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峰赴院探秀病,李秀身虛臥病愁。
情誼暖心如暖陽,盼歸同育向陽秋。
林曉峰經過幾個小時的輾轉奔波,上午十點多,終於來到了縣城醫院。
縣城醫院位於縣城的中心區域,那幾棟大樓在歲月的洗禮下略顯陳舊,矗立在那裏,宛如幾位曆經滄桑的老者,默默見證著時代的變遷。陽光灑落在樓體上,為它們披上了一層淡淡的灰白色,牆麵斑駁陸離,猶如一幅幅記錄著往昔歲月的畫卷,雖帶著時光的痕跡,卻依舊散發著一種讓人安心的莊重感。
醫院門口人來人往,卻不像如今這般喧鬧嘈雜。行色匆匆的醫護人員,身著潔白卻已有些洗得泛舊的工作服,腳步匆匆卻又帶著一種那個年代特有的質樸與認真,仿佛肩負著無比重大的使命,在人群中穿梭往來。神情焦慮的病患家屬們,大多衣著樸素,眼神中滿是對親人病情的擔憂,他們或是低聲交談著病情,或是焦急地張望著醫院裏的動靜,腳步略顯沉重,每一步都仿佛承載著滿滿的心事。各種聲音交織在一起,雖不似現代醫院那般嘈雜紛繁,卻也形成了一種獨特而又帶著那個時代特有氛圍的場景。
林曉峰緊了緊背上的布包,深吸一口氣,邁步走進了醫院的大門。剛一踏入,一股消毒水的氣味便撲麵而來,那氣味清冷而刺鼻,在那個物資相對匱乏的七十年代,消毒水的味道似乎更為濃烈、純粹,仿若冬日清晨的寒霜,瞬間彌漫在醫院的各個角落,讓人不禁微微一凜,全身的毛孔仿佛都在這一瞬間收緊。
走廊裏,燈光昏黃而黯淡,宛如將滅未滅的燭火,在寂靜的空間裏灑下一片朦朧的光影。地麵是那種老式的水泥地,雖被打掃得還算幹淨,卻也因歲月久遠而有些坑窪不平,倒映著過往人們那或匆忙或疲憊的身影,仿佛在無聲地訴說著每隻個背後的故事。牆壁上,張貼著不少宣傳標語,紙張已經微微泛黃,邊緣有些卷曲,看得出張貼有些時日了。
其中一張標語上用醒目的紅色大字寫著:“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為人民健康服務!”旁邊還配有一些簡單的圖畫,畫著醫護人員為群眾打針、發放藥品的場景,展現著那個年代醫療衛生工作者積極投入醫療服務的畫麵,那筆觸雖略顯粗糙,但卻充滿了質樸的熱情。
另一張標語寫著:“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下麵詳細列舉了一些具體做法,比如“人人動手,清潔家園,消除四害,預防疾病”,每個字都寫得工工整整,仿佛在嚴肅地告誡每一位過往的人要重視環境衛生與自身健康的關係。還有一幅小插圖,畫著人們拿著掃帚打掃街道、拿著拍子打蒼蠅的情景,形象地詮釋了標語的內容。
再看那張寫著“發展醫療衛生事業,保障人民身體健康”的標語,字體蒼勁有力,周圍環繞著一些麥穗和齒輪的簡筆畫,寓意著醫療衛生事業與工農業生產緊密相連,是保障國家建設和人民生活的重要環節。標語下方還注明了一些當時醫院的服務宗旨和理念,如“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堅持救死扶傷的革命人道主義精神”,讓人感受到那個時代醫院肩負的責任與使命。
病房裏,李秀正半躺在病床上,臉色依舊帶著些許蒼白,恰似那被霜打過的秋菊,雖透著幾分柔弱,卻也有著一種別樣的堅韌。陽光透過那扇不大的窗戶灑了進來,在地上形成一片明亮的光斑,宛如一泓金色的湖水,波光粼粼。然而,這光斑卻也難掩病房裏那種略顯壓抑的氣氛。病房布置十分簡單,白色的床單雖已洗得有些發白,卻依舊整潔幹淨,床架是那種老式的鐵架床,泛著淡淡的鐵鏽色。四周的牆壁也是一片素淨的白色,唯一的裝飾便是牆上掛著的一個老式掛曆,頁麵已經翻到了當下的月份,上麵印著那個年代特有的宣傳畫,或是工農兵形象,或是一些鼓舞人心的生產建設場景。床邊櫃子是那種木質的,漆麵已經有些剝落,上麵擺放著一個暖水瓶,還有一個搪瓷缸子,缸子裏放著一把勺子,旁邊還有幾頁折起來的病曆紙。在這略顯清冷的空間裏,唯有櫃子上擺放的一束野花,宛如黑暗中的點點星辰,給這病房增添了一抹淡淡的生機與希望。那野花是李秀的家人從田間采來的吧,五顏六色,花瓣上還帶著清晨的露珠,在陽光的映照下,宛如一顆顆晶瑩剔透的珍珠,閃爍著生命的光芒。她的身旁,坐著張山老師,張山老師也是一臉的關切,正輕聲和李秀說著什麽,似乎是在安慰她。
林曉峰輕輕敲了敲門,得到允許後,緩緩走進了病房。看到林曉峰的那一刻,李秀的眼中閃過一絲驚喜,嘴角微微上揚,虛弱地說道:“曉峰,你咋來啦,這一路可不容易吧。”
林曉峰趕忙走到床邊,放下布包,握住李秀的手,說道:“李秀嫂子,我可一直惦記著你呢,不來看看咋能放心呀。你現在感覺咋樣啦?”
李秀輕輕拍了拍林曉峰的手,說道:“好多啦,多虧了大家,醫生也說我恢複得不錯,就是還沒什麽力氣。對了,學校那邊孩子們沒鬧吧?”
林曉峰笑著說:“孩子們都乖著呢,就是都念叨著你,盼著你早點迴去呢。你就安心養病,別操心學校的事兒啦。”
一旁的張山老師也站起身來,拍了拍林曉峰的肩膀,說道:“曉峰這一路辛苦啦,咱村就屬你最惦記著李秀了。”
林曉峰撓撓頭,有些不好意思地說:“張山老師,李秀嫂子為學校做了那麽多,我這來看看也是應該的呀。哦,對了,我還帶了點東西來。”說著,他便打開了布包。
他先拿出那幾個雞蛋,遞給李秀,說道:“李秀嫂子,這幾個雞蛋是我之前省吃儉用攢下的,在這時候給你補補身子。”
李秀眼眶有些濕潤了,說道:“曉峰,這可咋好意思呢,你自己也不容易呀。”
這時,鄰床一位大媽忍不住插話道:“喲,這小夥子可真有心呐,現在這年月,雞蛋可金貴著呢,自己都舍不得吃還拿來給病人補身子,真是個好人呐。”
林曉峰有些靦腆地笑了笑,說:“大媽,李秀嫂子為了我們村裏的孩子沒少操勞,我這也隻是盡點心意罷了。”
張山老師也在一旁點頭說道:“是啊,我們村小學能有現在這樣,李秀可出了不少力呀,大家都盼著她能快點好起來呢。”
李秀接過雞蛋,感動得淚水在眼眶裏直打轉,說道:“曉峰,你這心意,嫂子真的不知道該咋報答了。咱村有你們,真好。”
林曉峰又拿出那一小包紅糖,說:“這紅糖對產婦恢複身體好,你可得記得吃啊。”
李秀忙說:“哎,曉峰,你想得可真周到,嫂子記著呢。”
接著,林曉峰把那幾尺布也拿了出來,遞給李秀,說:“這布能給小寶寶做幾件小衣裳呢,也不知道合不合適。”
李秀接過布,看著布眼裏滿是感激,說道:“曉峰,你這是把能想到的都給嫂子帶來了呀,真是太貼心了。”
幾個人又聊了一會兒村裏的瑣事、孩子們的趣事,病房裏不時傳出陣陣笑聲。此時,陽光似乎也變得更加溫暖了,那束野花在微風的輕拂下輕輕搖曳著,仿佛是在為這溫馨的氛圍翩翩起舞,又似在為這真摯的情誼點頭讚許。雖然李秀的身體還未完全康複,但在這一刻,那濃濃的鄉情和對孩子們的關愛,仿佛化作了一股無形的力量,讓她的身體精神好了許多。
不知不覺,時間過去了許久,林曉峰想著不能打擾李秀太久休息,便起身告辭。李秀和張山老師都有些不舍,但也知道林曉峰這一路奔波也累了,需要迴去休息。
林曉峰緩緩地離開了那間充滿著消毒水味道的病房,他的腳步有些沉重,仿佛承載著一份沉甸甸的牽掛。就在即將走出病房門口的那一刻,他忍不住又迴過頭去,深深地看了那扇緊閉著的門一眼。那扇門背後,是他最為在意的人——李秀。他的眼中閃爍著複雜的光芒,既有對李秀此刻狀況的擔憂,又有對她未來能夠完全康複的深深祈願。他默默地在心底許下一個願望,希望李秀能像那春日裏剛冒出新芽的小草般,迅速而茁壯地成長,早日擺脫病痛的折磨,完全康複起來。
隨後,林曉峰微微挺直了脊背,將那份對李秀的牽掛以及對整個村子、對那些可愛孩子們的期盼,緊緊地揣在了心間。他邁著堅定的步伐,毅然決然地踏上了返迴向陽村的路途。一路上,腦海中不斷浮現出村子裏那熟悉的一草一木,還有那些孩子們純真無邪的笑臉。他仿佛看到了孩子們在村口歡快地奔跑嬉戲,仿佛聽到了他們清脆悅耳的笑聲迴蕩在整個村莊上空。他知道,自己此次歸來,不僅是為了看望李秀,更是為了給這個村子、給這些孩子們帶來更多的希望和力量。
醫院外,街道上行人車輛雖不像如今這般密集,但也有一番熱鬧景象。自行車叮當作響,是那個年代最常見的交通工具,騎車的人們或是去上班,或是去辦事,車後座上往往還馱著些 東西,比如菜籃子、布袋子之類的。偶爾也有一輛輛老式的汽車駛過,車身方方正正,顏色單調,發動機的轟鳴聲在寂靜的街道上顯得格外響亮。林曉峰沿著街邊走著,望著那些來來往往的人群和車輛,心中不禁感慨縣城的熱鬧與村子的寧靜截然不同。但無論在哪裏,人與人之間真摯的情誼都是那麽珍貴。
一路上,林曉峰的心情既有些沉重,畢竟李秀的身體還需要時間恢複,又滿懷著希望,他相信在大家的關心下,李秀一定會好起來的,向陽村小學也會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繼續為孩子們點亮知識的明燈,讓那些夢想的種子在這片偏遠卻充滿溫暖的土地上生根發芽。
情誼暖心如暖陽,盼歸同育向陽秋。
林曉峰經過幾個小時的輾轉奔波,上午十點多,終於來到了縣城醫院。
縣城醫院位於縣城的中心區域,那幾棟大樓在歲月的洗禮下略顯陳舊,矗立在那裏,宛如幾位曆經滄桑的老者,默默見證著時代的變遷。陽光灑落在樓體上,為它們披上了一層淡淡的灰白色,牆麵斑駁陸離,猶如一幅幅記錄著往昔歲月的畫卷,雖帶著時光的痕跡,卻依舊散發著一種讓人安心的莊重感。
醫院門口人來人往,卻不像如今這般喧鬧嘈雜。行色匆匆的醫護人員,身著潔白卻已有些洗得泛舊的工作服,腳步匆匆卻又帶著一種那個年代特有的質樸與認真,仿佛肩負著無比重大的使命,在人群中穿梭往來。神情焦慮的病患家屬們,大多衣著樸素,眼神中滿是對親人病情的擔憂,他們或是低聲交談著病情,或是焦急地張望著醫院裏的動靜,腳步略顯沉重,每一步都仿佛承載著滿滿的心事。各種聲音交織在一起,雖不似現代醫院那般嘈雜紛繁,卻也形成了一種獨特而又帶著那個時代特有氛圍的場景。
林曉峰緊了緊背上的布包,深吸一口氣,邁步走進了醫院的大門。剛一踏入,一股消毒水的氣味便撲麵而來,那氣味清冷而刺鼻,在那個物資相對匱乏的七十年代,消毒水的味道似乎更為濃烈、純粹,仿若冬日清晨的寒霜,瞬間彌漫在醫院的各個角落,讓人不禁微微一凜,全身的毛孔仿佛都在這一瞬間收緊。
走廊裏,燈光昏黃而黯淡,宛如將滅未滅的燭火,在寂靜的空間裏灑下一片朦朧的光影。地麵是那種老式的水泥地,雖被打掃得還算幹淨,卻也因歲月久遠而有些坑窪不平,倒映著過往人們那或匆忙或疲憊的身影,仿佛在無聲地訴說著每隻個背後的故事。牆壁上,張貼著不少宣傳標語,紙張已經微微泛黃,邊緣有些卷曲,看得出張貼有些時日了。
其中一張標語上用醒目的紅色大字寫著:“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為人民健康服務!”旁邊還配有一些簡單的圖畫,畫著醫護人員為群眾打針、發放藥品的場景,展現著那個年代醫療衛生工作者積極投入醫療服務的畫麵,那筆觸雖略顯粗糙,但卻充滿了質樸的熱情。
另一張標語寫著:“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下麵詳細列舉了一些具體做法,比如“人人動手,清潔家園,消除四害,預防疾病”,每個字都寫得工工整整,仿佛在嚴肅地告誡每一位過往的人要重視環境衛生與自身健康的關係。還有一幅小插圖,畫著人們拿著掃帚打掃街道、拿著拍子打蒼蠅的情景,形象地詮釋了標語的內容。
再看那張寫著“發展醫療衛生事業,保障人民身體健康”的標語,字體蒼勁有力,周圍環繞著一些麥穗和齒輪的簡筆畫,寓意著醫療衛生事業與工農業生產緊密相連,是保障國家建設和人民生活的重要環節。標語下方還注明了一些當時醫院的服務宗旨和理念,如“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堅持救死扶傷的革命人道主義精神”,讓人感受到那個時代醫院肩負的責任與使命。
病房裏,李秀正半躺在病床上,臉色依舊帶著些許蒼白,恰似那被霜打過的秋菊,雖透著幾分柔弱,卻也有著一種別樣的堅韌。陽光透過那扇不大的窗戶灑了進來,在地上形成一片明亮的光斑,宛如一泓金色的湖水,波光粼粼。然而,這光斑卻也難掩病房裏那種略顯壓抑的氣氛。病房布置十分簡單,白色的床單雖已洗得有些發白,卻依舊整潔幹淨,床架是那種老式的鐵架床,泛著淡淡的鐵鏽色。四周的牆壁也是一片素淨的白色,唯一的裝飾便是牆上掛著的一個老式掛曆,頁麵已經翻到了當下的月份,上麵印著那個年代特有的宣傳畫,或是工農兵形象,或是一些鼓舞人心的生產建設場景。床邊櫃子是那種木質的,漆麵已經有些剝落,上麵擺放著一個暖水瓶,還有一個搪瓷缸子,缸子裏放著一把勺子,旁邊還有幾頁折起來的病曆紙。在這略顯清冷的空間裏,唯有櫃子上擺放的一束野花,宛如黑暗中的點點星辰,給這病房增添了一抹淡淡的生機與希望。那野花是李秀的家人從田間采來的吧,五顏六色,花瓣上還帶著清晨的露珠,在陽光的映照下,宛如一顆顆晶瑩剔透的珍珠,閃爍著生命的光芒。她的身旁,坐著張山老師,張山老師也是一臉的關切,正輕聲和李秀說著什麽,似乎是在安慰她。
林曉峰輕輕敲了敲門,得到允許後,緩緩走進了病房。看到林曉峰的那一刻,李秀的眼中閃過一絲驚喜,嘴角微微上揚,虛弱地說道:“曉峰,你咋來啦,這一路可不容易吧。”
林曉峰趕忙走到床邊,放下布包,握住李秀的手,說道:“李秀嫂子,我可一直惦記著你呢,不來看看咋能放心呀。你現在感覺咋樣啦?”
李秀輕輕拍了拍林曉峰的手,說道:“好多啦,多虧了大家,醫生也說我恢複得不錯,就是還沒什麽力氣。對了,學校那邊孩子們沒鬧吧?”
林曉峰笑著說:“孩子們都乖著呢,就是都念叨著你,盼著你早點迴去呢。你就安心養病,別操心學校的事兒啦。”
一旁的張山老師也站起身來,拍了拍林曉峰的肩膀,說道:“曉峰這一路辛苦啦,咱村就屬你最惦記著李秀了。”
林曉峰撓撓頭,有些不好意思地說:“張山老師,李秀嫂子為學校做了那麽多,我這來看看也是應該的呀。哦,對了,我還帶了點東西來。”說著,他便打開了布包。
他先拿出那幾個雞蛋,遞給李秀,說道:“李秀嫂子,這幾個雞蛋是我之前省吃儉用攢下的,在這時候給你補補身子。”
李秀眼眶有些濕潤了,說道:“曉峰,這可咋好意思呢,你自己也不容易呀。”
這時,鄰床一位大媽忍不住插話道:“喲,這小夥子可真有心呐,現在這年月,雞蛋可金貴著呢,自己都舍不得吃還拿來給病人補身子,真是個好人呐。”
林曉峰有些靦腆地笑了笑,說:“大媽,李秀嫂子為了我們村裏的孩子沒少操勞,我這也隻是盡點心意罷了。”
張山老師也在一旁點頭說道:“是啊,我們村小學能有現在這樣,李秀可出了不少力呀,大家都盼著她能快點好起來呢。”
李秀接過雞蛋,感動得淚水在眼眶裏直打轉,說道:“曉峰,你這心意,嫂子真的不知道該咋報答了。咱村有你們,真好。”
林曉峰又拿出那一小包紅糖,說:“這紅糖對產婦恢複身體好,你可得記得吃啊。”
李秀忙說:“哎,曉峰,你想得可真周到,嫂子記著呢。”
接著,林曉峰把那幾尺布也拿了出來,遞給李秀,說:“這布能給小寶寶做幾件小衣裳呢,也不知道合不合適。”
李秀接過布,看著布眼裏滿是感激,說道:“曉峰,你這是把能想到的都給嫂子帶來了呀,真是太貼心了。”
幾個人又聊了一會兒村裏的瑣事、孩子們的趣事,病房裏不時傳出陣陣笑聲。此時,陽光似乎也變得更加溫暖了,那束野花在微風的輕拂下輕輕搖曳著,仿佛是在為這溫馨的氛圍翩翩起舞,又似在為這真摯的情誼點頭讚許。雖然李秀的身體還未完全康複,但在這一刻,那濃濃的鄉情和對孩子們的關愛,仿佛化作了一股無形的力量,讓她的身體精神好了許多。
不知不覺,時間過去了許久,林曉峰想著不能打擾李秀太久休息,便起身告辭。李秀和張山老師都有些不舍,但也知道林曉峰這一路奔波也累了,需要迴去休息。
林曉峰緩緩地離開了那間充滿著消毒水味道的病房,他的腳步有些沉重,仿佛承載著一份沉甸甸的牽掛。就在即將走出病房門口的那一刻,他忍不住又迴過頭去,深深地看了那扇緊閉著的門一眼。那扇門背後,是他最為在意的人——李秀。他的眼中閃爍著複雜的光芒,既有對李秀此刻狀況的擔憂,又有對她未來能夠完全康複的深深祈願。他默默地在心底許下一個願望,希望李秀能像那春日裏剛冒出新芽的小草般,迅速而茁壯地成長,早日擺脫病痛的折磨,完全康複起來。
隨後,林曉峰微微挺直了脊背,將那份對李秀的牽掛以及對整個村子、對那些可愛孩子們的期盼,緊緊地揣在了心間。他邁著堅定的步伐,毅然決然地踏上了返迴向陽村的路途。一路上,腦海中不斷浮現出村子裏那熟悉的一草一木,還有那些孩子們純真無邪的笑臉。他仿佛看到了孩子們在村口歡快地奔跑嬉戲,仿佛聽到了他們清脆悅耳的笑聲迴蕩在整個村莊上空。他知道,自己此次歸來,不僅是為了看望李秀,更是為了給這個村子、給這些孩子們帶來更多的希望和力量。
醫院外,街道上行人車輛雖不像如今這般密集,但也有一番熱鬧景象。自行車叮當作響,是那個年代最常見的交通工具,騎車的人們或是去上班,或是去辦事,車後座上往往還馱著些 東西,比如菜籃子、布袋子之類的。偶爾也有一輛輛老式的汽車駛過,車身方方正正,顏色單調,發動機的轟鳴聲在寂靜的街道上顯得格外響亮。林曉峰沿著街邊走著,望著那些來來往往的人群和車輛,心中不禁感慨縣城的熱鬧與村子的寧靜截然不同。但無論在哪裏,人與人之間真摯的情誼都是那麽珍貴。
一路上,林曉峰的心情既有些沉重,畢竟李秀的身體還需要時間恢複,又滿懷著希望,他相信在大家的關心下,李秀一定會好起來的,向陽村小學也會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繼續為孩子們點亮知識的明燈,讓那些夢想的種子在這片偏遠卻充滿溫暖的土地上生根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