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二將夜探天桂山
水滸風雲大宋頭條好漢 作者:滄海一笑乾坤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由於湯隆對火槍的卓越貢獻,被盧環任命為鐵匠村村長並兼任火槍營的副統領。
湯隆這才知道,他的朋友王鐵早已經加入了天桂山,他是被盧環派去將湯隆騙到此處的。
王鐵因為有功也被任命為鐵匠村的副村長。
盧環見識到了湯隆高超的鐵匠工藝,他突然想起了自己的火龍槍。
那火龍槍被雷震砸斷後,一直放在自己的寢室,盧環還是很喜歡這條槍的,主要是這條槍攜帶非常方便,他曾經想過,有朝一日一定請一位工匠修複這條槍。
今日他突發靈感:既然湯隆能造出擊針簧,就一定能修好火龍槍。
“湯隆兄,你技藝高超,我這裏收藏有一條斷槍,你看能不能給我修複?”
湯隆將槍拿在手中仔細端詳:“好槍好槍!隻是這鋼管第三段連接處斷裂了,修是能修,隻是這鋼火要比尋常鋼火好上數倍,要多費些時日。”
盧環拍了拍湯隆的臂膀:“這事就交給你了,隻要能把這條槍修好了,我給你記一件大功。”
湯隆道:“這種槍我還是第一次見,工藝非常精細,我湯隆試上一試吧。”
湯隆剛要離開,盧環又叫住他道:“我這槍重量輕了些,能不能想法再給我增加點重量?”
“好,我試上一試,你看多少斤合適?”
盧環思索片刻:“關勝的大刀聽說有八十二斤,我的槍不能輕於他的,至少要八十二斤。”
湯隆聽說盧環的兩柄大錘重達七百多斤,聽他這麽講並不感到驚奇:“好,我盡量將槍的重量加到八十二斤以上。”
話說宋江在湯隆走後,等了三天三夜,也不見他的迴信,心中焦躁。
宋江便派哨探前往天桂山探查情報。
當日,哨探迴來報說,並未聽到湯隆的什麽信息,隻是聽到天桂山中傳來放鞭炮的聲音。
宋江越發疑惑。
他便找吳用商議。
吳用道:“湯隆一定是遇到了危險,我們還是派人前去探查一下。如果湯隆有險,就將其救迴。”
宋江便派時遷和楊林前去探看。
天桂山,雲霧繚繞,鬆柏蒼翠,宛如一幅流動的山水畫卷,在這寧靜之中,暗藏著不為人知的機密。
時遷與楊林,身著粗布衣裳,頭戴鬥笠,扮作山間樵夫,趁著夜色悄無聲息地踏入了這片神秘之地。
他們的目標,是那些在山間迴響的鞭炮聲背後,隱藏的敵方秘密。
兩人步伐輕盈,眼神警惕,穿梭於林間小徑,向天桂山深處靠近。
他們的計劃是深入天桂山後,埋伏起來,待天亮後鞭炮聲響起,就循聲而去。
時遷以其靈巧的身手,在前探路,不時用竹竿撥開草叢,而楊林則緊握樸刀,緊隨其後。
行至半途,地麵突然變得鬆軟,時遷心中一凜,急忙止步,迴頭對楊林低聲道:“小心!”
話音未落,地麵猛然塌陷,兩人猝不及防,一同墜入了陷坑之中。
這陷坑設計巧妙,四周布滿了鋒利的竹刺,中央則是一張巨大的網,二人剛一落地,便被牢牢纏住,動彈不得。
“哼,區區鼠輩,也敢擅闖天桂山!”
上方傳來一陣冷笑,緊接著,這張巨網緩緩收起上提,片刻功夫已經出了陷阱。
隻見一隊士兵手持火把站在陷阱周圍,兩名軍士將二人手腳綁住,從網中拖拽出來,然後又五花大綁,如同待宰的羔羊般押往敵營。
新梁山大營之內,燈火通明,氣氛凝重。
軍兵將二人押到中軍大帳,見盧環正端坐在帳中,見二人被押解進來,微微一笑:“果然不出我之所料,本公子在此等候多時了。”
楊林瞪了一眼盧環,破口大罵:“盧環小子,老子中了你的奸計,有本事就光明正大的抓我們,陷阱害人算什麽本事?”
盧環冷笑一聲:“你們為什麽不光天化日之下大搖大擺來探聽軍情?像耗子一般縮頭縮腦難道算是真本事不成?”
楊林一時語塞。
時遷道:“盧環,要殺便殺,休要囉嗦!”
盧環嘴裏叼著銀牙簽,一臉的不屑。
“本公子知道二位是宋江的鐵杆,也不勉強,如果棄暗投明,與我共謀大事,你們的前程比跟著宋江更要光明。”
楊林怒目圓睜,大聲喝道:“呸!休要在此花言巧語!我梁山兄弟,誓死效忠朝廷,保境安民,豈能與爾等賊寇為伍?要殺要剮,悉聽尊便!”
盧環見狀,麵色微沉,心中暗道:“此二人忠義可嘉,卻也難馴。留之恐生變故,殺之又可惜。”
思忖片刻,他決定將二人暫時關押。
押走時遷二人,盧環突然心生一計。
他將湯隆喚來,俯耳囑咐幾句,湯隆點頭稱是。
不一會兒,湯隆將一封親筆寫好的信交給盧環。
盧環接過信,看了一眼,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覺的笑意,立即吩咐小校將此信速速送往宋江處。
小校領命而去,身影迅速消失在夜色之中。
卻說宋江這一夜未能安寐,他擔心時遷、楊林的安危。
第二天一早,有人來報說湯隆有信送到。
宋江急令報進。
隻見一名身著青衣,腿蹬麻鞋的漢子走進來,向宋江一拱手。
“見過宋大人。”
宋江上下打量了來人一眼:“你是何人?”
“我是湯隆將軍派遣而來,說有一封密信交於你。”
宋江接過信來展開一看,不由得麵現喜色。
信中所寫湯隆去天桂山探查消息,不慎中了埋伏,被活捉,他假意投降了盧環,昨日時遷、楊林入山,已經與他接上了頭,現在化妝成士兵潛伏在山中,準備今日晚舉火為號、裏應外合,一舉拿下天桂山。請宋大哥做好部署。
宋江對信使道:“你且迴複湯隆,我已經知曉,自有安排。”
信使轉身去了。
宋江立即調兵遣將,派李逵、朱仝、雷橫、項充、李袞率步戰營一千人為先鋒,埋伏在天桂山下,當夜午夜看舉火為號,殺入天桂山。
宋江又命柴進、秦明、李應、楊誌、徐寧、索超、穆弘七人並五萬人馬守營,自己親率五萬大軍和眾頭領隨後出發。
湯隆這才知道,他的朋友王鐵早已經加入了天桂山,他是被盧環派去將湯隆騙到此處的。
王鐵因為有功也被任命為鐵匠村的副村長。
盧環見識到了湯隆高超的鐵匠工藝,他突然想起了自己的火龍槍。
那火龍槍被雷震砸斷後,一直放在自己的寢室,盧環還是很喜歡這條槍的,主要是這條槍攜帶非常方便,他曾經想過,有朝一日一定請一位工匠修複這條槍。
今日他突發靈感:既然湯隆能造出擊針簧,就一定能修好火龍槍。
“湯隆兄,你技藝高超,我這裏收藏有一條斷槍,你看能不能給我修複?”
湯隆將槍拿在手中仔細端詳:“好槍好槍!隻是這鋼管第三段連接處斷裂了,修是能修,隻是這鋼火要比尋常鋼火好上數倍,要多費些時日。”
盧環拍了拍湯隆的臂膀:“這事就交給你了,隻要能把這條槍修好了,我給你記一件大功。”
湯隆道:“這種槍我還是第一次見,工藝非常精細,我湯隆試上一試吧。”
湯隆剛要離開,盧環又叫住他道:“我這槍重量輕了些,能不能想法再給我增加點重量?”
“好,我試上一試,你看多少斤合適?”
盧環思索片刻:“關勝的大刀聽說有八十二斤,我的槍不能輕於他的,至少要八十二斤。”
湯隆聽說盧環的兩柄大錘重達七百多斤,聽他這麽講並不感到驚奇:“好,我盡量將槍的重量加到八十二斤以上。”
話說宋江在湯隆走後,等了三天三夜,也不見他的迴信,心中焦躁。
宋江便派哨探前往天桂山探查情報。
當日,哨探迴來報說,並未聽到湯隆的什麽信息,隻是聽到天桂山中傳來放鞭炮的聲音。
宋江越發疑惑。
他便找吳用商議。
吳用道:“湯隆一定是遇到了危險,我們還是派人前去探查一下。如果湯隆有險,就將其救迴。”
宋江便派時遷和楊林前去探看。
天桂山,雲霧繚繞,鬆柏蒼翠,宛如一幅流動的山水畫卷,在這寧靜之中,暗藏著不為人知的機密。
時遷與楊林,身著粗布衣裳,頭戴鬥笠,扮作山間樵夫,趁著夜色悄無聲息地踏入了這片神秘之地。
他們的目標,是那些在山間迴響的鞭炮聲背後,隱藏的敵方秘密。
兩人步伐輕盈,眼神警惕,穿梭於林間小徑,向天桂山深處靠近。
他們的計劃是深入天桂山後,埋伏起來,待天亮後鞭炮聲響起,就循聲而去。
時遷以其靈巧的身手,在前探路,不時用竹竿撥開草叢,而楊林則緊握樸刀,緊隨其後。
行至半途,地麵突然變得鬆軟,時遷心中一凜,急忙止步,迴頭對楊林低聲道:“小心!”
話音未落,地麵猛然塌陷,兩人猝不及防,一同墜入了陷坑之中。
這陷坑設計巧妙,四周布滿了鋒利的竹刺,中央則是一張巨大的網,二人剛一落地,便被牢牢纏住,動彈不得。
“哼,區區鼠輩,也敢擅闖天桂山!”
上方傳來一陣冷笑,緊接著,這張巨網緩緩收起上提,片刻功夫已經出了陷阱。
隻見一隊士兵手持火把站在陷阱周圍,兩名軍士將二人手腳綁住,從網中拖拽出來,然後又五花大綁,如同待宰的羔羊般押往敵營。
新梁山大營之內,燈火通明,氣氛凝重。
軍兵將二人押到中軍大帳,見盧環正端坐在帳中,見二人被押解進來,微微一笑:“果然不出我之所料,本公子在此等候多時了。”
楊林瞪了一眼盧環,破口大罵:“盧環小子,老子中了你的奸計,有本事就光明正大的抓我們,陷阱害人算什麽本事?”
盧環冷笑一聲:“你們為什麽不光天化日之下大搖大擺來探聽軍情?像耗子一般縮頭縮腦難道算是真本事不成?”
楊林一時語塞。
時遷道:“盧環,要殺便殺,休要囉嗦!”
盧環嘴裏叼著銀牙簽,一臉的不屑。
“本公子知道二位是宋江的鐵杆,也不勉強,如果棄暗投明,與我共謀大事,你們的前程比跟著宋江更要光明。”
楊林怒目圓睜,大聲喝道:“呸!休要在此花言巧語!我梁山兄弟,誓死效忠朝廷,保境安民,豈能與爾等賊寇為伍?要殺要剮,悉聽尊便!”
盧環見狀,麵色微沉,心中暗道:“此二人忠義可嘉,卻也難馴。留之恐生變故,殺之又可惜。”
思忖片刻,他決定將二人暫時關押。
押走時遷二人,盧環突然心生一計。
他將湯隆喚來,俯耳囑咐幾句,湯隆點頭稱是。
不一會兒,湯隆將一封親筆寫好的信交給盧環。
盧環接過信,看了一眼,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覺的笑意,立即吩咐小校將此信速速送往宋江處。
小校領命而去,身影迅速消失在夜色之中。
卻說宋江這一夜未能安寐,他擔心時遷、楊林的安危。
第二天一早,有人來報說湯隆有信送到。
宋江急令報進。
隻見一名身著青衣,腿蹬麻鞋的漢子走進來,向宋江一拱手。
“見過宋大人。”
宋江上下打量了來人一眼:“你是何人?”
“我是湯隆將軍派遣而來,說有一封密信交於你。”
宋江接過信來展開一看,不由得麵現喜色。
信中所寫湯隆去天桂山探查消息,不慎中了埋伏,被活捉,他假意投降了盧環,昨日時遷、楊林入山,已經與他接上了頭,現在化妝成士兵潛伏在山中,準備今日晚舉火為號、裏應外合,一舉拿下天桂山。請宋大哥做好部署。
宋江對信使道:“你且迴複湯隆,我已經知曉,自有安排。”
信使轉身去了。
宋江立即調兵遣將,派李逵、朱仝、雷橫、項充、李袞率步戰營一千人為先鋒,埋伏在天桂山下,當夜午夜看舉火為號,殺入天桂山。
宋江又命柴進、秦明、李應、楊誌、徐寧、索超、穆弘七人並五萬人馬守營,自己親率五萬大軍和眾頭領隨後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