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誘敵
完了,我是吳三桂的私生子! 作者:無敵小板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就在吳用在等待劉兆麒再次率軍來攻時,陳永華又一次來拜會他了。
當然,這次接見他的人是楊剛,楊剛依然是用朱應龍的身份。
陳永華見到楊剛後的第一句話就是:“朱大帥,如今你已經被逼入出海口,而清軍把這一帶封鎖。我不明白,你為何還不登船離開這是非之地,還要在這裏建炮台與清軍決戰。”
楊剛借用吳用的話,迴道:“走是肯定要走,但如果這樣灰溜溜走了,豈不是告訴天下人,我朱應龍怕了他們滿人。”
“若打敗清軍後,我再走,那意義就不一樣了。天下人都會認為,滿人拿我朱應龍沒有任何辦法。我朱應龍想去哪就去哪,想打哪就打哪。”
陳永華怔怔道:“原來朱大帥是這樣的打算,是我冒昧了,誤解了朱大帥的用意。”
然後他又說起了之前賭約之事。
而楊剛也繼續套用吳用之前說過的話,對陳永華道:“臣不臣服,我朱應龍從不在乎,隻要自己實力足夠強大,鄭經早晚也會臣服。所以我並不急,你們更不應該著急。”
陳永華無語了,盯著這朱應龍,真看不穿此人心裏麵所想,說的話太難琢磨了,仿佛每一句背後都蘊含著另一個含義。
下一刻,陳永華道:“耿精忠最近兩日正在招募沿海漁民,逼迫他們加入圍攻朱大帥的戰船,目前已經招募了六百多條漁船。”
“耿精忠是以脅迫的方式,威逼這些漁民聽他的話,不然就要殺他們的全家。”
這個消息來得及時,所以楊剛抱拳迴道:“感謝陳先生來通風報信,這個恩,我朱應龍記下了。”
陳永華忽然疑惑的問道:“朱大帥難道不應該驚訝嗎?耿精忠一旦招募千艘漁船,這樣圍攻。你的四艘戰船如何迎戰?”
楊剛愣了愣,然後反問道:“陳先生今日來此,還有何目的?”
陳永華笑道:“一是告知朱大帥剛剛說的這事,二是想以此與朱大帥合謀。延平王的戰船至今還在海上待命,三四個時辰便能抵達這裏。隻要朱大帥願因與延平王達成盟約,延平王所轄戰船,都能立刻變成朱大帥的援軍。”
“到時候,我們兩軍合一,取下整個福建都不在話下。”
楊剛聽了這話後,心裏麵有點期待。可他不敢做主,所以道:“陳先生,這事我得好好想想,請迴吧!”
陳永華就疑惑了,因為以他常年在外看人的經驗,這朱應龍怎麽越來越優柔寡斷了,完全沒有一點該有的霸氣。
但他不敢多問,因為有些話隻能背後說,所以抱拳後,帶著這些疑惑離開了。
吳用隨後就從後麵走了出來,剛剛的話他聽得一清二楚。
“大人,需要與他們聯盟嗎?”楊剛問道。
吳用反問道:“你認為呢?”
楊剛道:“大人,屬下認為可行。緩解海上壓力,說不定因此還能長期屹立在福建。到時候,與四川兵馬相唿應,便能把天下一分為二。北能抗擊滿人,南能攻克江南富庶之地。”
吳用點頭,誇讚道:“你有如此想法,不錯,很有頭腦。”
楊剛開心,被吳用誇讚了。
可吳用知道,這事根本就成不了。因為以曆史上對這鄭經這人的分析,此人絕非值得信賴的合作人。所以與他合謀的結果,隻會不歡而散,甚至互相之間大打出手。
“楊剛,我們現在的處境,就算想與別人謀大事,他們也隻會認為我們這是在求他們。因此,他們就會開出很多條件,最後結果是不歡而散。”
“所以,想要與別人達成盟約,那就要先展示自己的實力。打敗了共同的強敵,他們才不會對你提出什麽要求。反之,他們會盡量滿足我們提出來要要求。”
“明白嗎?”
楊剛是聰明人,一點就明白了。
吳用看向了海麵,道:“上千艘漁船襲擊,確實很麻煩,螞蟻多了都能吃象,何況我們的彈藥也不能浪費在這些漁船上,毫無意義。”
楊剛問道:“大人,我們現在如何應對?若是等上千艘漁船來了,我們就會被困在出海口內,到時候想出海都難。”
吳用道:“耿精忠這一招,挺狠的,上千艘漁船,就是用炮彈炸,也得用幾千炮彈。”
“幾千炮彈啊?不要錢嗎?就算把所有漁船都送入海底,我們也得消耗所有炮彈,怎麽算都是一筆虧本買賣。”
楊剛道:“大人,不如我們現在就出海,讓他們撲一個空。”
吳用有那麽些無奈了,道:“真不想這樣走,傳出去好像我怕了那劉兆麒,我可是很想弄死他。”
楊剛忽然心生一計,道:“大人,屬下有一計,或許能用上。”
吳用期待問道:“說出來聽聽。”
楊剛道:“假裝離開,誘使清軍主動來攻。”
吳用眼前一亮,興奮道:“好,這主意好。”
接著又說:“把周圍那些百姓叫來,讓他們幫忙搬運裝有珠寶的箱子,這樣就更能刺激耿精忠,讓他知道再不來進攻,我們就要帶著這些金銀珠寶遠走高飛了,哈哈……”
楊剛抱拳,道:“大人,我這就去安排。”
於是,楊剛就去附近找來了很多百姓,逼迫他們為搬運箱子到岸邊的小船上。期間,他也故意打開一些箱子,讓箱子裏的金銀珠寶全都暴露在陽光下。
百姓迴去後,自然會把這消息傳開。
因此,消息很快傳進了清軍大營裏。
當劉兆麒聽到這消息後,他倒是挺冷靜的。
但耿精忠就淡定不了了,衝進劉兆麒的帳篷,道:“劉大人,那賊人要跑了,再不進攻就沒機會了。”
劉兆麒淡定的問道:“漁船征集得如何呢?”
耿精忠迴道:“才四百多艘。”
劉兆麒問道:“為何隻有四百多?之前不是傳言,已經有六百多艘漁船嗎?”
耿精忠道:“本來有六百多,今日忽然跑了兩百多艘。”
“跑呢?”劉兆麒驚訝。
耿精忠對此倒也能理解,所以他不驚訝,然後解釋道:“怕死的,家中無人的,肯定會跑,反正對他們來說,隻要有船,換個地方棲居,一切都可以重頭再來。”
當然,這次接見他的人是楊剛,楊剛依然是用朱應龍的身份。
陳永華見到楊剛後的第一句話就是:“朱大帥,如今你已經被逼入出海口,而清軍把這一帶封鎖。我不明白,你為何還不登船離開這是非之地,還要在這裏建炮台與清軍決戰。”
楊剛借用吳用的話,迴道:“走是肯定要走,但如果這樣灰溜溜走了,豈不是告訴天下人,我朱應龍怕了他們滿人。”
“若打敗清軍後,我再走,那意義就不一樣了。天下人都會認為,滿人拿我朱應龍沒有任何辦法。我朱應龍想去哪就去哪,想打哪就打哪。”
陳永華怔怔道:“原來朱大帥是這樣的打算,是我冒昧了,誤解了朱大帥的用意。”
然後他又說起了之前賭約之事。
而楊剛也繼續套用吳用之前說過的話,對陳永華道:“臣不臣服,我朱應龍從不在乎,隻要自己實力足夠強大,鄭經早晚也會臣服。所以我並不急,你們更不應該著急。”
陳永華無語了,盯著這朱應龍,真看不穿此人心裏麵所想,說的話太難琢磨了,仿佛每一句背後都蘊含著另一個含義。
下一刻,陳永華道:“耿精忠最近兩日正在招募沿海漁民,逼迫他們加入圍攻朱大帥的戰船,目前已經招募了六百多條漁船。”
“耿精忠是以脅迫的方式,威逼這些漁民聽他的話,不然就要殺他們的全家。”
這個消息來得及時,所以楊剛抱拳迴道:“感謝陳先生來通風報信,這個恩,我朱應龍記下了。”
陳永華忽然疑惑的問道:“朱大帥難道不應該驚訝嗎?耿精忠一旦招募千艘漁船,這樣圍攻。你的四艘戰船如何迎戰?”
楊剛愣了愣,然後反問道:“陳先生今日來此,還有何目的?”
陳永華笑道:“一是告知朱大帥剛剛說的這事,二是想以此與朱大帥合謀。延平王的戰船至今還在海上待命,三四個時辰便能抵達這裏。隻要朱大帥願因與延平王達成盟約,延平王所轄戰船,都能立刻變成朱大帥的援軍。”
“到時候,我們兩軍合一,取下整個福建都不在話下。”
楊剛聽了這話後,心裏麵有點期待。可他不敢做主,所以道:“陳先生,這事我得好好想想,請迴吧!”
陳永華就疑惑了,因為以他常年在外看人的經驗,這朱應龍怎麽越來越優柔寡斷了,完全沒有一點該有的霸氣。
但他不敢多問,因為有些話隻能背後說,所以抱拳後,帶著這些疑惑離開了。
吳用隨後就從後麵走了出來,剛剛的話他聽得一清二楚。
“大人,需要與他們聯盟嗎?”楊剛問道。
吳用反問道:“你認為呢?”
楊剛道:“大人,屬下認為可行。緩解海上壓力,說不定因此還能長期屹立在福建。到時候,與四川兵馬相唿應,便能把天下一分為二。北能抗擊滿人,南能攻克江南富庶之地。”
吳用點頭,誇讚道:“你有如此想法,不錯,很有頭腦。”
楊剛開心,被吳用誇讚了。
可吳用知道,這事根本就成不了。因為以曆史上對這鄭經這人的分析,此人絕非值得信賴的合作人。所以與他合謀的結果,隻會不歡而散,甚至互相之間大打出手。
“楊剛,我們現在的處境,就算想與別人謀大事,他們也隻會認為我們這是在求他們。因此,他們就會開出很多條件,最後結果是不歡而散。”
“所以,想要與別人達成盟約,那就要先展示自己的實力。打敗了共同的強敵,他們才不會對你提出什麽要求。反之,他們會盡量滿足我們提出來要要求。”
“明白嗎?”
楊剛是聰明人,一點就明白了。
吳用看向了海麵,道:“上千艘漁船襲擊,確實很麻煩,螞蟻多了都能吃象,何況我們的彈藥也不能浪費在這些漁船上,毫無意義。”
楊剛問道:“大人,我們現在如何應對?若是等上千艘漁船來了,我們就會被困在出海口內,到時候想出海都難。”
吳用道:“耿精忠這一招,挺狠的,上千艘漁船,就是用炮彈炸,也得用幾千炮彈。”
“幾千炮彈啊?不要錢嗎?就算把所有漁船都送入海底,我們也得消耗所有炮彈,怎麽算都是一筆虧本買賣。”
楊剛道:“大人,不如我們現在就出海,讓他們撲一個空。”
吳用有那麽些無奈了,道:“真不想這樣走,傳出去好像我怕了那劉兆麒,我可是很想弄死他。”
楊剛忽然心生一計,道:“大人,屬下有一計,或許能用上。”
吳用期待問道:“說出來聽聽。”
楊剛道:“假裝離開,誘使清軍主動來攻。”
吳用眼前一亮,興奮道:“好,這主意好。”
接著又說:“把周圍那些百姓叫來,讓他們幫忙搬運裝有珠寶的箱子,這樣就更能刺激耿精忠,讓他知道再不來進攻,我們就要帶著這些金銀珠寶遠走高飛了,哈哈……”
楊剛抱拳,道:“大人,我這就去安排。”
於是,楊剛就去附近找來了很多百姓,逼迫他們為搬運箱子到岸邊的小船上。期間,他也故意打開一些箱子,讓箱子裏的金銀珠寶全都暴露在陽光下。
百姓迴去後,自然會把這消息傳開。
因此,消息很快傳進了清軍大營裏。
當劉兆麒聽到這消息後,他倒是挺冷靜的。
但耿精忠就淡定不了了,衝進劉兆麒的帳篷,道:“劉大人,那賊人要跑了,再不進攻就沒機會了。”
劉兆麒淡定的問道:“漁船征集得如何呢?”
耿精忠迴道:“才四百多艘。”
劉兆麒問道:“為何隻有四百多?之前不是傳言,已經有六百多艘漁船嗎?”
耿精忠道:“本來有六百多,今日忽然跑了兩百多艘。”
“跑呢?”劉兆麒驚訝。
耿精忠對此倒也能理解,所以他不驚訝,然後解釋道:“怕死的,家中無人的,肯定會跑,反正對他們來說,隻要有船,換個地方棲居,一切都可以重頭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