的慰藉。
倘若拿此事和他的哥哥袁譚的戰功相比,雖說沒有比拚的資格,起碼日後再次重逢,至少也有了一點點的談資。
畢竟他拜托掉了在父兄眼中,半個廢物的頭銜。
……
公元201年冬,一個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一天。
幽州別駕韓珩從派往烏桓的特使焦觸那裏,得到了一個緊急的密報。
據探子迴報:公孫度集結了烏丸大軍,至少十萬餘眾,預計在三日淩晨,夜襲薊縣城。
韓珩得到這個消息後,二話不說連忙派出了快馬,通知遠在遼東的刺史袁熙,並緊急向冀州大將軍袁紹發出了求援信號。
袁熙緊急召開了四方會談,也就是同田豐,淳於瓊,王鐵錘三人。最後勒令淳於瓊率領五千騎兵不做任何停留,火速前往薊縣支援。
另一邊,袁大將軍再次落實了對袁熙的承諾,把分配給袁熙的五萬兵力,全部征調集中,調往了薊縣守備。
自從烏巢之戰後,淳於瓊不但撿迴來一條性命,而且自此痛定思痛,一改前非,徹底戒掉了酗酒的陋習。
袁熙對此也是看在眼裏,記在心上。
以至於其後才敢放心把重要的軍事任務,交付給這個西園校尉。
……
三天時間很快過去,淳於瓊率眾早已抵達薊縣。
隨後整個薊縣,在韓珩,淳於瓊和張南三人的協調備戰下,全城戒備,嚴陣以待。
可是最終竟然沒有等到公孫度和烏丸的大軍。
別駕大人韓珩,此刻終於也有了時間,去深究情報的真實性!
直到第四日正午時分,才有了奇特的突變。
遼東城外,公孫度和烏丸的十萬大軍,猶如天降一般,片刻功夫不到,就已密密麻麻地將遼東城圍了個水泄不通。
王鐵錘站在高高的城牆上,望向城外人頭攢動的敵軍,頭上的冷汗直冒。
眼下,他非常清楚敵我的情況。
遼東城區區隻有一萬五的兵力,若想抵擋城外的十萬大軍,簡直是癡人說夢啊!
不過唯一值得慶幸的是,這一萬多名兵卒,幾乎都是弓箭手。
王鐵錘不用經過大腦思考,也弄明白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心想這幾個月以來,難怪一點都找不到任何公孫和烏丸大軍的消息。
原來他們早已集結在了一處,秘密苦訓。
為了今日攻城!
隻爭朝夕!
……
烏丸首領蹋頓居然還策反了派往烏桓之地的焦觸特使,通過一個假消息,輕輕鬆鬆就調走了淳於瓊將軍的所有隊伍,使得他們失去了唯一的騎兵支持。
可是為何焦觸特使,要反叛幽州,歸附於烏丸?
想必……
隻有王鐵錘將軍,最為清楚!
他好像對此事件,略知一二。
究其原因,極大的概率是因為在焦觸特使離開薊縣,前往烏桓之後,王鐵錘將軍趁虛邂逅了焦觸的妻妾。
恰巧這件風流韻事,不脛而走!
結果是鬧得薊縣百姓,眾人皆知!
真可謂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
遠在烏桓的焦觸……必然是聽到了些許風聲。
隻是焦觸的個性比較沉穩老練,慣於隱忍,表麵上形同往日,假裝一概不知!
作為幽州刺史的袁熙,對待此種男女之事,沒有當眾表態。隻是暗地裏警示了一下王鐵錘,令其功過相抵,草草了事!
隨後從並州買迴的女人中,強行使得王鐵錘擇其一二娶妻納妾。
一為緩解空虛將軍的難耐之苦,二為防止他再起禍端。
不了了之!
……
遼東自袁熙接管以來,僅僅不到三個月而已。
盡管田租戶調令的頒布,深得遼東當地百姓的民心。
可是假使遼東全部官兵和普通百姓上下齊心,可是若想戰勝城外的十萬虎狼之師,難免還是有點異想天開了!
謀臣田豐苦想了良久,意欲從最近的薊縣調派人馬過來救急,無奈整個城池都陷入烏丸大軍的環環重圍,甚至連一隻蒼蠅都飛不出去。
假如真的僥幸,能夠通知駐紮於薊縣的淳於瓊前來,恐怕來的途中也會遭受到敵軍的伏擊。
無奈隻好作罷!
因為敵軍自從有了焦觸的反叛加入,真可謂是對袁軍的一舉一動,內外形勢了如指掌!
袁軍的優勢,劣勢等於是完全暴露於陽光之下,沒有了一點的隱私可言!
公孫和烏丸大軍基本上,算是看著底牌在出牌了!
這個戰爭難度係數,可謂是極度加大!
……
一晃數個時辰過去了。
遼東城在公孫度大軍和烏丸大軍的雙重攻擊之下,輪番換陣了數十次。
遼東城牆還是紋絲不動,並沒有任何的變化。
內在的原因是,他們並沒有任何攻城的利器。
隻看到四個城門,各自圍上來幾十人,抱著4根粗壯的圓木,一刻不停的撞擊著厚重的城門。
後麵一排環繞了一圈盾牌步兵,不斷抵擋著來自城樓之上,不斷射下的箭雨和丟下的滾石。
再後麵則是兩三排弓箭手隊伍,嚴陣以待,並未作出任何的射擊動作。
或許是因為怕誤傷到自己的將士,又或許是礙於城樓太高,距離太遠!
最後一排,自然就是他們的最強戰鬥兵種,騎兵團了!
有四位將軍模樣穿著的男子,並排騎在馬上,聚攏在一起,似乎在商談著什麽……
最為中央的一位是遼東昔日太守公孫度,他的右側一位是烏丸首領蹋頓。
列於二人兩側的分別是蹋頓的哥哥樓班和峭王蘇仆延。
他還未來得及向自己的父親邀功,然而袁大將軍居然當著群臣文武的麵,當眾下令赦免了淳於瓊臨陣脫逃的罪名。
緊接著,又把整個遼東劃分給了袁熙代為管轄。與此同時,格外派遣了五萬兵力支援袁熙,並責令袁熙一年之內肅清公孫度所部和烏丸大軍。
兩年內徹底征服匈奴和鮮卑等少數部落。
這個消息,若單純從表麵上來看,對袁熙來說,是一個極好的消息!
袁熙自出生以來,悠悠十六年過去了,卻從未得到過父親袁紹的一次肯定。
然而沒想到,在他即將十七歲的年紀,一不小心在田豐和淳於瓊的支持下,拿下了遼東城。
僅僅靠這點功勳,卻總算讓他的父親袁紹另眼相看,雖說功勞不是很大,但畢竟袁紹曆經官渡之戰大敗歸來,尚不到一年的時間。
總的來講,這場勝仗對他的父親袁紹而言,他在心情上也算得到了一點點的慰藉。
倘若拿此事和他的哥哥袁譚的戰功相比,雖說沒有比拚的資格,起碼日後再次重逢,至少也有了一點點的談資。
畢竟他拜托掉了在父兄眼中,半個廢物的頭銜。
……
公元201年冬,一個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一天。
幽州別駕韓珩從派往烏桓的特使焦觸那裏,得到了一個緊急的密報。
據探子迴報:公孫度集結了烏丸大軍,至少十萬餘眾,預計在三日淩晨,夜襲薊縣城。
韓珩得到這個消息後,二話不說連忙派出了快馬,通知遠在遼東的刺史袁熙,並緊急向冀州大將軍袁紹發出了求援信號。
袁熙緊急召開了四方會談,也就是同田豐,淳於瓊,王鐵錘三人。最後勒令淳於瓊率領五千騎兵不做任何停留,火速前往薊縣支援。
另一邊,袁大將軍再次落實了對袁熙的承諾,把分配給袁熙的五萬兵力,全部征調集中,調往了薊縣守備。
自從烏巢之戰後,淳於瓊不但撿迴來一條性命,而且自此痛定思痛,一改前非,徹底戒掉了酗酒的陋習。
袁熙對此也是看在眼裏,記在心上。
以至於其後才敢放心把重要的軍事任務,交付給這個西園校尉。
……
三天時間很快過去,淳於瓊率眾早已抵達薊縣。
隨後整個薊縣,在韓珩,淳於瓊和張南三人的協調備戰下,全城戒備,嚴陣以待。
可是最終竟然沒有等到公孫度和烏丸的大軍。
別駕大人韓珩,此刻終於也有了時間,去深究情報的真實性!
直到第四日正午時分,才有了奇特的突變。
遼東城外,公孫度和烏丸的十萬大軍,猶如天降一般,片刻功夫不到,就已密密麻麻地將遼東城圍了個水泄不通。
王鐵錘站在高高的城牆上,望向城外人頭攢動的敵軍,頭上的冷汗直冒。
眼下,他非常清楚敵我的情況。
遼東城區區隻有一萬五的兵力,若想抵擋城外的十萬大軍,簡直是癡人說夢啊!
不過唯一值得慶幸的是,這一萬多名兵卒,幾乎都是弓箭手。
王鐵錘不用經過大腦思考,也弄明白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心想這幾個月以來,難怪一點都找不到任何公孫和烏丸大軍的消息。
原來他們早已集結在了一處,秘密苦訓。
為了今日攻城!
隻爭朝夕!
……
烏丸首領蹋頓居然還策反了派往烏桓之地的焦觸特使,通過一個假消息,輕輕鬆鬆就調走了淳於瓊將軍的所有隊伍,使得他們失去了唯一的騎兵支持。
可是為何焦觸特使,要反叛幽州,歸附於烏丸?
想必……
隻有王鐵錘將軍,最為清楚!
他好像對此事件,略知一二。
究其原因,極大的概率是因為在焦觸特使離開薊縣,前往烏桓之後,王鐵錘將軍趁虛邂逅了焦觸的妻妾。
恰巧這件風流韻事,不脛而走!
結果是鬧得薊縣百姓,眾人皆知!
真可謂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
遠在烏桓的焦觸……必然是聽到了些許風聲。
隻是焦觸的個性比較沉穩老練,慣於隱忍,表麵上形同往日,假裝一概不知!
作為幽州刺史的袁熙,對待此種男女之事,沒有當眾表態。隻是暗地裏警示了一下王鐵錘,令其功過相抵,草草了事!
隨後從並州買迴的女人中,強行使得王鐵錘擇其一二娶妻納妾。
一為緩解空虛將軍的難耐之苦,二為防止他再起禍端。
不了了之!
……
遼東自袁熙接管以來,僅僅不到三個月而已。
盡管田租戶調令的頒布,深得遼東當地百姓的民心。
可是假使遼東全部官兵和普通百姓上下齊心,可是若想戰勝城外的十萬虎狼之師,難免還是有點異想天開了!
謀臣田豐苦想了良久,意欲從最近的薊縣調派人馬過來救急,無奈整個城池都陷入烏丸大軍的環環重圍,甚至連一隻蒼蠅都飛不出去。
假如真的僥幸,能夠通知駐紮於薊縣的淳於瓊前來,恐怕來的途中也會遭受到敵軍的伏擊。
無奈隻好作罷!
因為敵軍自從有了焦觸的反叛加入,真可謂是對袁軍的一舉一動,內外形勢了如指掌!
袁軍的優勢,劣勢等於是完全暴露於陽光之下,沒有了一點的隱私可言!
公孫和烏丸大軍基本上,算是看著底牌在出牌了!
這個戰爭難度係數,可謂是極度加大!
……
一晃數個時辰過去了。
遼東城在公孫度大軍和烏丸大軍的雙重攻擊之下,輪番換陣了數十次。
遼東城牆還是紋絲不動,並沒有任何的變化。
內在的原因是,他們並沒有任何攻城的利器。
隻看到四個城門,各自圍上來幾十人,抱著4根粗壯的圓木,一刻不停的撞擊著厚重的城門。
後麵一排環繞了一圈盾牌步兵,不斷抵擋著來自城樓之上,不斷射下的箭雨和丟下的滾石。
再後麵則是兩三排弓箭手隊伍,嚴陣以待,並未作出任何的射擊動作。
或許是因為怕誤傷到自己的將士,又或許是礙於城樓太高,距離太遠!
最後一排,自然就是他們的最強戰鬥兵種,騎兵團了!
有四位將軍模樣穿著的男子,並排騎在馬上,聚攏在一起,似乎在商談著什麽……
最為中央的一位是遼東昔日太守公孫度,他的右側一位是烏丸首領蹋頓。
列於二人兩側的分別是蹋頓的哥哥樓班和峭王蘇仆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