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李世民把話講完了,李察沒有接話,而是在皺著眉頭思考著什麽。


    沒一會兒,李察說話了:


    “二哥,你現在把心情平複下來,好好想想這新羅使臣的話。我覺得這件事應該沒這麽簡單。”


    “什麽意思?難道這裏麵還另有隱情?三弟,你是不是看出什麽來了?”


    李世民疑惑的問道。


    “咱先不說百濟的事,但這件事看著不像高建武做出的事來。二哥,你來想想我說的對不對。”


    “高句麗榮留王高建武,自從接受了父皇冊封的上柱國,高麗王之後,一直以大唐的臣子自稱,從未對大唐做出過格之事。”


    “不僅如此,他還因為懼怕大唐攻打他而在兩國邊境築建起了一道長城。如此懼怕大唐的高建武又怎麽會做出如此之事來?”


    李察向李世民解釋道。


    “三弟,你這麽一說,確實有點蹊蹺。高建武也確實像你說的那樣。一直以臣子自稱。做事也沒有出格之處。剛才朕被氣昏了頭腦,沒來得及細考慮。”


    平複了一下心情的李世民出口說道。


    “當然,除了貞觀五年,他怕大唐軍隊攻入高句麗國內,拒絕了朕請迴前朝將士遺骨的要求,並在兩國邊界築立起了長城。”李世民接著說道。


    高句麗那座用隋人屍體立起的高高京觀,雖然不是唐人,卻是漢人心中永遠過不去的坎。


    “你先別管前朝將是的遺體了,不用幾年我會替你取迴來的。現在先說新羅的問題。”


    “你也同意我對高建武的評價是吧,那麽新羅使者這件事上透露著太多的不合理之處了。”


    “第一,新羅正在遭受著高句麗和百濟的攻擊,新羅使者是來求援的,那麽如果我是高建武,我絕不會讓新羅使者活著走出高句麗。”


    “第二,新羅使者口口聲稱追殺他們的是高句麗假扮的唐人,旨在挑撥大唐與新羅的關係。”


    “可真分析起來,這樣做隻能挑起新羅對大唐的仇恨,就算他成功了,新羅人也不敢與大唐為敵。高建武這樣做一點用處都沒有。”


    “如果是我,我會讓士兵殺了新羅使者,然後讓他們假扮新羅人來屠殺唐人,這樣能引起大唐對新羅的仇恨,對他們的好處更多。”


    李察認真的給李世民分析道。


    “這麽說來這一切都是新羅人自導自演的一場好戲了?”


    “他們在萬國朝拜大典的最後一天,當著所有藩屬國的麵,給朕演了這麽一出戲,意在讓朕出兵攻打高句麗,解他新羅之圍?”


    “而朕在暴怒之下完全按照著他們的思路走了?下旨替他們解圍了?他們這是拿朕當傻子耍?他們好大的膽子!”


    李世民再次暴怒道。


    “不排除這個可能,但也不一定。如果高句麗有能人,故意這麽做了引著我們往這方麵想也不是沒有可能。”


    “所以二哥,你先別急著下定論,這也隻是我們的猜測而已。對於那座半島上的事情,我們現在一無所知。等先調查清楚了再說吧。”


    李察安撫著李世民的怒氣,沉靜的說道。


    “這件事不管是高句麗做的,還是新羅自導自演的。他們膽敢如此利用朕,待朕查清楚後,一定不會讓他們好過。”


    李世民仍是怒氣衝衝。


    “好了,二哥,消消氣。沒什麽好生氣的,不管是高句麗做的,還是新羅做的。我們不管不顧就是了。讓他們打。反正死的又不是我們大唐的子民。”


    “再說了,你不是給高句麗和百濟下聖旨斥責了嗎?看他們兩個國家怎麽迴複吧。說不定到時候就真相大白了。”


    李察笑嗬嗬的說道。


    “對,管他誰做的,死的又不是我大唐子民,朕還真不管了,讓他們繼續打,狗咬狗一嘴毛。打的越激烈越好。最後朕出兵收拾殘局就行了。最終賺便宜的還是我大唐。”


    李世民的心可算是靜下來了。事情也想明白了。


    心中已經下定了決定,這次就看熱鬧,兩邊都不管了。


    “這事就先放放吧,二哥,我讓你安排的兩件事你做好了嗎?”


    李察接著問道。


    “啊?迴禮的事做完了,每個國家兩大車的儒家書籍。至於讓他們停留兩天的事,我讓高句麗和百濟的事氣糊塗了,給忘了。不過沒事,晾他們現在也不敢走。”


    李世民迴答了一聲之後,又隨口問了一句:


    “不過三弟,你讓他們待在長安城幹嘛啊?給老百姓添亂?”


    “哈哈哈,二哥,這你就不懂了。我讓他們給長安城的百姓送錢呢。”


    李察大笑道。


    “他們?給長安城的百姓送錢?朕怎麽聽不懂你的意思?”


    李世民疑惑的道。


    “所以說二哥你不懂這個吧,你就管好你的治國吧,這種做生意的事還得交給我。”


    “這次你不是都給他們迴的儒家書籍嗎?是不是和以前的迴禮都不一樣?”


    “是啊,這也就是你的吩咐,要不然朝中百官還不炸了鍋啊。雖然說幫他們教化子民也說得過去,卻有損我大唐泱泱大國的形象。”


    “可朕一說這是華王你的吩咐,朝中那些儒臣就算有千萬個理由也隻能憋在肚子裏,最後隻能給朕找了個幫他們教化子民的理由,哈哈哈。”


    說到這裏,李世民原本憤怒不已的心情,竟然開朗起來了。


    “你想啊,你隻迴給他們沒用的儒家書籍,那些不是國主親自來朝拜各國使臣怎麽迴去交差?帶著兩車書就迴去了?”


    李察也笑著說道。


    “要是以前啊,我也不會這麽吩咐你,怎麽也讓你給他們迴點東西,顯示我大唐的慷慨。”


    “可二哥你別忘了,這幾年書院裏出了多少看上去價值連城,成本卻低的驚人的東西?”


    “你想啊,這些沒法交差的使臣在逛長安城的時候,發現這些從來沒見過,看上去價值連城卻價格很低的東西。會不會有什麽想法?”


    李察笑嘻嘻的解釋道。


    “對啊,朕怎麽就沒想到。那些使臣們自掏腰包,用很少的錢財,就能買很多看似價值連城的東西,迴去說是朕的迴禮。既向國主交了差,也給朕長了麵子。”


    “不得不說,三弟真有你的啊。這都能想得到。厲害,厲害。”


    “就是不知道他們把身上的錢都花光了,他們怎麽迴自己的國家,這一路的吃喝住,他們可就難了。”


    聽了李察的解釋,李世民恍然大悟,順便調侃了幾句。


    “這你就不用管了,告訴你吧,他們還有不少錢和奇珍異寶。至於用途,你猜也猜的到。現在就讓他們把那些錢送到我大唐百姓的腰包裏吧。”李察笑道。


    李世民聽了點了點頭,隨後喊了一聲:“來人,去兩儀殿傳朕口諭,讓各國使者在長安城停留半個月,一個月初一大朝會朕會再次召見他們。這些天讓他們在長安城多轉轉,體會一下大唐的風俗人情。最後,叮囑他們不得作奸犯科。違者,嚴懲不貸。”


    “對了,三弟,你剛才不是說有好消息要告訴二哥嗎?”


    李世民吩咐完內侍後,又向李察問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改變大唐之李元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幹勾馬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幹勾馬堯並收藏改變大唐之李元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