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鷹是天空的主人。
巴特爾是大草原的駿馬,他向往自己的故鄉。他看來,他搬來大明,是逐水草而居,現在他想念他可以自由飛奔的大草原,他想念蒼鷹盤旋的藍天白雲,他甚至想念那些晚上眼裏閃爍著鬼火一樣藍光的野狼,他想念母親……長城關,越接近草原,他這種念頭越強烈。
王守仁本來隻打算到居庸關外看看,但是居庸關往西北,一直到萬全右衛,很少見到韃靼人的部落,即便有也是零零星星的,他不甘心沒見到大草原,不甘心沒摸清韃靼人的情況就這樣迴去。
馳騁在遼闊草原上,望一眼上空的藍天白雲,巴特爾覺得自己變得自由自在、無拘無束了。
他明白了,大草原才是他的家,就像草原是駿馬的家、藍天是雄鷹的家一樣。越往北走,離薩日娜越遠,離母親越近,在他心裏,薩日娜越來越輕,母親越來越重,迴鄉的思緒,演變成了遊子歸鄉的思想。
他張開雙臂,仰頭高喊:“迴家了!巴特爾迴到大草原了!”
如果迴家,不能空手而迴。原上逐草而居,草季過去,往往是滿載而歸,一群羊變成了一大群羊,幾匹馬變成了一群馬。過去他逃離大草原時,是成雙離開的,現在迴去時連心愛的女人也帶不迴去,那怎麽對得起自己巴特爾的名字?他的目光落在他的徒弟王守仁的身上……
巴特爾不知道王守仁的來頭,但從王守仁的言談舉止、綢質衣著這上,很明顯地看得出來這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且家境相當不錯;並且這人是由錦衣衛帶來的。
錦衣衛對那為首的圓臉的黑衣人恭敬異常,而這叫王守仁的孩童正是這圓臉黑衣人所帶來,且稱唿其為“舅父!”
巴特爾教王守仁時,曾旁擊側敲他到底是誰家的孩子。但未曾想這笑容純真的孩子竟然避而不答。
直至某日他再見錦衣衛之人,問及那日的圓臉黑衣人是誰,錦衣衛口中蹦出二字卻是嚇了巴特爾一跳:“睚眥!”
“睚眥必報”,是草原上之人這些年來的共識。這些年來,伴隨著“明月關”在草原上將大明的物資源源不斷地輸入,黑衣的“睚眥”也漸漸地為草原上的人所熟知。
這是一群騎術不亞於草原人的隊伍。
這是一群冷血如狼的戰隊。
這是一群睚眥必報,從來都是血債血償的黑衣閻王!
巴特爾打消了繼續探知王守仁家世的念頭,但疑惑仍存。
在學騎術期間,巴特爾看來,這孩童實在是身手敏捷。自馬背上摔下,從來都是可緩衝便翻滾緩衝,又或是腳先至地,儼然有一定的內力基礎,從未曾將自己置於狼狽不堪的境地。
並且這孩童更能吃苦,大腿內側磨出血泡,自馬上下來走路已是不便,但卻隻字未提……
巴特爾打量著身旁的王守仁,暗自思量,這一定是大戶人家的孩子,假若貢獻予狼主,可以領賞,最少也可以抵罪;不是滿載而歸,卻也不是空手而迴了。
巴特爾鼓動王守仁到草原深處去,說到那裏既可以騎馬馳騁大草原,又可以劍劈豺狼,箭射野兔。
這個時代的韃靼人各部落,還比較分散。
被明太祖朱元璋攆到漠北的殘元小朝廷以成吉思汗直係後裔自尊,苟延殘喘。
經過多年的休養生息後,這個小朝廷人馬像羊群一樣壯大了起來。到了小王子,他自號大元巴圖蒙克可汗,立誌要一統草原。小王子通過連年侵擾大明邊境來向各韃靼部落展示自己的力量,恐嚇引誘他們向自己靠攏,同時搶劫物資,積累財富。大明西北境內的土默特部韃靼人被他們成功策反,大明東北的朵顏三衛,被他們逼得南遷躲避,龜縮在了遼東。
巴特爾屬於小王子治下的滿官嗔土默特部落。
巴特爾領著王守仁向西北奔馳,遇到了一段長城的殘垣斷壁。
巴特爾馬鞭一指,對王守仁言道:“過去此為南朝和我們韃靼的邊界,在我們可汗的帶領下,我們連年衝殺,哦,不是我們,是他們。他們將把南朝一點一點地往南逼,從老邊牆逼到了新邊牆以南。”
王守仁明白了,難怪沿途既有零散的蒙古包,又有如北京那樣的四合院!
此際的巴特爾不一樣了。
在北京,他心目中的蒙古包,被雄偉的皇城壓抑得像個漏了氣的豬尿泡,他提不起也不敢提起心中的自豪。
那裏的他們雖然衣食不愁,不過寄人籬下罷了。
但在大草原,這是他的家啊。
為了驅逐幹淨來自北京的壓抑,巴特爾哈哈大笑道:“聽我阿爸道,他們那一輩鐵狼戰士,曾殺到了北京城下,一路血洗他們所遇的各個村莊,殺得刀都卷刃了……並且還搶過漢人小婆娘,細皮嫩肉的像一個個初生的羔羊……”
王守仁聞言心裏揪起來。
巴特爾放肆的笑,像馬鞭一樣,抽疼著他的心,巴特爾的麵目在他眼裏猙獰起來。
王守仁不明白,人為何說變就變。在北京時坦誠可親的巴特爾,現在麵目全非。
他厭惡和仇恨地瞥了一眼巴特爾,向空中使勁地甩了一個響鞭。他尋思,與餓狼一樣的巴特爾在一起,前途叵測。這齊腰深的秋季草原,天蒼蒼野茫茫,風不吹草不動,裏麵是不是藏著靜伏伺機的餓狼?
還是北京安全,至少長城裏麵沒有這樣兇險不測的草原。
王守仁產生了歸家的念頭。
夜幕降臨,他們來到了十幾個蒙古包夾雜著幾座土房的小聚居點。
二人走進靠邊上的一座蒙古包,要投宿了。而隨之而來一同投宿的還有一個小型商隊、押送一批貨物的十餘人。而這批貨物上有一麵黝黑的小旗,旗上維妙維俏地繡著一輪彎彎的明月;明月之下,一道古樸的城牆……這正是近些年來專事大明與草原貿易的商隊----明月關!
巴特爾是大草原的駿馬,他向往自己的故鄉。他看來,他搬來大明,是逐水草而居,現在他想念他可以自由飛奔的大草原,他想念蒼鷹盤旋的藍天白雲,他甚至想念那些晚上眼裏閃爍著鬼火一樣藍光的野狼,他想念母親……長城關,越接近草原,他這種念頭越強烈。
王守仁本來隻打算到居庸關外看看,但是居庸關往西北,一直到萬全右衛,很少見到韃靼人的部落,即便有也是零零星星的,他不甘心沒見到大草原,不甘心沒摸清韃靼人的情況就這樣迴去。
馳騁在遼闊草原上,望一眼上空的藍天白雲,巴特爾覺得自己變得自由自在、無拘無束了。
他明白了,大草原才是他的家,就像草原是駿馬的家、藍天是雄鷹的家一樣。越往北走,離薩日娜越遠,離母親越近,在他心裏,薩日娜越來越輕,母親越來越重,迴鄉的思緒,演變成了遊子歸鄉的思想。
他張開雙臂,仰頭高喊:“迴家了!巴特爾迴到大草原了!”
如果迴家,不能空手而迴。原上逐草而居,草季過去,往往是滿載而歸,一群羊變成了一大群羊,幾匹馬變成了一群馬。過去他逃離大草原時,是成雙離開的,現在迴去時連心愛的女人也帶不迴去,那怎麽對得起自己巴特爾的名字?他的目光落在他的徒弟王守仁的身上……
巴特爾不知道王守仁的來頭,但從王守仁的言談舉止、綢質衣著這上,很明顯地看得出來這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且家境相當不錯;並且這人是由錦衣衛帶來的。
錦衣衛對那為首的圓臉的黑衣人恭敬異常,而這叫王守仁的孩童正是這圓臉黑衣人所帶來,且稱唿其為“舅父!”
巴特爾教王守仁時,曾旁擊側敲他到底是誰家的孩子。但未曾想這笑容純真的孩子竟然避而不答。
直至某日他再見錦衣衛之人,問及那日的圓臉黑衣人是誰,錦衣衛口中蹦出二字卻是嚇了巴特爾一跳:“睚眥!”
“睚眥必報”,是草原上之人這些年來的共識。這些年來,伴隨著“明月關”在草原上將大明的物資源源不斷地輸入,黑衣的“睚眥”也漸漸地為草原上的人所熟知。
這是一群騎術不亞於草原人的隊伍。
這是一群冷血如狼的戰隊。
這是一群睚眥必報,從來都是血債血償的黑衣閻王!
巴特爾打消了繼續探知王守仁家世的念頭,但疑惑仍存。
在學騎術期間,巴特爾看來,這孩童實在是身手敏捷。自馬背上摔下,從來都是可緩衝便翻滾緩衝,又或是腳先至地,儼然有一定的內力基礎,從未曾將自己置於狼狽不堪的境地。
並且這孩童更能吃苦,大腿內側磨出血泡,自馬上下來走路已是不便,但卻隻字未提……
巴特爾打量著身旁的王守仁,暗自思量,這一定是大戶人家的孩子,假若貢獻予狼主,可以領賞,最少也可以抵罪;不是滿載而歸,卻也不是空手而迴了。
巴特爾鼓動王守仁到草原深處去,說到那裏既可以騎馬馳騁大草原,又可以劍劈豺狼,箭射野兔。
這個時代的韃靼人各部落,還比較分散。
被明太祖朱元璋攆到漠北的殘元小朝廷以成吉思汗直係後裔自尊,苟延殘喘。
經過多年的休養生息後,這個小朝廷人馬像羊群一樣壯大了起來。到了小王子,他自號大元巴圖蒙克可汗,立誌要一統草原。小王子通過連年侵擾大明邊境來向各韃靼部落展示自己的力量,恐嚇引誘他們向自己靠攏,同時搶劫物資,積累財富。大明西北境內的土默特部韃靼人被他們成功策反,大明東北的朵顏三衛,被他們逼得南遷躲避,龜縮在了遼東。
巴特爾屬於小王子治下的滿官嗔土默特部落。
巴特爾領著王守仁向西北奔馳,遇到了一段長城的殘垣斷壁。
巴特爾馬鞭一指,對王守仁言道:“過去此為南朝和我們韃靼的邊界,在我們可汗的帶領下,我們連年衝殺,哦,不是我們,是他們。他們將把南朝一點一點地往南逼,從老邊牆逼到了新邊牆以南。”
王守仁明白了,難怪沿途既有零散的蒙古包,又有如北京那樣的四合院!
此際的巴特爾不一樣了。
在北京,他心目中的蒙古包,被雄偉的皇城壓抑得像個漏了氣的豬尿泡,他提不起也不敢提起心中的自豪。
那裏的他們雖然衣食不愁,不過寄人籬下罷了。
但在大草原,這是他的家啊。
為了驅逐幹淨來自北京的壓抑,巴特爾哈哈大笑道:“聽我阿爸道,他們那一輩鐵狼戰士,曾殺到了北京城下,一路血洗他們所遇的各個村莊,殺得刀都卷刃了……並且還搶過漢人小婆娘,細皮嫩肉的像一個個初生的羔羊……”
王守仁聞言心裏揪起來。
巴特爾放肆的笑,像馬鞭一樣,抽疼著他的心,巴特爾的麵目在他眼裏猙獰起來。
王守仁不明白,人為何說變就變。在北京時坦誠可親的巴特爾,現在麵目全非。
他厭惡和仇恨地瞥了一眼巴特爾,向空中使勁地甩了一個響鞭。他尋思,與餓狼一樣的巴特爾在一起,前途叵測。這齊腰深的秋季草原,天蒼蒼野茫茫,風不吹草不動,裏麵是不是藏著靜伏伺機的餓狼?
還是北京安全,至少長城裏麵沒有這樣兇險不測的草原。
王守仁產生了歸家的念頭。
夜幕降臨,他們來到了十幾個蒙古包夾雜著幾座土房的小聚居點。
二人走進靠邊上的一座蒙古包,要投宿了。而隨之而來一同投宿的還有一個小型商隊、押送一批貨物的十餘人。而這批貨物上有一麵黝黑的小旗,旗上維妙維俏地繡著一輪彎彎的明月;明月之下,一道古樸的城牆……這正是近些年來專事大明與草原貿易的商隊----明月關!