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眼前這個十五六歲的少年,李察不由得有些感慨,這是什麽運氣啊?


    僅僅隻是自己的媳婦見這個商隊裏有孩子,起了惻隱之心,多打了一隻羊,請對方吃烤全羊。順便聽聽他們商隊在西域的故事。


    結果竟然把後世大唐曆史上那個“一人滅一國”外交家王玄策給炸出來了。


    “怎麽?李兄弟聽說過犬子玄策?”


    見李察一副難以置信的表情,王天倫疑惑的向李察問道。


    心中還暗自疑惑,自己這個大兒子很有名嗎?


    如果李察知道王天倫心中的想法,一定會告訴他:“你兒子現在是沒有什麽名氣,甚至他活著的時候,在大唐也沒有什麽名氣。隻是在一千年後,他的名字都被傳成神話了。”


    “嗯?嗯,偶然聽到過往的商人談起過,說起令郎那都會伸出大拇指。說一聲棒。”


    “說令郎王玄策,自幼跟隨父親走南闖北,多大唐周邊各國的風俗人情了解頗深,還是各國王宮貴族的座上賓,再加上出色的武藝和過人的膽略。將來定會是一位大漢班固,大唐唐儉一類的人物。”


    “哈哈,李公子謬讚了。犬子尚小,經不起大家如此誇讚。”


    王天倫對這個大兒子也是給予厚望的。聽得李察如此誇獎,自然心中萬喜。


    一旁的王玄策也是機靈,早在剛開始接觸李察和段紅袖的時候,就從兩人穿著打扮,言行舉止上發現這兩位絕不是一般人,可能對自己的以後前途有所幫助,立刻上前作揖:“小弟王玄策,見過李叔叔。”


    看著眼前這個還尚顯稚嫩的少年,李察怎麽也和那個按照曆史進程,八年後一人滅掉中天竺一國的王玄策聯係不到一起。


    現在看上去頗為機靈的小夥子,以後怎麽就能做出那麽虎的事來呢?


    不過再迴想一下王天倫的教育方式,李察也就釋然了。畢竟有他老子這樣的教育方式,有這麽虎的父親,王玄策能做出那樣的壯舉也就不足為奇了。


    明明家境富裕,卻帶著這麽小的孩子闖蕩西域,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中,一旦有個頭疼腦熱,感冒發燒之類的小病,那都是致命的。這能不叫虎嗎?


    想到後世曆史中記載的王玄策,李察啞然失笑。怎麽評價呢?就是一個字,虎!如果非要用兩個字來形容的話,那就是,真虎!


    不過也就是這一點,李察對王玄策特別欣賞,不為別的,就因為他的脾氣和李察特別的像。


    如果被李察遇到王玄策那種情況,李察也會滅了中天竺一國。區別就是李察會憑借個人武力,而王玄策沒有那本事,隻能借力而已。


    為什麽說王玄策虎呢?看看曆史記載就知道了。


    大唐貞觀二十一年,大唐玄奘西天取經已經迴到長安開始譯經了。


    大唐皇帝李世民也想起了之前天竺戒日王多次派人來長安朝貢。便派王玄策為正使、蔣師仁為副使一行三十人出使天竺。


    順便拜訪一下大唐女婿吐蕃讚普鬆讚幹布,看望剛剛和親嫁到這裏的文成公主,然後繼續向南翻過喜馬拉雅山,經過泥婆羅去印度。


    現在說起來的話,再等八年,王玄策這“一人破一國”的傳奇,好像在這個時空的大唐發生不了了。吐蕃那猶如戰神般的年輕讚普,頌讚幹布,屍骨還在長安城埋著呢。王玄策想借兵也沒地方借了。


    言歸正傳,我們先談談這個在後世被廣為傳誦的大唐傳奇人物王玄策。


    恰恰在王玄策出使天竺期間,對大唐非常友好的中天竺王屍羅逸多已經去世了,整個中天竺陷入了混亂之中。


    其王子不堪大用,被手下的一個小國王那伏帝阿羅那順趁機篡位,成為了新的天竺國王。


    剛剛篡位的阿羅那順,這時聽說大唐派使者來拜訪天竺王,他心虛的以為大唐來找他麻煩的,又或是貪圖大唐使團的財寶,阿羅那順鬼使神差般的竟然派人去打劫了大唐使團。


    王玄策的第一次虎,就虎在了這裏。


    當年匈奴與大漢對抗了幾百年,也不敢殺大漢使臣。蘇武也好,班固也罷,強大的匈奴也隻敢扣留他們。你借這新上任的天竺王阿羅那順幾個膽子,他也不敢殺大唐的使臣啊。


    你說你派個幾個人迴去請援兵也好啊。可你王玄策虎不虎的非要用三十使團侍從和人家正規的軍隊死磕。


    結果可好,一陣亂戰之下,隨行使者死的死,傷的傷。包括王玄策和副使蔣師仁在內,整個使團全部被俘。財寶也被劫掠一空。


    按理說事情到這也就該結束了。大唐使團被天竺王阿羅那順扣押起來。等大唐皇帝什麽時候想起來了,再找人來交涉,就完事了。


    大唐也不至於因為天竺國扣留了幾個使臣而勞民傷財,出兵遠征。


    可讓人震驚不已的是,王玄策竟然仗著自己的能力,神奇地從天竺人的看押下跑了。


    逃出來的王玄策當然很是惱火,你篡位不關我事,我們不幹涉。你一個小破國家換個國王這種小事,我們大唐還沒放在眼裏。


    可你怎麽能無緣無故就殺了我們的人,搶走我們的寶物呢?那可是周圍諸國進獻給我大唐皇帝的寶物。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不行,敢殺我們的人,搶我們的珍寶,俘虜我王玄策。這個仇一定要報。


    問題是這次王玄策的強脾氣又上來了,他選擇的不是迴大唐找皇帝李世民匯報此事,而是虎了吧唧的直接跑到泥婆羅和吐蕃,一紙檄文征招軍隊。


    一定要狠狠教訓這個蠻橫無理,過分囂張的戒日王阿羅那順。


    當時吐蕃的吐蕃的鬆讚幹布和泥婆羅國王,也是無奈了,我們雖是大唐的藩屬國,但是你一個沒有品級的大唐使臣在我們的國家征兵這是什麽道理?這不是胡鬧吧。


    這也就是王玄策這個虎人,敢做這種事。如果沒有強大的大唐在他身後給他撐腰,他都不知道被吐蕃讚普和泥婆羅國王弄死多少次了。


    可沒辦法啊,誰讓王玄策身後站著一個強大的大唐帝國呢?最後吐蕃讚普和泥婆羅國王一咬牙,你也不用征召軍隊了,我們借給你點,你用完了還給我們就行了。


    王玄策就這樣帶著從泥婆羅借來的七千騎兵,還有一千二百名吐蕃兵一路西進,浩浩蕩蕩殺迴了中天竺國。


    王玄策當國縣令,做過使臣,可還真沒帶兵打過仗,甚至戰場他都沒去過。


    可就是這樣一個人,虎脾氣上來了與副使蔣師仁兩人率領從吐蕃、泥婆羅的軍隊借來的八千餘人,直接進攻到中天竺的茶鎛和羅城。


    阿羅那順聞知王玄策帶兵殺了迴來,趕緊派兵抵擋。雙方大戰了三天,數萬天竺大軍被王玄策率領的吐蕃、泥婆羅聯軍輕鬆擊敗。


    王玄策率兵攻破茶鎛和羅城,斬首三千餘級,敵人被溺死的約1萬人。新上任的戒日王阿羅那順棄城逃走。


    王玄策副手蔣師仁率軍在後麵一通猛踹,阿羅那順收集殘餘力量迴軍再戰,結果被蔣師仁打得大敗,並將他給生擒了。


    阿羅那順的老婆和孩子,帶著剩下的印軍繼續跑,蔣師仁在後麵繼續追。


    在乾陀衛江雙方再次發生激戰,蔣師仁再次大敗印軍,並生擒了阿羅那順的老婆和孩子,和一萬二多其他俘虜,讓他們一家人在獄中團聚了。


    這個過程中,阿羅那順和其老婆孩子一路逃,王玄策和蔣師仁在後麵一路追。唐軍一路所向披靡,所到之處紛紛請降。一路上共有580多個城邑和部落先後投降了。


    從開打到滅國估計也就半個月,整個戒日王朝都沒反應過來,中天竺這個國家的大王、王妃、王子就被擒了,國家就被滅了。


    老戒日王屍羅逸多幾十年象不解甲才完成的事業,被王玄策這個從沒帶過兵打過仗的愣頭青,帶著八千從別的國家裏借來的兵,不到一個月就完成了。


    本來中天竺已經滅了,王玄策的大仇也報了。事情也該停止了。可這王玄策殺紅眼了,不知道從何處得知阿羅那順之前向東天竺求助過,而東天竺國王國王屍鳩摩還答應了。


    這哪行?你敢幫助我的敵人,那就是我的敵人,再滅了阿羅那順後,殺紅了眼的王玄策率兵殺向東天竺。


    東天竺國王屍鳩摩得知王玄策大軍壓境,趕緊帶了諸多禮物向“唐軍”謝罪,表示願意臣服。見東天竺國王識時務,王玄策就此作罷。其他周圍邦國懾於大唐國威,紛紛請降歸附。


    自此一戰,王玄策揚威印度,大唐帝國威震懾天竺。


    王玄策帶著阿羅那順以及他的老婆孩子等一大堆俘虜迴到了長安,獻俘於闕下。唐太宗大喜,封賞了王玄策,授散朝大夫。


    如此以一人之力滅一國,不動用大唐一兵一卒,“單槍匹馬”征服了整個天竺王朝的神人。


    李世民隻是讓王玄策做了個從五品的朝散大夫,也就相當於後世的一個縣級市的市長,可見當時的天竺在大唐皇帝李世民心中的地位如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改變大唐之李元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幹勾馬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幹勾馬堯並收藏改變大唐之李元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