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心裏暗自思慮韃靼人好壞的的辨別標準。
要滅的是來犯之敵,在草原上該養羊隻管養羊,要喝鮮羊血隻管盡著性子喝,不侵犯邊境的人,他們就是好人,一旦侵犯邊境,那就是我要消滅的敵人。
打仗是迫不得已,打仗之前,出於睦鄰目的,互市貿易,讓韃靼人有茶葉喝,有布衣服穿,有鹽巴吃,先之以禮,後之以兵,仁至義盡,再敢肆意犯邊騷擾,那就大開殺戒,那就是代天征討,是定邊安民!
對,大丈夫,為國為民,立功當立萬世功,成名當成萬世名,如伏波將軍馬援一般……縱使馬革裹屍,亦無所畏懼!
王守仁終於結束了北邊之旅,迴到北京,王守仁麵對的自然是太祖父王卜鳴的責罰與任罄淚水盈眶的埋怨,私自深入草原冒險,既有遭遇戰亂的不測之險,又有路遇吃人豺狼的意外之險……
王守仁安然承受了責罰,但他卻一點都不後悔,他的收獲實在太大。他盼望著自己快快長大,實現誌向,成就偉業!
翰林院消息靈通,王守仁在飯桌上聽到太祖父王卜鳴偶爾談到,北京附近的大盜石英和王勇,興兵滋事,讓荒廢訓練的京城部隊無計可施;陝西關中的石和尚和劉千斤,正在圍打一座縣城,要建立漢中土匪根據地……
戰功要從打仗中來,當將軍就盼著打仗。王守仁熱血沸騰,當不了統兵將帥,先給皇上出出主意也行,他就想托太祖父捎給皇帝他老人家自己的主意。
王卜鳴為此大為光火:皇帝他老人家日理萬機,為其出謀畫策之人大有人在;開國皇帝朱元璋立有校規,刻著校規的石頭立在各學校大門口:嚴禁生員談論國事;皇宮午門前的“信訪大鼓”,被武裝錦衣衛嚴密把守,並有便衣攔截上訪人員;乳臭未幹,不知天高地厚;官員之後,一著不慎,就有坑爹的後果……
王守仁忙活了一晚上寫下的洋洋灑灑一份《剿撫京畿和關中賊亂方略》,王卜鳴看也不看,甩了出去,並告誡道:“人生各個階段有各個階段的使命,你學生階段的任務,好好讀書,考取功名,到時候,你自己就可以到金鑾殿上,把意見親手呈遞給皇上。”
為了夢想,王守仁一邊讀書,一邊艱苦學藝,錘煉自身。
然而在南靖老家的王卜鳴的夫人蔡氏病危,王卜鳴一大家子連夜趕迴……其實自十餘年前,當王九失足落海而下落不明之時,蔡氏便已大病一場,那時便落下病根,而今又舊病複發。
與此同時,正在交址坐鎮的王九亦接到訊息,他亦連夜乘船自海路前往……
當王九與王守仁一前一後分別趕到福建南靖王家老宅時,蔡氏見到自己的孫子與重孫子後,便咽下最後一口氣,與世長辭,王家老宅瞬時陷入一片悲痛之中……
當辦完蔡氏的喪事之後,原本已近古稀之年的王卜鳴也病倒了……
王九上書向朝廷告假丁憂,與自己兒子王守仁輪流在蔡氏墓側結蘆而居,除守喪之外,還需照料王卜鳴。
杜雪萌、任罄與王九的姑姑王寧輪流照料日夜照看王卜鳴,而遠在武當山上、隨同宋遠僑學藝、已經長成為亭亭玉立的少女的王七毓也收到消息,下了山,迴至王家老宅……
說來也奇怪,當人聚齊之後,這操勞一輩子的王卜鳴的病情竟然奇跡般地好轉了起來,原本氣若遊絲卻突然紅光滿麵,精神較之前好多了,並且坐起來要王九扶他去衝涼,衝完涼後,換了一身幹淨的衣裳,吃了一小碗小米粥,然後要王九帶著王守仁至王家祠堂……
眾人欣喜異常。
但王九卻是很清楚,這是迴光返照!
莊重的王家祠堂的祖宗牌位前,王九帶著王守仁上香。
紅光滿麵的王卜鳴坐在堂前,而王九與王守仁跪於祠堂之上,開始誦讀王家祖訓:
“……王氏子孫,勤字功夫,第一貴早起,第二貴有恆;凡將相無種,聖賢豪傑無種,隻要人肯立誌,都可以做得到……”
“……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誌,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有誌則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恆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苟能發奮自立,則家塾可讀書;即曠野之地,熱鬧之場亦可讀書;負薪牧豕,皆可讀書。苟不能發奮自立,則家塾不宜讀書;即清淨之鄉,神仙之境皆不能讀書。何必擇地?何必擇時?但自問立誌之真不真耳……”
“……要步步站得穩,須知他人也要站得穩,所謂立也。要處處行得通,須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謂達也。今日處順境,預想他日也有處逆境之時;今日以盛氣淩人,預想他日人亦有以盛氣淩我之身,或淩我之子孫。常以“恕”字自惕,常留餘地處人,則荊棘少矣……”
“……靜中,細思古今億萬年無有窮期,人生其間,數十寒暑,僅須臾耳;大地數萬裏無有紀極,人於其中,寢處遊息,晝僅一室耳,夜僅一榻耳;古人書籍,近人著述,浩如煙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過九牛之一毛耳;事變萬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能辦者,不過太倉之一粒耳……”
在王九與王守仁齊誦王家祖訓之時,王卜鳴坐在太師椅上安靜地聽著。
而祠堂之外,杜雪萌、任罄、王九的姑姑王寧、王七毓等均在外靜候。
王九與王守仁一直認真地誦讀著,祠堂中的聲音整齊而且悅耳……
不知讀了多久,當午夜的更聲敲了三下之時,王守仁不知為何一邊誦讀,一邊流淚,那淚水不知為何順著臉頰不受控製地流了下來……
當王守仁側目看向而他的父親王九時,卻發現自己的父親王九早已停止誦讀,隻是目不轉睛地看著太師椅上安詳闔目、似乎已睡著的太祖父而不語,而父親的目光之中的悲痛、眷戀、緬懷……濃縮於一眸之間!
要滅的是來犯之敵,在草原上該養羊隻管養羊,要喝鮮羊血隻管盡著性子喝,不侵犯邊境的人,他們就是好人,一旦侵犯邊境,那就是我要消滅的敵人。
打仗是迫不得已,打仗之前,出於睦鄰目的,互市貿易,讓韃靼人有茶葉喝,有布衣服穿,有鹽巴吃,先之以禮,後之以兵,仁至義盡,再敢肆意犯邊騷擾,那就大開殺戒,那就是代天征討,是定邊安民!
對,大丈夫,為國為民,立功當立萬世功,成名當成萬世名,如伏波將軍馬援一般……縱使馬革裹屍,亦無所畏懼!
王守仁終於結束了北邊之旅,迴到北京,王守仁麵對的自然是太祖父王卜鳴的責罰與任罄淚水盈眶的埋怨,私自深入草原冒險,既有遭遇戰亂的不測之險,又有路遇吃人豺狼的意外之險……
王守仁安然承受了責罰,但他卻一點都不後悔,他的收獲實在太大。他盼望著自己快快長大,實現誌向,成就偉業!
翰林院消息靈通,王守仁在飯桌上聽到太祖父王卜鳴偶爾談到,北京附近的大盜石英和王勇,興兵滋事,讓荒廢訓練的京城部隊無計可施;陝西關中的石和尚和劉千斤,正在圍打一座縣城,要建立漢中土匪根據地……
戰功要從打仗中來,當將軍就盼著打仗。王守仁熱血沸騰,當不了統兵將帥,先給皇上出出主意也行,他就想托太祖父捎給皇帝他老人家自己的主意。
王卜鳴為此大為光火:皇帝他老人家日理萬機,為其出謀畫策之人大有人在;開國皇帝朱元璋立有校規,刻著校規的石頭立在各學校大門口:嚴禁生員談論國事;皇宮午門前的“信訪大鼓”,被武裝錦衣衛嚴密把守,並有便衣攔截上訪人員;乳臭未幹,不知天高地厚;官員之後,一著不慎,就有坑爹的後果……
王守仁忙活了一晚上寫下的洋洋灑灑一份《剿撫京畿和關中賊亂方略》,王卜鳴看也不看,甩了出去,並告誡道:“人生各個階段有各個階段的使命,你學生階段的任務,好好讀書,考取功名,到時候,你自己就可以到金鑾殿上,把意見親手呈遞給皇上。”
為了夢想,王守仁一邊讀書,一邊艱苦學藝,錘煉自身。
然而在南靖老家的王卜鳴的夫人蔡氏病危,王卜鳴一大家子連夜趕迴……其實自十餘年前,當王九失足落海而下落不明之時,蔡氏便已大病一場,那時便落下病根,而今又舊病複發。
與此同時,正在交址坐鎮的王九亦接到訊息,他亦連夜乘船自海路前往……
當王九與王守仁一前一後分別趕到福建南靖王家老宅時,蔡氏見到自己的孫子與重孫子後,便咽下最後一口氣,與世長辭,王家老宅瞬時陷入一片悲痛之中……
當辦完蔡氏的喪事之後,原本已近古稀之年的王卜鳴也病倒了……
王九上書向朝廷告假丁憂,與自己兒子王守仁輪流在蔡氏墓側結蘆而居,除守喪之外,還需照料王卜鳴。
杜雪萌、任罄與王九的姑姑王寧輪流照料日夜照看王卜鳴,而遠在武當山上、隨同宋遠僑學藝、已經長成為亭亭玉立的少女的王七毓也收到消息,下了山,迴至王家老宅……
說來也奇怪,當人聚齊之後,這操勞一輩子的王卜鳴的病情竟然奇跡般地好轉了起來,原本氣若遊絲卻突然紅光滿麵,精神較之前好多了,並且坐起來要王九扶他去衝涼,衝完涼後,換了一身幹淨的衣裳,吃了一小碗小米粥,然後要王九帶著王守仁至王家祠堂……
眾人欣喜異常。
但王九卻是很清楚,這是迴光返照!
莊重的王家祠堂的祖宗牌位前,王九帶著王守仁上香。
紅光滿麵的王卜鳴坐在堂前,而王九與王守仁跪於祠堂之上,開始誦讀王家祖訓:
“……王氏子孫,勤字功夫,第一貴早起,第二貴有恆;凡將相無種,聖賢豪傑無種,隻要人肯立誌,都可以做得到……”
“……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誌,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有誌則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恆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苟能發奮自立,則家塾可讀書;即曠野之地,熱鬧之場亦可讀書;負薪牧豕,皆可讀書。苟不能發奮自立,則家塾不宜讀書;即清淨之鄉,神仙之境皆不能讀書。何必擇地?何必擇時?但自問立誌之真不真耳……”
“……要步步站得穩,須知他人也要站得穩,所謂立也。要處處行得通,須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謂達也。今日處順境,預想他日也有處逆境之時;今日以盛氣淩人,預想他日人亦有以盛氣淩我之身,或淩我之子孫。常以“恕”字自惕,常留餘地處人,則荊棘少矣……”
“……靜中,細思古今億萬年無有窮期,人生其間,數十寒暑,僅須臾耳;大地數萬裏無有紀極,人於其中,寢處遊息,晝僅一室耳,夜僅一榻耳;古人書籍,近人著述,浩如煙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過九牛之一毛耳;事變萬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能辦者,不過太倉之一粒耳……”
在王九與王守仁齊誦王家祖訓之時,王卜鳴坐在太師椅上安靜地聽著。
而祠堂之外,杜雪萌、任罄、王九的姑姑王寧、王七毓等均在外靜候。
王九與王守仁一直認真地誦讀著,祠堂中的聲音整齊而且悅耳……
不知讀了多久,當午夜的更聲敲了三下之時,王守仁不知為何一邊誦讀,一邊流淚,那淚水不知為何順著臉頰不受控製地流了下來……
當王守仁側目看向而他的父親王九時,卻發現自己的父親王九早已停止誦讀,隻是目不轉睛地看著太師椅上安詳闔目、似乎已睡著的太祖父而不語,而父親的目光之中的悲痛、眷戀、緬懷……濃縮於一眸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