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人,備車,朕要出宮一趟。”
李世民也沒有再說什麽,直接吩咐了下去。
隨後李世民換了一身便衣,就陪著李察一起出了皇宮。
這次李世民是陪李察以朋友的身份去看望秦瓊的。所以除了駕車的馬夫之外,身邊隻帶了一個有事時能夠使喚的內侍。
至於安全,算了吧。有李元霸陪著,比帶一隊禁衛軍都要安全的多。
馬車就這樣沿著長安城大街,載著閑聊著的李察和李世民向翼國公府行去。
沒過多長時間,馬車就停在翼國公府宏偉的大門前麵。
看著大門緊閉,隻開了側門的翼國公府,李察和李世民也就下了馬車。
既然是以朋友身份來拜訪的,那就要按照朋友的規矩辦事。
內侍上前,敲了敲側門,遞上了拜帖。
順便還說了一句:“陛下和華王來了,快點去通報,不要讓陛下和華王久等。”
要是按照翼國公府的規矩,這拜貼要先到管家手裏。管家決定視拜貼上的人和事決定見還是不見。
要不每天那麽多人來拜訪,秦瓊有多少時間不夠招待客人的。況且秦瓊還有病在身。
管家覺得拜貼上的人和事很重要,才會去匯報給自家老爺。讓老爺再決定見還是不見,是親自迎接還是讓管家去迎接。
雖然李察和李世民不在乎多等會兒,但不讓皇帝久等,是作為一名貼身內侍的責任。
可內侍沒想到他這一句話把這看門的小仆完全鎮住了。
一時不知道該先去向管家匯報,還是先拜見皇帝陛下和華王了。這可是大唐最有權勢的兩個人。
“還愣著幹啥?快去匯報啊,你就讓陛下和華王就這麽等著啊?”
內侍見看門的小仆楞在了當場,趕緊拍醒了他,語帶責備的說道。
“啊?是!可是這……”
小仆看著笑嘻嘻的看著自己的皇帝陛下和華王,一時手足無措,不知下一步該怎麽做,也不知該說些什麽。
看著不知所措,緊張的手都不知道放哪的看門小仆,李世民擺出一副和藹的麵輕聲安慰道:
“朕是以朋友的身份來拜訪你家國公的,你隻管進入通報就是了。朕等等沒關係的。去吧。”
“嗯,好!”李世民的話也算是替小仆解了圍。小仆拔腿就往院子裏跑去。
“管家,管家,皇帝陛下和華王來了,就在門口,這是他們的拜貼。”
看門的小仆一路跑到管家麵前,急切的匯報道。
“你說誰?皇帝陛下和華王?”
“你腦子裏裝的都是什麽啊?竟然讓大唐的皇帝陛下和大唐的華王在門口等著。你是有幾個腦袋啊,這麽不怕死。”
“這次我們翼國公府可要被你害慘了。等這件事過去了,看我怎麽收拾你!”
管家也急了。對著這小仆就是一頓訓斥。
自己卻急匆匆的向大門口快步走去。倒不是他不想跑,是他老的真的跑不動了。
“可是,是皇帝陛下讓我來匯報的,皇帝陛下說是以朋友身份來拜訪老爺的。還說等一會兒沒關係。”
小仆急忙追著老管家解釋道。
“我去把皇帝陛下和華王迎進來。你還跟著我幹啥啊?還不快去通知老爺。死腦筋嗎?”
“你腦袋被驢踢了啊?皇帝陛下親民那是皇帝陛下的事,我們做下人的能真的這麽做嗎?你呀,一輩子就是個看門的命了。”
老管家氣急敗壞的訓斥道。
隨著老管家的到來,翼國公府的正門應聲而開。
“草民秦忠拜見陛下,華王。翼國公府小仆不懂事,讓陛下和華王久等了。”
“陛下和華王,請先隨老仆進府。我家老爺馬上就會出來迎接。”
老管家躬身見禮,小心翼翼的賠著不是,將李世民和李察迎進翼國公府內。
“老管家快起身吧。朕早就和那小夥子說了,朕是以朋友的身份來拜見你家國公的。”
“要說不是也是朕的不是,是朕沒有提前通知你們。老管家請前麵帶路吧。”
李世民笑著平和的說道。
“陛下,華王,裏麵請!”
老管家再次躬身請道。
老管家慢悠悠的在前麵走著,他得給他主子拖延點前來迎接的時間啊。
老管家一邊走著,一邊祈禱著那前去通知自家老爺的小仆,能夠靠譜一些,老爺能盡快出現在他的麵前。
李世民和李察也沒在意這些,在後麵亦步亦趨的跟著老管家。
也不知道是哪路神仙聽到了老管家的祈禱,那小仆總算靠譜了一次。
連李世民身邊的內侍在內,四個人沒走多遠,就見到一個麵色蠟黃的高大漢子向他們快步走來。隻是腰已經有點佝僂了,還不時的輕咳幾聲。
看著迎麵走來的秦瓊,李察心裏感概萬千。
秦瓊在李元霸的記憶裏還是那個頭戴紫金冠,胯下黃驃馬,一雙熟銅鐧,打遍綠林鮮有敵手。衝鋒陷陣,於萬軍從中取上將頭顱如探囊取物的英雄好漢。
實在無法與眼前這個這個臉色很差,佝僂著腰身,時不時還要輕咳幾聲的老人,聯係在一起。
而一旁的李世民眼中的愧疚之色也是越來越重了。
這不是李世民第一次見到秦瓊了。不管是秦瓊迴來複命,還是上次萬國朝聖時候的大朝會,李世民都見過秦瓊,可每件一次,李世民心中就愧疚一次。
自己的這位老哥哥,因為自己的一紙調令,就盡心盡力的替大唐鎮守遼東一十三年,沒有一句怨言。
再見麵時,秦瓊已經老的不成樣了,哪裏還有當年每戰必先,每戰必勝時那英雄氣概的一點影子。
“老臣秦瓊見過陛下,見過華王。”
秦瓊見到李世民和李察後,急忙快走了幾步,來到兩人麵前拱手見禮。
“秦大哥,你快起來吧,是朕對不住你啊。”
看著眼前這個病入膏肓的老人,李世民感慨的說了一句。
“陛下,這話老臣可受不起。你還能再叫我一聲秦大哥,我就算死在遼東,也值了。為我大唐看守邊境,是身為大唐將士的職責所在。老臣死而無怨。”
秦瓊抱拳說道。
“秦大哥,上次在突厥王庭錯過了,沒想到到現在才見到你,你怎麽老成這樣了?”
李察不等皇帝李世民說話,直接開口問道。
“哈哈哈,華王,能再見到你,我也知足了。這一晃就二十多年過去了,老臣都六十八了,能不老嗎?”
“再說,我少年從軍,一生戎馬,所經戰役二百餘陣,每次必先,屢受重創,前後失血以數鬥來記,怎能不病,怎能不老?”
秦瓊看著眼前模樣大變的李察,爽快的大笑道。
好像不管是病痛,還是年齡,都沒有壓垮這位豪爽的山東大漢。
在秦瓊的哈哈大笑中,李世民和李察仿佛又看到了那個仗義疏財,朋友滿天下的忠義無雙秦叔寶。
秦瓊越是這麽說,李世民心中越是愧疚。
是啊,自己這位老哥哥戎馬一生,所經戰役二百餘陣,每次必先,屢受重創,那數鬥的鮮血,有一大半是為大唐流的。
自己發動玄武門之變,弑兄逼父,已經違背了這位老哥哥做人的原則。
現在想想,秦大哥沒有去告密,已經是他自己心裏最後的底線了,那時候的秦大哥內心該有多麽的煎熬?
終究是他李世民做錯了,對不住這位老哥哥啊。
李世民也沒有再說什麽,直接吩咐了下去。
隨後李世民換了一身便衣,就陪著李察一起出了皇宮。
這次李世民是陪李察以朋友的身份去看望秦瓊的。所以除了駕車的馬夫之外,身邊隻帶了一個有事時能夠使喚的內侍。
至於安全,算了吧。有李元霸陪著,比帶一隊禁衛軍都要安全的多。
馬車就這樣沿著長安城大街,載著閑聊著的李察和李世民向翼國公府行去。
沒過多長時間,馬車就停在翼國公府宏偉的大門前麵。
看著大門緊閉,隻開了側門的翼國公府,李察和李世民也就下了馬車。
既然是以朋友身份來拜訪的,那就要按照朋友的規矩辦事。
內侍上前,敲了敲側門,遞上了拜帖。
順便還說了一句:“陛下和華王來了,快點去通報,不要讓陛下和華王久等。”
要是按照翼國公府的規矩,這拜貼要先到管家手裏。管家決定視拜貼上的人和事決定見還是不見。
要不每天那麽多人來拜訪,秦瓊有多少時間不夠招待客人的。況且秦瓊還有病在身。
管家覺得拜貼上的人和事很重要,才會去匯報給自家老爺。讓老爺再決定見還是不見,是親自迎接還是讓管家去迎接。
雖然李察和李世民不在乎多等會兒,但不讓皇帝久等,是作為一名貼身內侍的責任。
可內侍沒想到他這一句話把這看門的小仆完全鎮住了。
一時不知道該先去向管家匯報,還是先拜見皇帝陛下和華王了。這可是大唐最有權勢的兩個人。
“還愣著幹啥?快去匯報啊,你就讓陛下和華王就這麽等著啊?”
內侍見看門的小仆楞在了當場,趕緊拍醒了他,語帶責備的說道。
“啊?是!可是這……”
小仆看著笑嘻嘻的看著自己的皇帝陛下和華王,一時手足無措,不知下一步該怎麽做,也不知該說些什麽。
看著不知所措,緊張的手都不知道放哪的看門小仆,李世民擺出一副和藹的麵輕聲安慰道:
“朕是以朋友的身份來拜訪你家國公的,你隻管進入通報就是了。朕等等沒關係的。去吧。”
“嗯,好!”李世民的話也算是替小仆解了圍。小仆拔腿就往院子裏跑去。
“管家,管家,皇帝陛下和華王來了,就在門口,這是他們的拜貼。”
看門的小仆一路跑到管家麵前,急切的匯報道。
“你說誰?皇帝陛下和華王?”
“你腦子裏裝的都是什麽啊?竟然讓大唐的皇帝陛下和大唐的華王在門口等著。你是有幾個腦袋啊,這麽不怕死。”
“這次我們翼國公府可要被你害慘了。等這件事過去了,看我怎麽收拾你!”
管家也急了。對著這小仆就是一頓訓斥。
自己卻急匆匆的向大門口快步走去。倒不是他不想跑,是他老的真的跑不動了。
“可是,是皇帝陛下讓我來匯報的,皇帝陛下說是以朋友身份來拜訪老爺的。還說等一會兒沒關係。”
小仆急忙追著老管家解釋道。
“我去把皇帝陛下和華王迎進來。你還跟著我幹啥啊?還不快去通知老爺。死腦筋嗎?”
“你腦袋被驢踢了啊?皇帝陛下親民那是皇帝陛下的事,我們做下人的能真的這麽做嗎?你呀,一輩子就是個看門的命了。”
老管家氣急敗壞的訓斥道。
隨著老管家的到來,翼國公府的正門應聲而開。
“草民秦忠拜見陛下,華王。翼國公府小仆不懂事,讓陛下和華王久等了。”
“陛下和華王,請先隨老仆進府。我家老爺馬上就會出來迎接。”
老管家躬身見禮,小心翼翼的賠著不是,將李世民和李察迎進翼國公府內。
“老管家快起身吧。朕早就和那小夥子說了,朕是以朋友的身份來拜見你家國公的。”
“要說不是也是朕的不是,是朕沒有提前通知你們。老管家請前麵帶路吧。”
李世民笑著平和的說道。
“陛下,華王,裏麵請!”
老管家再次躬身請道。
老管家慢悠悠的在前麵走著,他得給他主子拖延點前來迎接的時間啊。
老管家一邊走著,一邊祈禱著那前去通知自家老爺的小仆,能夠靠譜一些,老爺能盡快出現在他的麵前。
李世民和李察也沒在意這些,在後麵亦步亦趨的跟著老管家。
也不知道是哪路神仙聽到了老管家的祈禱,那小仆總算靠譜了一次。
連李世民身邊的內侍在內,四個人沒走多遠,就見到一個麵色蠟黃的高大漢子向他們快步走來。隻是腰已經有點佝僂了,還不時的輕咳幾聲。
看著迎麵走來的秦瓊,李察心裏感概萬千。
秦瓊在李元霸的記憶裏還是那個頭戴紫金冠,胯下黃驃馬,一雙熟銅鐧,打遍綠林鮮有敵手。衝鋒陷陣,於萬軍從中取上將頭顱如探囊取物的英雄好漢。
實在無法與眼前這個這個臉色很差,佝僂著腰身,時不時還要輕咳幾聲的老人,聯係在一起。
而一旁的李世民眼中的愧疚之色也是越來越重了。
這不是李世民第一次見到秦瓊了。不管是秦瓊迴來複命,還是上次萬國朝聖時候的大朝會,李世民都見過秦瓊,可每件一次,李世民心中就愧疚一次。
自己的這位老哥哥,因為自己的一紙調令,就盡心盡力的替大唐鎮守遼東一十三年,沒有一句怨言。
再見麵時,秦瓊已經老的不成樣了,哪裏還有當年每戰必先,每戰必勝時那英雄氣概的一點影子。
“老臣秦瓊見過陛下,見過華王。”
秦瓊見到李世民和李察後,急忙快走了幾步,來到兩人麵前拱手見禮。
“秦大哥,你快起來吧,是朕對不住你啊。”
看著眼前這個病入膏肓的老人,李世民感慨的說了一句。
“陛下,這話老臣可受不起。你還能再叫我一聲秦大哥,我就算死在遼東,也值了。為我大唐看守邊境,是身為大唐將士的職責所在。老臣死而無怨。”
秦瓊抱拳說道。
“秦大哥,上次在突厥王庭錯過了,沒想到到現在才見到你,你怎麽老成這樣了?”
李察不等皇帝李世民說話,直接開口問道。
“哈哈哈,華王,能再見到你,我也知足了。這一晃就二十多年過去了,老臣都六十八了,能不老嗎?”
“再說,我少年從軍,一生戎馬,所經戰役二百餘陣,每次必先,屢受重創,前後失血以數鬥來記,怎能不病,怎能不老?”
秦瓊看著眼前模樣大變的李察,爽快的大笑道。
好像不管是病痛,還是年齡,都沒有壓垮這位豪爽的山東大漢。
在秦瓊的哈哈大笑中,李世民和李察仿佛又看到了那個仗義疏財,朋友滿天下的忠義無雙秦叔寶。
秦瓊越是這麽說,李世民心中越是愧疚。
是啊,自己這位老哥哥戎馬一生,所經戰役二百餘陣,每次必先,屢受重創,那數鬥的鮮血,有一大半是為大唐流的。
自己發動玄武門之變,弑兄逼父,已經違背了這位老哥哥做人的原則。
現在想想,秦大哥沒有去告密,已經是他自己心裏最後的底線了,那時候的秦大哥內心該有多麽的煎熬?
終究是他李世民做錯了,對不住這位老哥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