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察帶著整個大軍,在西域轉悠了兩個多月,快到年底了才迴到長安城。
少的是一千名特戰隊員,三百多人留在了西域,剩下的六百多人隨薛仁貴和席君買迴到了突厥王庭。
而多了的是兩車西域各國的資料。
伴隨著長安城上空響起的三十六響功德鍾的清脆的鍾聲。
三路凱旋大軍高唱著:“心似黃河水茫茫,二十年縱橫間誰能相抗!”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中門大開的長安城城門,一路向皇家校場行去。
百姓興奮了,激動了。
一路跟著大軍唿喊著,那場麵,仿佛喊破嗓子也表達不出來他們對大軍的尊重。
這一刻,他們心中的英雄迴來了。
迎接滅掉吐蕃,凱旋而歸大軍的儀式,李察沒有參加。
他早就迴家見自己媳婦去了。
反正也沒人管得了他。
執失思力,牛進達,劉簡三路行軍總管不僅給皇帝李世民帶來了兩大車西域各國的資料。
同時,也給皇帝帶來了李察的一句話:“提前準備年後的萬國來朝吧。來的藩國會很多。”
還有一句話就是“這次的迴禮,隻迴儒家書籍。再者,想辦法多留他們幾天,我有用。”
貞觀十三年,歲首。
對於長安城的百姓來說,今年的年過的特別熱鬧。
這不,剛剛過完年,大家不做別的了,天天蹲在街上,觀看,討論著各種稀奇古怪的東西。
長安城的街道,成了小孩子們娛樂的海洋。
“快看,快看,那是麒麟嗎?怎麽它的角是長在鼻子的上的呢?”
一個小孩指著三隻身上貼滿了銅箔,銀箔,在陽光下散發出神聖光芒的犀牛對身邊同伴問道。
“可能是吧,可是跟年畫裏的麒麟不太像啊。我們問問大人吧。”同伴迴道。
“大人,大人,你看那是麒麟嗎?”小孩子嘛,不懂就要問。
小孩子身邊所謂的大人,實際上就是一個人人看不起的落魄書生,他已經在這呆了好幾天了。
也隻有在給小孩子解釋各種他們不認識的東西時候,他才能找到那種令自己自豪的存在感。
“嘿,那個可不是麒麟,你們看,是那些頭上圍著厚厚頭巾的大食人來進貢的異獸。麒麟這等神獸哪能是他們那種小國配擁有的,隻有我大唐才有資格擁有此等神獸。”
書生被孩子們一聲聲大人叫的心花怒放。不懂裝懂的賣弄著自己的見識。
“啊?不是麒麟啊?我看著也不像。”一個小孩接話道。
“當然不是麒麟了,麒麟啊,那是我們漢人才能擁有的神獸,它有龍頭,麋身,牛尾,馬蹄。那才是真的麒麟。”落魄書生給孩子們解釋道。
“大人,大人,你快看,麒麟。真的麒麟來了。”
一個孩子,指著一頭高五米,光脖子就有兩米多高的龐然大物對著書生說道。
“是啊,大人,你看真的麒麟來了,麋身,牛尾,馬蹄,就是頭不像是龍頭。那是麒麟嗎?”另一個小朋友也是跟著喊道。
“對,這才是真的麒麟啊。你們看,麋身,牛尾,馬蹄,都符合書上的描述。至於龍頭,誰也沒見過,說不定龍就是這樣的啊。”
書生一臉自信的對孩子們說道。仿佛眼前這個由一群黑人牽著來進貢的龐然大物就一定是麒麟一般。
“可是它一點都不像年畫裏的麒麟。要不我們去問問吧。”
有些小孩子還是很有懷疑精神的,而且一點都不害怕這黢黑黢黑的外族人。
“大叔,大叔,你們牽的這個是什麽啊?能告訴我們嗎?”
一個小孩子蹦蹦跳跳上前去詢問了。
“這個啊,在我們當地叫基林。代表著祥瑞。我在大唐這麽多年,也沒在大唐見過,就想把它獻給偉大的大唐皇帝陛下。希望它能給偉大的大唐帝國帶來祥瑞。”
這個領頭的黑人,很明顯是一個合格的大唐通了,拍馬屁的學問都學了個十成十。
“大人說的沒錯啊,原來這就是真正的麒麟啊。”小孩子看著眼前的麒麟有點失望。
沒別的,它太醜了。
“可是麒麟不好看,脖子也太長了,跟年畫裏的一點都不一樣,不如昨天的鳳凰好看。”
“恩恩,昨天的鳳凰才好看,跟年畫裏的一摸一樣。”
小孩子們七嘴八舌的討論著。
“你們不要胡說。都是神獸,哪能用好看不好看區分,麒麟代表的是祥瑞。鳳凰代表的是高貴。”
“要說啊,這麒麟神獸,脖子應該一直都這麽長的。可能是我們畫師覺著這麽長的脖子不好看,又太浪費紙了,所以才把它的脖子畫短了的。”
書生一邊賣弄著學識給孩子們解釋著,一邊心裏暗自嘀咕:“怎麽如此神獸都是這些外族人發現的。還好他們識時務,知道送迴我大唐來。”
隻是他不知道的是,所謂的麒麟隻是一頭長頸鹿,所謂的鳳凰也隻是南方島上的幾隻極樂鳥而已,論珍貴程度還不如大唐的紅腹錦雞呢。
如果李察在這,一定會笑的喘不上氣來。
果然啊,漢人的想象力絕對是無窮的。這書生見到長頸鹿的反應,和後世明成祖朱棣見到鄭和下西洋時,帶迴來長頸鹿的反應是一模一樣的。
怎麽說呢?就是那種完全不管實物,直接根據文字來判斷真偽。
隻要是我認定了,和文字能對的起來,我那管以前畫上的麒麟是什麽的?
何況人家黑人叔叔都說了,這就是基林。
還別說,這基林普通話不標準的話,可不就是麒麟嗎?
“哦,謝謝大人,我們知道了。”
書生見孩子們這麽認可他,很是驕傲自豪。在一旁滿意的笑了。
“你們快看,那是什麽?我怎麽沒見過,還有那些人好奇怪啊,他們的頭發是卷起來的,還是黃色的。啊!他們的眼睛是藍色的,大人,大人,他們是妖怪嗎?”
這可難倒了書生,他就是一個長安城郊的一個落魄書生,知道的也就書裏,畫上的那點東西,這波斯人和駱駝他還真不認識。
“我知道,我知道。那是駱駝和波斯人。長安城內城裏麵都有的是。我跟著我父親大人去內城的時候,見到過,他們不是妖怪。”
孩子們之間也是存在有見識的人。貞觀年代,波斯人在大唐並不少見,隻是他們沒見過罷了。
連續幾天的熱鬧看完了,眾國基本已經到齊了。
我們的大唐皇帝李世民終於出現了,坐在高高的禦座上享受著萬國朝拜天可汗的待遇。
這一次的萬國朝聖可比前隋大多了
。幾乎囊括了西域所有的國家。不僅僅是李察帶兵走過的那些國家。
聽到吐蕃滅國和特戰隊特意在民間散布的消息,天竺人,大食人,波斯人,粟特人,東瀛人,還有南方那些島國也漂洋過來朝拜大唐天可汗了。
細數一下,缺了誰呢?高昌,高句麗,新羅,百濟。
這四個國家的缺席,給這一場完美的萬國朝聖,留下了一絲瑕疵。
李世民心中多少有點別扭,卻也不影響他此時無比痛快的心情。
大唐皇帝李世民坐在高高的禦座上,聽著各國使者全是奉承之話的拜表,再聽著內侍大聲宣讀著各國進貢的禮單。時不時對沒見過的貢禮表示出喜歡和讚揚。
當最後一個國家的禮單宣讀完畢之後,就到了各國使者激動的時刻了。
要知道,很多小國,就算沒有李察的威脅,他們也是很願意來大唐朝貢的。
因為一直以來,大唐為了顯示身為大國的胸懷,每次小國來朝貢,得到的賞賜,將是他們帶來貢品的雙倍,甚至數倍。他們能不願意來嗎?
但是這次,大唐的賞賜讓各國使者失望了,甚至是憤怒。
因為這次大唐給予他們的賞賜不是金銀珠寶,而是書籍,每個國家慢慢的兩車書籍。
而且不是什麽關於工農,醫學方麵的書籍,全是儒家治國,教化百姓的書籍。
用大唐皇帝的話來說就是:“大唐旨在教化萬民。讓所有藩屬國懂禮貌,講規矩,是大唐的最終職責所在。所有國家一視同仁。”
然而,就在各國使者覺得被大唐耍了,心中充滿了憤怒的時候。
大唐皇帝帶著各國使者參觀了一個地方。
三座堪比大唐親王規格,莊重而又豪華無比的墓地。
來大唐朝拜的使者,都是認識漢字的。
通過墓碑,自然能認得出這是誰的墓,從左到右依次是突厥可汗頡利,突厥可汗突利,吐蕃讚普鬆讚幹布。
三座墓地的周圍,還聳立著一個規格不低於國公,國侯的墓葬群。
裏麵葬的全是那座高原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
無比莊重而又輝煌的墓葬群,在各國使臣眼裏,卻不再是身份的象征。
而是一頭張著大口,即將撲上來猛虎。
尤其是這時候他們身後的大唐軍隊裏突然想起了一陣嘹亮的歌聲。
一直重複著那句:“我願守土複開疆,泱泱大唐要讓四方來賀!”
在場的使者,有一個算一個,臉上憤怒的神色,瞬間不見了,滿臉笑容和迎合。
他們心中現在唯一的想法就是怎麽迴去交差。怎麽勸說自己的國王不要與大唐為敵。
尤其是那些為了表現誠意親自來朝拜的小國國王。蠟白的臉上都泛著看著像哭的笑容。
心中再也打不起與大唐為敵的念頭,他們真怕有哪一天自己也被葬在這裏。
成為大唐嚇唬周圍那群猴子的雞。
也是此時,當初質疑大總管李察要將這些屍體運迴長安城的執失思力,也明白了那些吐蕃高層的屍體是做什麽用了的。
而此時,被皇帝召迴長安的秦瓊,站在武將群中,查看著周圍各國的來使,眼中閃爍著異樣的光芒。
仿佛在期待著什麽,又好像在策劃著什麽。
少的是一千名特戰隊員,三百多人留在了西域,剩下的六百多人隨薛仁貴和席君買迴到了突厥王庭。
而多了的是兩車西域各國的資料。
伴隨著長安城上空響起的三十六響功德鍾的清脆的鍾聲。
三路凱旋大軍高唱著:“心似黃河水茫茫,二十年縱橫間誰能相抗!”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中門大開的長安城城門,一路向皇家校場行去。
百姓興奮了,激動了。
一路跟著大軍唿喊著,那場麵,仿佛喊破嗓子也表達不出來他們對大軍的尊重。
這一刻,他們心中的英雄迴來了。
迎接滅掉吐蕃,凱旋而歸大軍的儀式,李察沒有參加。
他早就迴家見自己媳婦去了。
反正也沒人管得了他。
執失思力,牛進達,劉簡三路行軍總管不僅給皇帝李世民帶來了兩大車西域各國的資料。
同時,也給皇帝帶來了李察的一句話:“提前準備年後的萬國來朝吧。來的藩國會很多。”
還有一句話就是“這次的迴禮,隻迴儒家書籍。再者,想辦法多留他們幾天,我有用。”
貞觀十三年,歲首。
對於長安城的百姓來說,今年的年過的特別熱鬧。
這不,剛剛過完年,大家不做別的了,天天蹲在街上,觀看,討論著各種稀奇古怪的東西。
長安城的街道,成了小孩子們娛樂的海洋。
“快看,快看,那是麒麟嗎?怎麽它的角是長在鼻子的上的呢?”
一個小孩指著三隻身上貼滿了銅箔,銀箔,在陽光下散發出神聖光芒的犀牛對身邊同伴問道。
“可能是吧,可是跟年畫裏的麒麟不太像啊。我們問問大人吧。”同伴迴道。
“大人,大人,你看那是麒麟嗎?”小孩子嘛,不懂就要問。
小孩子身邊所謂的大人,實際上就是一個人人看不起的落魄書生,他已經在這呆了好幾天了。
也隻有在給小孩子解釋各種他們不認識的東西時候,他才能找到那種令自己自豪的存在感。
“嘿,那個可不是麒麟,你們看,是那些頭上圍著厚厚頭巾的大食人來進貢的異獸。麒麟這等神獸哪能是他們那種小國配擁有的,隻有我大唐才有資格擁有此等神獸。”
書生被孩子們一聲聲大人叫的心花怒放。不懂裝懂的賣弄著自己的見識。
“啊?不是麒麟啊?我看著也不像。”一個小孩接話道。
“當然不是麒麟了,麒麟啊,那是我們漢人才能擁有的神獸,它有龍頭,麋身,牛尾,馬蹄。那才是真的麒麟。”落魄書生給孩子們解釋道。
“大人,大人,你快看,麒麟。真的麒麟來了。”
一個孩子,指著一頭高五米,光脖子就有兩米多高的龐然大物對著書生說道。
“是啊,大人,你看真的麒麟來了,麋身,牛尾,馬蹄,就是頭不像是龍頭。那是麒麟嗎?”另一個小朋友也是跟著喊道。
“對,這才是真的麒麟啊。你們看,麋身,牛尾,馬蹄,都符合書上的描述。至於龍頭,誰也沒見過,說不定龍就是這樣的啊。”
書生一臉自信的對孩子們說道。仿佛眼前這個由一群黑人牽著來進貢的龐然大物就一定是麒麟一般。
“可是它一點都不像年畫裏的麒麟。要不我們去問問吧。”
有些小孩子還是很有懷疑精神的,而且一點都不害怕這黢黑黢黑的外族人。
“大叔,大叔,你們牽的這個是什麽啊?能告訴我們嗎?”
一個小孩子蹦蹦跳跳上前去詢問了。
“這個啊,在我們當地叫基林。代表著祥瑞。我在大唐這麽多年,也沒在大唐見過,就想把它獻給偉大的大唐皇帝陛下。希望它能給偉大的大唐帝國帶來祥瑞。”
這個領頭的黑人,很明顯是一個合格的大唐通了,拍馬屁的學問都學了個十成十。
“大人說的沒錯啊,原來這就是真正的麒麟啊。”小孩子看著眼前的麒麟有點失望。
沒別的,它太醜了。
“可是麒麟不好看,脖子也太長了,跟年畫裏的一點都不一樣,不如昨天的鳳凰好看。”
“恩恩,昨天的鳳凰才好看,跟年畫裏的一摸一樣。”
小孩子們七嘴八舌的討論著。
“你們不要胡說。都是神獸,哪能用好看不好看區分,麒麟代表的是祥瑞。鳳凰代表的是高貴。”
“要說啊,這麒麟神獸,脖子應該一直都這麽長的。可能是我們畫師覺著這麽長的脖子不好看,又太浪費紙了,所以才把它的脖子畫短了的。”
書生一邊賣弄著學識給孩子們解釋著,一邊心裏暗自嘀咕:“怎麽如此神獸都是這些外族人發現的。還好他們識時務,知道送迴我大唐來。”
隻是他不知道的是,所謂的麒麟隻是一頭長頸鹿,所謂的鳳凰也隻是南方島上的幾隻極樂鳥而已,論珍貴程度還不如大唐的紅腹錦雞呢。
如果李察在這,一定會笑的喘不上氣來。
果然啊,漢人的想象力絕對是無窮的。這書生見到長頸鹿的反應,和後世明成祖朱棣見到鄭和下西洋時,帶迴來長頸鹿的反應是一模一樣的。
怎麽說呢?就是那種完全不管實物,直接根據文字來判斷真偽。
隻要是我認定了,和文字能對的起來,我那管以前畫上的麒麟是什麽的?
何況人家黑人叔叔都說了,這就是基林。
還別說,這基林普通話不標準的話,可不就是麒麟嗎?
“哦,謝謝大人,我們知道了。”
書生見孩子們這麽認可他,很是驕傲自豪。在一旁滿意的笑了。
“你們快看,那是什麽?我怎麽沒見過,還有那些人好奇怪啊,他們的頭發是卷起來的,還是黃色的。啊!他們的眼睛是藍色的,大人,大人,他們是妖怪嗎?”
這可難倒了書生,他就是一個長安城郊的一個落魄書生,知道的也就書裏,畫上的那點東西,這波斯人和駱駝他還真不認識。
“我知道,我知道。那是駱駝和波斯人。長安城內城裏麵都有的是。我跟著我父親大人去內城的時候,見到過,他們不是妖怪。”
孩子們之間也是存在有見識的人。貞觀年代,波斯人在大唐並不少見,隻是他們沒見過罷了。
連續幾天的熱鬧看完了,眾國基本已經到齊了。
我們的大唐皇帝李世民終於出現了,坐在高高的禦座上享受著萬國朝拜天可汗的待遇。
這一次的萬國朝聖可比前隋大多了
。幾乎囊括了西域所有的國家。不僅僅是李察帶兵走過的那些國家。
聽到吐蕃滅國和特戰隊特意在民間散布的消息,天竺人,大食人,波斯人,粟特人,東瀛人,還有南方那些島國也漂洋過來朝拜大唐天可汗了。
細數一下,缺了誰呢?高昌,高句麗,新羅,百濟。
這四個國家的缺席,給這一場完美的萬國朝聖,留下了一絲瑕疵。
李世民心中多少有點別扭,卻也不影響他此時無比痛快的心情。
大唐皇帝李世民坐在高高的禦座上,聽著各國使者全是奉承之話的拜表,再聽著內侍大聲宣讀著各國進貢的禮單。時不時對沒見過的貢禮表示出喜歡和讚揚。
當最後一個國家的禮單宣讀完畢之後,就到了各國使者激動的時刻了。
要知道,很多小國,就算沒有李察的威脅,他們也是很願意來大唐朝貢的。
因為一直以來,大唐為了顯示身為大國的胸懷,每次小國來朝貢,得到的賞賜,將是他們帶來貢品的雙倍,甚至數倍。他們能不願意來嗎?
但是這次,大唐的賞賜讓各國使者失望了,甚至是憤怒。
因為這次大唐給予他們的賞賜不是金銀珠寶,而是書籍,每個國家慢慢的兩車書籍。
而且不是什麽關於工農,醫學方麵的書籍,全是儒家治國,教化百姓的書籍。
用大唐皇帝的話來說就是:“大唐旨在教化萬民。讓所有藩屬國懂禮貌,講規矩,是大唐的最終職責所在。所有國家一視同仁。”
然而,就在各國使者覺得被大唐耍了,心中充滿了憤怒的時候。
大唐皇帝帶著各國使者參觀了一個地方。
三座堪比大唐親王規格,莊重而又豪華無比的墓地。
來大唐朝拜的使者,都是認識漢字的。
通過墓碑,自然能認得出這是誰的墓,從左到右依次是突厥可汗頡利,突厥可汗突利,吐蕃讚普鬆讚幹布。
三座墓地的周圍,還聳立著一個規格不低於國公,國侯的墓葬群。
裏麵葬的全是那座高原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
無比莊重而又輝煌的墓葬群,在各國使臣眼裏,卻不再是身份的象征。
而是一頭張著大口,即將撲上來猛虎。
尤其是這時候他們身後的大唐軍隊裏突然想起了一陣嘹亮的歌聲。
一直重複著那句:“我願守土複開疆,泱泱大唐要讓四方來賀!”
在場的使者,有一個算一個,臉上憤怒的神色,瞬間不見了,滿臉笑容和迎合。
他們心中現在唯一的想法就是怎麽迴去交差。怎麽勸說自己的國王不要與大唐為敵。
尤其是那些為了表現誠意親自來朝拜的小國國王。蠟白的臉上都泛著看著像哭的笑容。
心中再也打不起與大唐為敵的念頭,他們真怕有哪一天自己也被葬在這裏。
成為大唐嚇唬周圍那群猴子的雞。
也是此時,當初質疑大總管李察要將這些屍體運迴長安城的執失思力,也明白了那些吐蕃高層的屍體是做什麽用了的。
而此時,被皇帝召迴長安的秦瓊,站在武將群中,查看著周圍各國的來使,眼中閃爍著異樣的光芒。
仿佛在期待著什麽,又好像在策劃著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