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說皇叔殺了劉琦?”趙雲登時瞪大了眼睛,臉上露出了震驚的表情。
龐統搖了搖頭,“我可沒這麽說。”
但趙雲細一琢磨,這件事還真是有些蹊蹺。
劉琦當時還很年輕,做了州牧沒多久便病倒了,之後便一直沒有好轉,趙雲做夢也沒想到劉琦會英年早逝。
劉琦比劉備年輕了二三十歲,死的時候還不到三十歲,正是一個男人最黃金的年齡。
可龐統最後說的那句話,卻讓趙雲感到不寒而栗。
“劉琦在劉備最希望他消失的時候死了!”
這不由得讓人深思,莫非這其中隱藏著不為人知的“陰謀”
眼看到了晌午,龐統指了指自己的肚子,“子龍!說了這麽久,我口幹舌燥,腹中也略感饑餓,你就打算讓我這麽一直幹坐著嗎?”
趙雲狠狠的白了一眼,衝張著擺了擺手,“吩咐庖廚,做幾道菜,再拿兩壺酒來。”
雖然龐統說的這些過於駭人聽聞,讓趙雲心裏不是很滿意,但也的確勾起了趙雲的好奇心。
龐統感歎道:“在你這裏蹭頓飯吃,可真不容易,跟我比起來,劉循就沒有這樣的福氣了。”
等酒菜上來之後,趙雲一口也沒吃,眼睛直盯著龐統,等他接著往下說。
龐統生性灑脫,向來無拘無束,自顧自的吃了幾口菜,喝了幾口酒,便提到了呂布,“呂布命喪白門樓,死前被曹操所擒,曾向劉備求情,子龍可還記得?”
趙雲點點頭,“當然記得。”
龐統道:“呂布對劉備說:君為座上客,布為階下囚,何不發一言而相寬乎?呂布曾轅門射戟,替劉備解圍,可劉備並沒有念轅門射戟之情,反而提醒曹操,不要忘了董卓和丁建陽的下場。呂布也因此被曹操縊死,死前曾痛罵,劉備最是叵信之人。”
趙雲冷笑道:“呂布見利忘義,一向反複無常,這種人死不足惜,皇叔為何要救他。”
龐統搖了搖頭,“若像你說的這樣,當初劉備就不會收留呂布了。”
趙雲一時無法反駁。
龐統解釋道:“劉備之所以不念舊情,跟當初不救公孫瓚一樣,即便他救了呂布,呂布也是為曹操效力,對劉備沒有任何的好處。”
接下來,龐統又提到了長阪坡的事情,“子龍!在長阪坡麵對幾十萬曹軍的追殺,你神勇蓋世,單槍匹馬把曹營殺了個七進七出,一戰名震天下,孤身虎膽救出了幼主阿鬥,當時卻有不少人懷疑你投降了曹操。”
趙雲歎了口氣,“別人怎麽看我,我不在乎,皇叔隻要信任我,便足夠了!”
龐統輕輕的笑了:“子龍!其實你我心裏都清楚,對你,主公並沒有那麽信任,要不然,你平時也不會行事那麽小心了。連同鄉好友都調離自己身邊,區區一個樊氏,卻能讓你如履薄冰。”
趙雲還是沒有反駁,因為龐統說的都是實情。
龐統自斟自飲,談笑自若,“長阪坡有人懷疑你投了曹操,不錯,劉備曾嚴厲的申斥那些人,說你絕不會背棄他,這就跟劉備在你麵前摔阿鬥一樣,不過是使的帝王心術罷了。”
“你說什麽?”趙雲猛然站了起來,怒視著龐統,眼中隱含殺氣。
龐統卻沒有絲毫的慌亂,穩穩當當的坐在那裏,笑著給自己又斟了一杯酒。
“子龍!適才我說過,你這人心太實了,自己看到的,聽到的,難道就是真的嗎?”
見趙雲把手按在了劍柄之上,龐統卻不以為然,滔滔的往下說:“先說第一件事,為什麽劉備痛斥那些人,劉備難道當時心裏就真的一點也不擔心嗎?非也,麵對曹操的幾十萬追兵,眾人早已成了驚弓之鳥,若劉備不加以製止,聽任這種情緒蔓延下去,後果可想而知。本就渙散不整的軍心,必然會土崩瓦解,大家會想,連忠心耿耿的趙雲都背叛了劉備,還有必須繼續追隨他嗎?劉備為了穩定軍心,他不得不那樣做,不得不擺出一副完全信任你的樣子。”
身為一個出色的領導,首先要學會如何控製下屬的情緒。
龐統喝了一口酒,還美滋滋的迴味了一番,又道:“當年曹操兵敗宛城,險些喪命張繡之手,不僅損兵折將,還把子侄和心腹大將典韋搭上了,可事後在淯水河畔,曹操傷心落淚,哭的卻是典韋,難道他自己的親兒子還比不上典韋重要嗎?這件事就跟劉備在你麵前摔劉禪一樣,難道劉禪比不上子龍嗎?非也,不如此,如何能讓子龍死命追隨,不離不棄呢?”
劉備在趙雲心中的完美形象,短短不到半個時辰,便被龐統給分解的“支離破碎”。
趙雲咬牙質問道:“今日這番話,為何昔日在劉備帳下時,你卻從不對人提及半個字?”
龐統搖了搖頭,“那時我為劉備效力,劉備做的這些都是一個梟雄應該做的,這不過是他收服人心,壯大自身實力的手段,我有什麽必要揭穿他?但是現在我已經不再輔佐劉備了,說幾句肺腑之言,又算得了什麽呢?”
趙雲重重的坐下,很少飲酒的他,陰沉著臉端起酒杯,狠狠的一口氣灌了下去。
龐統陪著趙雲喝了一杯,“劉備入蜀要奪同宗的基業,這件事不用我多說,人所共知。隻可惜,我們都小看了劉璋的兒子,他幾乎憑一己之力,扭轉了不利的局勢,我之所以決定輔佐劉循,絕不僅僅是因為他打敗了劉備,而是益州這潭沉寂多年的死水,被劉循激活了!”
趙雲好奇的看向龐統,雖然沒有開口詢問,龐統卻知道他想聽自己解釋。
龐統把壺中僅有的一點殘酒,全部灌進自己肚子裏,好像生怕被趙雲搶了似的。
喝完之後,龐統這才不緊不慢的說:“正如諸葛亮《隆中對》中所言,劉璋暗弱,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劉璋閉門自守,隻知道偏安一隅,安於現狀,致使很多能人賢士心生不滿,渴望益州出現賢明聖主。即便法正、彭羕、孟達等人當初用心險惡,想把益州拱手讓給劉備,可除了這三人之外,相信很多人也渴望劉備這樣的明主對劉璋取而代之。但現在則不然,劉循的表現讓益州上下已經看到了希望,他們渴求已久的明主,已經站在了他們麵前!”
龐統搖了搖頭,“我可沒這麽說。”
但趙雲細一琢磨,這件事還真是有些蹊蹺。
劉琦當時還很年輕,做了州牧沒多久便病倒了,之後便一直沒有好轉,趙雲做夢也沒想到劉琦會英年早逝。
劉琦比劉備年輕了二三十歲,死的時候還不到三十歲,正是一個男人最黃金的年齡。
可龐統最後說的那句話,卻讓趙雲感到不寒而栗。
“劉琦在劉備最希望他消失的時候死了!”
這不由得讓人深思,莫非這其中隱藏著不為人知的“陰謀”
眼看到了晌午,龐統指了指自己的肚子,“子龍!說了這麽久,我口幹舌燥,腹中也略感饑餓,你就打算讓我這麽一直幹坐著嗎?”
趙雲狠狠的白了一眼,衝張著擺了擺手,“吩咐庖廚,做幾道菜,再拿兩壺酒來。”
雖然龐統說的這些過於駭人聽聞,讓趙雲心裏不是很滿意,但也的確勾起了趙雲的好奇心。
龐統感歎道:“在你這裏蹭頓飯吃,可真不容易,跟我比起來,劉循就沒有這樣的福氣了。”
等酒菜上來之後,趙雲一口也沒吃,眼睛直盯著龐統,等他接著往下說。
龐統生性灑脫,向來無拘無束,自顧自的吃了幾口菜,喝了幾口酒,便提到了呂布,“呂布命喪白門樓,死前被曹操所擒,曾向劉備求情,子龍可還記得?”
趙雲點點頭,“當然記得。”
龐統道:“呂布對劉備說:君為座上客,布為階下囚,何不發一言而相寬乎?呂布曾轅門射戟,替劉備解圍,可劉備並沒有念轅門射戟之情,反而提醒曹操,不要忘了董卓和丁建陽的下場。呂布也因此被曹操縊死,死前曾痛罵,劉備最是叵信之人。”
趙雲冷笑道:“呂布見利忘義,一向反複無常,這種人死不足惜,皇叔為何要救他。”
龐統搖了搖頭,“若像你說的這樣,當初劉備就不會收留呂布了。”
趙雲一時無法反駁。
龐統解釋道:“劉備之所以不念舊情,跟當初不救公孫瓚一樣,即便他救了呂布,呂布也是為曹操效力,對劉備沒有任何的好處。”
接下來,龐統又提到了長阪坡的事情,“子龍!在長阪坡麵對幾十萬曹軍的追殺,你神勇蓋世,單槍匹馬把曹營殺了個七進七出,一戰名震天下,孤身虎膽救出了幼主阿鬥,當時卻有不少人懷疑你投降了曹操。”
趙雲歎了口氣,“別人怎麽看我,我不在乎,皇叔隻要信任我,便足夠了!”
龐統輕輕的笑了:“子龍!其實你我心裏都清楚,對你,主公並沒有那麽信任,要不然,你平時也不會行事那麽小心了。連同鄉好友都調離自己身邊,區區一個樊氏,卻能讓你如履薄冰。”
趙雲還是沒有反駁,因為龐統說的都是實情。
龐統自斟自飲,談笑自若,“長阪坡有人懷疑你投了曹操,不錯,劉備曾嚴厲的申斥那些人,說你絕不會背棄他,這就跟劉備在你麵前摔阿鬥一樣,不過是使的帝王心術罷了。”
“你說什麽?”趙雲猛然站了起來,怒視著龐統,眼中隱含殺氣。
龐統卻沒有絲毫的慌亂,穩穩當當的坐在那裏,笑著給自己又斟了一杯酒。
“子龍!適才我說過,你這人心太實了,自己看到的,聽到的,難道就是真的嗎?”
見趙雲把手按在了劍柄之上,龐統卻不以為然,滔滔的往下說:“先說第一件事,為什麽劉備痛斥那些人,劉備難道當時心裏就真的一點也不擔心嗎?非也,麵對曹操的幾十萬追兵,眾人早已成了驚弓之鳥,若劉備不加以製止,聽任這種情緒蔓延下去,後果可想而知。本就渙散不整的軍心,必然會土崩瓦解,大家會想,連忠心耿耿的趙雲都背叛了劉備,還有必須繼續追隨他嗎?劉備為了穩定軍心,他不得不那樣做,不得不擺出一副完全信任你的樣子。”
身為一個出色的領導,首先要學會如何控製下屬的情緒。
龐統喝了一口酒,還美滋滋的迴味了一番,又道:“當年曹操兵敗宛城,險些喪命張繡之手,不僅損兵折將,還把子侄和心腹大將典韋搭上了,可事後在淯水河畔,曹操傷心落淚,哭的卻是典韋,難道他自己的親兒子還比不上典韋重要嗎?這件事就跟劉備在你麵前摔劉禪一樣,難道劉禪比不上子龍嗎?非也,不如此,如何能讓子龍死命追隨,不離不棄呢?”
劉備在趙雲心中的完美形象,短短不到半個時辰,便被龐統給分解的“支離破碎”。
趙雲咬牙質問道:“今日這番話,為何昔日在劉備帳下時,你卻從不對人提及半個字?”
龐統搖了搖頭,“那時我為劉備效力,劉備做的這些都是一個梟雄應該做的,這不過是他收服人心,壯大自身實力的手段,我有什麽必要揭穿他?但是現在我已經不再輔佐劉備了,說幾句肺腑之言,又算得了什麽呢?”
趙雲重重的坐下,很少飲酒的他,陰沉著臉端起酒杯,狠狠的一口氣灌了下去。
龐統陪著趙雲喝了一杯,“劉備入蜀要奪同宗的基業,這件事不用我多說,人所共知。隻可惜,我們都小看了劉璋的兒子,他幾乎憑一己之力,扭轉了不利的局勢,我之所以決定輔佐劉循,絕不僅僅是因為他打敗了劉備,而是益州這潭沉寂多年的死水,被劉循激活了!”
趙雲好奇的看向龐統,雖然沒有開口詢問,龐統卻知道他想聽自己解釋。
龐統把壺中僅有的一點殘酒,全部灌進自己肚子裏,好像生怕被趙雲搶了似的。
喝完之後,龐統這才不緊不慢的說:“正如諸葛亮《隆中對》中所言,劉璋暗弱,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劉璋閉門自守,隻知道偏安一隅,安於現狀,致使很多能人賢士心生不滿,渴望益州出現賢明聖主。即便法正、彭羕、孟達等人當初用心險惡,想把益州拱手讓給劉備,可除了這三人之外,相信很多人也渴望劉備這樣的明主對劉璋取而代之。但現在則不然,劉循的表現讓益州上下已經看到了希望,他們渴求已久的明主,已經站在了他們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