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自己想多了
完了,我是吳三桂的私生子! 作者:無敵小板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吳用再看著這個耿精忠,是真感覺這耿精忠像換了一個人。難道也跟自己一樣,魂穿呢?從後世來了一個魂,把他身體占呢?所以他的做事風格就徹底變了一個樣?
然後,他上下打量著耿精忠,猜測是不是真被人魂穿呢?若是這樣,他就找到了知音了。
“大人,你有何吩咐?”耿精忠發現吳用一直盯著他,所以問道。
吳用問道:“耿精忠,你有沒有認為,曆史正在發生變化。就是說,在曆史上,本不應該出現一個叫‘吳用’的人。但是他出現了,因為他的出現,曆史就發生了變化 ,脫離了主線?”
耿精忠一臉懵,完全就是一副什麽都不知道的樣子,然後拱手道:“大人,我是不明白大人這話有何意?大人不就站在我麵前嗎?為何又不應該出現?我真不知。”
吳用再問道:“你真不知?”
耿精忠不知所措,心裏竟然有些害怕自己的迴應惹怒了吳用,所以他的表情極為無奈,都不敢說話了。
“行了,行了,看來是我想多了。”吳用從耿精忠的反應就看出,他確實沒被魂穿,什麽都不知道。
接著,他對自己低聲道:“或許,曆史上的耿精忠並不是書本上寫的那樣無能,畢竟他最後隻是一個失敗者。”
下一刻,吳用對耿精忠吩咐道:“你迴福州城後,繼續做你的靖南王,我會讓一個叫姚啟均的人在你身邊。他讓你做什麽,你就必須得做什麽,他完全代替我在福州監督你。”
耿精忠聽後肯定有點不自在,畢竟以後在福建,頭上就有個人對他指指點點,他還怎麽做土皇帝?
但是,他也知道自己既然選擇了走這條路,那麽就必須聽話,不然滿人要殺他,吳用也要殺他。天下間,他還有什麽路可走?整個家族最後都得跟他陪葬。
“大人,我明白,在福州城,我必聽姚啟均的話,他讓我做啥,我就做啥。”耿精忠迴道。
吳用再提醒道:“耿精忠,還是那些話,想要在我手裏做事,就必須把你以前的那些惡習收斂起來。你喜歡女人,你可以去青樓,夜夜笙歌都可以。但若要像以前那樣為禍一方,那你早晚會死在我手裏,我絕不會容忍有誰破壞我的名聲。”
耿精忠身體不自覺的膽寒起來。
吳用再說了一句:“往後的這些年,我不要求你多做善事,隻要你不做壞事就行了。以前你做的那些畜生事,我都可以赦免你。若繼續為非作歹,那就新賬舊賬一起算,明白嗎?”
耿精忠道:“屬下明白。”
這時,史鵲兒從遠處走來。
她看見耿精忠後,當然是怒眼相視,畢竟兩人恩怨頗多。
“大人,你真要把這畜生留下來啊?”史鵲兒問道。
吳用笑道:“給他一個機會,隻要他以後向善,對天下人來說絕非壞事。”
史鵲兒很懷疑,道:“他會向善嗎?我可不相信他。”
吳用道:“信不信不能隻是自己認為,要用眼睛去看。所以給他一個機會,反正他若繼續作惡。我們也能有辦法為民除害,所以我倒也不擔心他跑得出我的五指山。”
史鵲兒哼道:“反正我就是不相信他。那麽多女人,都被他賣去倭寇國了。就這一點,神仙都不會饒恕他的。”
被這麽一提醒,吳用立刻對耿精忠問道:“耿精忠,倭寇這事你可要給我們一個交代,你與倭寇還有什麽勾結嗎?”
耿精忠表現得挺無奈的,道:“大人,我那時就是財迷心竅。以後絕不會在與倭寇勾結了。那倭寇再來,我絕不見他們,還把他們趕走。”
吳用要求的可不隻是不與倭寇勾結這麽簡單,他要是的把那些在沿海燒殺搶掠的倭寇都剿滅掉,而不隻是驅趕。
“你知道那些倭寇的藏身點嗎?”吳用問道。
耿精忠立刻就明白吳用這話意思了,道:“知道,大部分倭寇都聚集在海上一個島嶼上,距離台灣很近。島上倭寇人數也不少,至少有一萬多人。大小船隻也有上百艘,其中大部都是運送貨物的帆船。這是我打聽到的消息,千真萬確。”
吳用心裏立刻盤算著如何圍剿那島上的倭寇了。
以他現在的力量,想要徹底剿滅孤島上一萬多倭寇,幾乎沒這個可能。
所以,必須找外援來幫忙。
而在這周圍海域上,能幫忙的就隻有台灣的鄭經了。
但這鄭經,能出手相助嗎?
“耿精忠,我問你,這些年倭寇與鄭經之間的關係如何?”吳用問道。
耿精忠迴道:“倭寇國與台灣之間冒險頻繁,也因為這關係。倭寇從不去襲擾台灣,所以他們雙方這些年沒聽說過發生過戰事,互相通商,倒也和睦相處。”
“當然,也沒聽說過鄭經幫著倭寇襲擾我們的沿海。可見鄭經是默許倭寇對沿海的襲擾。”
吳用哼道:“能幫忙,卻不幫,與幫兇又有什麽不一樣。”
吳用有那麽一點生氣,畢竟鄭經怎麽說都是漢族人。看見自己族人被外族欺負,不但不幫忙,還與外族和睦相處。
可他知道想要徹底剿滅倭寇,還得鄭經出手,不然不可能成功。
“耿精忠,你可以迴去了。姚啟均三日內必會出現在你身邊,到時候你一切聽他的話。”吳用先把耿精忠打發走。
耿精忠不再停留,抱拳後就離開了。
隨後,吳用讓傳楊剛來見他。
……
兩日後,台灣島,延平王府!
鄭經怒道:“這朱應龍這是要幹嘛?不是應該去與滿人決戰嗎?為何現在又要調轉方向,去打倭寇,他腦子是怎麽長的?”
鄭經如此憤怒,原因就在他手中的信上。這是朱應龍的來信,要求他一同去剿滅倭寇。
可是在他眼裏,倭寇不是敵人,還是海上貿易的重要夥伴。若他對重要夥伴出兵,那就斷送了一條貿易線路,損失不是一般的大。
所以,他不可能答應下來。雖然他表麵上對朱應龍擁戴,可不代表朱應龍真可以對他隨意下令。
而就在他要迴應拒絕這‘無理’要求時,陳永華來了。
陳永華手裏也拿著一封信。
“先生,看你表情如此神色,是發生大事嗎?正好,本王這裏也有一事,讓本王很難抉擇。”鄭經對陳永華道。
陳永華靠近後,抱拳問道:“王爺,何事讓你如此為難?”
鄭經不滿道:“當然是那朱應龍,竟然讓我去剿滅倭寇,我是瘋了嗎?剿滅倭寇,那不等於自斷一臂。”
然後,他上下打量著耿精忠,猜測是不是真被人魂穿呢?若是這樣,他就找到了知音了。
“大人,你有何吩咐?”耿精忠發現吳用一直盯著他,所以問道。
吳用問道:“耿精忠,你有沒有認為,曆史正在發生變化。就是說,在曆史上,本不應該出現一個叫‘吳用’的人。但是他出現了,因為他的出現,曆史就發生了變化 ,脫離了主線?”
耿精忠一臉懵,完全就是一副什麽都不知道的樣子,然後拱手道:“大人,我是不明白大人這話有何意?大人不就站在我麵前嗎?為何又不應該出現?我真不知。”
吳用再問道:“你真不知?”
耿精忠不知所措,心裏竟然有些害怕自己的迴應惹怒了吳用,所以他的表情極為無奈,都不敢說話了。
“行了,行了,看來是我想多了。”吳用從耿精忠的反應就看出,他確實沒被魂穿,什麽都不知道。
接著,他對自己低聲道:“或許,曆史上的耿精忠並不是書本上寫的那樣無能,畢竟他最後隻是一個失敗者。”
下一刻,吳用對耿精忠吩咐道:“你迴福州城後,繼續做你的靖南王,我會讓一個叫姚啟均的人在你身邊。他讓你做什麽,你就必須得做什麽,他完全代替我在福州監督你。”
耿精忠聽後肯定有點不自在,畢竟以後在福建,頭上就有個人對他指指點點,他還怎麽做土皇帝?
但是,他也知道自己既然選擇了走這條路,那麽就必須聽話,不然滿人要殺他,吳用也要殺他。天下間,他還有什麽路可走?整個家族最後都得跟他陪葬。
“大人,我明白,在福州城,我必聽姚啟均的話,他讓我做啥,我就做啥。”耿精忠迴道。
吳用再提醒道:“耿精忠,還是那些話,想要在我手裏做事,就必須把你以前的那些惡習收斂起來。你喜歡女人,你可以去青樓,夜夜笙歌都可以。但若要像以前那樣為禍一方,那你早晚會死在我手裏,我絕不會容忍有誰破壞我的名聲。”
耿精忠身體不自覺的膽寒起來。
吳用再說了一句:“往後的這些年,我不要求你多做善事,隻要你不做壞事就行了。以前你做的那些畜生事,我都可以赦免你。若繼續為非作歹,那就新賬舊賬一起算,明白嗎?”
耿精忠道:“屬下明白。”
這時,史鵲兒從遠處走來。
她看見耿精忠後,當然是怒眼相視,畢竟兩人恩怨頗多。
“大人,你真要把這畜生留下來啊?”史鵲兒問道。
吳用笑道:“給他一個機會,隻要他以後向善,對天下人來說絕非壞事。”
史鵲兒很懷疑,道:“他會向善嗎?我可不相信他。”
吳用道:“信不信不能隻是自己認為,要用眼睛去看。所以給他一個機會,反正他若繼續作惡。我們也能有辦法為民除害,所以我倒也不擔心他跑得出我的五指山。”
史鵲兒哼道:“反正我就是不相信他。那麽多女人,都被他賣去倭寇國了。就這一點,神仙都不會饒恕他的。”
被這麽一提醒,吳用立刻對耿精忠問道:“耿精忠,倭寇這事你可要給我們一個交代,你與倭寇還有什麽勾結嗎?”
耿精忠表現得挺無奈的,道:“大人,我那時就是財迷心竅。以後絕不會在與倭寇勾結了。那倭寇再來,我絕不見他們,還把他們趕走。”
吳用要求的可不隻是不與倭寇勾結這麽簡單,他要是的把那些在沿海燒殺搶掠的倭寇都剿滅掉,而不隻是驅趕。
“你知道那些倭寇的藏身點嗎?”吳用問道。
耿精忠立刻就明白吳用這話意思了,道:“知道,大部分倭寇都聚集在海上一個島嶼上,距離台灣很近。島上倭寇人數也不少,至少有一萬多人。大小船隻也有上百艘,其中大部都是運送貨物的帆船。這是我打聽到的消息,千真萬確。”
吳用心裏立刻盤算著如何圍剿那島上的倭寇了。
以他現在的力量,想要徹底剿滅孤島上一萬多倭寇,幾乎沒這個可能。
所以,必須找外援來幫忙。
而在這周圍海域上,能幫忙的就隻有台灣的鄭經了。
但這鄭經,能出手相助嗎?
“耿精忠,我問你,這些年倭寇與鄭經之間的關係如何?”吳用問道。
耿精忠迴道:“倭寇國與台灣之間冒險頻繁,也因為這關係。倭寇從不去襲擾台灣,所以他們雙方這些年沒聽說過發生過戰事,互相通商,倒也和睦相處。”
“當然,也沒聽說過鄭經幫著倭寇襲擾我們的沿海。可見鄭經是默許倭寇對沿海的襲擾。”
吳用哼道:“能幫忙,卻不幫,與幫兇又有什麽不一樣。”
吳用有那麽一點生氣,畢竟鄭經怎麽說都是漢族人。看見自己族人被外族欺負,不但不幫忙,還與外族和睦相處。
可他知道想要徹底剿滅倭寇,還得鄭經出手,不然不可能成功。
“耿精忠,你可以迴去了。姚啟均三日內必會出現在你身邊,到時候你一切聽他的話。”吳用先把耿精忠打發走。
耿精忠不再停留,抱拳後就離開了。
隨後,吳用讓傳楊剛來見他。
……
兩日後,台灣島,延平王府!
鄭經怒道:“這朱應龍這是要幹嘛?不是應該去與滿人決戰嗎?為何現在又要調轉方向,去打倭寇,他腦子是怎麽長的?”
鄭經如此憤怒,原因就在他手中的信上。這是朱應龍的來信,要求他一同去剿滅倭寇。
可是在他眼裏,倭寇不是敵人,還是海上貿易的重要夥伴。若他對重要夥伴出兵,那就斷送了一條貿易線路,損失不是一般的大。
所以,他不可能答應下來。雖然他表麵上對朱應龍擁戴,可不代表朱應龍真可以對他隨意下令。
而就在他要迴應拒絕這‘無理’要求時,陳永華來了。
陳永華手裏也拿著一封信。
“先生,看你表情如此神色,是發生大事嗎?正好,本王這裏也有一事,讓本王很難抉擇。”鄭經對陳永華道。
陳永華靠近後,抱拳問道:“王爺,何事讓你如此為難?”
鄭經不滿道:“當然是那朱應龍,竟然讓我去剿滅倭寇,我是瘋了嗎?剿滅倭寇,那不等於自斷一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