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金劍先生老頑童
水滸風雲大宋頭條好漢 作者:滄海一笑乾坤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老頭兒摳著鼻孔道:“我就是天外的大羅神仙,人稱金劍先生的便是。”
盧環心頭一驚,他早聽說過江湖上有個金劍先生老頑童李助,劍術非常的厲害,難道眼前這個形似乞丐的瘋老頭就是他?
盧環雙手抱拳:“閣下難道就是鼎鼎大名的李助李劍仙?”
老頭兒哈哈笑道:“老兒便是,你這兒風景很好,最好的便是知了猴不少,這一堆夠我炒一盤好菜!”
盧環連忙又向老頭兒鞠了一躬:“久聞大名,今日得見老劍仙,實屬三生有幸,請到黃龍洞一敘。”
“小老兒這一生有三大愛好,一愛玩,二愛吃,三愛劍。早聽說這天桂山上有一道名吃,叫綠豆小折餅,小老兒便是來品嚐品嚐的。”
馬靈接過老頭兒的話道:“野菜爛豆腐也是一道名吃。”
“太好了,今天小老兒要吃定了。”
盧環愈發感覺這個小老頭兒有意思,他不信這個李助是為吃而來的,背後一定有什麽重要的事情。
盧環與李助來到黃龍洞中,盧環傳喚上茶。
李助四麵打量了一番,將手中的那一袋知了猴扔到桌上:“小子,給小老兒來一盤紅燒知了猴,再來一壇上好的美酒。”
盧環吩咐馬靈將山上最好的美酒劉伶醉拿來,又讓廚師去做綠豆小折餅和野菜攔豆腐,炒了兩大盤知了猴。
這李助也不顧旁人,自顧自的滿上一杯酒,邊飲邊吃。
嘴裏直道:“好吃好吃。”
一柱香的功夫,李助才吃飽喝足,打著飽嗝道:“我李助身無分文,窮光蛋一個,也無法答謝盧少帥的盛情,就給你卜一卦如何?”
“什麽?卜一卦?”盧環不解。
“正是,我最善卜卦,不敢說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載,但與人的善惡禍福、窮通順達百卜百靈,無有不中,別人找我卜卦,我至少要收一百兩銀子,今天為了答謝,我就免費給你占上一卦。”
盧環笑道:“也好,你就給我占上一卦吧。”
李助讓盧環伸出手來,他看了一下盧環的手相,微笑道:“盧少帥好手相,福祿雙全,權財皆有,隻是最近遭逢了些風波,身體受了重傷,現在剛剛恢複,另外,你命犯桃花,女人緣太盛。”
盧環心中一動:這瘋老頭算得果然是準!
李助正色道:“我怕你以為是吹牛,因此先給你往前邊算一算,我再給你向後邊算一算。你這兩年之中還有一次大劫,不僅是你,你的天桂山將有一次滅頂之災。”
盧環和旁邊的馬靈都是心中一驚:“先生此話怎講?”
李助道:“這災既不是天災也不是人災,是兵災。”
盧環與馬靈相視一眼,盧環看向李助:“能詳細一講嗎?”
李助掐著手指:“天機不可泄露。”
盧環道:“可有破解之法?”
李助道:“有,我詳細道來,現在天下形勢盧少帥應該清楚,朝廷意欲利用宋江的勢力逐個消滅割據勢力,先是田虎,然後便是淮西王慶,下一個就是江南方臘。依宋江的力量還不足以消滅這兩方勢力,但是朝廷重兵要與宋江聯手,而且帶兵的是張叔夜、韓世忠,此兩人都是當世名將,如此一來,王慶、方臘被滅隻是時間問題。我已經掐算過,短則一年,慢則兩載,等這兩方勢力平定,你天桂山便是下一個目標。不要以為你新梁山勢力大,宋江在平滅王慶、方臘的過程中會不斷的增加力量,吸納人才,他不僅不會削弱,反而會更加壯大。一年之後,宋江將會成為最強大的一股勢力,到那時,你們再對付他可就難得多了。因此,我勸盧少帥早做打算,上策便是西聯王慶,南聯方臘,共同對付宋江,方能免日後兵災。”
盧環點了點頭:“先生說得好,你所說的我也曾經想過,心中也有打算,隻是我想問一句,你是不是楚王王慶派來的特使?”
李助哈哈大笑:“我與王慶有交情,他也多次邀請我做他的宰相,我都婉拒了,當然我與王慶有前世之緣,欠著他的債,今世我必須助他三百日,以償還前世之債。我隻是他的散官而已,有時便去助他,無事便遊優江湖,樂得個逍遙自在。我今日之語,不光為了王慶,我見盧少帥是個英雄,也是為你著想。”
言罷,李助站了起來,將褡褳往背上一搭。拿出腰間的撥浪鼓,搖了一搖:“小老兒走了!”
言罷,一蹦一跳揚長出了黃龍洞。
盧環看著這瘋老頭的背影,撲哧笑出聲來,金劍先生真是個老頑童,這“袋鼠步”隻有三歲小兒才會走,這六七十的老頭倒是蹦得比小兒還瀟灑。
馬靈是道家人物,看到李助的舉止不由感慨道:“李助是得道之人,已經超然世外了!”
盧環問道:“你可了解這個李助?他生來就是個樣子不成?”
馬靈道:“這個李助雖然我是第一次見,但他的生平傳聞我倒是聽說過,他原來並不瘋,而是因為感情上的挫折變成了這樣。”
於是,馬靈將李助的故事一一道來。
李助,這位被譽為大宋第一劍仙的傳奇人物,自幼被一位道士收養,在終南山的幽深之處研習道法,歲月流轉,他逐漸成長為一位風度翩翩的青年。隨後,他踏上了遊曆四方的旅程,遍訪天下高人,足跡遍及天下名山大川。在華山,他有幸拜在天下第一劍客李清揚的門下,練就了一身驚世駭俗的劍術。
然而,對於功名利祿,李助卻從不放在心上。他更熱衷於占卜算卦,推演天地演變之奧秘。下山後,便化身為一名算命風水先生,以此為生,繼續他的雲遊之旅。
這一年,開封城即將舉辦五年一度的盛大廟會,李助自然不願錯過這個難得的賺錢良機。他滿懷期待地來到了開封,卻不料城中的客棧早已人滿為患。無奈之下,他隻得在城外的一個村莊裏,找了一戶農家暫時安頓下來。
盧環心頭一驚,他早聽說過江湖上有個金劍先生老頑童李助,劍術非常的厲害,難道眼前這個形似乞丐的瘋老頭就是他?
盧環雙手抱拳:“閣下難道就是鼎鼎大名的李助李劍仙?”
老頭兒哈哈笑道:“老兒便是,你這兒風景很好,最好的便是知了猴不少,這一堆夠我炒一盤好菜!”
盧環連忙又向老頭兒鞠了一躬:“久聞大名,今日得見老劍仙,實屬三生有幸,請到黃龍洞一敘。”
“小老兒這一生有三大愛好,一愛玩,二愛吃,三愛劍。早聽說這天桂山上有一道名吃,叫綠豆小折餅,小老兒便是來品嚐品嚐的。”
馬靈接過老頭兒的話道:“野菜爛豆腐也是一道名吃。”
“太好了,今天小老兒要吃定了。”
盧環愈發感覺這個小老頭兒有意思,他不信這個李助是為吃而來的,背後一定有什麽重要的事情。
盧環與李助來到黃龍洞中,盧環傳喚上茶。
李助四麵打量了一番,將手中的那一袋知了猴扔到桌上:“小子,給小老兒來一盤紅燒知了猴,再來一壇上好的美酒。”
盧環吩咐馬靈將山上最好的美酒劉伶醉拿來,又讓廚師去做綠豆小折餅和野菜攔豆腐,炒了兩大盤知了猴。
這李助也不顧旁人,自顧自的滿上一杯酒,邊飲邊吃。
嘴裏直道:“好吃好吃。”
一柱香的功夫,李助才吃飽喝足,打著飽嗝道:“我李助身無分文,窮光蛋一個,也無法答謝盧少帥的盛情,就給你卜一卦如何?”
“什麽?卜一卦?”盧環不解。
“正是,我最善卜卦,不敢說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載,但與人的善惡禍福、窮通順達百卜百靈,無有不中,別人找我卜卦,我至少要收一百兩銀子,今天為了答謝,我就免費給你占上一卦。”
盧環笑道:“也好,你就給我占上一卦吧。”
李助讓盧環伸出手來,他看了一下盧環的手相,微笑道:“盧少帥好手相,福祿雙全,權財皆有,隻是最近遭逢了些風波,身體受了重傷,現在剛剛恢複,另外,你命犯桃花,女人緣太盛。”
盧環心中一動:這瘋老頭算得果然是準!
李助正色道:“我怕你以為是吹牛,因此先給你往前邊算一算,我再給你向後邊算一算。你這兩年之中還有一次大劫,不僅是你,你的天桂山將有一次滅頂之災。”
盧環和旁邊的馬靈都是心中一驚:“先生此話怎講?”
李助道:“這災既不是天災也不是人災,是兵災。”
盧環與馬靈相視一眼,盧環看向李助:“能詳細一講嗎?”
李助掐著手指:“天機不可泄露。”
盧環道:“可有破解之法?”
李助道:“有,我詳細道來,現在天下形勢盧少帥應該清楚,朝廷意欲利用宋江的勢力逐個消滅割據勢力,先是田虎,然後便是淮西王慶,下一個就是江南方臘。依宋江的力量還不足以消滅這兩方勢力,但是朝廷重兵要與宋江聯手,而且帶兵的是張叔夜、韓世忠,此兩人都是當世名將,如此一來,王慶、方臘被滅隻是時間問題。我已經掐算過,短則一年,慢則兩載,等這兩方勢力平定,你天桂山便是下一個目標。不要以為你新梁山勢力大,宋江在平滅王慶、方臘的過程中會不斷的增加力量,吸納人才,他不僅不會削弱,反而會更加壯大。一年之後,宋江將會成為最強大的一股勢力,到那時,你們再對付他可就難得多了。因此,我勸盧少帥早做打算,上策便是西聯王慶,南聯方臘,共同對付宋江,方能免日後兵災。”
盧環點了點頭:“先生說得好,你所說的我也曾經想過,心中也有打算,隻是我想問一句,你是不是楚王王慶派來的特使?”
李助哈哈大笑:“我與王慶有交情,他也多次邀請我做他的宰相,我都婉拒了,當然我與王慶有前世之緣,欠著他的債,今世我必須助他三百日,以償還前世之債。我隻是他的散官而已,有時便去助他,無事便遊優江湖,樂得個逍遙自在。我今日之語,不光為了王慶,我見盧少帥是個英雄,也是為你著想。”
言罷,李助站了起來,將褡褳往背上一搭。拿出腰間的撥浪鼓,搖了一搖:“小老兒走了!”
言罷,一蹦一跳揚長出了黃龍洞。
盧環看著這瘋老頭的背影,撲哧笑出聲來,金劍先生真是個老頑童,這“袋鼠步”隻有三歲小兒才會走,這六七十的老頭倒是蹦得比小兒還瀟灑。
馬靈是道家人物,看到李助的舉止不由感慨道:“李助是得道之人,已經超然世外了!”
盧環問道:“你可了解這個李助?他生來就是個樣子不成?”
馬靈道:“這個李助雖然我是第一次見,但他的生平傳聞我倒是聽說過,他原來並不瘋,而是因為感情上的挫折變成了這樣。”
於是,馬靈將李助的故事一一道來。
李助,這位被譽為大宋第一劍仙的傳奇人物,自幼被一位道士收養,在終南山的幽深之處研習道法,歲月流轉,他逐漸成長為一位風度翩翩的青年。隨後,他踏上了遊曆四方的旅程,遍訪天下高人,足跡遍及天下名山大川。在華山,他有幸拜在天下第一劍客李清揚的門下,練就了一身驚世駭俗的劍術。
然而,對於功名利祿,李助卻從不放在心上。他更熱衷於占卜算卦,推演天地演變之奧秘。下山後,便化身為一名算命風水先生,以此為生,繼續他的雲遊之旅。
這一年,開封城即將舉辦五年一度的盛大廟會,李助自然不願錯過這個難得的賺錢良機。他滿懷期待地來到了開封,卻不料城中的客棧早已人滿為患。無奈之下,他隻得在城外的一個村莊裏,找了一戶農家暫時安頓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