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高麗與東瀛
龍與帝王:化作真龍降臨曆史之中 作者:逍遙九霄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但這幫高麗人見到朱重八時,先是微微一驚,目光中閃過一絲訝異之色。
隨即,他們忙不迭地朝著朱重八低首,身體前傾,恭敬地行了個佛禮,以示尊敬。
朱重八見狀也雙手合十,報以微笑迴禮,之後便將目光移向別處,並未對這幫高麗人過多理會。
而那幾位高麗人見大明寺的大門遲遲未開,便操著一口流利漢話交談起來。
其中一位中年人滿臉愁容,頗為不滿地嘟囔道:“這寒冬臘月的,元帝非要辦這勞什子法會,聽聞運河上遊決堤,至今沒有修好,這半程怕是要在馬車上遭罪咯。”
“去年不是說這元廷有一尊真龍下凡,為長江改河換道嗎?元帝坐擁天下,咋不求求這位神仙?”另一人則好奇問道,語調中盡是疑惑與不解。
“哼!這元帝說到底,也不過是個二十來歲的小子,哪有本事去號令仙神?”
眾人中一位青年聞言,發出一聲滿是鄙夷的冷哼,“如今這元廷上下,還有哪處能入天上神仙法眼?依我看,還不如咱們高麗。”
幾人中為首的中年人臉色驟變,雙目圓睜,立刻嗬斥道:“你給我閉嘴!此等話語休要在大都內提及,倘若被那幫蒙古人聽去,定要將你扒皮抽筋!”
“去年就因為這真龍,元帝直接把奇皇後給廢了,咱們如今前往大都,不但要進獻供奉,還得獻上嬌娘?佳人,用來穩固兩國關係。”
中年人一邊說,眼中目光愈發淩厲,從眾人身上掃過。
“此次進京,就是王上下令,給元廷賠禮道歉的,你們一個個都給我管好嘴巴!有些話是萬萬不能講的,聽清楚沒有?”
“是!”
其餘幾人聽聞中年人的怒喝,皆是低首應承著,臉上滿是惶恐之色,絲毫不敢流露出半分不滿。
隨後,一位一直未曾開口的少年突然打破沉默。
隻聽他小心翼翼地問道:“你們說,我們能不能把真龍請進我們高麗?我們高麗雖說算不上底蘊深厚,但好歹也算一方風水寶地。”
“聽聞那真龍好美色,正好我們高麗向來盛產佳人,若是能將這尊大神請迴,我們必定留名史書!”
少年說話時,目光中透著一絲期待與憧憬,似乎真的想把真龍請進高麗。
“要我看,這神龍很可能就是我們高麗的,隻是過去蒙古帝國勢大,將其從我們那搶去了。”那傲慢的青年仍舊在口出狂言,但這次卻沒有人製止。
為首的中年人聞言後,輕撫著胡須沉思了一會,緩緩說道:“或許......可以試一試。”
這幫高麗人說話的聲音雖不大,但對耳力過人的朱重八而言卻是清晰可聞。
作為李霄弟子的朱重八聽見這番話後仍舊神色淡然,臉上沒有任何絲毫情緒起伏。
他隻想看看這幫高麗人來大明寺是為了什麽。
至於師父會去哪?
等師父出來,全天下對祂而言都不過一掌之間。
待到太陽高懸正中央,漫天大雪紛飛,寺廟大門卻依舊緊閉未開。
恰在此時,遠處傳來一陣腳步聲,沉重地踏在積雪上,發出陣陣碎裂響,在清冷寂靜的佛寺前顯得極為刺耳。
朱重八循聲望去,劍眉微挑,臉上頓時露出幾分好奇。
而幾位高麗人也注意到了這異響,待他們看清來者後,臉色頓時陰沉如水,眉眼中滿是厭惡之情,那神情仿佛不共戴天。
隻見這來者居然是如今極為少見的東瀛人。
此時走來的東瀛人足有六人,他們身著的衣物似麻非麻,似綢非綢,透著一股別樣的質感,且腰間盡皆佩著的東瀛刀。
走在最前方的則是一位中年武士,他麵容冷峻,眼神犀利似劍,森冷目光直接與那幫高麗人相對。
那幾位高麗人被這淩厲目光逼視,盡皆麵露怒色,卻隻能轉頭躲閃。
幾位東瀛人見狀,嘴角泛起一絲冷笑,滿帶不屑與輕蔑。
旋即那武士邁開大步,帶著身後眾人邁過百姓流民,旁若無人,仿佛這些百姓乞丐如螻蟻般微不足道。
而後,他們直接站在了大明寺門前,似乎理應由他們最先入寺,全然不顧先來後到之序。
若說高麗人算是傲慢,那這幫東瀛人已經是目中無人了。
為首的東瀛武士趾高氣昂,環顧四周,臉上滿是驕狂之色,對周圍百姓或畏懼或憤怒的反應似乎頗為滿意。
然而,當他的目光在掃到朱重八時,卻如遭雷擊般頓然一滯,雙腳不自覺地後退了幾步。
那壯如猛虎的漢子麵帶微笑,靜靜站在鬆樹下看著東瀛眾人。
看似平和的微笑卻給武士一種如芒在背的驚悚感,仿佛麵對的是極度危險的兇獸。
武士心頭一驚,旋即右手就按在了刀柄上,手指關節因用力而發白,剛想拔刀以壯聲勢,卻被身後一位身穿白色狩服的青年伸手製止。
“直冬殿下,此人絕非善類,在下斬首已過半百,卻從未見過如此......” 武士聲音急切,說話時額頭上已冒出細密汗珠。
“莫急,雖然這人樣貌奇特,但看他打扮,應該是和尚,或許就是這大明寺內的和尚。”被稱為直冬的青年神色淡然,但話語中透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威嚴。
他與朱重八對視一眼,目光卻平靜如水,“我們此次前來元廷不易,兄長千叮萬囑咐,這大明寺是此行關鍵所在,不可隨意得罪他人,特別是這元廷的和尚,他們同樣不好惹。”
“這是和尚?哪國能養出這樣的和尚?”
武士聞言一愣,迴想起東瀛內那些僧侶,個個麵黃肌瘦,隨即用一種難以置信的目光打量著朱重八。
就在這時,陡然一聲鍾響從佛寺內傳出,鍾聲驚天動地,震得大門前眾人耳朵生疼,將四方不少鳥雀都驚起飛去。
但那些百姓流民卻如同聽見天諭一般,盡皆神色激動。
他們原本麻木呆滯的眼神瞬間迸發出光彩,一個個手忙腳亂地從雪地中奮力爬起來。
而後,便見朱紅色大門在一陣沉重聲響中緩緩向內而開。
眾人目光急切地望過去,隻見幾位慈眉善目的和尚從中踱步走出。
他們皆是身穿一襲灰色僧袍,那僧袍雖已略顯陳舊,卻漿洗得極為幹淨。
在他們身後,正有幾名身強體壯的武僧推著車緩緩前行,車上安放著一尊快兩丈高的黃銅爐,四足兩耳,一層層圓環堆積而上。
黃銅爐在陽光的映照下,閃爍著耀眼金光,其上的浮雕花紋若隱若現。
大門前眾人見到這景象後,所展現出來的反應各不相同。
高麗人見到此景,眉頭緊皺,麵露困惑之色,低聲議論著,似乎對此頗為不解。
東瀛人卻是大喜過望,一個個臉上綻放出貪婪的笑容,腳步匆匆,連忙走上前。
其餘的百姓乞丐也皆是如潮水般一擁而上,個個欣喜若狂,激動得渾身顫抖。
他們的臉上綻放出近乎癲狂的笑容, 口中唿喊著各種禱告感恩之話,腳下步伐踉蹌又急切。
眾人之中唯有朱重八臉色鐵青,雙旁青筋暴跳,好似隨時都會破皮而出。
隨後隻見為首的老和尚雙手合十行禮,隨後打開黃銅爐的爐門,從中抓出無數佛丸。
老和尚一邊發,一邊淡笑道:“今日的‘甘露丸’皆在此爐中,每位施主皆有,一個個來,切莫擁擠爭搶。”
朱重八看著老和尚的舉動,雙拳緊握,骨節咯咯作響。
隨後他大邁步伐,滿臉戾氣,一副就要大開殺戒的模樣。
一旁的張禿兒見狀,嚇得臉色煞白,連忙張開雙臂阻攔,“大師!有話好說,這一爐之內的佛丸皆是百姓之根,不可亂來啊!”
朱重八雙目幾欲噴火,指著那丹爐,雙臂上青筋如龍盤踞,“你可看清楚那禿驢後麵是什麽了?”
這聲厲喝嚇得張禿兒渾身如遭電擊般,牙齒都忍不住打起了顫。
他慌亂地轉頭看去,眼睛瞪得溜圓,可瞧了幾眼,並未發現有什麽奇怪之處。
“那就是一尊黃銅爐啊。”
朱重八的驚人氣勢令張禿兒汗流浹背,聲音中帶著幾分顫抖與困惑。
朱重八聞言一愣,旋即就明白過來,這又是那不知所謂的障眼法!
但朱重八卻沒有因此停下,他一把推開張禿兒繼續向黃銅爐走去,渾身殺意滔天,令周圍人頓感寒顫。
在朱重八眼中,那大明寺內哪有什麽爐子。
那被和尚扒開的,分明就是一個人。
隨即,他們忙不迭地朝著朱重八低首,身體前傾,恭敬地行了個佛禮,以示尊敬。
朱重八見狀也雙手合十,報以微笑迴禮,之後便將目光移向別處,並未對這幫高麗人過多理會。
而那幾位高麗人見大明寺的大門遲遲未開,便操著一口流利漢話交談起來。
其中一位中年人滿臉愁容,頗為不滿地嘟囔道:“這寒冬臘月的,元帝非要辦這勞什子法會,聽聞運河上遊決堤,至今沒有修好,這半程怕是要在馬車上遭罪咯。”
“去年不是說這元廷有一尊真龍下凡,為長江改河換道嗎?元帝坐擁天下,咋不求求這位神仙?”另一人則好奇問道,語調中盡是疑惑與不解。
“哼!這元帝說到底,也不過是個二十來歲的小子,哪有本事去號令仙神?”
眾人中一位青年聞言,發出一聲滿是鄙夷的冷哼,“如今這元廷上下,還有哪處能入天上神仙法眼?依我看,還不如咱們高麗。”
幾人中為首的中年人臉色驟變,雙目圓睜,立刻嗬斥道:“你給我閉嘴!此等話語休要在大都內提及,倘若被那幫蒙古人聽去,定要將你扒皮抽筋!”
“去年就因為這真龍,元帝直接把奇皇後給廢了,咱們如今前往大都,不但要進獻供奉,還得獻上嬌娘?佳人,用來穩固兩國關係。”
中年人一邊說,眼中目光愈發淩厲,從眾人身上掃過。
“此次進京,就是王上下令,給元廷賠禮道歉的,你們一個個都給我管好嘴巴!有些話是萬萬不能講的,聽清楚沒有?”
“是!”
其餘幾人聽聞中年人的怒喝,皆是低首應承著,臉上滿是惶恐之色,絲毫不敢流露出半分不滿。
隨後,一位一直未曾開口的少年突然打破沉默。
隻聽他小心翼翼地問道:“你們說,我們能不能把真龍請進我們高麗?我們高麗雖說算不上底蘊深厚,但好歹也算一方風水寶地。”
“聽聞那真龍好美色,正好我們高麗向來盛產佳人,若是能將這尊大神請迴,我們必定留名史書!”
少年說話時,目光中透著一絲期待與憧憬,似乎真的想把真龍請進高麗。
“要我看,這神龍很可能就是我們高麗的,隻是過去蒙古帝國勢大,將其從我們那搶去了。”那傲慢的青年仍舊在口出狂言,但這次卻沒有人製止。
為首的中年人聞言後,輕撫著胡須沉思了一會,緩緩說道:“或許......可以試一試。”
這幫高麗人說話的聲音雖不大,但對耳力過人的朱重八而言卻是清晰可聞。
作為李霄弟子的朱重八聽見這番話後仍舊神色淡然,臉上沒有任何絲毫情緒起伏。
他隻想看看這幫高麗人來大明寺是為了什麽。
至於師父會去哪?
等師父出來,全天下對祂而言都不過一掌之間。
待到太陽高懸正中央,漫天大雪紛飛,寺廟大門卻依舊緊閉未開。
恰在此時,遠處傳來一陣腳步聲,沉重地踏在積雪上,發出陣陣碎裂響,在清冷寂靜的佛寺前顯得極為刺耳。
朱重八循聲望去,劍眉微挑,臉上頓時露出幾分好奇。
而幾位高麗人也注意到了這異響,待他們看清來者後,臉色頓時陰沉如水,眉眼中滿是厭惡之情,那神情仿佛不共戴天。
隻見這來者居然是如今極為少見的東瀛人。
此時走來的東瀛人足有六人,他們身著的衣物似麻非麻,似綢非綢,透著一股別樣的質感,且腰間盡皆佩著的東瀛刀。
走在最前方的則是一位中年武士,他麵容冷峻,眼神犀利似劍,森冷目光直接與那幫高麗人相對。
那幾位高麗人被這淩厲目光逼視,盡皆麵露怒色,卻隻能轉頭躲閃。
幾位東瀛人見狀,嘴角泛起一絲冷笑,滿帶不屑與輕蔑。
旋即那武士邁開大步,帶著身後眾人邁過百姓流民,旁若無人,仿佛這些百姓乞丐如螻蟻般微不足道。
而後,他們直接站在了大明寺門前,似乎理應由他們最先入寺,全然不顧先來後到之序。
若說高麗人算是傲慢,那這幫東瀛人已經是目中無人了。
為首的東瀛武士趾高氣昂,環顧四周,臉上滿是驕狂之色,對周圍百姓或畏懼或憤怒的反應似乎頗為滿意。
然而,當他的目光在掃到朱重八時,卻如遭雷擊般頓然一滯,雙腳不自覺地後退了幾步。
那壯如猛虎的漢子麵帶微笑,靜靜站在鬆樹下看著東瀛眾人。
看似平和的微笑卻給武士一種如芒在背的驚悚感,仿佛麵對的是極度危險的兇獸。
武士心頭一驚,旋即右手就按在了刀柄上,手指關節因用力而發白,剛想拔刀以壯聲勢,卻被身後一位身穿白色狩服的青年伸手製止。
“直冬殿下,此人絕非善類,在下斬首已過半百,卻從未見過如此......” 武士聲音急切,說話時額頭上已冒出細密汗珠。
“莫急,雖然這人樣貌奇特,但看他打扮,應該是和尚,或許就是這大明寺內的和尚。”被稱為直冬的青年神色淡然,但話語中透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威嚴。
他與朱重八對視一眼,目光卻平靜如水,“我們此次前來元廷不易,兄長千叮萬囑咐,這大明寺是此行關鍵所在,不可隨意得罪他人,特別是這元廷的和尚,他們同樣不好惹。”
“這是和尚?哪國能養出這樣的和尚?”
武士聞言一愣,迴想起東瀛內那些僧侶,個個麵黃肌瘦,隨即用一種難以置信的目光打量著朱重八。
就在這時,陡然一聲鍾響從佛寺內傳出,鍾聲驚天動地,震得大門前眾人耳朵生疼,將四方不少鳥雀都驚起飛去。
但那些百姓流民卻如同聽見天諭一般,盡皆神色激動。
他們原本麻木呆滯的眼神瞬間迸發出光彩,一個個手忙腳亂地從雪地中奮力爬起來。
而後,便見朱紅色大門在一陣沉重聲響中緩緩向內而開。
眾人目光急切地望過去,隻見幾位慈眉善目的和尚從中踱步走出。
他們皆是身穿一襲灰色僧袍,那僧袍雖已略顯陳舊,卻漿洗得極為幹淨。
在他們身後,正有幾名身強體壯的武僧推著車緩緩前行,車上安放著一尊快兩丈高的黃銅爐,四足兩耳,一層層圓環堆積而上。
黃銅爐在陽光的映照下,閃爍著耀眼金光,其上的浮雕花紋若隱若現。
大門前眾人見到這景象後,所展現出來的反應各不相同。
高麗人見到此景,眉頭緊皺,麵露困惑之色,低聲議論著,似乎對此頗為不解。
東瀛人卻是大喜過望,一個個臉上綻放出貪婪的笑容,腳步匆匆,連忙走上前。
其餘的百姓乞丐也皆是如潮水般一擁而上,個個欣喜若狂,激動得渾身顫抖。
他們的臉上綻放出近乎癲狂的笑容, 口中唿喊著各種禱告感恩之話,腳下步伐踉蹌又急切。
眾人之中唯有朱重八臉色鐵青,雙旁青筋暴跳,好似隨時都會破皮而出。
隨後隻見為首的老和尚雙手合十行禮,隨後打開黃銅爐的爐門,從中抓出無數佛丸。
老和尚一邊發,一邊淡笑道:“今日的‘甘露丸’皆在此爐中,每位施主皆有,一個個來,切莫擁擠爭搶。”
朱重八看著老和尚的舉動,雙拳緊握,骨節咯咯作響。
隨後他大邁步伐,滿臉戾氣,一副就要大開殺戒的模樣。
一旁的張禿兒見狀,嚇得臉色煞白,連忙張開雙臂阻攔,“大師!有話好說,這一爐之內的佛丸皆是百姓之根,不可亂來啊!”
朱重八雙目幾欲噴火,指著那丹爐,雙臂上青筋如龍盤踞,“你可看清楚那禿驢後麵是什麽了?”
這聲厲喝嚇得張禿兒渾身如遭電擊般,牙齒都忍不住打起了顫。
他慌亂地轉頭看去,眼睛瞪得溜圓,可瞧了幾眼,並未發現有什麽奇怪之處。
“那就是一尊黃銅爐啊。”
朱重八的驚人氣勢令張禿兒汗流浹背,聲音中帶著幾分顫抖與困惑。
朱重八聞言一愣,旋即就明白過來,這又是那不知所謂的障眼法!
但朱重八卻沒有因此停下,他一把推開張禿兒繼續向黃銅爐走去,渾身殺意滔天,令周圍人頓感寒顫。
在朱重八眼中,那大明寺內哪有什麽爐子。
那被和尚扒開的,分明就是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