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一大早,劉簡陪著李察和段紅袖一起上了路。


    李察和段紅袖是要出玉門關,繼續西行。


    而劉簡是要去巡視玉門關。正好省下李察和段紅袖排隊檢查的過程了。


    玉門關,因西域向中原地區時輸入玉石而得名。後來逐漸演變成了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


    當讓盛唐時期無數詩人追捧的玉門關出現在眼前的時候。李察心中再次湧出萬丈的豪情。


    每次經過玉門關,他都會有這種感覺,其實玉門關的環境特別惡劣,可越是這麽惡劣的環境,越能體現出駐守在這裏的官兵的艱辛。


    相對於玉門關的惡劣的環境,這裏的人文氣息確實特別的厚重,熱鬧。


    漫卷狂沙中,駝鈴悠悠,人喊馬嘶,商隊絡繹,使者往來,一條長長的隊伍,正在等待著守城士兵的檢查。


    眼前是一派熱鬧繁榮的景象。


    “這就是我們大唐第一道關隘嗎?它為我們大唐抵擋外族人的入侵。可謂是居功至偉。但同樣也成了西域與大唐之間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


    “怪不得當年棄筆從戎的漢朝英雄班固,能寫出‘臣不願到酒泉郡,但願生入玉門關。’這樣的感慨來。”


    段紅袖感歎著說道。


    “厲害,不愧是文武全才的女狀元啊,這典故是張口就來啊。不過紅袖你好像弄錯了一件事,班固所說的玉門關,可不是眼前的這個玉門關。”


    “早在新朝王莽篡位後不久,絲綢之路中斷,大漢時期的玉門關幾乎已經淪為廢墟了。這裏是屬於我們大唐的玉門關。”


    李察笑著解釋道。


    “啊?紅袖還以為玉門關一直沒變過呢。就算不是那又怎麽樣?我自己作一首詩就是了。”


    段紅袖不服氣的說道。


    “那我們就洗耳更聽了。今天這耳朵有福了。哈哈。”


    李察笑道。


    “那夫君你可聽好了。”


    “駝鈴悠悠夢長安,淚眼迴望玉門關。”


    “羌笛一曲昭君怨,葡萄美酒話纏綿。”


    “怎麽樣?”段紅袖一臉期待的等待著自己夫君的誇獎。


    有了這些天的經曆,段紅袖本身的性格全部被暴露出來了,可不再是以前華王府那種大家閨秀的形象了。


    “厲害,厲害。果然是才女。曹植是七步成詩,我們家紅袖是三息成詩,厲害。”


    李察當然不吝誇獎。不過臉上的壞笑好像有點別的意思。


    段紅袖也發現了李察的壞笑,頓時有點害羞了,她自己作得詩,能不知道其中的意思嗎?


    “夫君,你不要笑啊。我是說我們大唐額女子感慨昭君一個弱女子,做出了如此大的犧牲,在自己與愛郎相愛纏綿之際,對王昭君表現出的憐憫之情。可不是單指紅袖與夫君,你可不要想差了。”


    段紅袖急忙紅著臉解釋道。


    她不解釋還好,她這一解釋連剛才完全沒有聽懂的大老粗劉簡都聽明白了,跟著哈哈大笑起來。


    這可把段紅袖羞得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暗恨自己越解釋越黑。


    看到自己愛妻嬌羞尷尬的模樣,李察笑著出來解圍了。


    “好,好,夫君知道紅袖的意思就行了。可紅袖,你這詩裏有個問題啊。你這寫的還是漢朝的玉門關啊,也不是眼前這個玉門關啊。”


    “可是眼前這個玉門關也沒有什麽典故啊。你讓紅袖怎麽作詩啊。”


    “難道夫君讓紅袖做那種‘大漠孤煙,遠上白雲。駝鈴悠悠,巍峨玉門。’這種沒有底蘊的詩嗎?’”


    聽到李察說自己的詩有問題,段紅袖也顧不得害羞了,直接反駁道。


    “誰說沒有典故就做不了詩啊,曹植的《洛神賦》就沒有典故。”


    李察笑著說道。


    “那是賦,不是詩。有本事你以這玉門關作首詩來聽聽。”


    段紅袖不服氣的說道。


    “夫君可沒有紅袖那樣的文采,作不來,作不來。”


    李察急忙擺手笑道。


    李察可不同於李世民,多少還是要點臉麵的。


    關於玉門關的詩,那可就太多了。可那不是李察自己的。


    這要是把後人的路走了,有點說不過去。


    “夫君的文采紅袖可是知道的,你就不要謙虛了嘛。紅袖想聽嘛。”


    段紅袖竟然撒起嬌來了。


    得了,媳婦一撒嬌,李察哪還管什麽後人的路。反正這個大唐又不是後世的大唐,管他的呢,先把媳婦哄開心了再說。


    “詩嘛,也不是做不出來,就是夫君可做不出什麽葡萄美酒話纏綿的詩句來。”


    李察現實調笑了段紅袖一句。


    “夫君,不許說這個了,你快作詩啊。紅袖等不及了。”


    段紅袖催促道。


    “紅袖,你剛才說漢代班固發出‘但願生入玉門關’的感概,那夫君就給你作一首不一樣的。你聽好了。”


    “漢家旌幟滿陰山,不遣胡兒匹馬還。”


    “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


    “怎麽樣?”李察得意的問道。


    段紅袖還沒說話呢,旁邊的劉簡忍不住鼓掌道:“好一個不遣胡兒匹馬還,好一個何須生入玉門關,這才是我漢家兒郎應有的誌向。”


    可尷尬的是,竟然沒有人理會他。


    李察在笑著等待段紅袖的崇拜,而段紅袖卻在一邊撇著嘴。


    “哼,夫君的詩,氣勢是有了。可你寫的不也是漢代的玉門關嗎?還說我呢。不行,這個不算。”


    段紅袖撇著嘴說道。


    “不算啊,那換一個,有了。”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這下總行了吧。”


    李察再次偷了一首另一個唐代的詩,念了出來。


    “好一個黃沙百戰穿金甲,好一個不破樓蘭終不還。我大唐將士就應該有這樣一股勇往直前的氣勢。”


    劉簡在一遍拍著手大喊道。


    接下來的事就有點尷尬了。他發現李察和段紅袖兩個人都在直勾勾的看著他。


    猛烈拍擊的雙手,緩慢的輕了下來,聲音一聲比一聲低,最後尷尬的自己撓了撓頭。卻發現自己還帶著甲胄呢。這就更尷尬了。


    “老劉,不會誇人就別誇了,來迴就那麽兩句,你尷尬不?”


    李察壞笑著調笑道。


    “好什麽嘛?劉伯父,就這樣你還誇他呢。夫君就是在糊弄人。你看眼前這玉門關。”


    “青海在哪?雪山在哪?孤城在哪?這瓜州城能叫孤城嗎?”


    “還有樓蘭在哪?我熟讀各種書籍,我怎麽不知道大唐周邊還有個樓蘭國的存在?”


    “早在七百年前樓蘭王安歸,因為親向匈奴,就被漢朝勇士,著名外交家傅介子給殺了。並將樓蘭改名為鄯善,還請求漢朝派兵在其伊循城內屯田,樓蘭早就成為漢朝的一部分了。”


    “再說,就算是鄯善國也在北魏時期就被滅國了,從這玉門關出去,怎麽能不破樓蘭終不還?”


    “這明明就還是寫漢代的詩,夫君這是在欺負紅袖不懂的曆史呢。”


    段紅袖委屈的都快哭了,她夫君根本就是在糊弄她,欺負她呢。


    隨著段紅袖用那委屈的腔調解釋了一通,這下尷尬的可就不止大老粗劉簡了。


    正在等著自己這首注定名揚千古的詩,技驚四座,大驚四方的李察,聽完段紅袖這段話後,都被臊的沒臉見人了。


    李察一遍飛快的轉著腦子想辦法解釋,一遍心中對著大唐的詩人破口大罵:“好好的一個大唐詩人,你不好好寫關於大唐的詩,你去寫漢朝。這不是讓我難堪嗎!”


    李察背出來的兩首詩不可否認,全是不可多得的好詩,將強漢雄風書灑的淋漓盡致,讓人一聽就心生無限的豪邁之氣。比如什麽都不懂的劉簡。


    可在真正有文學的大才女段紅袖眼裏,那是漏洞百出,完全不應景。


    這也怪李察是真的沒這方麵的底蘊。這些東西,他真的沒有研究過,隻是會背詩而已。


    “紅袖別哭,這次真的不糊弄你了。你聽著啊。”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這下總行了吧。不行,有孤城,而且沒有玉門關,我再來一首。”


    “長空雁叫霜晨月。馬蹄聲碎笛聲咽。”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這下總行了吧?雄關漫道就是指的這個玉門關。”


    李察開始語無倫次了。到最後都胡亂改造起來了。在他看來全文都是五個字或者七個字的那才叫詩。


    現在他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了。先把自己媳婦哄好了再說吧。


    看到李察這個樣子,段紅袖破涕而笑。


    “什麽啊。夫君就知道都紅袖開心。第一首詩裏的孤城是指眼前這個玉門關,你以為紅袖聽不出來嗎。”


    “詩中,蒼涼慷慨,悲而不失其壯,將戍邊將士思鄉而不得還鄉的情緒寫的恰到好處。”


    “至於第二首,紅袖就不評價了,夫君自己都不知道要表達什麽吧?哼。”


    李察抹了抹額頭上急出的汗水,心中長舒了一口氣。總算是糊弄過去了。


    而此時李察的心理活動那是相當的激烈啊。


    “以後老子再也不在紅袖麵前裝了。再也不背詩了。太尷尬了。外行碰到內行,那簡直就是找虐啊。”


    “王之渙是好人。如果老子能活到你出生,許你個榮華富貴。”


    “王昌齡,戴叔倫,如果老子能活到你們寫詩的時候,你們倆敢在老子麵前念詩,老子揍的你們滿地找牙。”


    “夫君,我們走吧。你不用再想詩了。紅袖能聽到這一首,已經很滿足。夫君果然是個才華橫溢之人。就是太喜歡捉弄紅袖了。”


    段紅袖還以為此時的李察還在絞盡腦汁作新詩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改變大唐之李元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幹勾馬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幹勾馬堯並收藏改變大唐之李元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