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諸葛瑾準備出使,孫伯符前來拜訪
三國:劉備輔翼,助他再造大漢 作者:耳機喜歡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揚州,吳郡,吳縣。
諸葛瑾被孫堅任命為出使廣陵的使者後,幾日之內,便始終呆在孫堅特意賜下的府邸,準備一係列的出使事宜。
這府邸雖不算奢華至極,但也頗具規模,庭院深深,樓閣錯落,府中仆從往來有序,盡顯主人的身份已然不同往昔,這也證明了諸葛瑾已正式進入江東的文臣集團。
諸葛瑾在書房中,桌上堆滿了廣陵的地圖以及一些策略文書。他身著一襲青色長袍,手持書卷,正仔細研讀,時而皺眉沉思,時而提筆在紙上記錄要點。
這時,下人匆匆走進書房,恭敬地行禮後說道:“老爺,孫伯符公、黃公覆和周公瑾三位前來拜訪。”
諸葛瑾微微一怔,隨即放下手中書卷,起身整了整衣冠,快步走出書房,前往正廳迎接。
來到正廳,隻見孫策、黃蓋和周瑜已在廳中。孫策身著一身輕便的勁裝,腰佩寶劍,英姿颯爽;黃蓋身披戰甲,一臉剛毅,盡顯老將風範;周瑜則身著白色長衫,風度翩翩。
諸葛瑾見狀,趕忙上前,行了一禮,說道:“三位光臨,實在是有失遠迎,還望三位莫怪。”
孫策滿臉笑意,大步上前,雙手輕輕扶起諸葛瑾:“子瑜,多日不見,怎麽如此客氣?我們今日來,就是想看看子瑜這邊準備得怎麽樣。”
黃蓋也跟著大笑起來,聲音爽朗得很,“諸葛先生承主公任命出使,責任重大,老夫特來看望。”
周瑜麵帶微笑,說話不緊不慢。
“子瑜才華出眾,我相信這次出使,豈不是順勢而為?”
“不知三位今日怎麽有空過來?”
孫策笑著解釋道:“我和公瑾剛從黃將軍府上出來,想著順道來看看子瑜。”
諸葛瑾一邊點頭,一邊微笑著迴應:“原來如此,多虧三位掛念。我這邊的事務已經準備的差不多。畢竟現今形式如此,袁術兵強馬壯,不容張超不答應聯盟。”
諸葛瑾看到孫策三人身後並沒有跟隨其他人,他心裏清楚,他們此番特意前來,是十分看重這次出使。
而且單從三人的行程來看,諸葛瑾便看得出些什麽。陸績陸公績,本應與他們同行,畢竟此次出征,陸公績也是參軍之一。但此刻沒見著陸公績,想必……
諸葛瑾心中雖已明白,卻並未在臉上顯露出任何異樣,隻是不動聲色地繼續與眾人交談。
“來,三位先坐。”諸葛瑾側身做出邀請的手勢,“這就吩咐下人看茶。”
三人在諸葛瑾的邀請下,緩緩落座。
諸葛瑾雙手捧起茶杯,輕抿一口後,目光轉向黃蓋:“將軍,如今袁術派紀靈來襲,前線戰事吃緊,不知老將軍對於這戰場局勢可有什麽設想?”
黃蓋聽聞,臉上頓時浮現出豪邁的笑容,他猛地一拍大腿,哈哈大笑道:“諸葛先生,豈不知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老夫征戰沙場這麽多年,什麽樣的陣仗沒見過?豈會怕他紀靈!”說罷,他眼中閃過一絲銳利的光芒。
“此次主公命我為主將,伯符為副將,還有周公瑾和陸公績為參軍,更有一萬五千精銳士卒,守住舒縣絕非難事!”
黃蓋一邊說著,一邊比劃著。
“紀靈雖說有些本事,但論起戰場經驗,哪能與我相比!”黃蓋微微揚起下巴,語氣中滿是自信,“我軍到日,舒縣周邊設下幾道防線,囤積糧草,加固城防。敵軍遠道而來,必求速戰速決,老夫偏不遂他的意。等他們糧草漸乏、士氣低落之時,再找準時機,主動出擊,打個措手不及!敵軍豈不自退?”
諸葛瑾聽得頻頻點頭。
“黃將軍老將出馬,果然老成之言。有將軍坐鎮前線,我江東軍民都能安心了。”
孫策聽了黃蓋的話,暢快地大笑起來,笑聲在廳內迴蕩,盡顯他的豪邁自信。
“將軍所言極是!”孫策一邊說著,一邊在廳中來迴踱步,“紀靈領著大軍長途跋涉而來,光是糧草運輸便是難題。我等隻要堅守城池,守城不出,遷延日久,紀靈糧草必然不濟。”
“一旦敵軍糧草短缺,士兵們連飯都吃不飽,軍心必然大亂。到那時,紀靈自己內部就會亂成一團,豈能有心思打仗?瞅準時機進攻,便可一舉而潰!”
話鋒一轉,孫策的目光柔和下來,穩穩地落在諸葛瑾身上。
“不過,這場仗的真正關鍵,其實還在子瑜身上。”
“子瑜細想,抵禦紀靈隻是一時之計。袁術畢竟勢大,倘若不能及時逼退紀靈,屆時袁術大軍陸續來到,豈不壞事?”
“單打獨鬥,終不成事。”稍稍停頓了一下,孫策接著說道,“隻要我方與張超達成聯盟,按照你我先前的預想,張超的大軍可以順著淮水直下廬江。到那時候,就能繞到紀靈的後方,形成前後夾擊之勢。紀靈腹背受敵,必敗無疑!”
說到此處,孫策的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仿佛已經看到了勝利。
幾人又繼續寒暄了幾句。
“時間也不早了,我等還得前往軍營點兵,不日就要發兵出征。”孫策瞅了一眼外麵天色。
黃蓋也跟著站起身,挺直了腰杆,聲音洪亮地說道:“老夫也該迴營中準備了,定要讓那紀靈知道我江東兒郎的厲害!”
諸葛瑾趕忙起身相送,將三人送到府門口。他拱手行禮,誠摯地說道:“三位一路保重,瑾在此靜候諸位凱旋。”
孫策笑著拍了拍諸葛瑾的肩膀,說道:“子瑜也多加小心,出使至關重要,全靠先生。待我們擊退敵軍,再與子瑜一同開懷暢飲!”
黃蓋也哈哈笑道:“諸葛先生,等你好消息,咱們戰場上見分曉!”
三人翻身上馬,揚塵而去。諸葛瑾望著他們遠去的背影,心中感慨萬千。他深知自己自投覺得,便與江東命運緊緊相連。他暗暗握緊了拳頭,轉身迴府,準備繼續為出使事宜做最後的完善。
諸葛瑾被孫堅任命為出使廣陵的使者後,幾日之內,便始終呆在孫堅特意賜下的府邸,準備一係列的出使事宜。
這府邸雖不算奢華至極,但也頗具規模,庭院深深,樓閣錯落,府中仆從往來有序,盡顯主人的身份已然不同往昔,這也證明了諸葛瑾已正式進入江東的文臣集團。
諸葛瑾在書房中,桌上堆滿了廣陵的地圖以及一些策略文書。他身著一襲青色長袍,手持書卷,正仔細研讀,時而皺眉沉思,時而提筆在紙上記錄要點。
這時,下人匆匆走進書房,恭敬地行禮後說道:“老爺,孫伯符公、黃公覆和周公瑾三位前來拜訪。”
諸葛瑾微微一怔,隨即放下手中書卷,起身整了整衣冠,快步走出書房,前往正廳迎接。
來到正廳,隻見孫策、黃蓋和周瑜已在廳中。孫策身著一身輕便的勁裝,腰佩寶劍,英姿颯爽;黃蓋身披戰甲,一臉剛毅,盡顯老將風範;周瑜則身著白色長衫,風度翩翩。
諸葛瑾見狀,趕忙上前,行了一禮,說道:“三位光臨,實在是有失遠迎,還望三位莫怪。”
孫策滿臉笑意,大步上前,雙手輕輕扶起諸葛瑾:“子瑜,多日不見,怎麽如此客氣?我們今日來,就是想看看子瑜這邊準備得怎麽樣。”
黃蓋也跟著大笑起來,聲音爽朗得很,“諸葛先生承主公任命出使,責任重大,老夫特來看望。”
周瑜麵帶微笑,說話不緊不慢。
“子瑜才華出眾,我相信這次出使,豈不是順勢而為?”
“不知三位今日怎麽有空過來?”
孫策笑著解釋道:“我和公瑾剛從黃將軍府上出來,想著順道來看看子瑜。”
諸葛瑾一邊點頭,一邊微笑著迴應:“原來如此,多虧三位掛念。我這邊的事務已經準備的差不多。畢竟現今形式如此,袁術兵強馬壯,不容張超不答應聯盟。”
諸葛瑾看到孫策三人身後並沒有跟隨其他人,他心裏清楚,他們此番特意前來,是十分看重這次出使。
而且單從三人的行程來看,諸葛瑾便看得出些什麽。陸績陸公績,本應與他們同行,畢竟此次出征,陸公績也是參軍之一。但此刻沒見著陸公績,想必……
諸葛瑾心中雖已明白,卻並未在臉上顯露出任何異樣,隻是不動聲色地繼續與眾人交談。
“來,三位先坐。”諸葛瑾側身做出邀請的手勢,“這就吩咐下人看茶。”
三人在諸葛瑾的邀請下,緩緩落座。
諸葛瑾雙手捧起茶杯,輕抿一口後,目光轉向黃蓋:“將軍,如今袁術派紀靈來襲,前線戰事吃緊,不知老將軍對於這戰場局勢可有什麽設想?”
黃蓋聽聞,臉上頓時浮現出豪邁的笑容,他猛地一拍大腿,哈哈大笑道:“諸葛先生,豈不知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老夫征戰沙場這麽多年,什麽樣的陣仗沒見過?豈會怕他紀靈!”說罷,他眼中閃過一絲銳利的光芒。
“此次主公命我為主將,伯符為副將,還有周公瑾和陸公績為參軍,更有一萬五千精銳士卒,守住舒縣絕非難事!”
黃蓋一邊說著,一邊比劃著。
“紀靈雖說有些本事,但論起戰場經驗,哪能與我相比!”黃蓋微微揚起下巴,語氣中滿是自信,“我軍到日,舒縣周邊設下幾道防線,囤積糧草,加固城防。敵軍遠道而來,必求速戰速決,老夫偏不遂他的意。等他們糧草漸乏、士氣低落之時,再找準時機,主動出擊,打個措手不及!敵軍豈不自退?”
諸葛瑾聽得頻頻點頭。
“黃將軍老將出馬,果然老成之言。有將軍坐鎮前線,我江東軍民都能安心了。”
孫策聽了黃蓋的話,暢快地大笑起來,笑聲在廳內迴蕩,盡顯他的豪邁自信。
“將軍所言極是!”孫策一邊說著,一邊在廳中來迴踱步,“紀靈領著大軍長途跋涉而來,光是糧草運輸便是難題。我等隻要堅守城池,守城不出,遷延日久,紀靈糧草必然不濟。”
“一旦敵軍糧草短缺,士兵們連飯都吃不飽,軍心必然大亂。到那時,紀靈自己內部就會亂成一團,豈能有心思打仗?瞅準時機進攻,便可一舉而潰!”
話鋒一轉,孫策的目光柔和下來,穩穩地落在諸葛瑾身上。
“不過,這場仗的真正關鍵,其實還在子瑜身上。”
“子瑜細想,抵禦紀靈隻是一時之計。袁術畢竟勢大,倘若不能及時逼退紀靈,屆時袁術大軍陸續來到,豈不壞事?”
“單打獨鬥,終不成事。”稍稍停頓了一下,孫策接著說道,“隻要我方與張超達成聯盟,按照你我先前的預想,張超的大軍可以順著淮水直下廬江。到那時候,就能繞到紀靈的後方,形成前後夾擊之勢。紀靈腹背受敵,必敗無疑!”
說到此處,孫策的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仿佛已經看到了勝利。
幾人又繼續寒暄了幾句。
“時間也不早了,我等還得前往軍營點兵,不日就要發兵出征。”孫策瞅了一眼外麵天色。
黃蓋也跟著站起身,挺直了腰杆,聲音洪亮地說道:“老夫也該迴營中準備了,定要讓那紀靈知道我江東兒郎的厲害!”
諸葛瑾趕忙起身相送,將三人送到府門口。他拱手行禮,誠摯地說道:“三位一路保重,瑾在此靜候諸位凱旋。”
孫策笑著拍了拍諸葛瑾的肩膀,說道:“子瑜也多加小心,出使至關重要,全靠先生。待我們擊退敵軍,再與子瑜一同開懷暢飲!”
黃蓋也哈哈笑道:“諸葛先生,等你好消息,咱們戰場上見分曉!”
三人翻身上馬,揚塵而去。諸葛瑾望著他們遠去的背影,心中感慨萬千。他深知自己自投覺得,便與江東命運緊緊相連。他暗暗握緊了拳頭,轉身迴府,準備繼續為出使事宜做最後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