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紹就這麽和周循帶著兩千人一起退往長沙的益陽縣,準備隔著洞庭湖與蜀軍相望,周邵並不與他們一起,而是帶著被贖出來的一千水軍以及孫胤的棺木返迴江陵,作為第一批被贖出來的吳軍,他們的精神狀態還算不錯。
“世慶,你在看什麽?”大病初愈的周循見孫紹沒有迴艙內歇息,就這麽走出來,“蜀軍不會這麽快毀約的,你不用在外麵看著。”
不久前周循在戰俘營中突然患了痢疾,發熱、腹痛、腹瀉症狀輪番上陣,不隻是他,戰俘營中不少士兵都有了這種症狀,當時孫紹隻擔心蜀軍會放任他們自生自滅甚至為了防止傳染直接殺死病號,卻沒想到蜀軍發現這點後先是火速將病號們隔離,又讓人用石灰在營區消毒,緊接著來請來了醫生。
這些醫生開出來了清瘴湯的方子,又焚燒雄黃,漢軍還弄來了另一種裝在透明的硬膜中的奇怪藥物讓士兵們吃下(之前網友們給張苞送來的那批藥物中除了奎寧也準備了不少其他喹諾酮類廣譜抗生素),居然真的就把痢疾治好了,從死亡線上爬迴來的周循向看守他們的蜀軍將領致謝,結果對方也沒當迴事兒,還說不是什麽大事兒,要謝就謝他們先帝。
雖然這件事不能徹底化解吳蜀之間的仇恨,不過東吳的俘虜們也不好意思對著救了自己性命的漢軍罵罵咧咧——尤其是事後調查發現主要是戰俘營的吳軍士兵不像漢軍那麽講衛生,喝了不幹淨的水,上廁所也不集中,更沒有洗手的習慣,這才導致不少人患上痢疾。
最後等吳軍來贖人的時候,不少吳軍俘虜甚至都不想走了,畢竟在漢軍戰俘營中管飯,不隨便打罵,患了病還有人管,好在孫紹最後祭起“想想你們的家人”這杆大旗,才讓那些家人不在公安的士兵願意離開。
不過那些家眷本來就在公安、武陵郡範圍的士兵就不是那麽想走了,而吳軍第一批也沒有要贖迴他們的意思。不知為什麽,孫紹有種預感,這些俘虜不會再迴到吳軍序列了。
他看了看周循,連忙扶住對方:“兄長,你病剛好沒多久,不要在外隨意走動。”
周循微微搖頭,推開孫紹的攙扶:“無妨,我已無大礙。讓我也看最後一眼吧,我怕短時間內迴不來孱陵了。”
“無妨。”孫紹的聲音突然高了起來,“這次是我們一時失察,才會中了蜀軍的計謀,我已經看到了他們排兵布陣的樣子,我們迴去照著他們的樣子練兵,遲早能打迴來,到時候我們捉了對方的俘虜,也像他們這樣等著他們贖迴,就當還他們的人情!”
周循覺得對方排兵布陣的樣子肯定有什麽講究,絕不是看一眼就能學會的,不過他看了看鬥誌昂揚的孫紹,最終還是點了點頭:“好!”
駐守在公安的是“老將”廖化,這位實際上出身沔南的豪門世族(而非黃巾軍)、曾經在關羽手下擔任主簿的老兄終於迴到了荊州。本來這個任務應該由陳到負責,不過廖華卻上書請求由他來駐守公安,於是陳到退迴到他的老崗位永安,並向廖化許諾如果有危險,自己一定會火速來援。
“叔至將軍莫要擔憂,如今東吳新敗,不會有什麽動作,隻要那艘鐵船還在江州,江陵水軍就寢食難安。”在分別前,廖化對陳到如此說,“隻要東吳沒有把握打敗那頭鐵船,他們就不敢擅開邊釁。”
所謂的鐵船自然就是合肥號,雖然黃崇一開始認為合肥號停在公安水寨可以有效震懾吳軍的野心,不過無論是前線的李嚴、吳懿還是後方的諸葛亮都認為這麽做不妥,上一次吳軍夜襲是因為被張苞的無人機發現才會落空,但是隻有千日做賊沒有千日防賊的道理,過於靠近前線總有出意外的情況,所以最後大家決定還是把“合肥號”撤迴江州,順帶培養更多的會操船的士兵。
畢竟前不久江州又被送來一批鐵船,而且比“合肥號”更大一些,好在操作原理據說差不多,就等著大家迴去熟悉了。
至於東吳會不會因此抗議?關興當時是這麽對黃崇說的:
“當吳國懷疑你有能力威脅他們的安全的時候,你最好真的有。”
相比已經踏上歸途的東征軍,此時的劉禪同樣有些興奮,不過他興奮的原因不是因為在荊州取得的勝利,而是相父今天帶他來看董允的火藥實驗。
君臣二人在護衛的簇擁下,來到成都以西一處偏僻而戒備森嚴的山穀。這裏四周山巒環繞,形成了天然的屏障,是進行此類危險實驗的理想之地。設在此地的火藥秘密基地由一隊中虎步兵營的士兵把守,董允早已在此等候,見諸葛亮和劉禪前來,忙上前施禮。
劉禪示意對方無需多禮,最後就催著董允趕緊演示。董允先是指向場地中央的幾個陶製的罐子,隨後才介紹目前的進展——由於土硝收集不易,所以目前火藥的產量並不高,但是本身製作反而不困難,隻要把將硝、硫磺和木炭分別粉碎成細粉末再按照比例混合在一起即可,為了保證效果還要在通風良好的地方自然幹燥,隨後隻要裝在罐子裏密封即可。
這幾個罐子就是這兩個月的產量,看到產量如此稀少,劉禪還有點遺憾,不過他還是點點頭:“董侍郎辛苦,卻不知道要如何演示,就這麽把這罐子點燃嗎?”
董允立刻把腦袋搖的像撥浪鼓:“不可,那樣太浪費了,臣在新年放煙花的時候觀察過那些煙花盒子,還冒險拆開過一個——”
此話一出,哪怕是劉禪也有些後怕:“不至於如此,董卿家,那日煙花的威勢朕也看過,拆開多有危險。”
“謝陛下關心。”董允點點頭,“不過郎君們送來的據說都是民用品,我想既然是民用,其威力不會太大——拆開後我看到裏麵都是紙筒,內部塞著黑火藥,還有引線鏈接至外供引燃所用,中間又有紙板隔斷,上方同樣有一小團火藥粉,還混有金屬顆粒,臣想著這便是煙花飛上天才爆炸的原理,便讓工匠們參照這煙花做了個小玩意兒。”
他指了指另一邊的一個根竹子——由於上麵裹著厚厚的繩子,劉禪第一時間甚至沒認出來,最後還是諸葛亮走近看了看:“休昭,這是何意?”
“世慶,你在看什麽?”大病初愈的周循見孫紹沒有迴艙內歇息,就這麽走出來,“蜀軍不會這麽快毀約的,你不用在外麵看著。”
不久前周循在戰俘營中突然患了痢疾,發熱、腹痛、腹瀉症狀輪番上陣,不隻是他,戰俘營中不少士兵都有了這種症狀,當時孫紹隻擔心蜀軍會放任他們自生自滅甚至為了防止傳染直接殺死病號,卻沒想到蜀軍發現這點後先是火速將病號們隔離,又讓人用石灰在營區消毒,緊接著來請來了醫生。
這些醫生開出來了清瘴湯的方子,又焚燒雄黃,漢軍還弄來了另一種裝在透明的硬膜中的奇怪藥物讓士兵們吃下(之前網友們給張苞送來的那批藥物中除了奎寧也準備了不少其他喹諾酮類廣譜抗生素),居然真的就把痢疾治好了,從死亡線上爬迴來的周循向看守他們的蜀軍將領致謝,結果對方也沒當迴事兒,還說不是什麽大事兒,要謝就謝他們先帝。
雖然這件事不能徹底化解吳蜀之間的仇恨,不過東吳的俘虜們也不好意思對著救了自己性命的漢軍罵罵咧咧——尤其是事後調查發現主要是戰俘營的吳軍士兵不像漢軍那麽講衛生,喝了不幹淨的水,上廁所也不集中,更沒有洗手的習慣,這才導致不少人患上痢疾。
最後等吳軍來贖人的時候,不少吳軍俘虜甚至都不想走了,畢竟在漢軍戰俘營中管飯,不隨便打罵,患了病還有人管,好在孫紹最後祭起“想想你們的家人”這杆大旗,才讓那些家人不在公安的士兵願意離開。
不過那些家眷本來就在公安、武陵郡範圍的士兵就不是那麽想走了,而吳軍第一批也沒有要贖迴他們的意思。不知為什麽,孫紹有種預感,這些俘虜不會再迴到吳軍序列了。
他看了看周循,連忙扶住對方:“兄長,你病剛好沒多久,不要在外隨意走動。”
周循微微搖頭,推開孫紹的攙扶:“無妨,我已無大礙。讓我也看最後一眼吧,我怕短時間內迴不來孱陵了。”
“無妨。”孫紹的聲音突然高了起來,“這次是我們一時失察,才會中了蜀軍的計謀,我已經看到了他們排兵布陣的樣子,我們迴去照著他們的樣子練兵,遲早能打迴來,到時候我們捉了對方的俘虜,也像他們這樣等著他們贖迴,就當還他們的人情!”
周循覺得對方排兵布陣的樣子肯定有什麽講究,絕不是看一眼就能學會的,不過他看了看鬥誌昂揚的孫紹,最終還是點了點頭:“好!”
駐守在公安的是“老將”廖化,這位實際上出身沔南的豪門世族(而非黃巾軍)、曾經在關羽手下擔任主簿的老兄終於迴到了荊州。本來這個任務應該由陳到負責,不過廖華卻上書請求由他來駐守公安,於是陳到退迴到他的老崗位永安,並向廖化許諾如果有危險,自己一定會火速來援。
“叔至將軍莫要擔憂,如今東吳新敗,不會有什麽動作,隻要那艘鐵船還在江州,江陵水軍就寢食難安。”在分別前,廖化對陳到如此說,“隻要東吳沒有把握打敗那頭鐵船,他們就不敢擅開邊釁。”
所謂的鐵船自然就是合肥號,雖然黃崇一開始認為合肥號停在公安水寨可以有效震懾吳軍的野心,不過無論是前線的李嚴、吳懿還是後方的諸葛亮都認為這麽做不妥,上一次吳軍夜襲是因為被張苞的無人機發現才會落空,但是隻有千日做賊沒有千日防賊的道理,過於靠近前線總有出意外的情況,所以最後大家決定還是把“合肥號”撤迴江州,順帶培養更多的會操船的士兵。
畢竟前不久江州又被送來一批鐵船,而且比“合肥號”更大一些,好在操作原理據說差不多,就等著大家迴去熟悉了。
至於東吳會不會因此抗議?關興當時是這麽對黃崇說的:
“當吳國懷疑你有能力威脅他們的安全的時候,你最好真的有。”
相比已經踏上歸途的東征軍,此時的劉禪同樣有些興奮,不過他興奮的原因不是因為在荊州取得的勝利,而是相父今天帶他來看董允的火藥實驗。
君臣二人在護衛的簇擁下,來到成都以西一處偏僻而戒備森嚴的山穀。這裏四周山巒環繞,形成了天然的屏障,是進行此類危險實驗的理想之地。設在此地的火藥秘密基地由一隊中虎步兵營的士兵把守,董允早已在此等候,見諸葛亮和劉禪前來,忙上前施禮。
劉禪示意對方無需多禮,最後就催著董允趕緊演示。董允先是指向場地中央的幾個陶製的罐子,隨後才介紹目前的進展——由於土硝收集不易,所以目前火藥的產量並不高,但是本身製作反而不困難,隻要把將硝、硫磺和木炭分別粉碎成細粉末再按照比例混合在一起即可,為了保證效果還要在通風良好的地方自然幹燥,隨後隻要裝在罐子裏密封即可。
這幾個罐子就是這兩個月的產量,看到產量如此稀少,劉禪還有點遺憾,不過他還是點點頭:“董侍郎辛苦,卻不知道要如何演示,就這麽把這罐子點燃嗎?”
董允立刻把腦袋搖的像撥浪鼓:“不可,那樣太浪費了,臣在新年放煙花的時候觀察過那些煙花盒子,還冒險拆開過一個——”
此話一出,哪怕是劉禪也有些後怕:“不至於如此,董卿家,那日煙花的威勢朕也看過,拆開多有危險。”
“謝陛下關心。”董允點點頭,“不過郎君們送來的據說都是民用品,我想既然是民用,其威力不會太大——拆開後我看到裏麵都是紙筒,內部塞著黑火藥,還有引線鏈接至外供引燃所用,中間又有紙板隔斷,上方同樣有一小團火藥粉,還混有金屬顆粒,臣想著這便是煙花飛上天才爆炸的原理,便讓工匠們參照這煙花做了個小玩意兒。”
他指了指另一邊的一個根竹子——由於上麵裹著厚厚的繩子,劉禪第一時間甚至沒認出來,最後還是諸葛亮走近看了看:“休昭,這是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