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雨樓是江南的一道獨特風景線,內裏燈光昏暗,歌聲嫋嫋、琴聲哀怨婉轉,今日來的看客頗多,不止是今日,往常的看客也是很多,大多數人都是慕名而來,一擲千金為的就是能見上這裏的花魁一麵,但是都未能的其所願,看客卻依舊猶如過江紅鯉一般,甚至有些人一等就是數月,哪怕不能相見,隻是聽那位名不見轉的花魁彈上一曲古箏,便也能心滿意足,迴頭有了跟人吹噓的資本,江湖俠少、名門公子都不少,不過近日來卻發生了許多奇怪的事情,煙雨樓不知何時多了許多方外之人,個個都是靈氣衝頂、不沾人間煙塵的修道之人,其中也不缺乏麵色古怪或者陰悸的邪門歪道,隻是大道三千、旁門八百,誰又說的清楚,有心人嗅到了這其中的古怪,都開始敬而遠之。


    再迴過頭來說亦風,他已經來到這裏兩天了,坐在第十八層的大廳看台上寸步未移,在他的周圍如他這般的怪人自然不少,為的就是等待今日煙雨樓那為神秘的花魁彈一曲古箏,身處傳聞中共有二九一十八層的煙雨樓,亦風至今任未看透它的神秘麵紗,隻是知道如傳聞一般,煙雨樓共有二九一十八層,地麵上有五層,地下卻有一十三層,不是親眼所見,當真不敢相信,可如今親眼看見,依然覺得匪夷所思,這地下一十三層隻怕要把江南給穿了窟窿。


    搖晃的空酒杯,嘴唇像是染過鮮血,夜幕降臨,燈光徭役,這幾日的等待,周遭早已人滿為患,這已經不是煙雨樓可以控製的了,尋常的江湖人士平日裏還好說,但如今來的看客差不多都是傳說中神仙一流的人物,已經不是他們力所能及的了,亦風心裏也是奇怪,按照那日碟惜口中所說,他猜測知曉的人並不多,怎麽今日來的人卻如此之多,實在是有些出乎了他的意料。


    要知道天下沒有不透風的強,傳遞最快就是消息了,一傳十十傳百自然容易人人知曉,亦風放眼望去,卻沒有尋到碟惜等人的身影,莫非是躲在暗處,放開靈識搜尋依舊沒有抓到絲毫氣息,看來是沒有來,細細一想,今日隻怕五大派的人都沒有過來才對。


    突然間廳內燈火輝煌,台前豎起一道屏風,之後一道妙曼的身影巧移蓮步,來到古箏前,隻是但看那道身影便是風姿無限,引人遐想,琴聲響起,猶如天籟,風姿卓越,比之帝師李洛神各有千秋毫不遜色,廳內頓時鴉鵲無聲,隻有琴音繞梁,一曲終、有文人墨客撫掌輕笑,好一曲溪行桃花源,隻是不等他稱讚,屏風後的那名女子便又開始撫琴,這一次似乎有心要與眾人刁難,看客中不少人都皺起了眉頭,聽了許久也不知道,姑娘彈奏的究竟是哪一曲,待到曲終,眾人依舊未能清醒,個個如癡如醉婉轉哀怨,琴聲猶如魔道中的黃泉酒一般,取至萬丈紅塵之意,聞琴如飲酒的眾人個個麵若桃花,恍惚間亦風徒然驚醒,環顧四周,個個大汗淋漓都如醉酒一般,臉色緋紅,身體不由自主,歎道眾人皆醉我獨醒,望向台上那道身影,不知是何故增添了幾分哀傷,輕輕的傳來一聲長歎,亦風突然開口問道【姑娘,這是古曲中的哪一首曲子】,台上那道身影明顯的渾身一震,愣在那裏好幾個唿吸的時間,才道【紅塵有幸識丹青】,亦風如一個看客,聞聲後沉吟許久,望著空空如也的酒杯,不言不語。


    等亦風抬起頭,台上哪裏還有佳人的影子,再看周遭的眾人依次驚醒,個個滿身大汗,如虛脫了一般,心中一陣後怕,亦風放開靈識追了出去,剛出的門外,便有數道靈識聞訊而起,抓住那一道氣息,亦風展開身形,如低飛的燕子一般,在屋簷下穿梭而過,遠遠的甩開了那幾道靈識的主人,在城內兜了大半個圈子,最後總算是在一處人煙稀少的地方尋找到了那道氣息,落下身後,眼前所見的是一座大大的庭院,內裏燈火搖曳,景色優美,卻有幾分寒冷之意,亦風自在的徒步而行,空中念叨【庭院深深深幾許?


    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台路。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


    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燈火搖曳的房屋內,響起一個婉轉悠測的聲音【這是一首描寫深閨佳人的傷春詞,怎的會從你一個少年口中念出,忒不像話】,亦風臉上泛起詭異的神色,但語氣卻是一派正經的辯駁道【先不去管這詞是從誰口中念出來的,單說其中的意境,你這個深閨佳人又知曉幾分】,裏麵的那位佳人很明顯的一愣,卻不接話,反而駁斥道【大晚上的你一個陌生人跑到人家院子裏來念什麽詩詞,著實唐突】,亦風聽她駁斥卻不趕他離開,也不在意唐突,自顧自的解釋道【這首詞以生動的形象、清淺的語言,含蓄委婉、深沉細膩地表現了閨中人的複雜的內心感受,三迭


    “深”字,則佳人禁錮高門,內外隔絕、閨房寂落之況,可以想見。樹多霧濃、簾幕嚴密,愈見其深。


    “章台路”當指伊人


    “遊冶處”,望而不見正由宅深樓高而來。可知物質環境之華貴,終難彌補感情世界之淒清。


    望所歡而不見,感青春之難留,佳人眼中之景,不免變得暗淡蕭索。感花搖落而有淚,含淚而問花,花亂落而不語。


    傷花實則自傷,佳人與落花同一命運。是花是人?物我合一,情景交融,含蘊最為深沉。


    整首詞如泣如訴,淒婉動人,意境渾融,語言清麗,尤其是最後兩句,可謂層深而渾成,包含著無限的傷春之感,詞中寫景寫情,而景與情又是那樣的融合無間,渾然天成,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意境。


    詞人刻畫意境也是有層次的。從環境來說,它是由外景到內景,以深邃的居室烘托深邃的感情,以灰暗淒慘的色彩渲染孤獨傷感的心情。


    從時間來說,上片是寫濃霧彌漫的早晨,下片是寫風狂雨暴的黃昏,由早及晚,逐次打開人物的心扉。


    過片三句,近人俞平伯評曰:“‘三月暮’點季節,‘風雨’點氣候,‘黃昏’點時刻,三層渲染,才逼出‘無計’句來。”】,裏麵的佳人似乎已經十分的訝異,少年竟然可以把整首詩詞評到這個地步,但是訝異之餘更多的是感慨,頓時便來了興趣,附和道【暮春時節,風雨黃昏;閉門深坐,情尤怛惻。


    個中意境,仿佛是詩,但詩不能寫其貌;是畫,但畫不能傳其神;唯有通過這種婉曲的詞筆才能恰到好處地勾畫出來。


    這在近代有大家曾認為這是一種


    “有我之境”。所謂


    “有我之境”,便是


    “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彩,”也就是說,花兒含悲不語,反映了詞中女子難言的苦痛;亂紅飛過秋千,烘托了女子終鮮同情之侶、悵然若失的神態。


    而情思之綿邈,意境之深遠,尤令人神往。】,亦風知道魚要上鉤了,便故作感慨,長吟道【因淚而問花,淚因愁苦而致,花兒不但不語,反而象故意拋舍她似地紛紛飛過秋千而去。


    人兒走馬章台,花兒飛過秋千,有情之人、無情之物對她都報以冷漠,怎能不讓人傷心!


    這種借客觀景物的反應來烘托、反襯人物主觀感情的寫法,正是為了深化感情。


    詞人一層一層深挖感情,並非刻意雕琢,而是象竹筍有苞有節一樣,自然生成,逐次展開,在自然渾成、淺顯易曉的語言中,蘊藏著深摯真切的感情】。


    沉默、先是沉默,過後便化作了一聲長歎,聞得佳人搖頭歎息,亦風知道計謀得逞,故而大笑道【難得姑娘也是風雅中人,今日月圓,不知姑娘可有雅興,陪我這唐突之客大醉三千六百場】,裏麵佳人聞言之後,語氣便得寒冷了些,已經開始下逐客令,欲要攆走亦風,頗為不善【我這裏可沒有酒,你還是走吧,到別處去尋】,亦風沒有料到這冷不防的變臉,吃了個憋,麵上的表情十分精彩。


    故事說到這裏,你們是否開始好奇這為奇女子到底是誰呢,那麽請聽我下迴分解.再見,不過記得先收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煙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當時隻道是尋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當時隻道是尋常並收藏煙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