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許敬宗位列奸臣榜,李義府也赫然在列,剛好排在第二位。
誰能想到,這兩貨在廢王立武之前,名聲竟如此之好?
其實仔細想想,也不奇怪。
一個人開始飄,都是功成名就之後的事了,長孫無忌如此,褚遂良亦是如此。
許敬宗和李義府眼下才剛剛冒頭,以前在朝堂中,都屬於不得誌的那批人。
那時候隻想著能封侯拜相,建功立業,故而格外愛惜名聲,自然不會犯下太大的錯誤。
當然了,還有一種情況,這兩人也許是被史官給抹黑了,畢竟新唐書、資自通鑒等都是宋朝士大夫所寫。
這幫宋朝讀書人思想極為守舊,對武則天當皇帝深惡痛絕,凡是支持廢王立武的人,都被斥為奸臣,包括李勣。
到底真相如何,許敬宗和李義府是忠是奸,也隻能等歲月日久,李治親眼去見證了。
就在許敬宗舌戰群臣時,被李治派出去的金吾衛迴來了,還帶迴一個壞消息。
監察禦史盧博濤竟然死了,在家中服毒身亡,臨死前,寫下一份奏表。
朝堂上的爭辯也因此被打斷,所有大臣都望著李治,準確來說,是望著他手中的奏表。
李治看完之後,緩緩道:“盧博濤以身家性命擔保,希望朝廷召迴褚遂良。”
這是一份死諫!
韓璦嘶啞著聲音,大聲道:“陛下,盧博濤以死相諫,您富有四海,安享太平,卻驅逐舊臣,難道還不醒悟嗎?”
李治沉默不語。
他知道韓璦是一個暴脾氣,以前就在朝堂之上,將唐高宗比做烽火戲諸侯的周幽王,氣的唐高宗將他逐出朝堂。
說出這種話來並不奇怪。
許敬宗等人都被這一手弄得措不及防,他們已經猜到,盧博濤之死與昨晚長孫無忌那場夜宴有關。
許敬宗朝崔義玄打了個眼色。
崔義玄明白他的意思,正準備出列說話時,忽見李治從寶座台上走了下來。
群臣都嚇了一跳。
唐高宗性格陰柔內斂,坐朝以來,一直都是規規矩矩坐在龍椅上議政,就算憤怒起身,也很快坐迴去。
如此走下寶座台,還是大娘子出嫁,頭一迴。
李治緩緩走到群臣之間,目光在群臣身上一一掃過,眾臣皆低頭垂目,不敢與他對峙,隻有韓璦瞪著一雙大眼,怡然不懼。
另一名宰相來濟不禁為他捏了一把汗,朝他頻頻打眼色,韓璦卻當做沒看到。
韓璦也是關隴貴族出身。
他的家族不大,本人也沒什麽才學,但他父親是最早追隨李世民的一幫人,與長孫無忌關係極好。
唐高宗繼位後,他在長孫無忌關照下,步步高升。
永徽三年進門下省,擔任黃門侍郎。
永徽四年得“中書門下同三品”頭銜,參知政事,列為宰相。
永徽六年,拜為侍中,兼太子賓客。
以前有長孫無忌、褚遂良兩位大佬在前頭,韓璦雖是宰相,卻沒什麽露麵機會。
如今褚遂良被貶,長孫無忌隱到幕後。
他覺得是時候該自己挑起大梁,從而提高家族在貴族集團中的地位,所以頭鐵的很,一步也不肯退讓。
李治與韓璦對視半晌,慢慢迴到寶座台上,緩緩道:“盧博濤以死明誌,令人相敬。薛卿,你親自帶千牛衛走一趟,召盧博濤妻兒到偏殿等候,朕要親自麵見他們,再做決議!”
薛仁貴應諾道:“是。”
韓璦急道:“陛下,您何等身份,怎能見一個監察禦史的家眷?”
李治瞥了他一眼,道:“盧博濤官職雖低,卻忠肝義膽,一心謀國,朕慰問他的家眷又怎麽了?”
李義府快步出列,微笑道:“陛下仁義寬厚,實乃我大唐之福!”
韓璦臉色急變,與來濟對視一眼,表情都有些不安。
某種意義來說,盧博濤是被他們逼死的。
昨晚長孫府夜宴,眾人商議召迴褚遂良之策,卻都想不到太好的辦法。
最終,韓璦提出這個以死相諫的主意。
世家大族能百年不衰,正因他們懂得取舍之道,犧牲一個普通的世族成員,救下世族元老,這是常有的事。
話又說迴來,這個自殺人選,又不能隨便找一個,官職太高,死了可惜,官職低微,死了起不到作用。
最終,官職低微、影響卻很大的監察禦史,成為最佳選擇。
然而自崔義玄被許敬宗拉攏後,世家派係的禦史就越來越少。
長孫府、來府、韓府都沒有族人擔任監察禦史,隻能從其他世族中挑選。
最終選來選去,盧博濤這個倒黴蛋被選上了。
範陽盧氏最開始極力抗拒,他們是山東老牌貴族,與關隴集團的利益並不完全一致,不願為了眾人利益,折一個本家精英。
直到長孫無忌給範陽盧氏開出極優厚的條件,盧氏族長才終於答應。
韓璦並不知道盧氏族長是怎麽說服盧博濤的,但他相信盧博濤肯定死的很不情願,畢竟他還有大好前程。
一個人懷著怨憤而死,家人自然看得出來。
倘若皇帝從中瞧出什麽破綻,隻怕要賠了夫人又折兵。
韓璦看向來濟,後者搖了搖頭,表情充滿無奈。
事先誰也不會想到,皇帝會突然不按常理出牌,提出要見一個小小監察禦史的家眷,所以他們毫無準備。
現在隻看未上朝的長孫無忌,能否提前一步,彌補這個漏洞了。
褚遂良的議題終於揭了過去,這場朝會卻才剛剛開始。
宰相兼兵部尚書崔敦禮出列,沙啞著聲音道:“陛下,蔥山道行軍大總管程知節上奏,因大雨影響,送到前方軍糧不足兩成,請朝廷再運軍糧。”
崔敦禮雖不是朝堂年紀最大的,卻最顯老邁虛弱,說了幾句話,就有些喘不過氣來。
韓璦大步出列,說道:“陛下,程知節奉命出征,已近半年,卻依然逗留鄯州,顯見老邁,無法領兵,臣以為應該撤去程知節蔥山道大總管之職,另選良將替代。”
來濟出列道:“英國公能征善戰,且在軍中素有威望,正適合擔當重任,臣舉薦李勣接替程知節!”
李勣眯著眼笑了笑,並未出列替自己說話,因為他猜到有人會為他代勞。
果不其然,許敬宗走了出來,拱手道:“陛下,據老臣所知,盧國公行軍不快,是為等一支奇兵,並非有意怠慢。”
韓璦道:“等什麽奇兵?”
許敬宗微微一笑,朝崔敦禮笑道:“崔老尚書,您是不是還有什麽事給忘了?”
崔敦禮剛剛坐迴去,聽到此話,愣了一下,瞪著昏黃的老眼,朝笏板看了過去。
大臣攜帶笏板,其中一個作用便是為了記錄文字,好防止上朝時將要上奏的內容忘記。
崔敦禮看完後,一拍腦門,又顫巍巍的站了起來。
“哎喲,差點給忘了,陛下,老臣還有事要奏。”
李治道:“老尚書請講。”
崔敦禮道:“燕然副都護‘婆閏’,調集了五千騎兵,想投在程總管麾下,助我軍攻打賀魯。還說自備軍糧,不必朝廷供糧。”
李治愣了一下,隨即恍然。
原來這婆閏是迴紇首領,他老爹是第一代歸附唐朝的迴紇可汗,後來被侄子烏紇殺死。
烏紇控製了迴紇部落,想要投靠突厥人。
婆閏當時二十出頭,在族中毫無威信,根本無法與烏紇抗衡,隻得孤身一騎,前往燕然都護府,向唐朝求救。
當時的副都護名叫元禮臣,聽說迴紇叛唐,不敢怠慢,點齊一萬多騎兵,在婆閏引路下,找到叛亂的烏紇大軍,將其擊潰。
婆閏親手砍下烏紇腦袋,祭奠在父親靈前,對大唐感激萬分。
他跟著元禮臣,入朝參拜,被李世民封為迴紇可汗,燕然副都護。
自那以後,婆閏率領的迴紇,成為大唐最忠心的小弟,隻要大唐在西域用兵,迴紇都會自告奮勇,與大唐一起作戰,還自備幹糧,不給人添麻煩。
當然,在大唐的庇護下,迴紇的部落也越來越強盛,無人敢招惹。
李治微微一笑,道:“程老將軍不愧領兵多年,定是猜到婆閏會請命出擊,才緩慢行軍。準奏!”
韓璦和來濟對視一眼,都歎了口氣,朝會開始沒多久,這兩場最關鍵的爭鬥,世家派係卻都落了下風。
誰能想到,這兩貨在廢王立武之前,名聲竟如此之好?
其實仔細想想,也不奇怪。
一個人開始飄,都是功成名就之後的事了,長孫無忌如此,褚遂良亦是如此。
許敬宗和李義府眼下才剛剛冒頭,以前在朝堂中,都屬於不得誌的那批人。
那時候隻想著能封侯拜相,建功立業,故而格外愛惜名聲,自然不會犯下太大的錯誤。
當然了,還有一種情況,這兩人也許是被史官給抹黑了,畢竟新唐書、資自通鑒等都是宋朝士大夫所寫。
這幫宋朝讀書人思想極為守舊,對武則天當皇帝深惡痛絕,凡是支持廢王立武的人,都被斥為奸臣,包括李勣。
到底真相如何,許敬宗和李義府是忠是奸,也隻能等歲月日久,李治親眼去見證了。
就在許敬宗舌戰群臣時,被李治派出去的金吾衛迴來了,還帶迴一個壞消息。
監察禦史盧博濤竟然死了,在家中服毒身亡,臨死前,寫下一份奏表。
朝堂上的爭辯也因此被打斷,所有大臣都望著李治,準確來說,是望著他手中的奏表。
李治看完之後,緩緩道:“盧博濤以身家性命擔保,希望朝廷召迴褚遂良。”
這是一份死諫!
韓璦嘶啞著聲音,大聲道:“陛下,盧博濤以死相諫,您富有四海,安享太平,卻驅逐舊臣,難道還不醒悟嗎?”
李治沉默不語。
他知道韓璦是一個暴脾氣,以前就在朝堂之上,將唐高宗比做烽火戲諸侯的周幽王,氣的唐高宗將他逐出朝堂。
說出這種話來並不奇怪。
許敬宗等人都被這一手弄得措不及防,他們已經猜到,盧博濤之死與昨晚長孫無忌那場夜宴有關。
許敬宗朝崔義玄打了個眼色。
崔義玄明白他的意思,正準備出列說話時,忽見李治從寶座台上走了下來。
群臣都嚇了一跳。
唐高宗性格陰柔內斂,坐朝以來,一直都是規規矩矩坐在龍椅上議政,就算憤怒起身,也很快坐迴去。
如此走下寶座台,還是大娘子出嫁,頭一迴。
李治緩緩走到群臣之間,目光在群臣身上一一掃過,眾臣皆低頭垂目,不敢與他對峙,隻有韓璦瞪著一雙大眼,怡然不懼。
另一名宰相來濟不禁為他捏了一把汗,朝他頻頻打眼色,韓璦卻當做沒看到。
韓璦也是關隴貴族出身。
他的家族不大,本人也沒什麽才學,但他父親是最早追隨李世民的一幫人,與長孫無忌關係極好。
唐高宗繼位後,他在長孫無忌關照下,步步高升。
永徽三年進門下省,擔任黃門侍郎。
永徽四年得“中書門下同三品”頭銜,參知政事,列為宰相。
永徽六年,拜為侍中,兼太子賓客。
以前有長孫無忌、褚遂良兩位大佬在前頭,韓璦雖是宰相,卻沒什麽露麵機會。
如今褚遂良被貶,長孫無忌隱到幕後。
他覺得是時候該自己挑起大梁,從而提高家族在貴族集團中的地位,所以頭鐵的很,一步也不肯退讓。
李治與韓璦對視半晌,慢慢迴到寶座台上,緩緩道:“盧博濤以死明誌,令人相敬。薛卿,你親自帶千牛衛走一趟,召盧博濤妻兒到偏殿等候,朕要親自麵見他們,再做決議!”
薛仁貴應諾道:“是。”
韓璦急道:“陛下,您何等身份,怎能見一個監察禦史的家眷?”
李治瞥了他一眼,道:“盧博濤官職雖低,卻忠肝義膽,一心謀國,朕慰問他的家眷又怎麽了?”
李義府快步出列,微笑道:“陛下仁義寬厚,實乃我大唐之福!”
韓璦臉色急變,與來濟對視一眼,表情都有些不安。
某種意義來說,盧博濤是被他們逼死的。
昨晚長孫府夜宴,眾人商議召迴褚遂良之策,卻都想不到太好的辦法。
最終,韓璦提出這個以死相諫的主意。
世家大族能百年不衰,正因他們懂得取舍之道,犧牲一個普通的世族成員,救下世族元老,這是常有的事。
話又說迴來,這個自殺人選,又不能隨便找一個,官職太高,死了可惜,官職低微,死了起不到作用。
最終,官職低微、影響卻很大的監察禦史,成為最佳選擇。
然而自崔義玄被許敬宗拉攏後,世家派係的禦史就越來越少。
長孫府、來府、韓府都沒有族人擔任監察禦史,隻能從其他世族中挑選。
最終選來選去,盧博濤這個倒黴蛋被選上了。
範陽盧氏最開始極力抗拒,他們是山東老牌貴族,與關隴集團的利益並不完全一致,不願為了眾人利益,折一個本家精英。
直到長孫無忌給範陽盧氏開出極優厚的條件,盧氏族長才終於答應。
韓璦並不知道盧氏族長是怎麽說服盧博濤的,但他相信盧博濤肯定死的很不情願,畢竟他還有大好前程。
一個人懷著怨憤而死,家人自然看得出來。
倘若皇帝從中瞧出什麽破綻,隻怕要賠了夫人又折兵。
韓璦看向來濟,後者搖了搖頭,表情充滿無奈。
事先誰也不會想到,皇帝會突然不按常理出牌,提出要見一個小小監察禦史的家眷,所以他們毫無準備。
現在隻看未上朝的長孫無忌,能否提前一步,彌補這個漏洞了。
褚遂良的議題終於揭了過去,這場朝會卻才剛剛開始。
宰相兼兵部尚書崔敦禮出列,沙啞著聲音道:“陛下,蔥山道行軍大總管程知節上奏,因大雨影響,送到前方軍糧不足兩成,請朝廷再運軍糧。”
崔敦禮雖不是朝堂年紀最大的,卻最顯老邁虛弱,說了幾句話,就有些喘不過氣來。
韓璦大步出列,說道:“陛下,程知節奉命出征,已近半年,卻依然逗留鄯州,顯見老邁,無法領兵,臣以為應該撤去程知節蔥山道大總管之職,另選良將替代。”
來濟出列道:“英國公能征善戰,且在軍中素有威望,正適合擔當重任,臣舉薦李勣接替程知節!”
李勣眯著眼笑了笑,並未出列替自己說話,因為他猜到有人會為他代勞。
果不其然,許敬宗走了出來,拱手道:“陛下,據老臣所知,盧國公行軍不快,是為等一支奇兵,並非有意怠慢。”
韓璦道:“等什麽奇兵?”
許敬宗微微一笑,朝崔敦禮笑道:“崔老尚書,您是不是還有什麽事給忘了?”
崔敦禮剛剛坐迴去,聽到此話,愣了一下,瞪著昏黃的老眼,朝笏板看了過去。
大臣攜帶笏板,其中一個作用便是為了記錄文字,好防止上朝時將要上奏的內容忘記。
崔敦禮看完後,一拍腦門,又顫巍巍的站了起來。
“哎喲,差點給忘了,陛下,老臣還有事要奏。”
李治道:“老尚書請講。”
崔敦禮道:“燕然副都護‘婆閏’,調集了五千騎兵,想投在程總管麾下,助我軍攻打賀魯。還說自備軍糧,不必朝廷供糧。”
李治愣了一下,隨即恍然。
原來這婆閏是迴紇首領,他老爹是第一代歸附唐朝的迴紇可汗,後來被侄子烏紇殺死。
烏紇控製了迴紇部落,想要投靠突厥人。
婆閏當時二十出頭,在族中毫無威信,根本無法與烏紇抗衡,隻得孤身一騎,前往燕然都護府,向唐朝求救。
當時的副都護名叫元禮臣,聽說迴紇叛唐,不敢怠慢,點齊一萬多騎兵,在婆閏引路下,找到叛亂的烏紇大軍,將其擊潰。
婆閏親手砍下烏紇腦袋,祭奠在父親靈前,對大唐感激萬分。
他跟著元禮臣,入朝參拜,被李世民封為迴紇可汗,燕然副都護。
自那以後,婆閏率領的迴紇,成為大唐最忠心的小弟,隻要大唐在西域用兵,迴紇都會自告奮勇,與大唐一起作戰,還自備幹糧,不給人添麻煩。
當然,在大唐的庇護下,迴紇的部落也越來越強盛,無人敢招惹。
李治微微一笑,道:“程老將軍不愧領兵多年,定是猜到婆閏會請命出擊,才緩慢行軍。準奏!”
韓璦和來濟對視一眼,都歎了口氣,朝會開始沒多久,這兩場最關鍵的爭鬥,世家派係卻都落了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