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循今年才二十一歲,正是滿懷鬥誌,積極進取的時候,他有這樣的想法和耐心很正常,如果是劉備,別說二十年,還能活十年就不錯了,更不要奢望平定天下了。
龐統現在愈發覺得自己跟對了人。
確實年輕和鬥誌是劉循的一大優勢,誰也比不了。
曹操已經六十歲了,頭風日益嚴重,身體每況愈下,精力也大不如前,何況他的身後還有一大堆的煩心事。
心懷漢室的反叛勢力、還有曹操一生都專橫跋扈的推行“唯才是用”的用人製度,世家的力量也不容忽視,因為唯才是用很明顯剝奪了世家的利益。
關於曹操的繼承人也困擾了他許多年,很難有個滿意的結果。
而劉備比曹操也小不了幾歲,這些年連番遭受挫折和打擊,尤其是上一次奪取益州失敗,還被劉循斬斷了一條手臂,劉備的鬥誌也明顯大不如前。加上劉禪年齡太小,又沒有過人的才能,日後也是個大麻煩。
而孫權雖說暫時沒有後顧之憂,但以後他的子嗣也未必不會出現問題。
劉循馬上頒布命令,王文立刻照辦,當即草擬文書,等劉循看過之後,馬上布告各地,推行按人口征稅的“口錢算賦製”和鼓勵多生多育的獎勵措施。
接下來,劉循又認真詢問:“什麽是定率田畝製?”
黃權解釋道:“田畝製分兩種,一種是定額,一種是定率,所謂定額顧名思義,一畝地不論打多少糧食,官府抽取的糧食的數額都是不會改變的;而定率收稅就是根據一定的比率,基本上是收取五成,百姓如果耕種的糧食喜獲豐收,收獲的糧食越多官府征收的也就越多。”
劉循點點頭,明白了,現在益州采取的是定率田畝製,征稅完全是站在官府的角度上,百姓糧食收獲的越多,交稅也就越多。
劉循當即搖頭,“這可不行,打的多交的就多,根本不利於調動百姓耕種的積極性,這樣吧就按照定額收稅。”
黃權問:“定額?那應該定多少呢?”
“現在畝產多少?”劉循關切的問。
黃權道:“巴蜀的田地大多是長江之流的衝擊平原,土地肥沃,灌溉便利,畝產明顯比中原高出一截,大概平均5石左右。”
一石大概是四五十斤,照此推算的話,糧食的產量其實並不高,每畝地才二三百斤。
漢初,田地以240步為一畝(大畝),以100步為一畝(小畝)。
漢武帝後期全國統一行大畝。一尺23.1厘米,六尺為一步,寬一步長二百四十步為一大畝,合後世0.692市畝,寬一步長百步為一小畝,合後世0.288市畝。
劉循想了想,一錘定音的說:“原來按定率收的五成,也就是一畝地平均征收1.5石的糧食,這樣吧全部換成一石,告訴益州的百姓,超過一石,所收獲的糧食歸他們自己所有,官府絕不再多征一粒米!”
其實,還有許許多多大大小小的問題,需要處理,就說這田地,其實一多半都掌握在豪門權貴的手中。
但劉循現在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來處理這些問題,隻能盡量的讓百姓多得到一些實惠。
即便有很多人排隊想求見劉循,不外乎想走關係攀交情,替那些被董和懲治的官吏求情申訴,劉循一概不見,全部讓王虎、王平等人給趕了迴去。
誰的問題誰負責,既然劉循把事情交給了董和,他絕不插手,難得迴成都一趟,劉循盡量抽時間陪在母親身邊,讓自己多一點放鬆的時間,再多的事情,劉循也不希望都壓在自己身上。
不過,大年三十這一天,劉循專門抽出時間,去了鄭度的家中。
“咚咚咚!”
王虎上前敲門,不一會,裏麵便傳來急促的腳步聲,“父親迴來了!”
門很快就打開了,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瞪大眼睛,臉上原本驚喜的笑容,霎時消失不見了。
“你們?”
“你叫鄭成吧?主公來探望你們了。”
王虎話音剛落,劉循邁步走了過來。
劉循來過一次,鄭成一眼就認了出來,慌忙下跪,被劉循搶先一步給扶住了。
劉循笑道:“起來,大過年的,些許俗禮都免了吧。”
雖說見了劉循鄭成非常激動,但很明顯他更希望敲門的是他的父親。
鄭成急忙把劉循讓到家中,不一會,鄭度一家人除了鄭度的老母親都到齊了,都上前給劉循行禮,劉循擺了擺手,客氣的說:“大家快快請坐,鄭公過年迴不來了,這個年我陪著你們一起過。”
“什麽?”
鄭度一家人都驚呆了,瞪大眼睛望著劉循,簡直不敢相信耳朵所聽到的。
劉循一擺手,後麵的鄧芝、狐篤紛紛走了進來,手裏還拎著不少禮物。
劉循半開玩笑的說:“晌午這頓飯,我就在貴府叨擾了!”
鄭度一家人受寵若驚,激動的不知該說什麽才好。
即便平日裏,劉循也很難抽出時間來大臣們府中做客,更何況今天是大年三十,過節按說應該陪在家人身邊,合家團聚,可劉循竟然要在鄭度家裏吃飯,這對鄭度一家人來說,簡直是天大的恩賜。
鄭度的夫人王氏,馬上命人準備飯菜,一家人幾乎全部上陣,忙忙碌碌,跑前跑後的招唿劉循。
聽說鄭度的母親臥病在床,劉循急忙過去探望,老人已經年過七旬,病的不能下床。
劉循剛剛進屋,一股濃烈刺鼻的草藥味撲鼻而來,劉循不由得眉頭一皺,銳利的目光瞬間撲捉到病榻上身形枯瘦的一個老太太。
“祖母!州牧大人來看你了。”鄭成率先來到老人的床前,興奮的喊道。
老太太麵容枯槁,臉上布滿了暗色斑點,渾身都散發著衰朽的氣息,即便身上蓋著厚厚的被褥,可依然顯露出一具枯幹的身軀,她的生命正在飛速的流逝。
臉色暗黃,眼珠也發黃了,聽到鄭成的喊聲,老人眼珠很慢很慢的轉了幾下,鄭成趕忙扶著老人轉過身來。
劉循心裏很不是滋味,為了自己鄭度正日夜不停的帶人鑿山開道,架橋鋪路,即便過年了,即便他老母親病重了,鄭度也沒有抽時間迴來探望。
劉循當初並沒有給他限定期限,也沒有規定他不能迴家,鄭度這麽做,完全是出於自願!
龐統現在愈發覺得自己跟對了人。
確實年輕和鬥誌是劉循的一大優勢,誰也比不了。
曹操已經六十歲了,頭風日益嚴重,身體每況愈下,精力也大不如前,何況他的身後還有一大堆的煩心事。
心懷漢室的反叛勢力、還有曹操一生都專橫跋扈的推行“唯才是用”的用人製度,世家的力量也不容忽視,因為唯才是用很明顯剝奪了世家的利益。
關於曹操的繼承人也困擾了他許多年,很難有個滿意的結果。
而劉備比曹操也小不了幾歲,這些年連番遭受挫折和打擊,尤其是上一次奪取益州失敗,還被劉循斬斷了一條手臂,劉備的鬥誌也明顯大不如前。加上劉禪年齡太小,又沒有過人的才能,日後也是個大麻煩。
而孫權雖說暫時沒有後顧之憂,但以後他的子嗣也未必不會出現問題。
劉循馬上頒布命令,王文立刻照辦,當即草擬文書,等劉循看過之後,馬上布告各地,推行按人口征稅的“口錢算賦製”和鼓勵多生多育的獎勵措施。
接下來,劉循又認真詢問:“什麽是定率田畝製?”
黃權解釋道:“田畝製分兩種,一種是定額,一種是定率,所謂定額顧名思義,一畝地不論打多少糧食,官府抽取的糧食的數額都是不會改變的;而定率收稅就是根據一定的比率,基本上是收取五成,百姓如果耕種的糧食喜獲豐收,收獲的糧食越多官府征收的也就越多。”
劉循點點頭,明白了,現在益州采取的是定率田畝製,征稅完全是站在官府的角度上,百姓糧食收獲的越多,交稅也就越多。
劉循當即搖頭,“這可不行,打的多交的就多,根本不利於調動百姓耕種的積極性,這樣吧就按照定額收稅。”
黃權問:“定額?那應該定多少呢?”
“現在畝產多少?”劉循關切的問。
黃權道:“巴蜀的田地大多是長江之流的衝擊平原,土地肥沃,灌溉便利,畝產明顯比中原高出一截,大概平均5石左右。”
一石大概是四五十斤,照此推算的話,糧食的產量其實並不高,每畝地才二三百斤。
漢初,田地以240步為一畝(大畝),以100步為一畝(小畝)。
漢武帝後期全國統一行大畝。一尺23.1厘米,六尺為一步,寬一步長二百四十步為一大畝,合後世0.692市畝,寬一步長百步為一小畝,合後世0.288市畝。
劉循想了想,一錘定音的說:“原來按定率收的五成,也就是一畝地平均征收1.5石的糧食,這樣吧全部換成一石,告訴益州的百姓,超過一石,所收獲的糧食歸他們自己所有,官府絕不再多征一粒米!”
其實,還有許許多多大大小小的問題,需要處理,就說這田地,其實一多半都掌握在豪門權貴的手中。
但劉循現在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來處理這些問題,隻能盡量的讓百姓多得到一些實惠。
即便有很多人排隊想求見劉循,不外乎想走關係攀交情,替那些被董和懲治的官吏求情申訴,劉循一概不見,全部讓王虎、王平等人給趕了迴去。
誰的問題誰負責,既然劉循把事情交給了董和,他絕不插手,難得迴成都一趟,劉循盡量抽時間陪在母親身邊,讓自己多一點放鬆的時間,再多的事情,劉循也不希望都壓在自己身上。
不過,大年三十這一天,劉循專門抽出時間,去了鄭度的家中。
“咚咚咚!”
王虎上前敲門,不一會,裏麵便傳來急促的腳步聲,“父親迴來了!”
門很快就打開了,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瞪大眼睛,臉上原本驚喜的笑容,霎時消失不見了。
“你們?”
“你叫鄭成吧?主公來探望你們了。”
王虎話音剛落,劉循邁步走了過來。
劉循來過一次,鄭成一眼就認了出來,慌忙下跪,被劉循搶先一步給扶住了。
劉循笑道:“起來,大過年的,些許俗禮都免了吧。”
雖說見了劉循鄭成非常激動,但很明顯他更希望敲門的是他的父親。
鄭成急忙把劉循讓到家中,不一會,鄭度一家人除了鄭度的老母親都到齊了,都上前給劉循行禮,劉循擺了擺手,客氣的說:“大家快快請坐,鄭公過年迴不來了,這個年我陪著你們一起過。”
“什麽?”
鄭度一家人都驚呆了,瞪大眼睛望著劉循,簡直不敢相信耳朵所聽到的。
劉循一擺手,後麵的鄧芝、狐篤紛紛走了進來,手裏還拎著不少禮物。
劉循半開玩笑的說:“晌午這頓飯,我就在貴府叨擾了!”
鄭度一家人受寵若驚,激動的不知該說什麽才好。
即便平日裏,劉循也很難抽出時間來大臣們府中做客,更何況今天是大年三十,過節按說應該陪在家人身邊,合家團聚,可劉循竟然要在鄭度家裏吃飯,這對鄭度一家人來說,簡直是天大的恩賜。
鄭度的夫人王氏,馬上命人準備飯菜,一家人幾乎全部上陣,忙忙碌碌,跑前跑後的招唿劉循。
聽說鄭度的母親臥病在床,劉循急忙過去探望,老人已經年過七旬,病的不能下床。
劉循剛剛進屋,一股濃烈刺鼻的草藥味撲鼻而來,劉循不由得眉頭一皺,銳利的目光瞬間撲捉到病榻上身形枯瘦的一個老太太。
“祖母!州牧大人來看你了。”鄭成率先來到老人的床前,興奮的喊道。
老太太麵容枯槁,臉上布滿了暗色斑點,渾身都散發著衰朽的氣息,即便身上蓋著厚厚的被褥,可依然顯露出一具枯幹的身軀,她的生命正在飛速的流逝。
臉色暗黃,眼珠也發黃了,聽到鄭成的喊聲,老人眼珠很慢很慢的轉了幾下,鄭成趕忙扶著老人轉過身來。
劉循心裏很不是滋味,為了自己鄭度正日夜不停的帶人鑿山開道,架橋鋪路,即便過年了,即便他老母親病重了,鄭度也沒有抽時間迴來探望。
劉循當初並沒有給他限定期限,也沒有規定他不能迴家,鄭度這麽做,完全是出於自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