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麽可能,這是比賽,為了防護傷害所以才全員穿甲,而且玩這個的都是有錢人。曆史上歐洲軍隊大部分人的甲胄都要自掏腰包,也就騎士老爺才有這種全身板甲,普通士兵沒錢,能買得起的裝備不多,大多隻是身著部分甲胄,像鏈甲衣、皮甲之類的防護裝備,甚至有些士兵可能隻有簡單的盾牌作為防護。”趙星想了想又補充道,“一些領主或軍隊組織也會根據實際情況為士兵提供的基本裝備,不過這些裝備的質量和防護性能相對較差,而且戰後通常需要歸還。”


    頓了頓,趙星又說,


    “因為要省錢,步兵也多是用長矛,畢竟長矛用途多還便宜,需要的訓練也少,熱那亞、威尼斯這樣的地方人們有錢,所以還會給自己配上巨盾和弩,外帶鎖子甲之類的;同時期北歐士兵常用的近戰武器包括戰斧、闊劍和長矛,北歐海盜多,擅長利用長船的機動性,沿著海岸線或內河進行突襲和劫掠,能夠在敵人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迅速發動攻擊,搶奪財物後迅速撤離,令當時的沿海地區的居民和城市苦不堪言。”


    “不過當時最強的武裝一般還是認為是騎士,甚至還發展出騎士階級。”趙星想了想,覺得還是盡量說得客觀一些,“騎士有自己的封地,一般從小接受嚴格的軍事訓練,精通馬術、劍術、槍術,有高質量的武器和防護裝備。他們身著堅固的鎖子甲或板甲,頭戴頭盔,手持長劍、騎槍,最厲害的戰術就是重騎兵衝鋒,一般是在戰場上集結成密集的隊形,然後在指揮官的號令下,騎著戰馬向敵人發起高速衝鋒。這種衝鋒的威力巨大,馬的衝擊力加上騎士自身的重量和武器的殺傷力,能夠輕易地衝破敵方的步兵防線,給敵人造成重大的傷亡和混亂——”


    趙星正把自己從《中世紀2:全麵戰爭》裏麵學的那點知識衝著薑維顯擺的時候看到對方一臉莫名其妙,隨即聲音低了下來,而薑維也終於發問:


    “騎兵集結起來直接向步兵陣線衝鋒,就算穿著鎧甲,難道就不怕對麵弩箭攢射麽?”


    “嗯...中世紀那會兒歐洲禁用弩,主要是教會推動的,當然實際作戰的時候大家打急了眼還是會用的。”


    “教會是什麽?”


    “梵蒂岡的天主教會,掌管歐洲人信仰的,嗯...你理解成黃巾軍要是成了,他們那個太平教在世間的地位吧。”


    (兩者還是有區別的,這裏主要是趙星為了讓薑維理解而做的類比。)


    然後薑維就提出了另一個問題:“他們的皇帝不管麽?”


    “歐洲那會兒沒皇帝,都是國王,倒是有個神聖羅馬帝國,不過經常被嘲笑既不神聖也不羅馬更非帝國。”


    “為什麽這麽說?”


    “啊...嗯...”


    這個問題已經超出趙星的知識範圍了,好在薑維也看出了他的為難,隨即不露聲色地轉移話題:“那這個全甲格鬥比賽,就是歐洲人的後人效仿祖先的模樣,穿上與祖先同款的鎧甲,拿上與祖先同款的武器進行的某種儀式?”


    “其實是娛樂比賽,武器都是鈍化不開刃的,尖端必須處理成圓弧狀,也不準用刺擊動作或者遠程武器,據說也不許用陣法。”


    薑維聞言搖了搖頭,顯然是覺得這麽多規則的加持下這種比賽與兒戲無異,他又看了看視頻中的戰鬥場景,隨即開始點評:“這比賽雖有諸多規則限製,但也可從中看出些門道。其對武器與動作的限製,雖失了些實戰的狠厲,卻也旨在減少傷亡,著重於技巧與力量的把控。所穿鎧甲真上了戰場防護性能定然不差,然不許用陣法卻似缺了些戰略謀劃的韻味。須知戰場之上,陣法的運用可使眾將士協同作戰,發揮出遠超個體之和的威力。”


    然後他指了指其中一段雙方隊員交戰的場景:“這人將對方摔倒後便不再攻擊,想必是因為規則如此,不過若是戰場上穿著這麽重的鎧甲跌倒,沒人幫助卻也不好爬起來,與死無異。軍中將士平日練習殺伐之術,也有此等教學——趙郎君可有之前說的騎士作戰的影像?”


    “有的。”趙星翻了翻,又找一個他朋友之前發來的騎士對衝的短視頻,就這麽展示給薑維看。


    那是穿著全身甲的騎兵手持騎士長矛對衝隨後同時被對方擊中落地的視頻。


    因為視頻還專門配了音效和背景哄笑聲,薑維看到這個場景後也笑了一下,但很快就嚴肅起來。


    趙星之前也看過這個視頻,並覺得隻有開頭一點對衝的場景有意思,後麵的講解和記者體驗就比較無聊了,不過薑維隨即看向趙星:“趙郎君,且請翻譯一下這蠻子在說什麽?”


    於是趙星又翻譯了一下對方的話(其實有字幕,但是簡體字對於薑維而言實在難以理解,而且字幕閃動速度太快),大意是這種對衝如何獲得積分,以及外行人如何把騎槍夾在腋下,製作這樣的鎧甲需要兩百到三百個小時、大約花費半年左右(趙星又順帶解釋了下這個視頻裏的up主是利用業餘時間製作自己的鎧甲的,並非專業工匠),以及這樣的鎧甲的防護力。


    不過說到最後的時候,薑維已經沒有耐心聽了,他隻是死死的盯住兩個騎兵對衝下馬的鏡頭,最終得出一個結論:


    “趙郎君,我看那女蠻子也能穿戴這鎧甲上馬,這種騎士衝鋒的方法是不是可以簡化騎兵的訓練章程?”


    盡管當初陳軒告訴關興的騎兵三件套依然處於保密階段,不過那隻是針對下層士兵,對於留在涼州的北伐軍領導層而言,這並不是秘密。而作為諸葛亮的關門弟子,薑維自然也是知情人之一。


    事實上薑維的一大任務就是控製騎兵三件套的知情範圍,目前陽群正在金城那邊擔任太守,並在小範圍秘密打造相關配件,用於武裝張苞留下的500騎兵。


    此外還有更多數量的新兵在接受訓練。


    薑維曾經抽空前往金城查看當地的騎兵訓練情況好迴來給趙雲匯報。在金城的騎兵營地中,老兵們原本的馬匹被替換成了更為強壯、耐力更優的良駒。當然也有老兵認為自己原本的馬更跟自己默契,但無論是哪種情況,這些老兵在得到騎兵三件套(馬蹄鐵、馬鐙和高橋馬鞍)後都迅速熟悉了新裝備,並表示有了這套輔助裝備他們一個人能打十個魏軍。


    畢竟在此之前,這500人都是能夠雙腿夾馬腹單手揮動兵器的精銳,如今有了馬鐙和馬鞍借力,不少人甚至敢鬆開韁繩雙手持兵刃作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沙雕網友援北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人老手殘眼還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人老手殘眼還花並收藏沙雕網友援北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