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海栗海栗,蘭庭帝忍不住問皇後道:“這海栗是誰?我怎麽不知宮中有這樣的人?”
皇後想了想,道:“嘉兒說的莫不是餘嬪的那個侄子?”
“那個黑臉小子!”六皇子經常在後宮出沒,一下就知道是誰,立馬說道,“那小子好像是叫海栗還是海魚的,長得太黑太醜,我也沒有記住他的名字。那小子今年十二,聽說以前就在海上出生的。第一次來宮中好像是三年前父親的萬壽宴,去年來了京城,前些日子我好想好在餘嬪娘娘那裏看到他了。”
六皇子這樣一說,大家都想起了那個膚色黝黑的海家小子。
“恩,就是海栗哥哥。”蘭嘉愉快的點頭。
這一點頭,在場的六個男人臉都黑了,尤其是六皇子。他家金枝玉葉的女兒/妹妹竟然叫一個野小子做哥哥,真是……女兒/妹妹沒錯,那就是那個黑小子的錯。六個男人心中一動,準備要好好收拾黑小子一番。
離開金蘭宮時,蘭庭帝帶走了東順,並將皇後留在金蘭宮陪蘭嘉,宮外則讓禦林軍團團圍住,不許任何人出入。
“海家在京城主事,又懂海事的是誰?”蘭庭帝問。
“迴父皇,”身後的大掌事太監迴答,“王太傅的侄子的未婚妻據說姓海,和餘嬪娘娘有親,估計是這家。親事下個月舉行,送親的人肯定已經進京。”
“如此,召海家人進宮,嗯,用餘嬪的名義。”蘭庭帝道,“此事不宜張揚,你親自去辦。”
“老奴明白。”
很快,海家二爺進宮,同行還有海家長房成人的嫡孫,以及海家小姐。他們以為是餘嬪有事,海小姐倒是進宮見了餘嬪,海家兩個男丁卻被帶去了皇子府的東宮,等著他們的是六位皇家人。
具體談了什麽沒有人知道,不過第二日,四皇子和五皇子就帶著蘭庭帝的秘旨南下,同行的還有海家嫡長孫。兩位皇子下江南,很快在江南掀起一陣腥風血雨,貪贓枉法的貪官汙吏都被砍了腦袋,與貪官汙吏勾結禍害百姓的奸商也沒有逃脫法網。在百姓們拍手稱快的同時,一些金瀾王朝的特產走水路,由海家護送去香檀國等處換置糧食。
有兩位皇子坐鎮,南方官場一片清明,官員們都恨不得十二個時辰在衙門,為金瀾王朝盡忠。江南的大商人們也乖覺,最大的商人沈家,不僅在皇子們來江南之前就幫助賑災,還給周圍城鎮送上了糧食。四皇子提出西北旱情之時,沈家也是慷慨解囊,讓四皇子和五皇子都非常滿意。
四皇子當然不會吝嗇獎勵,直接給了沈家五個秀才的名額,用來表彰沈家為賑災做的貢獻。畢竟沈家照顧的都是災情比較嚴重的地方,沒有沈家的幫助,說不定這裏早就亂了。同樣其他對賑災做貢獻的商人也得到了實質的好處,有秀才名額,朝廷“義商”的牌匾,還有直麵皇帝陛下的機會。
進京見駕的有七位大商,蘭庭帝懇談後留下兩人,沈家的人進了戶部,另一個陶家的人成了皇家產業的大掌櫃。其他人也得了一些好處,還得了蘭庭帝要放開經商的許諾,商人都視蘭庭帝為千古明君,恨不得為蘭庭帝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而同時,太子和六皇子卻低調的去了西北,旱情最嚴重額地方。他們帶著東順,也帶著蘭嘉田莊的老農民,最重要的還是這三年田莊的三種作物所有的存貨。蘭嘉的田莊是東順打理,為了實驗,所有地方都被利用種上了實驗的作物,玉米、土豆、紅薯本就產量高,又經過東順不斷選種,產出當然驚人。
從東順身上,太子明白,人都是聰明的,男子也好,女子也好,太監也好,隻要讓他們多學東西,給他們施展的空間,他們就能給你奇跡。就如東順這個太監,誰能想到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太監竟然是農學大師,能夠培育好的種子,就千萬人的姓名。有了這個先例,太子再想到蘭嘉和皇後以及後妃的才華,一個想法慢慢在心中萌芽。
永安十九年的滅國之禍就在金瀾王朝臣民共同努力下消失,此後金瀾王朝的土地多了三種新的高產作物,南邊更南的地方開始嚐試稻子兩熟,北邊更冷的地方開始種植旱稻。蘭庭帝下旨減賦三年,百姓高唿萬歲。
北邊重開互市,商稅為一成,一部分給邊軍做做糧餉,一部分收入國庫。開海禁,建海軍,商人可以找海軍護送出海貿易,隻用給兩成的服務費,稅費規矩和邊軍一樣。一時間,軍隊和商人都很高興,軍人更願意保護商人們的安全,在安全得到保障的情況下,商人要不去互市,要不去海市,金瀾王朝內堆積各國的商品,經濟繁榮三倍。
國庫有錢,朝廷什麽事情都好說。糧餉充足,官員的奉祿也漲了兩成,各部要用什麽錢財,隻要合理並說服沈大人,戶部尚書都不會故意反對。一時間,戶部的名聲在六部上升了三倍,戶部尚書很滿意蘭庭帝塞進來的沈大人,如果沒有意外,這位商人出身的沈大人,將會破格成為戶部尚書的接班人。
七年間,金瀾王朝的農稅降低了三成,商稅也降了兩成,可是國庫卻越來越充盈。軍隊厲害,打的匈奴分成南北匈奴,南匈奴歸順朝廷,北匈奴逃往更北,根本不敢再來找金瀾王朝的麻煩。海軍也越來越厲害,周圍海域絕對稱霸,甚至其他國家的商人都要高價雇傭金瀾王朝的海軍為他們護航。
工部和東順合作,研究出了新的農具。東順已經成了正四品的農官,一個閹人憑借自己的才華被工部的大人尊稱,這樣的榮譽,就是蘭庭帝身邊的大掌事太監都羨慕。同時,三皇子還在蘭嘉某此自言自語中得到了啟發,弄出了簡易水泥,不論是築城、造橋、鋪路都非常有用。金瀾王朝的官道全部鋪好,所有人都覺得工部做了好事,工部突然就從無人問津的清水衙門變成所有人削尖腦袋都想進的金窩窩,把工部尚書嚇得都稱病三天。
朝中除了六部,還多了一個文部。文部下設書局、醫局、民局,由太子和金蘭公主統管。開始六部並不把文部放在眼中,還覺得不過是一個給太子練手的過家家,遲早要被其他幾部吞並。而且皇帝也太亂來,有太子就算了,還把公主弄進去,公主才九歲,這又不是湊人數,隻要人多就能將一個部門管好。
朝臣們不看好文部,也不敢動他。蘭庭帝在朝堂積威甚重,朝臣並不敢沒理就和他對著幹。可稍微不留神,這文部就在朝廷上站穩了腳跟,而且管事更多的還是金蘭公主,太子更多的時候卻是擔個名聲,或者背鍋。
文部在東都建了一個使民殿的地方,最外麵的是書鋪和藥鋪,第二進是學堂和巨大的藏書樓。書鋪買書也賣書,藏書樓卻是任何人隻要給兩個銅板就能進去看一天。要借書也行,非典藏也是兩個銅板一天,五兩銀子的押金。典藏不能借走,但可以摘抄。
如果實在沒錢,可以去旁邊的學堂或者濟世堂幫忙。學堂教字不教文,免費教,想學的人都可以來。濟世堂最開始是東都的貴夫人們辦的,用來收留那些孤兒還有剛來東都什麽都沒有的外鄉人的。不是官營,總不是那麽一迴事,文部設置後,蘭庭帝征詢了幾位老夫人的意見就把這濟世堂劃到了文部下麵。去那邊教孤兒,文部也給工資。
後來,文部折騰出了報紙,折騰出了活字印刷術,折騰出了《新醫典》,折騰到大的城池都有濟世堂和使民殿,讓更多的人識字,來民生教化,做到了聖人都沒有辦法做到的事情。而坐下這些的人竟然是還沒有及笈的金蘭公主。現在,全天下都相信護國寺大師的話,金蘭公主天上來。
今年是蘭庭帝的生辰,也是蘭嘉及笈。生辰日子在前,金瀾王朝強盛,周圍的國家都要來祝壽。及笈日子在後,蘭庭帝卻早就讓理番院通知各國使臣,讓他們要給蘭嘉的生辰送禮,嘚瑟地要讓所有人知道他的公主。
(理番院:要求別人送禮,陛下,這樣真的好嘛?
蘭庭帝臉色一沉:不好嗎?
理番院秒慫:陛下,你說好,那就絕對是好,不好也要好!)
各國的使臣已經陸續進了東都城,蘭庭帝點了最閑的六郡王負責各國使臣的事情。加冠後,各位皇子就已經封王,除了六王爺還住在皇子府,其他的皇子都已經娶親並出宮建府。和蘭嘉玩的最多的就是六王爺,現在他忙了起來,蘭嘉就閑的無聊。幸好還有太子妃。
太子妃出自羅家,才華出眾,成親三年育有皇長孫,和太子的關係也是夫妻情深,太子東宮就隻有一個侍床宮女。蘭庭帝和太子都關愛金蘭公主,金蘭公主還有治世之才,太子妃喜愛之餘,更多的還有生為女子的自豪,平日最愛將一歲的皇長孫帶著找金蘭公主,就希望自家兒子能夠學到一點半點,變得聰明。
皇後想了想,道:“嘉兒說的莫不是餘嬪的那個侄子?”
“那個黑臉小子!”六皇子經常在後宮出沒,一下就知道是誰,立馬說道,“那小子好像是叫海栗還是海魚的,長得太黑太醜,我也沒有記住他的名字。那小子今年十二,聽說以前就在海上出生的。第一次來宮中好像是三年前父親的萬壽宴,去年來了京城,前些日子我好想好在餘嬪娘娘那裏看到他了。”
六皇子這樣一說,大家都想起了那個膚色黝黑的海家小子。
“恩,就是海栗哥哥。”蘭嘉愉快的點頭。
這一點頭,在場的六個男人臉都黑了,尤其是六皇子。他家金枝玉葉的女兒/妹妹竟然叫一個野小子做哥哥,真是……女兒/妹妹沒錯,那就是那個黑小子的錯。六個男人心中一動,準備要好好收拾黑小子一番。
離開金蘭宮時,蘭庭帝帶走了東順,並將皇後留在金蘭宮陪蘭嘉,宮外則讓禦林軍團團圍住,不許任何人出入。
“海家在京城主事,又懂海事的是誰?”蘭庭帝問。
“迴父皇,”身後的大掌事太監迴答,“王太傅的侄子的未婚妻據說姓海,和餘嬪娘娘有親,估計是這家。親事下個月舉行,送親的人肯定已經進京。”
“如此,召海家人進宮,嗯,用餘嬪的名義。”蘭庭帝道,“此事不宜張揚,你親自去辦。”
“老奴明白。”
很快,海家二爺進宮,同行還有海家長房成人的嫡孫,以及海家小姐。他們以為是餘嬪有事,海小姐倒是進宮見了餘嬪,海家兩個男丁卻被帶去了皇子府的東宮,等著他們的是六位皇家人。
具體談了什麽沒有人知道,不過第二日,四皇子和五皇子就帶著蘭庭帝的秘旨南下,同行的還有海家嫡長孫。兩位皇子下江南,很快在江南掀起一陣腥風血雨,貪贓枉法的貪官汙吏都被砍了腦袋,與貪官汙吏勾結禍害百姓的奸商也沒有逃脫法網。在百姓們拍手稱快的同時,一些金瀾王朝的特產走水路,由海家護送去香檀國等處換置糧食。
有兩位皇子坐鎮,南方官場一片清明,官員們都恨不得十二個時辰在衙門,為金瀾王朝盡忠。江南的大商人們也乖覺,最大的商人沈家,不僅在皇子們來江南之前就幫助賑災,還給周圍城鎮送上了糧食。四皇子提出西北旱情之時,沈家也是慷慨解囊,讓四皇子和五皇子都非常滿意。
四皇子當然不會吝嗇獎勵,直接給了沈家五個秀才的名額,用來表彰沈家為賑災做的貢獻。畢竟沈家照顧的都是災情比較嚴重的地方,沒有沈家的幫助,說不定這裏早就亂了。同樣其他對賑災做貢獻的商人也得到了實質的好處,有秀才名額,朝廷“義商”的牌匾,還有直麵皇帝陛下的機會。
進京見駕的有七位大商,蘭庭帝懇談後留下兩人,沈家的人進了戶部,另一個陶家的人成了皇家產業的大掌櫃。其他人也得了一些好處,還得了蘭庭帝要放開經商的許諾,商人都視蘭庭帝為千古明君,恨不得為蘭庭帝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而同時,太子和六皇子卻低調的去了西北,旱情最嚴重額地方。他們帶著東順,也帶著蘭嘉田莊的老農民,最重要的還是這三年田莊的三種作物所有的存貨。蘭嘉的田莊是東順打理,為了實驗,所有地方都被利用種上了實驗的作物,玉米、土豆、紅薯本就產量高,又經過東順不斷選種,產出當然驚人。
從東順身上,太子明白,人都是聰明的,男子也好,女子也好,太監也好,隻要讓他們多學東西,給他們施展的空間,他們就能給你奇跡。就如東順這個太監,誰能想到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太監竟然是農學大師,能夠培育好的種子,就千萬人的姓名。有了這個先例,太子再想到蘭嘉和皇後以及後妃的才華,一個想法慢慢在心中萌芽。
永安十九年的滅國之禍就在金瀾王朝臣民共同努力下消失,此後金瀾王朝的土地多了三種新的高產作物,南邊更南的地方開始嚐試稻子兩熟,北邊更冷的地方開始種植旱稻。蘭庭帝下旨減賦三年,百姓高唿萬歲。
北邊重開互市,商稅為一成,一部分給邊軍做做糧餉,一部分收入國庫。開海禁,建海軍,商人可以找海軍護送出海貿易,隻用給兩成的服務費,稅費規矩和邊軍一樣。一時間,軍隊和商人都很高興,軍人更願意保護商人們的安全,在安全得到保障的情況下,商人要不去互市,要不去海市,金瀾王朝內堆積各國的商品,經濟繁榮三倍。
國庫有錢,朝廷什麽事情都好說。糧餉充足,官員的奉祿也漲了兩成,各部要用什麽錢財,隻要合理並說服沈大人,戶部尚書都不會故意反對。一時間,戶部的名聲在六部上升了三倍,戶部尚書很滿意蘭庭帝塞進來的沈大人,如果沒有意外,這位商人出身的沈大人,將會破格成為戶部尚書的接班人。
七年間,金瀾王朝的農稅降低了三成,商稅也降了兩成,可是國庫卻越來越充盈。軍隊厲害,打的匈奴分成南北匈奴,南匈奴歸順朝廷,北匈奴逃往更北,根本不敢再來找金瀾王朝的麻煩。海軍也越來越厲害,周圍海域絕對稱霸,甚至其他國家的商人都要高價雇傭金瀾王朝的海軍為他們護航。
工部和東順合作,研究出了新的農具。東順已經成了正四品的農官,一個閹人憑借自己的才華被工部的大人尊稱,這樣的榮譽,就是蘭庭帝身邊的大掌事太監都羨慕。同時,三皇子還在蘭嘉某此自言自語中得到了啟發,弄出了簡易水泥,不論是築城、造橋、鋪路都非常有用。金瀾王朝的官道全部鋪好,所有人都覺得工部做了好事,工部突然就從無人問津的清水衙門變成所有人削尖腦袋都想進的金窩窩,把工部尚書嚇得都稱病三天。
朝中除了六部,還多了一個文部。文部下設書局、醫局、民局,由太子和金蘭公主統管。開始六部並不把文部放在眼中,還覺得不過是一個給太子練手的過家家,遲早要被其他幾部吞並。而且皇帝也太亂來,有太子就算了,還把公主弄進去,公主才九歲,這又不是湊人數,隻要人多就能將一個部門管好。
朝臣們不看好文部,也不敢動他。蘭庭帝在朝堂積威甚重,朝臣並不敢沒理就和他對著幹。可稍微不留神,這文部就在朝廷上站穩了腳跟,而且管事更多的還是金蘭公主,太子更多的時候卻是擔個名聲,或者背鍋。
文部在東都建了一個使民殿的地方,最外麵的是書鋪和藥鋪,第二進是學堂和巨大的藏書樓。書鋪買書也賣書,藏書樓卻是任何人隻要給兩個銅板就能進去看一天。要借書也行,非典藏也是兩個銅板一天,五兩銀子的押金。典藏不能借走,但可以摘抄。
如果實在沒錢,可以去旁邊的學堂或者濟世堂幫忙。學堂教字不教文,免費教,想學的人都可以來。濟世堂最開始是東都的貴夫人們辦的,用來收留那些孤兒還有剛來東都什麽都沒有的外鄉人的。不是官營,總不是那麽一迴事,文部設置後,蘭庭帝征詢了幾位老夫人的意見就把這濟世堂劃到了文部下麵。去那邊教孤兒,文部也給工資。
後來,文部折騰出了報紙,折騰出了活字印刷術,折騰出了《新醫典》,折騰到大的城池都有濟世堂和使民殿,讓更多的人識字,來民生教化,做到了聖人都沒有辦法做到的事情。而坐下這些的人竟然是還沒有及笈的金蘭公主。現在,全天下都相信護國寺大師的話,金蘭公主天上來。
今年是蘭庭帝的生辰,也是蘭嘉及笈。生辰日子在前,金瀾王朝強盛,周圍的國家都要來祝壽。及笈日子在後,蘭庭帝卻早就讓理番院通知各國使臣,讓他們要給蘭嘉的生辰送禮,嘚瑟地要讓所有人知道他的公主。
(理番院:要求別人送禮,陛下,這樣真的好嘛?
蘭庭帝臉色一沉:不好嗎?
理番院秒慫:陛下,你說好,那就絕對是好,不好也要好!)
各國的使臣已經陸續進了東都城,蘭庭帝點了最閑的六郡王負責各國使臣的事情。加冠後,各位皇子就已經封王,除了六王爺還住在皇子府,其他的皇子都已經娶親並出宮建府。和蘭嘉玩的最多的就是六王爺,現在他忙了起來,蘭嘉就閑的無聊。幸好還有太子妃。
太子妃出自羅家,才華出眾,成親三年育有皇長孫,和太子的關係也是夫妻情深,太子東宮就隻有一個侍床宮女。蘭庭帝和太子都關愛金蘭公主,金蘭公主還有治世之才,太子妃喜愛之餘,更多的還有生為女子的自豪,平日最愛將一歲的皇長孫帶著找金蘭公主,就希望自家兒子能夠學到一點半點,變得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