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嘀嘀,嘀嘀嘀。”三聲代表起床的哨聲,從孟老虎嘴中的鐵哨子裏傳了出來。
學生們急忙穿好衣服從床上跳了下來,他們隻有一刻鍾穿戴,洗刷的時間。學生們急急忙忙各自忙活起來,有些先整理內務,有些先去洗刷。
忙而不亂,說的就是他們現在的狀態,這是孟老虎用了五天的時間給他們養成的習慣。
頭兩天這群嬌生慣養的少爺們,哪能輕鬆的做的到啊。可做不到沒關係,孟老虎毫不手軟,一刻鍾完不成的沒有早飯吃,內務沒有整理好的沒有早飯吃。
本來嘛,對於這些孩子們來說一頓早飯不吃沒啥大問題,可每天晨練五公裏,還沒有早飯吃,這誰受的了啊。
這不從第三天開始,沒人懈怠了,一聽哨子聲響起,立馬翻身起床,都形成條件反射了。可床是起來了,少爺們又遇到新問題了,洗刷台隻有十六個不夠啊。
紈絝少爺們的本性那是容易改過來,盡管他們畏懼李察和孟老虎沒有打起來,但爭吵是不可避免的。孟老虎大手一揮,所以參與爭吵的人,加跑五公裏,沒有早飯吃。
少爺們盡管以前紈絝一點,卻都是聰穎之輩。沒用人提醒,少爺們以各自宿舍為單位,自行分成兩撥,一半先去洗刷,然後迴來整理內務,另一半則先整理內務,過會洗刷。每個宿舍占用兩個洗刷台,互不幹擾。
李察一直默默的看著這一切,資源不夠用,那就合理利用資源,這是所有人都懂的道理。本來嗎,李察覺得會有一個聰明人出來主持大局,以前五個宿舍和後五個宿舍為區分點,來分配洗刷台。沒想到這群孩子們全是聰明人,自行以自己宿舍為單位把這個問題解決了。
“嘀嘀,嘀嘀,嘀嘀。”集合的哨聲響了。七十一個學生,分成四列整齊的站在了孟老虎麵前。t恤衫,運動褲,簡潔幹練,朝氣蓬勃。這是李察特意為他們定製的校服。大唐的那繁瑣的服飾,做什麽事都不方便。
“立正”,“向左看齊,”“向前看”,“稍息”,“立正”,“報數”。一連串的命令從孟老虎嘴裏喊出,這都是李察教的。
“1.2.3.4.5......18”
“報告教習,學生集合完畢,應到七十一人,實到七十一人,報告完畢。”個子最高的尉遲寶林承擔了這個匯報的任務。
“晨練五公裏,現在開始,跑步走。”
旁邊的李察看著這群朝氣蓬勃的孩子,滿意的點了點頭,這都是大唐未來的希望啊。就是這幹練的裝扮之上,那滿頭的長發讓李察怎麽看怎麽別扭。但別扭也沒變法,有些觀念能改,有些觀念可不是那麽容易讓人接受的。在這個“身體發膚,受之於父母”的時代,就這麽地吧。
晨練完,吃過早飯,學生們再一次整齊的排列在李察麵前,等待李察的訓話,準備開始新的一天的課程。
通過這六天的相處,學生們發現李察根本就沒有他們父輩說的那麽可怕,完全就是一個和藹可親之人,而且還一直把他們當做朋友,真正可怕的是他們的教習孟老虎。
同時他們也被李察交給他們的知識徹底折服了。李察給他們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這座大門通往無限的可能。
李察站在學生們麵前,拿著幾個相同大小的石塊,用不同的力道向遠處扔去。石塊在空中劃了幾條不同的拋物線落到了地上。學生們認真的看著,他們早就習慣了李察每天上課前這些小動作了,不用李察吩咐,都在認真的看著李察的動作。
“同學們,你們都知道為相同的石塊用不同的力氣扔出去,劃出的曲線是不一樣的,落地點也是不一樣的,但你們知道為什麽嗎?知道怎麽去計算嗎?這是力的作用,老師告訴你們,萬物皆可計算。”
“同學們,知道一年為什麽會有春夏秋冬四季嗎?知道太陽為什麽會東升西落嗎?真的是太陽在動嗎?今天老師將再一次改變你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
“這兩個問題,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課程。現在我們進教室,開始上課。”
每天都是一樣的,每次李察都會先把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再進教室講課。而且,李察發現這些孩子出奇的聰明,學習也特別賣力。對於這一點,李察很滿意。
第一堂課剛結束,孟老虎就帶著兩個士兵來找李察,外麵和停著兩輛馬車。他們早就來了,不過被孟老虎攔下了,直到李察宣布下課。
“華王,我們是河間郡王府上親衛,奉河間郡王之命來拉點為明天大宴賓客需要的東西。河間郡王說華王知道是什麽。還有,這是河間郡王給華王的請帖,請華王參加明天的午宴。”為首的親衛向前說話。
“東西你跟著孟老將軍去拉就行了,至於明天的午宴我就不去了,你去迴複皇帝和河間郡王事情他們辦就行了,如果賓客問起我,就說我在忙著教他們的孩子成才。”李察擺擺手說道。他現在很忙,暫時還不想和文武百官打交道。
農曆五月初六,剛過了端午節,今天是河間郡王李孝恭為慶祝隴右李家華王迴歸而大宴賓客的日子。
華王的迴歸可是隴右李家的大事。
所有在長安的李家子弟都早早的前來幫忙,作為李元霸堂兄李道宗自然也不例外。這不正李道宗正帶著自己的嫡長子李景恆與李孝恭和其嫡長子李崇義一起在門口迎接前來的賓客。
剛入巳時(上午九點),長安城裏有頭有臉,收到邀請的貴族們,陸陸續續帶著禮物前來了,不管是李孝恭還是李道宗麵對來人就是一句話:“謝謝xxx大人賞臉,請在前院稍等片刻,等皇帝來了,我們一起入座。”說完,便讓李崇義或者李景恆帶入前院。
眾人雖然奇怪皇帝為什麽還沒來,但是等著皇帝也是應該,紛紛進入前院,相互交流著,等待著皇帝的到來。
也不怪眾人為何奇怪皇帝今天為什麽沒有早來,往常不管誰家大宴賓客,皇帝隻要答應前去,都會很早就到場。皇帝也知道,他不到眾人就要在院子裏等著,為了表現體恤眾臣,皇帝都會早早就在大廳裏等著大家。
今天這僅是在太子李承乾的提議下,皇帝和河間郡王給在場眾人安排的一場大戲罷了。
這不,等人來的差不多了,大戲開場了。隻見河間郡王的管家李福(俗就俗吧,管家一般都叫x福,咱也不能免俗),帶著一輛馬車從後門轉到前門來了。
“大膽李福,你不知道今天是什麽日子嗎?竟敢帶著馬車走前門,你想幹什麽?”李孝恭大罵起來。
院子的眾人聽到李孝恭的喊罵聲,也都湊過來看熱鬧。按理說不管什麽事,李孝恭也不會在這麽多人麵前大罵自己的管家,這不是自曝家醜,給人留下笑柄嗎。
這不大家都湊了上來,看看到底是什麽事,以後也可以當做個飯後閑話,說給別人聽。這可是河間郡王的醜聞,不多見的。
“迴郡王的話,老仆實數無奈,後門的鎖壞了,一時半會打不開,要是馬車裏拉的是別的東西,老仆自不會打擾諸位大人的雅興,這馬車裏裝的是炒菜所用的青鹽,後廚正等著用了,老仆隻能請求郡王從這前門進入了。”管家李福拜下說道。
“嗯,此事是不能拖延,下不為例,以後有事早安排,別讓諸位大人看笑話,讓諸位大人覺得我這河間郡王府沒有規矩。”李孝恭先是教訓了一頓管家李福。
然後迴過頭對諸位大人說道:“諸位對不住啊,我這位老管家啊,雖然今天不守規矩,打擾了諸位的雅興,但也情有可原,這車上的青鹽啊,是今天招待諸位炒菜用的。上次家裏炒菜的時候細鹽用完了,又來不及去買,就直接用了點青鹽來炒的。那味道,吃一次就再也忘不了了,這不今天為了招待大家,特意讓管家去買的。至於味道怎麽樣,過會大家嚐嚐就知道了,現在咱們先讓一下,先把這青鹽運到後廚,要不然諸位可就沒有口福嘍。”
不得不說,這河間郡王戲演的還真不錯,不細想,還真沒有什麽破綻。連後門鎖壞了的理由都找出來了。
馬車剛進去不久,我們的皇帝李世民陛下就掐著點出現了,都沒給眾人留下考慮剛才那場大戲的機會。
“哈哈哈,眾位愛卿都來了。”李世民笑嗬嗬的走進了王府。
“臣等見過陛下。”眾人行禮。
“都免了,朕今天有點政事要處理,這才來遲了,大家都隨我進來吧,我們裏麵聊。”李世民說道。
“謝陛下。”眾人起身,隨著李世民步入了大廳,在李孝恭等人安排下,就坐入席。
“河間郡王,華王的迴歸,可是我李家的大事,你可不要吝嗇,好酒好菜都上來,可不要墮了我家的顏麵。”李世民對著李孝恭說道。
“迴陛下,美酒佳肴微臣全部準備好了,保證讓諸位大人滿意而歸。”李孝恭拱手說道。
“對了,怎麽沒見華王人啊?你沒有通知他嗎?”李世民打量了全場一番,問道。這演技,放後世來個最佳男主角也沒問題了。
“迴陛下,華王的原話是:他正在教諸位同僚的子嗣成才呢,沒時間過來。”李孝恭迴答道。
“唉,朕這個三弟啊,還是以前那個什麽都不管不顧的脾性,算了不管他了,隻要他歸來了就好,我們今天盡情的吃喝。”李世民接過話來說道。
“迴皇上,華王為了臣等子嗣,操心勞累,臣等感激不禁。”這是把自己孩子送出去的大臣拍馬屁來了。
“哈哈,不提朕這三弟了。來,我們先喝會兒茶,等著河間郡王的美酒佳肴。”李世民哈哈一笑。
巳時剛過,家仆們已經將佳肴已經擺在了眾人麵前,同時還有每人旁邊還擺了半壇已經打開了的宴賓酒。濃鬱的酒香已經彌漫了整個大廳,眾人已經等不及了。就等著皇帝說開席了。
“大家開席吧,盡情的喝起來,讓我們嚐嚐河間郡王準備的美酒,這酒香,不用喝,一聞就知道是美酒,朕已經等不及了。”李世民還是要點臉的,也沒說自己從沒喝過,也沒說自己不知道,就是模模糊糊提醒大家這是美酒。
“我說郡王,你這也太小氣了吧,這半壇酒夠誰喝的啊。還有,喝酒怎麽用這麽小的碗,看不起誰呢。”不用問,能在皇帝麵前諷刺一位郡王的,除了程咬金沒有別人。
“哈哈哈,盧國公,我今天就把話放這了,今天不管是誰,喝完這半壇酒還能自己走迴家的,我直接送他一壇。這碗嗎,就算了,這酒必須用小碗喝,你喝過就知道了。這酒我保證你們沒喝過。而且,你們暫時買不到。如果你們過了今天明天還想喝,那就努力把自己的那半壇喝完。來,諸位先嚐一口,這酒的來曆我過會再和大家說。”李孝恭哈哈大笑著說道。
“先說好啊,這酒不能大口喝,隻能小口抿。來喝酒。”李孝恭提醒道。
有聽勸的小口抿,不聽勸的大口灌,反正第一口下去,儀態萬千。目前眾人都在處於一個適應的過程中。
“好酒”“美酒啊”“這酒真夠勁”......一陣讚賞聲從在場的眾人的嘴裏脫口而出。
李孝恭一首端著酒杯,一手撫摸著自己的長須,滿臉的的自豪之色,就是不知是裝的還是演的。
“郡王,這酒到底是哪裏來的?這是老夫第一次喝到這樣的美酒,你說暫時買不到是什麽意思?好東西可不能自己獨自享受啊。這不厚道啊。”一位老臣說道。
李孝公心中暗喜,等的就是你們這句話呢。我自己演下去多沒意思。
“哈哈哈,王大人,這酒啊,不止是你,在場的所有人都沒喝過,這酒是昨天才現世的。在一個叫宴賓酒樓的地方買的,說你們暫時買不到是因為我現貨我全部買迴來了,你們想喝啊,就要等下一批了。至於宴賓樓在哪?你們自己找去吧,我可不想你們和我來搶。哈哈哈”李孝公大笑道。
“郡王不厚道啊。”所有人都笑了。
不過也沒人會當迴事,隻要知道在哪買的就行了,李孝恭說不說地點,對於在場的眾人來說都無所謂,他們還不至於知道了名字還找不到地方。
“這酒的名字叫做宴賓酒,取名之意在於:大宴賓客,必用之酒。喝了這酒啊,就算是那三勒漿也沒有什麽味道了。以後誰家要大宴賓客,沒有這宴賓酒可就不要再叫我了。哈哈哈。”李孝恭半開玩笑半認真的說道。
“哈哈哈,宴賓酒,好名字,好名字啊。散了席,老夫也要去訂上一批,為我那快要滿月的小孫兒準備好。到時候大家一定光臨啊。”
“同去,同去,家母六十大壽快到了。在下也要去備上一批才行。”
“你們別和我搶啊,我兒就要大婚了,有了這等美酒,誰還用三勒漿啊。”
賓客們爭先恐後的表示要去訂上一批。都是好麵之人,如此出風頭之事,雖然被李孝公拔了頭籌,但也不能讓他自己專美於前啊。下次就輪到自己出風頭了。除了在做的這些人,自己還有很多親朋好友可以顯擺呢。
“來來來,大家再嚐嚐這青鹽製作的佳肴。保證讓你們迴味無窮。我吃過第一次後啊,再也不想吃細鹽做的菜了。”李孝恭笑著說。
“嗯嗯,好吃”。“美味啊”。“確實比細鹽做出來的好吃多了”。“真是迴味無窮啊”......
心理的暗示作用是無窮大的。或者說金錢的作用是無窮大的。這一貫錢一鬥得青鹽做出來的佳肴就是比200文一鬥細鹽做出來的菜好吃的多。
眾人這次沒說什麽去搶點青鹽迴家炒菜,因為宴賓酒能不能買的到還未知,大家怎麽說都行,這青鹽就在鹽署裏放著,你要搶不到的話,隻能說自己沒本事。但在座的都知道,下次不管去誰家吃飯,這炒菜之鹽,必定會是青鹽。
在座的大部分人都已經急不可耐了,就等著散席迴家安排了。當然這群人裏還是有不少聰明人的。隱約的能察覺出來,今天這頓飯有些蹊蹺,不過可惜,想的明白是一迴事,能不能免俗那就是另一迴事了,當別人家都用了這青鹽和宴賓酒,自己家不用,那就太沒麵子了。
看著大堂裏這群急著散席的賓客,李世民和李孝恭相視一笑,這事算是成了。
終於散席了,眾人紛紛告辭,急著迴家安排搶鹽,搶酒的事宜。
“堂兄,這次多謝你幫忙了。”待眾人全部離開了,李世民對著李孝恭說道。
“為陛下做事,本就是微臣的福分,哪有多謝隻說。隻是微臣想不明白,一十八年不現人世,華王怎麽會變化如此之大。”李孝恭感慨道。
“朕也不清楚,不過,朕知道,元霸不會做出損害我李家之事。這就足夠了。”李世民說道。
沒過多久,就在李世民和李孝恭閑聊之際,鹽署門口排滿了爭奪青鹽的家仆,大街上也跑滿了打聽宴賓酒樓的家仆,可以說,今天下午,是除了重大節日之位,長安城裏最熱鬧的一天。
學生們急忙穿好衣服從床上跳了下來,他們隻有一刻鍾穿戴,洗刷的時間。學生們急急忙忙各自忙活起來,有些先整理內務,有些先去洗刷。
忙而不亂,說的就是他們現在的狀態,這是孟老虎用了五天的時間給他們養成的習慣。
頭兩天這群嬌生慣養的少爺們,哪能輕鬆的做的到啊。可做不到沒關係,孟老虎毫不手軟,一刻鍾完不成的沒有早飯吃,內務沒有整理好的沒有早飯吃。
本來嘛,對於這些孩子們來說一頓早飯不吃沒啥大問題,可每天晨練五公裏,還沒有早飯吃,這誰受的了啊。
這不從第三天開始,沒人懈怠了,一聽哨子聲響起,立馬翻身起床,都形成條件反射了。可床是起來了,少爺們又遇到新問題了,洗刷台隻有十六個不夠啊。
紈絝少爺們的本性那是容易改過來,盡管他們畏懼李察和孟老虎沒有打起來,但爭吵是不可避免的。孟老虎大手一揮,所以參與爭吵的人,加跑五公裏,沒有早飯吃。
少爺們盡管以前紈絝一點,卻都是聰穎之輩。沒用人提醒,少爺們以各自宿舍為單位,自行分成兩撥,一半先去洗刷,然後迴來整理內務,另一半則先整理內務,過會洗刷。每個宿舍占用兩個洗刷台,互不幹擾。
李察一直默默的看著這一切,資源不夠用,那就合理利用資源,這是所有人都懂的道理。本來嗎,李察覺得會有一個聰明人出來主持大局,以前五個宿舍和後五個宿舍為區分點,來分配洗刷台。沒想到這群孩子們全是聰明人,自行以自己宿舍為單位把這個問題解決了。
“嘀嘀,嘀嘀,嘀嘀。”集合的哨聲響了。七十一個學生,分成四列整齊的站在了孟老虎麵前。t恤衫,運動褲,簡潔幹練,朝氣蓬勃。這是李察特意為他們定製的校服。大唐的那繁瑣的服飾,做什麽事都不方便。
“立正”,“向左看齊,”“向前看”,“稍息”,“立正”,“報數”。一連串的命令從孟老虎嘴裏喊出,這都是李察教的。
“1.2.3.4.5......18”
“報告教習,學生集合完畢,應到七十一人,實到七十一人,報告完畢。”個子最高的尉遲寶林承擔了這個匯報的任務。
“晨練五公裏,現在開始,跑步走。”
旁邊的李察看著這群朝氣蓬勃的孩子,滿意的點了點頭,這都是大唐未來的希望啊。就是這幹練的裝扮之上,那滿頭的長發讓李察怎麽看怎麽別扭。但別扭也沒變法,有些觀念能改,有些觀念可不是那麽容易讓人接受的。在這個“身體發膚,受之於父母”的時代,就這麽地吧。
晨練完,吃過早飯,學生們再一次整齊的排列在李察麵前,等待李察的訓話,準備開始新的一天的課程。
通過這六天的相處,學生們發現李察根本就沒有他們父輩說的那麽可怕,完全就是一個和藹可親之人,而且還一直把他們當做朋友,真正可怕的是他們的教習孟老虎。
同時他們也被李察交給他們的知識徹底折服了。李察給他們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這座大門通往無限的可能。
李察站在學生們麵前,拿著幾個相同大小的石塊,用不同的力道向遠處扔去。石塊在空中劃了幾條不同的拋物線落到了地上。學生們認真的看著,他們早就習慣了李察每天上課前這些小動作了,不用李察吩咐,都在認真的看著李察的動作。
“同學們,你們都知道為相同的石塊用不同的力氣扔出去,劃出的曲線是不一樣的,落地點也是不一樣的,但你們知道為什麽嗎?知道怎麽去計算嗎?這是力的作用,老師告訴你們,萬物皆可計算。”
“同學們,知道一年為什麽會有春夏秋冬四季嗎?知道太陽為什麽會東升西落嗎?真的是太陽在動嗎?今天老師將再一次改變你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
“這兩個問題,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課程。現在我們進教室,開始上課。”
每天都是一樣的,每次李察都會先把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再進教室講課。而且,李察發現這些孩子出奇的聰明,學習也特別賣力。對於這一點,李察很滿意。
第一堂課剛結束,孟老虎就帶著兩個士兵來找李察,外麵和停著兩輛馬車。他們早就來了,不過被孟老虎攔下了,直到李察宣布下課。
“華王,我們是河間郡王府上親衛,奉河間郡王之命來拉點為明天大宴賓客需要的東西。河間郡王說華王知道是什麽。還有,這是河間郡王給華王的請帖,請華王參加明天的午宴。”為首的親衛向前說話。
“東西你跟著孟老將軍去拉就行了,至於明天的午宴我就不去了,你去迴複皇帝和河間郡王事情他們辦就行了,如果賓客問起我,就說我在忙著教他們的孩子成才。”李察擺擺手說道。他現在很忙,暫時還不想和文武百官打交道。
農曆五月初六,剛過了端午節,今天是河間郡王李孝恭為慶祝隴右李家華王迴歸而大宴賓客的日子。
華王的迴歸可是隴右李家的大事。
所有在長安的李家子弟都早早的前來幫忙,作為李元霸堂兄李道宗自然也不例外。這不正李道宗正帶著自己的嫡長子李景恆與李孝恭和其嫡長子李崇義一起在門口迎接前來的賓客。
剛入巳時(上午九點),長安城裏有頭有臉,收到邀請的貴族們,陸陸續續帶著禮物前來了,不管是李孝恭還是李道宗麵對來人就是一句話:“謝謝xxx大人賞臉,請在前院稍等片刻,等皇帝來了,我們一起入座。”說完,便讓李崇義或者李景恆帶入前院。
眾人雖然奇怪皇帝為什麽還沒來,但是等著皇帝也是應該,紛紛進入前院,相互交流著,等待著皇帝的到來。
也不怪眾人為何奇怪皇帝今天為什麽沒有早來,往常不管誰家大宴賓客,皇帝隻要答應前去,都會很早就到場。皇帝也知道,他不到眾人就要在院子裏等著,為了表現體恤眾臣,皇帝都會早早就在大廳裏等著大家。
今天這僅是在太子李承乾的提議下,皇帝和河間郡王給在場眾人安排的一場大戲罷了。
這不,等人來的差不多了,大戲開場了。隻見河間郡王的管家李福(俗就俗吧,管家一般都叫x福,咱也不能免俗),帶著一輛馬車從後門轉到前門來了。
“大膽李福,你不知道今天是什麽日子嗎?竟敢帶著馬車走前門,你想幹什麽?”李孝恭大罵起來。
院子的眾人聽到李孝恭的喊罵聲,也都湊過來看熱鬧。按理說不管什麽事,李孝恭也不會在這麽多人麵前大罵自己的管家,這不是自曝家醜,給人留下笑柄嗎。
這不大家都湊了上來,看看到底是什麽事,以後也可以當做個飯後閑話,說給別人聽。這可是河間郡王的醜聞,不多見的。
“迴郡王的話,老仆實數無奈,後門的鎖壞了,一時半會打不開,要是馬車裏拉的是別的東西,老仆自不會打擾諸位大人的雅興,這馬車裏裝的是炒菜所用的青鹽,後廚正等著用了,老仆隻能請求郡王從這前門進入了。”管家李福拜下說道。
“嗯,此事是不能拖延,下不為例,以後有事早安排,別讓諸位大人看笑話,讓諸位大人覺得我這河間郡王府沒有規矩。”李孝恭先是教訓了一頓管家李福。
然後迴過頭對諸位大人說道:“諸位對不住啊,我這位老管家啊,雖然今天不守規矩,打擾了諸位的雅興,但也情有可原,這車上的青鹽啊,是今天招待諸位炒菜用的。上次家裏炒菜的時候細鹽用完了,又來不及去買,就直接用了點青鹽來炒的。那味道,吃一次就再也忘不了了,這不今天為了招待大家,特意讓管家去買的。至於味道怎麽樣,過會大家嚐嚐就知道了,現在咱們先讓一下,先把這青鹽運到後廚,要不然諸位可就沒有口福嘍。”
不得不說,這河間郡王戲演的還真不錯,不細想,還真沒有什麽破綻。連後門鎖壞了的理由都找出來了。
馬車剛進去不久,我們的皇帝李世民陛下就掐著點出現了,都沒給眾人留下考慮剛才那場大戲的機會。
“哈哈哈,眾位愛卿都來了。”李世民笑嗬嗬的走進了王府。
“臣等見過陛下。”眾人行禮。
“都免了,朕今天有點政事要處理,這才來遲了,大家都隨我進來吧,我們裏麵聊。”李世民說道。
“謝陛下。”眾人起身,隨著李世民步入了大廳,在李孝恭等人安排下,就坐入席。
“河間郡王,華王的迴歸,可是我李家的大事,你可不要吝嗇,好酒好菜都上來,可不要墮了我家的顏麵。”李世民對著李孝恭說道。
“迴陛下,美酒佳肴微臣全部準備好了,保證讓諸位大人滿意而歸。”李孝恭拱手說道。
“對了,怎麽沒見華王人啊?你沒有通知他嗎?”李世民打量了全場一番,問道。這演技,放後世來個最佳男主角也沒問題了。
“迴陛下,華王的原話是:他正在教諸位同僚的子嗣成才呢,沒時間過來。”李孝恭迴答道。
“唉,朕這個三弟啊,還是以前那個什麽都不管不顧的脾性,算了不管他了,隻要他歸來了就好,我們今天盡情的吃喝。”李世民接過話來說道。
“迴皇上,華王為了臣等子嗣,操心勞累,臣等感激不禁。”這是把自己孩子送出去的大臣拍馬屁來了。
“哈哈,不提朕這三弟了。來,我們先喝會兒茶,等著河間郡王的美酒佳肴。”李世民哈哈一笑。
巳時剛過,家仆們已經將佳肴已經擺在了眾人麵前,同時還有每人旁邊還擺了半壇已經打開了的宴賓酒。濃鬱的酒香已經彌漫了整個大廳,眾人已經等不及了。就等著皇帝說開席了。
“大家開席吧,盡情的喝起來,讓我們嚐嚐河間郡王準備的美酒,這酒香,不用喝,一聞就知道是美酒,朕已經等不及了。”李世民還是要點臉的,也沒說自己從沒喝過,也沒說自己不知道,就是模模糊糊提醒大家這是美酒。
“我說郡王,你這也太小氣了吧,這半壇酒夠誰喝的啊。還有,喝酒怎麽用這麽小的碗,看不起誰呢。”不用問,能在皇帝麵前諷刺一位郡王的,除了程咬金沒有別人。
“哈哈哈,盧國公,我今天就把話放這了,今天不管是誰,喝完這半壇酒還能自己走迴家的,我直接送他一壇。這碗嗎,就算了,這酒必須用小碗喝,你喝過就知道了。這酒我保證你們沒喝過。而且,你們暫時買不到。如果你們過了今天明天還想喝,那就努力把自己的那半壇喝完。來,諸位先嚐一口,這酒的來曆我過會再和大家說。”李孝恭哈哈大笑著說道。
“先說好啊,這酒不能大口喝,隻能小口抿。來喝酒。”李孝恭提醒道。
有聽勸的小口抿,不聽勸的大口灌,反正第一口下去,儀態萬千。目前眾人都在處於一個適應的過程中。
“好酒”“美酒啊”“這酒真夠勁”......一陣讚賞聲從在場的眾人的嘴裏脫口而出。
李孝恭一首端著酒杯,一手撫摸著自己的長須,滿臉的的自豪之色,就是不知是裝的還是演的。
“郡王,這酒到底是哪裏來的?這是老夫第一次喝到這樣的美酒,你說暫時買不到是什麽意思?好東西可不能自己獨自享受啊。這不厚道啊。”一位老臣說道。
李孝公心中暗喜,等的就是你們這句話呢。我自己演下去多沒意思。
“哈哈哈,王大人,這酒啊,不止是你,在場的所有人都沒喝過,這酒是昨天才現世的。在一個叫宴賓酒樓的地方買的,說你們暫時買不到是因為我現貨我全部買迴來了,你們想喝啊,就要等下一批了。至於宴賓樓在哪?你們自己找去吧,我可不想你們和我來搶。哈哈哈”李孝公大笑道。
“郡王不厚道啊。”所有人都笑了。
不過也沒人會當迴事,隻要知道在哪買的就行了,李孝恭說不說地點,對於在場的眾人來說都無所謂,他們還不至於知道了名字還找不到地方。
“這酒的名字叫做宴賓酒,取名之意在於:大宴賓客,必用之酒。喝了這酒啊,就算是那三勒漿也沒有什麽味道了。以後誰家要大宴賓客,沒有這宴賓酒可就不要再叫我了。哈哈哈。”李孝恭半開玩笑半認真的說道。
“哈哈哈,宴賓酒,好名字,好名字啊。散了席,老夫也要去訂上一批,為我那快要滿月的小孫兒準備好。到時候大家一定光臨啊。”
“同去,同去,家母六十大壽快到了。在下也要去備上一批才行。”
“你們別和我搶啊,我兒就要大婚了,有了這等美酒,誰還用三勒漿啊。”
賓客們爭先恐後的表示要去訂上一批。都是好麵之人,如此出風頭之事,雖然被李孝公拔了頭籌,但也不能讓他自己專美於前啊。下次就輪到自己出風頭了。除了在做的這些人,自己還有很多親朋好友可以顯擺呢。
“來來來,大家再嚐嚐這青鹽製作的佳肴。保證讓你們迴味無窮。我吃過第一次後啊,再也不想吃細鹽做的菜了。”李孝恭笑著說。
“嗯嗯,好吃”。“美味啊”。“確實比細鹽做出來的好吃多了”。“真是迴味無窮啊”......
心理的暗示作用是無窮大的。或者說金錢的作用是無窮大的。這一貫錢一鬥得青鹽做出來的佳肴就是比200文一鬥細鹽做出來的菜好吃的多。
眾人這次沒說什麽去搶點青鹽迴家炒菜,因為宴賓酒能不能買的到還未知,大家怎麽說都行,這青鹽就在鹽署裏放著,你要搶不到的話,隻能說自己沒本事。但在座的都知道,下次不管去誰家吃飯,這炒菜之鹽,必定會是青鹽。
在座的大部分人都已經急不可耐了,就等著散席迴家安排了。當然這群人裏還是有不少聰明人的。隱約的能察覺出來,今天這頓飯有些蹊蹺,不過可惜,想的明白是一迴事,能不能免俗那就是另一迴事了,當別人家都用了這青鹽和宴賓酒,自己家不用,那就太沒麵子了。
看著大堂裏這群急著散席的賓客,李世民和李孝恭相視一笑,這事算是成了。
終於散席了,眾人紛紛告辭,急著迴家安排搶鹽,搶酒的事宜。
“堂兄,這次多謝你幫忙了。”待眾人全部離開了,李世民對著李孝恭說道。
“為陛下做事,本就是微臣的福分,哪有多謝隻說。隻是微臣想不明白,一十八年不現人世,華王怎麽會變化如此之大。”李孝恭感慨道。
“朕也不清楚,不過,朕知道,元霸不會做出損害我李家之事。這就足夠了。”李世民說道。
沒過多久,就在李世民和李孝恭閑聊之際,鹽署門口排滿了爭奪青鹽的家仆,大街上也跑滿了打聽宴賓酒樓的家仆,可以說,今天下午,是除了重大節日之位,長安城裏最熱鬧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