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楊萬裏
從李白開始:課本詩人陸續降臨 作者:白色倉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而眾人走到文幽閣的時候,隻見裏麵有一個,有些嬰兒肥的40歲大叔,探頭探腦的從裏麵走出來。
而眾人看去,果然裏麵的副本大門是關閉的。
那麽這就證明,李紳這倒黴玩意還活著,隻不過現在可能生不如死吧!
………………
此時,在副本中,躺在村長房子裏麵享受的李紳也感受到了一陣晃動。
“怎麽迴事?地震了嗎?”
就在李紳還一臉懵,打算走出去查看的時候。
那些各自忙碌的村民,皆是一副兇神惡煞的表情聚了過來。
他們一個個長得歪七扭八,就像是地獄裏爬上來的惡鬼或者羅刹,有的手中拿著鋼叉,有的手中拿著繩子,有的拿著鞭子。
李紳有些害怕質問道:“你,你你們要幹嘛?還不快去修建防禦工事,不要過來啊!”
隻見這些村民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著鞭子就往李紳的身上抽打。
“睡睡睡,就知道睡。村長都什麽時候了,還不起來工作?”
李紳:“啊!啊!啊!不要啊!”
…………………………
此時無憂穀,眾人便是將這位40歲臉上肉嘟嘟的,憨態可掬的詩人迎進了蟾宮。
他也不吵不鬧不問,安靜的等著眾人做安排。
【楊萬裏(1127年-1206年),字廷秀,號誠齋。江西吉州人(今江西省吉水縣黃橋鎮湴塘村)。南宋大詩人。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進士。曆任國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提舉廣東常平茶鹽公事,廣東提點刑獄,吏部員外郎等。反對以鐵錢行於江南諸郡,改知贛州,不赴,辭官歸家,閑居鄉裏。在中國文學史上,與陸遊、範成大、尤袤並稱“南宋四家”、“中興四大詩人”。他作詩多首,隻有少數傳下來。】
聽完楊萬裏的介紹,眾人也是認可的點點頭。
“嗯,楊萬裏,是我小時候最喜歡的詩人之一,寫的詩憨態可掬,萌萌噠,很有童趣,而且很好背,但是在立場上卻剛的不行,那那個遍地是投降派割地賠款 的時代,是強硬的主戰派,雖然作用不大吧。”
王莽拍板補充總結著。
而楊萬裏也補充著他所見識過的曆史故事。
之前由於時代最靠後的詩人,隻有蘇軾一個,蘇軾也隻能將他的故事和曆史延伸到他所在的北宋最後的和平輝煌時期。
而王莽出於一些考慮,沒有給他們講後麵的慘烈和各種悲劇,靠著他們通過影視作品或者其他的來發掘。
如今,更靠後南宋詩人楊萬裏到了這裏,也開始講述那段悲戚的過往。
蘇軾去世後不久,北宋進入了動蕩時期,先是宋徽宗時期的政治腐敗和方臘、宋江等民變,隨後是金朝的兩次南侵,最終導致了北宋的滅亡。
以及可歌可泣的抗金英雄,嶽飛,韓世忠,李綱等。
以及重新建立的南宋朝廷和他們一貫作風的軟弱。
楊萬裏幾乎是經曆了南宋的四朝天子,他見識過高宗,被人追著跑,嚇破了膽的慫樣,也看到了孝宗想北伐,卻被人把控無力北伐的窘態,又有光宗的外戚亂政,至於寧宗算了,不提了。
聽完這些後,大殿上是一片沉默,最為痛苦的莫過於蘇軾,他雖然早有所料,但沒想到竟如此悲慘。
之前他講述唐末和五代十國時期的混亂時,見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唐代詩人的那種難受的心態,他還不能很好的理解,如今他也是真正體會了。
真他媽跟吃了狗屎一樣。
蘇軾長歎一聲,無奈地搖了搖頭。
“唉,天意難違啊!”
李白見狀,遞過一杯酒,寬慰道: “罷了,蘇兄,世間事皆是如此,不必過於掛懷!”
眾人也紛紛出言安慰蘇軾。
楊萬裏在一旁愣了愣,不禁嚷道: “我說,怎麽就沒人來安慰安慰我呢?”
一片喧鬧中,王莽舉手示意大家安靜下來。
隨後,杜甫便擔當起了解說員的角色,向楊萬裏一一介紹在座的詩人和無憂穀中的各位文豪。
至於不在的李紳,不提也罷!
最後,王莽發話了:“嗯,楊萬裏不僅詩才橫溢,更是忠心耿耿的賢臣,一生行善積德。這樣吧,高適,你去找一間上好的屋子安排給他,杜甫,你負責給他安排一些事務。”
“大家都辛苦了,散了吧。”
楊萬裏,這位有些嘟嘟嘴,嬰兒肥的大叔樣貌的詩人,也欣然接受了這樣的安排。
眾人紛紛散去,各自忙碌起來。
這一過又是20多天。
無憂穀的事宜在王莽,杜甫等人的安排下,也是井井有條,每個人都有事情幹,也都有自己的時機。
工作強度不大又能完成指標。
還有閑情雅致下棋,喝茶,搞娛樂。
這一天,無憂穀的各位高層在盤算著。
蘇軾向王莽反映道:“我們太久沒下副本了,時間間隔的太長,無憂穀的物資快要吃完了。”
李嶠捋了捋胡子,也是歎氣道:“老夫管理的倉庫也是一樣,隻見物品出不見物品進空的都快能跑耗子了。”
王莽擺了擺手,讓兩位稍安勿躁,看向了一旁計算龍珠的杜甫。
“老杜,龍珠還有多少啊?”
杜甫搖了搖頭,也是歎氣道:“你們上次下副本也沒帶迴來,什麽有用的物資也沒帶迴龍珠,如今,過去了110多天。龍珠也消耗的差不多了,就剩四萬左右了。”
而管房子的高適也是插嘴道:“建設好的房子也快不夠再建造了,如果想要再建造,隻能縮小規格和減小縫隙,或者去開拓周圍的那些原始叢林什麽的,就連建材也不夠了。”
愛玩單機遊戲,看片的白居易也是吐槽道:“電力係統也跟不上了!柴油也被用完了,無論是汽車還是柴油發電機都啟動不了。有了電之後,現在又缺電,渾身刺撓。靠著太陽能發電板,恐怕不夠!”
聽到眾人這麽反應,王莽也是明白了事態的嚴重性。
而眾人看去,果然裏麵的副本大門是關閉的。
那麽這就證明,李紳這倒黴玩意還活著,隻不過現在可能生不如死吧!
………………
此時,在副本中,躺在村長房子裏麵享受的李紳也感受到了一陣晃動。
“怎麽迴事?地震了嗎?”
就在李紳還一臉懵,打算走出去查看的時候。
那些各自忙碌的村民,皆是一副兇神惡煞的表情聚了過來。
他們一個個長得歪七扭八,就像是地獄裏爬上來的惡鬼或者羅刹,有的手中拿著鋼叉,有的手中拿著繩子,有的拿著鞭子。
李紳有些害怕質問道:“你,你你們要幹嘛?還不快去修建防禦工事,不要過來啊!”
隻見這些村民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著鞭子就往李紳的身上抽打。
“睡睡睡,就知道睡。村長都什麽時候了,還不起來工作?”
李紳:“啊!啊!啊!不要啊!”
…………………………
此時無憂穀,眾人便是將這位40歲臉上肉嘟嘟的,憨態可掬的詩人迎進了蟾宮。
他也不吵不鬧不問,安靜的等著眾人做安排。
【楊萬裏(1127年-1206年),字廷秀,號誠齋。江西吉州人(今江西省吉水縣黃橋鎮湴塘村)。南宋大詩人。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進士。曆任國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提舉廣東常平茶鹽公事,廣東提點刑獄,吏部員外郎等。反對以鐵錢行於江南諸郡,改知贛州,不赴,辭官歸家,閑居鄉裏。在中國文學史上,與陸遊、範成大、尤袤並稱“南宋四家”、“中興四大詩人”。他作詩多首,隻有少數傳下來。】
聽完楊萬裏的介紹,眾人也是認可的點點頭。
“嗯,楊萬裏,是我小時候最喜歡的詩人之一,寫的詩憨態可掬,萌萌噠,很有童趣,而且很好背,但是在立場上卻剛的不行,那那個遍地是投降派割地賠款 的時代,是強硬的主戰派,雖然作用不大吧。”
王莽拍板補充總結著。
而楊萬裏也補充著他所見識過的曆史故事。
之前由於時代最靠後的詩人,隻有蘇軾一個,蘇軾也隻能將他的故事和曆史延伸到他所在的北宋最後的和平輝煌時期。
而王莽出於一些考慮,沒有給他們講後麵的慘烈和各種悲劇,靠著他們通過影視作品或者其他的來發掘。
如今,更靠後南宋詩人楊萬裏到了這裏,也開始講述那段悲戚的過往。
蘇軾去世後不久,北宋進入了動蕩時期,先是宋徽宗時期的政治腐敗和方臘、宋江等民變,隨後是金朝的兩次南侵,最終導致了北宋的滅亡。
以及可歌可泣的抗金英雄,嶽飛,韓世忠,李綱等。
以及重新建立的南宋朝廷和他們一貫作風的軟弱。
楊萬裏幾乎是經曆了南宋的四朝天子,他見識過高宗,被人追著跑,嚇破了膽的慫樣,也看到了孝宗想北伐,卻被人把控無力北伐的窘態,又有光宗的外戚亂政,至於寧宗算了,不提了。
聽完這些後,大殿上是一片沉默,最為痛苦的莫過於蘇軾,他雖然早有所料,但沒想到竟如此悲慘。
之前他講述唐末和五代十國時期的混亂時,見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唐代詩人的那種難受的心態,他還不能很好的理解,如今他也是真正體會了。
真他媽跟吃了狗屎一樣。
蘇軾長歎一聲,無奈地搖了搖頭。
“唉,天意難違啊!”
李白見狀,遞過一杯酒,寬慰道: “罷了,蘇兄,世間事皆是如此,不必過於掛懷!”
眾人也紛紛出言安慰蘇軾。
楊萬裏在一旁愣了愣,不禁嚷道: “我說,怎麽就沒人來安慰安慰我呢?”
一片喧鬧中,王莽舉手示意大家安靜下來。
隨後,杜甫便擔當起了解說員的角色,向楊萬裏一一介紹在座的詩人和無憂穀中的各位文豪。
至於不在的李紳,不提也罷!
最後,王莽發話了:“嗯,楊萬裏不僅詩才橫溢,更是忠心耿耿的賢臣,一生行善積德。這樣吧,高適,你去找一間上好的屋子安排給他,杜甫,你負責給他安排一些事務。”
“大家都辛苦了,散了吧。”
楊萬裏,這位有些嘟嘟嘴,嬰兒肥的大叔樣貌的詩人,也欣然接受了這樣的安排。
眾人紛紛散去,各自忙碌起來。
這一過又是20多天。
無憂穀的事宜在王莽,杜甫等人的安排下,也是井井有條,每個人都有事情幹,也都有自己的時機。
工作強度不大又能完成指標。
還有閑情雅致下棋,喝茶,搞娛樂。
這一天,無憂穀的各位高層在盤算著。
蘇軾向王莽反映道:“我們太久沒下副本了,時間間隔的太長,無憂穀的物資快要吃完了。”
李嶠捋了捋胡子,也是歎氣道:“老夫管理的倉庫也是一樣,隻見物品出不見物品進空的都快能跑耗子了。”
王莽擺了擺手,讓兩位稍安勿躁,看向了一旁計算龍珠的杜甫。
“老杜,龍珠還有多少啊?”
杜甫搖了搖頭,也是歎氣道:“你們上次下副本也沒帶迴來,什麽有用的物資也沒帶迴龍珠,如今,過去了110多天。龍珠也消耗的差不多了,就剩四萬左右了。”
而管房子的高適也是插嘴道:“建設好的房子也快不夠再建造了,如果想要再建造,隻能縮小規格和減小縫隙,或者去開拓周圍的那些原始叢林什麽的,就連建材也不夠了。”
愛玩單機遊戲,看片的白居易也是吐槽道:“電力係統也跟不上了!柴油也被用完了,無論是汽車還是柴油發電機都啟動不了。有了電之後,現在又缺電,渾身刺撓。靠著太陽能發電板,恐怕不夠!”
聽到眾人這麽反應,王莽也是明白了事態的嚴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