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張子布身作參軍,張子綱隨軍出征
三國:劉備輔翼,助他再造大漢 作者:耳機喜歡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諸葛瑾聽聞張超的請求,臉上神色微微一凝,目光下意識地望向遠處,思緒如亂麻般迅速交織纏繞。他心裏清楚,隨軍出征意味著自己將直接置身於戰場的風雲變幻之中。
可與此同時,自己對孫將軍的部署了若指掌,若能隨軍,在戰場上便能及時準確地傳達軍令。況且如今軍情如火,時間緊迫,若自己再迴吳郡複命,必定會耽誤戰機。何況張超這裏,若有自己在這,也防著他們生出異心。想到這裏,諸葛瑾深吸一口氣,緩緩收迴目光,看向張超,神色間多了幾分堅定。
“太守盛情相邀,瑾若是推辭反倒顯得矯情。隻是軍中之事重大,我需寫一封軍報速速傳迴吳郡,向我主稟明此事,還望太守諒解。”諸葛瑾言辭懇切地說道。
張超聞言,臉上立刻綻放出欣喜的笑容,忙不迭地點頭:“先生深明大義,如此安排再妥當不過。我這便派人準備筆墨,先生可速速修書。”
不一會兒,筆墨紙硯便被整齊地擺放在一旁的書案上。諸葛瑾穩步走到案前,緩緩坐下,輕輕捋了捋胡須,陷入短暫的沉思。隨後,他伸出修長的手指,穩穩地握住毛筆,飽蘸濃墨,在潔白的絹帛上奮筆疾書。
寫罷,諸葛瑾輕輕吹幹絹帛上未幹的墨跡,仔細地將其卷起,放入特製的竹筒中,再用蠟封好。他雙手捧著竹筒,起身走到張超麵前,鄭重地說道:“太守,此軍報關乎重大,勞煩您選派一名得力之人,務必以最快的速度送往吳郡,呈交給我主孫將軍。”
張超雙手接過竹筒,點頭應道:“先生放心,我定會選派精幹士卒,日夜兼程,保證軍報及時送達。”說完,他轉身叫來一名親兵,將竹筒交予他,再三叮囑務必小心謹慎,不可有絲毫差池。親兵領命後,迅速轉身離去。
安排完軍報之事,張超立刻抖擻精神,大聲傳令:“來人!速將各營將領召集至此,我有要事相商。”不一會兒,腳步聲在大廳外紛至遝來,一隊身著鎧甲、威風凜凜的將領魚貫而入,整齊地站成一排,齊聲向張超行禮:“末將聽令!”
張超目光如炬,依次掃過眾人,大聲說道:“如今我廣陵與江東孫氏結盟,共同對抗袁術。我意,派一萬水軍出征,諸位即刻迴去整頓兵馬,檢查戰船,準備一應軍需輜重,務必在五日內全部就緒。”將領們齊聲應諾,聲音響徹大廳,氣勢如虹。
就在這時,一直站在一旁靜靜觀察的張昭與張紘相互對視一眼,上前一步,向張超拱手行禮。張昭率先開口:“太守,我與子綱願隨軍出征。我二人畢竟徐州人氏,也願意為太守分一份憂。”
張紘緊接著說道:“是啊,太守。我等雖不通武藝,但對兵法謀略略有研究,出謀劃策,助我軍一臂之力。”
諸葛瑾聽聞張昭與張紘主動請纓隨軍出征,瞬間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驚喜。他心思敏捷,立刻意識到這是一個絕佳的招攬二人的機會。張昭與張紘在徐州頗具聲名,其智謀與才學備受讚譽。若能將他們納入孫氏麾下,無疑會為江東增添強勁助力。
他微微眯起眼睛,腦海中迅速盤算著。此二人若能投身江東,憑借他們的影響力,或許能吸引更多賢才歸附。想到這裏,諸葛瑾心中已然有了主意,他決定找個合適的時機,向二人表明招攬之意。
然而,張超的臉色卻微微一變。他心中暗自思忖,張昭與張紘乃是徐州名士,在廣陵也有著頗高的威望。他們隨軍出征,雖能憑借智謀為軍隊有助,然而他先前已經要諸葛瑾隨軍出行。出於私心,張超是不太想讓這幾個人走的太近的。張超心中有些猶豫,一時間陷入了沉默。
大廳內的氣氛瞬間變得有些微妙,眾人都察覺到了張超的異樣。張昭與張紘依舊保持著拱手行禮的姿勢,神色平靜,似乎並未在意張超的反應。
諸葛瑾見狀,心中明白張超的顧慮。他微微向前一步,開口說道:“太守,子布、子綱先生才智卓絕,兩位隨軍出征,於軍隊而言是莫大的助力。如今戰事緊急,正需要這樣的賢才出謀劃策。”
張超微微皺眉,思考了片刻。他深知此次聯盟的重要性,確實需要更多的人才來助力。而且張昭與張紘的名聲在外,若拒絕他們隨軍,恐怕會在廣陵士人中引起不良影響,對自己的聲譽也會有所損害。
最終,張超權衡利弊,還是決定答應張昭與張紘的請求。他抬起頭,臉上露出一絲笑容,說道:“二位先生願意隨軍出征,乃是我軍之幸。我怎能拒絕呢?”
張昭與張紘聞言,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再次拱手行禮:“多謝太守成全。”
張超接著說道:“既然如此,我便任命二位先生為參軍。在軍中,二位可參與軍事謀劃,為我出謀劃策。”他特意強調了“為我”二字,意在表明自己對軍隊的掌控,同時也希望張昭與張紘能明確自己的從屬地位。
張昭與張紘對視一眼,點頭應道:“謹遵太守之命。”
此時,諸葛瑾心中暗自鬆了一口氣。
諸葛瑾也微笑著看向二人,說道:“子布先生和子綱先生才智過人,有你們在軍中,在下放心許多。往後的日子,還望我們攜手共進。
……
從張超府邸出來之後,夕陽的餘暉已經將天邊染成了橙紅色,街道上行人來來往往,卻絲毫沒有引起諸葛瑾、張昭與張紘三人的注意。諸葛瑾心中一直惦記著心中的計劃,他看了看左右,見四下無人太過注意他們,便側身對張昭與張紘說道:“子布先生、子綱先生,瑾在驛館備下了薄茶,二位若不嫌棄,還望移步一敘,瑾有些心裏的秘密話,想與二位暢言。”
可與此同時,自己對孫將軍的部署了若指掌,若能隨軍,在戰場上便能及時準確地傳達軍令。況且如今軍情如火,時間緊迫,若自己再迴吳郡複命,必定會耽誤戰機。何況張超這裏,若有自己在這,也防著他們生出異心。想到這裏,諸葛瑾深吸一口氣,緩緩收迴目光,看向張超,神色間多了幾分堅定。
“太守盛情相邀,瑾若是推辭反倒顯得矯情。隻是軍中之事重大,我需寫一封軍報速速傳迴吳郡,向我主稟明此事,還望太守諒解。”諸葛瑾言辭懇切地說道。
張超聞言,臉上立刻綻放出欣喜的笑容,忙不迭地點頭:“先生深明大義,如此安排再妥當不過。我這便派人準備筆墨,先生可速速修書。”
不一會兒,筆墨紙硯便被整齊地擺放在一旁的書案上。諸葛瑾穩步走到案前,緩緩坐下,輕輕捋了捋胡須,陷入短暫的沉思。隨後,他伸出修長的手指,穩穩地握住毛筆,飽蘸濃墨,在潔白的絹帛上奮筆疾書。
寫罷,諸葛瑾輕輕吹幹絹帛上未幹的墨跡,仔細地將其卷起,放入特製的竹筒中,再用蠟封好。他雙手捧著竹筒,起身走到張超麵前,鄭重地說道:“太守,此軍報關乎重大,勞煩您選派一名得力之人,務必以最快的速度送往吳郡,呈交給我主孫將軍。”
張超雙手接過竹筒,點頭應道:“先生放心,我定會選派精幹士卒,日夜兼程,保證軍報及時送達。”說完,他轉身叫來一名親兵,將竹筒交予他,再三叮囑務必小心謹慎,不可有絲毫差池。親兵領命後,迅速轉身離去。
安排完軍報之事,張超立刻抖擻精神,大聲傳令:“來人!速將各營將領召集至此,我有要事相商。”不一會兒,腳步聲在大廳外紛至遝來,一隊身著鎧甲、威風凜凜的將領魚貫而入,整齊地站成一排,齊聲向張超行禮:“末將聽令!”
張超目光如炬,依次掃過眾人,大聲說道:“如今我廣陵與江東孫氏結盟,共同對抗袁術。我意,派一萬水軍出征,諸位即刻迴去整頓兵馬,檢查戰船,準備一應軍需輜重,務必在五日內全部就緒。”將領們齊聲應諾,聲音響徹大廳,氣勢如虹。
就在這時,一直站在一旁靜靜觀察的張昭與張紘相互對視一眼,上前一步,向張超拱手行禮。張昭率先開口:“太守,我與子綱願隨軍出征。我二人畢竟徐州人氏,也願意為太守分一份憂。”
張紘緊接著說道:“是啊,太守。我等雖不通武藝,但對兵法謀略略有研究,出謀劃策,助我軍一臂之力。”
諸葛瑾聽聞張昭與張紘主動請纓隨軍出征,瞬間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驚喜。他心思敏捷,立刻意識到這是一個絕佳的招攬二人的機會。張昭與張紘在徐州頗具聲名,其智謀與才學備受讚譽。若能將他們納入孫氏麾下,無疑會為江東增添強勁助力。
他微微眯起眼睛,腦海中迅速盤算著。此二人若能投身江東,憑借他們的影響力,或許能吸引更多賢才歸附。想到這裏,諸葛瑾心中已然有了主意,他決定找個合適的時機,向二人表明招攬之意。
然而,張超的臉色卻微微一變。他心中暗自思忖,張昭與張紘乃是徐州名士,在廣陵也有著頗高的威望。他們隨軍出征,雖能憑借智謀為軍隊有助,然而他先前已經要諸葛瑾隨軍出行。出於私心,張超是不太想讓這幾個人走的太近的。張超心中有些猶豫,一時間陷入了沉默。
大廳內的氣氛瞬間變得有些微妙,眾人都察覺到了張超的異樣。張昭與張紘依舊保持著拱手行禮的姿勢,神色平靜,似乎並未在意張超的反應。
諸葛瑾見狀,心中明白張超的顧慮。他微微向前一步,開口說道:“太守,子布、子綱先生才智卓絕,兩位隨軍出征,於軍隊而言是莫大的助力。如今戰事緊急,正需要這樣的賢才出謀劃策。”
張超微微皺眉,思考了片刻。他深知此次聯盟的重要性,確實需要更多的人才來助力。而且張昭與張紘的名聲在外,若拒絕他們隨軍,恐怕會在廣陵士人中引起不良影響,對自己的聲譽也會有所損害。
最終,張超權衡利弊,還是決定答應張昭與張紘的請求。他抬起頭,臉上露出一絲笑容,說道:“二位先生願意隨軍出征,乃是我軍之幸。我怎能拒絕呢?”
張昭與張紘聞言,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再次拱手行禮:“多謝太守成全。”
張超接著說道:“既然如此,我便任命二位先生為參軍。在軍中,二位可參與軍事謀劃,為我出謀劃策。”他特意強調了“為我”二字,意在表明自己對軍隊的掌控,同時也希望張昭與張紘能明確自己的從屬地位。
張昭與張紘對視一眼,點頭應道:“謹遵太守之命。”
此時,諸葛瑾心中暗自鬆了一口氣。
諸葛瑾也微笑著看向二人,說道:“子布先生和子綱先生才智過人,有你們在軍中,在下放心許多。往後的日子,還望我們攜手共進。
……
從張超府邸出來之後,夕陽的餘暉已經將天邊染成了橙紅色,街道上行人來來往往,卻絲毫沒有引起諸葛瑾、張昭與張紘三人的注意。諸葛瑾心中一直惦記著心中的計劃,他看了看左右,見四下無人太過注意他們,便側身對張昭與張紘說道:“子布先生、子綱先生,瑾在驛館備下了薄茶,二位若不嫌棄,還望移步一敘,瑾有些心裏的秘密話,想與二位暢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